APP下载

奋发有为 开拓创新 扎实推进各项改革管理工作

2014-09-25刘星泰

机构与行政 2014年9期
关键词:自身建设深化改革

刘星泰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中央各项改革举措密集出台,编办作为多项改革的牵头和参与部门,重任在肩、任务艰巨,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积极措施,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各项改革管理任务顺利完成,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一、充分认识和正确把握当前机构编制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

(一)从工作任务来看,改革与管理并重。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布局中,行政体制改革既是重要内容,也与各领域各方面的改革有着紧密联系。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和党的建设等领域的重大改革举措,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及政府的管理体制、职能任务、管理方式,涉及机构和人员编制的调整,而这些都属于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讲,行政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牛鼻子”。只要牵住这个“牛鼻子”,就能推动或者促进其他方面的改革。反过来讲,假如行政体制改革不到位,其他改革将很难落到实处。行政体制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机构编制部门必然承担更加繁重的改革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改革任务中,与机构编制工作直接相关的就有6大类近50项内容。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去年以来,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决心和力度越来越大,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权力清单制度等改革叠加推进,任务越来越重。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深化改革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机构编制工作的“新常态”。

随着各项改革的推进,机构编制管理任务也越来越重。中央提出本届政府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两个不突破的要求,为机构编制管理架上了高压线。这种形势下,既要做到编制和人员只减不增,还要想方设法满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急需,面临的矛盾非常突出、困难很多。年初,我们提出机构编制管理要更多地在“减”和“调”两个字上下功夫。上半年,我们努力在减法方面有所作为,对机关事业单位进行了按比例瘦身,收回了一部分编制,有了一些存量。但是,“调”的文章做得还不够,如何调结构、保重点,用好用活存量,还有很多创新的空间,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综合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任务,改革和管理将是机构编制工作永恒的主题。我们要把这两大主题牢牢抓在手上,布好棋局、弹好钢琴,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以深化改革创新管理,以加强管理保障改革,做到相得益彰、协同推进。

(二)从组织实施来看,动力与阻力并存。今年以来,我们顺利完成了省政府机构改革和机关事业单位精简压缩编制任务,事业单位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县政府机构改革、机构编制核查等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行政权力清单制度也已全面启动。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我分析,主要源于三大动力。一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行政体制改革和机构编制工作更加重视。上半年,国务院23次常务会议,就有18次提到了简政放权。李克强总理在我省视察时强调,简政放权不仅要从“最先一公里”做起,还要打通中间环节和“最后一公里”,防止各环节截留改革红利。姜异康书记、郭树清省长也多次对机构编制工作作出批示,孙伟常务副省长对各项重大改革更是亲自调度部署、协调解决问题。领导高度重视为我们顺利开展工作提供了坚强保障。二是社会各界对机构编制工作的关注和期待越来越高。以往的机构编制工作,重心在日常管理,主要面向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关注度相对不高。现在,我们的很多改革举措都涉及群众和企业的切身利益,群众的关注度、期望值非常高。比如编制省级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就达到940多条,这种广泛的社会共识,对各级各部门形成了倒逼机制,为我们推进改革提供了强大的外部动力。三是全省机构编制干部高度负责的态度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大家认真负责,齐心协力、勤奋工作,自觉加班加点,积极干事创业,成为各级编办的工作常态。正是这种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推动全省改革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看到各种有利条件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经过多年的持续推进,各项体制改革都进入了“深水区”,每一项新的改革举措,都涉及权力和利益的再调整,改革管理工作面临的阻力和难度加大。比如,政府机构改革,涉及整合撤销的个别部门,缺少大局意识,改革任务落实不到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的部门不愿意放权,取消下放的难度越来越大;事业单位分类中,向行政类、公益类挤的问题比较突出,协调难度也很大;日常管理中,有的部门还是一讲加强某项工作,就要求增设机构、增加编制,控编减编的任务依然艰巨,等等。在推进改革、加强管理的过程中,动力和阻力并存,工作难度越来越大,“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已成为机构编制工作面临的一个新局面。我们必须发扬敢于担当的精神,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利时机,研究切实有效的措施办法,顺势而动,破解阻力,攻坚克难。如果怕这怕那、犹豫不前,甚至将问题掩盖、矛盾转移,固然可以求得一时轻松,但只能把当前问题拖延成长期问题,失去了主动权,长远来看更加难以解决。

(三)从部门自身来看,机遇与挑战并行。当前,我们推进的各项改革管理工作,各级党委、政府领导非常重视,社会也很关注,这为我们拓展机构编制工作空间、提升部门地位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也将为机构编制干部的成长进步创造良好平台。但是,要有位置必须先有作为,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果我们不能承担起党委、政府赋予的职责,完不成工作任务,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无所建树,必将丧失把机构编制事业做大做强的历史机遇。从这两天的研讨情况来看,全省各项工作取得了很好成效。但是也应看到,有的地方措施不够得力,工作进展比较缓慢;有的缺乏创新意识和勇气,存在“等、靠、要”思想,工作没有突破和亮点,这与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认为,存在这些问题,客观上与当前的改革管理工作存在阻力、难度较大有关,但更与自身学习不够、创新意识不强、能力素质不高有着直接关系。对此,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机遇意识,抓住提升工作层次、提高部门地位的有利时机,加强学习研究,提高能力水平,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为推进各项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二、着力抓好几项重点工作

(一)以“两轮驱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两轮驱动说的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权力清单制度。政府职能转变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和关键,实质是要解决政府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问题,重点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干预过多和缺位、越位、错位等问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最大程度地激发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和创造力。政府职能转变内容包括很多方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是突破口,这项工作做好了,就能带动各级各部门在职能转变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去年以来,各级上下联动,积极推动简政放权,省级取消下放了262项行政审批事项,市县两级共取消下放3577项,较好地激发了社会和企业投资创业激情;省级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已面向社会征求了意见,近期将提交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各地也都开展了目录编制工作。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更加关注改革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比如目前各级政府行政审批事项仍然偏多,有的部门不愿“出血割肉”,取消下放的事项清汤寡水,含金量不高,社会各界反映不够解渴;一些审批事项程序繁锁,办事效率不高;基层政府和社会组织的承接能力较弱,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方面措施办法还不够多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入研究、逐步解决。这项工作列入了省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大家的工作如何将直接影响本市的考核成绩。各地要对照省编办印发的考核方案,围绕“接、放、管”,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做好承接落实、目录编制、取消下放和规范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关于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工作。8月1日,省政府召开电视会议作了全面部署。按照时间安排,省编办将从9月至11月对省直部门行政权力进行审核确认。考虑到审核工作任务重、时间紧,省编办准备采取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办法,每个处室都要承担审核任务。这样做既可以集中高效完成任务,又能全面锻炼干部。各地要按照省里部署要求抓紧启动这项工作,扎实做好“清权、减权、优权、制权”等各个环节的工作,确保明年一季度公布权力清单。

特别强调一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推进权力清单制度的重要内容,要搞好衔接、统筹推进。已初步完成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编制工作的地方,要对照权力分类进一步清理纳入目录的事项,与行政权力清单搞好衔接;未完成目录编制工作的,要与编制行政权力清单工作结合起来,统筹考虑,避免重复劳动。

(二)扎实做好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工作。这是今年下半年市县编办的重头戏。自6月份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市县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意见》以来,各地都在积极研究贯彻意见,紧锣密鼓地开展工作。从前期调度情况看,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工作进展总体较慢。截至目前,只有菏泽、泰安、莱芜、东营、潍坊、淄博、青岛、威海、济南等9个市上报了方案,省里已及时提出审核意见,报姜异康书记、郭树清省长审示。省委、省政府要求11月底前完成市县改革,时间已经非常紧张。各地一定要加快工作进度,未报方案的市要抓紧上报,省编办将尽快组织审核、报批。各市也要抓紧组织审核县(市、区)的改革方案,为基层组织实施改革留足时间。另外,前期部署的食药工商质监体制改革、卫计委组建等工作,有的地方迟迟没有完成,这次务必结合机构改革调整到位。各市要抓紧对县(市)区进行一次督导,确保9月底前全面完成任务。

二是改革力度不够大。有些地方在推进改革中,存在观望求同的心理,创新意识不强,特别是在推进大部门体制方面,大都满足于完成省里部署的规定动作,结合实际搞自选动作很少,缺乏亮点。改革需要慎重,但不能没有创新,自己束缚住手脚,就失去了改革应有的意义。各地要紧紧围绕市县政府职能定位、运行规律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在职能转变、大部门体制、严控机构编制等方面真正拿出过硬的招数。对省里的规定动作,各市必须落实到位。同时,鼓励各地对具备条件的领域加大整合力度,推进大部门体制,对腾出的部分机构数额,可以因地制宜地设置一些体现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特色的机构。在组织实施方面,要狠抓落实,不折不扣地完成改革任务,绝不能搞形式、走过场。为保证改革取得实效,省委、省政府要求对各市改革情况进行评估验收。这次评估要动真格、见真章,不能报个自查报告、搞个总结就完事,省编办将会同有关部门逐个市进行评估,落实不到位的要责令整改,并报省编委进行通报。

(三)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8月6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配套文件》,文件制定过程中,多次征求各地的意见,凝聚了大家的智慧和心血。这些配套文件的出台意义重大,加上此前省委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党的建设的意见》和2011年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中发[2011]5号文件精神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实施意见》(鲁发[2011]16号),形成了“1+10”政策框架,标志着我省事业单位改革进入了全面深化的新阶段。

事业单位改革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按照既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一环扣一环,稳扎稳打,积极向前推进。我们要趁配套文件出台之际,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进度,取得更大的改革成果。近期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尽快完成分类工作。分类是事业单位改革的基础,这项工作完不成,就会影响下一步的改革进程。上半年,各地都提出了事业单位分类的初步意见。近期,省编办将抓紧完成省属事业单位分类扫尾工作,9月份提请省委、省政府审议。各市也要抓紧按程序报批,尽快完成分类工作。

二是抓好配套文件的组织实施。各市要对照配套文件精神,进一步修改完善、尽快出台本地改革政策。同时,要积极发挥牵头部门的作用,明确职责分工,加大督导力度,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快改革步伐,整体配套、协同推进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国有资产管理、党的建设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把事业单位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三是创新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今年以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各专项小组都印发了重点改革任务和工作要点,对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绩效考核、公立医院和中小学取消行政级别、探索建立各类事业单位统一登记管理制度等提出了要求,这与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各地要在上述方面有所创新、有所突破,特别是要结合行业体制改革,借势推进,进一步创新事业单位体制机制。

四是研究探索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问题。今年,孙伟常务副省长按照省委常委调研课题分工,将社会力量办医办学作为重点课题,亲自带队开展了多次调研,并要求省编办牵头对有关问题进行研究。这是事业单位改革的内容之一,在理顺体制、政策支持等方面亟待破题,希望各市开动脑筋,大胆探索,采取措施加以推动,为省委、省政府制定政策探索经验和路子。

(四)积极推进重点领域体制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党委、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是深化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省委、省政府对这项工作很重视,给予很大期望。前期,各地从不同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但总的来说,思想比较保守,创新的力度还不够大。今年新增12个试点镇后,各市都有了试点单位,大家要把这项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进一步解放思想、迈开步子,帮助试点镇深入研究制约发展的体制问题,抓紧制定完善试点方案,努力在下放权限、理顺县镇关系、强化财政支持、推进土地、户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推动试点镇加快发展。

二是推进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改革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今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中央编办、国家质检总局《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4]8号),6月份,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0号),分别提出了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改革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目前,省编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正分别会同省质监局、省工商局研究贯彻意见。这两项工作既涉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又涉及事业单位改革。各地要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文件精神,结合当地实际和正在推进的体制改革,深入研究措施办法,对方向明确、条件成熟的领域,可以先行一步,加快推进。

三是探索推进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这是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各级政府执法队伍设置过细、执法责任不清、监管力量分散等问题比较突出。各地要结合推进大部门体制,对职能相近、执法内容相近、执法方式相同的执法机构进行整合,重点是市场监管领域,以及城市管理、文化管理、农业管理、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领域,大力推进综合执法,切实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等问题。要推进执法重心下移,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城市管理、环境保护、农业、国土、文化等重点领域基层执法力量。近期,中央编办将选择部分城市开展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我省已将莱芜市、胶州市、高密市、滕州市作为试点城市报中央编办。中央部署后,省编办要研究制定指导意见,对改革的目标任务、基本思路作出规范,有关市编办要按照要求搞好试点工作。

四是按照全面深化改革任务分工,配合推进其他领域的改革任务。比如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纪检、司法等,也都涉及管理体制和机构编制调整。我们要高度重视,主动介入,搞好调查研究,及时提出我们的意见建议,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并积极做好相关工作,为深化改革提供有力支持。

(五)加强和创新机构编制管理。中央提出本届政府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之后,严控总量与满足事业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过去那种只会加法、不做减法的老一套,已很难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我们必须转变管理理念,创新工作方式,用改革的办法解决编制不足的问题。

一是继续在“减”和“调”上做文章。上半年,我们通过精简压缩,收回了部分编制,手中有了一点余粮,但仍是杯水车薪,减编控编的任务依然很重,需要我们结合改革和日常管理工作,继续动脑子、想办法。比如,要结合机构编制核查,在摸清机构编制和人员情况的同时,对单位职能任务、运行情况也要搞清楚,对那些有编制无人员的空壳单位要坚决予以撤销建制、收回编制,要加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力度,做到应改尽改、腾笼换鸟,尽可能多地腾出编制。还有部分占用事业编制的社团组织,也要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和行业协会改革,把编制收回来。在编制安排上,要坚持保重点、保民生、保基层,将编制资源更多地投向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环境保护、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和基层一线,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要认真研究政府购买公益服务的措施办法,创新机构编制管理,对一般性公共服务原则上引入竞争机制,通过财政向社会购买,不再增加编制。

二是做好超职数配备干部和提前离岗问题整改工作。今年初,中央部署开展了“三超两乱”问题整治工作(超职数配备干部、超机构规格提拔干部、超审批权限设置机构;擅自提高干部职级待遇、擅自设置职务名称)。最近,中央巡视组对我省反馈巡视情况时指出,我省超职数配备干部和提前离岗人员问题严重。对此,省委高度重视,要求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完成超配干部消化问题,2010年8月1日以来提前离岗人员全部回岗上班。8月4日,省委组织部、省编办、省人社厅专门召开会议对有关统计和整改工作作了部署。对于这项工作,我们要从讲政治和促进事业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这既是组织人事纪律问题,也是机构编制纪律问题。抓好整改工作是进一步严肃机构编制纪律、强化机构编制工作权威的重要措施。各地要按照省里的部署要求,结合核查工作,积极配合组织部门搞好超职数配备干部和提前离岗人员的统计工作,真正摸清底数、建好台帐;要把现有改革和管理政策用足用好,妥善解决整改工作涉及的领导职数和编制问题。特别是要以整改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制度,严格按权限和程序审批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加强编制和职数使用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切实维护机构编制纪律的严肃性、权威性。

三是开展机构编制责任审计工作。今年7月,审计署、中央编办等7部委联合颁布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确定将“机构设置、编制使用以及有关规定的执行情况”纳入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这是一项新的制度规范和工作任务,是加强监督检查工作的又一有力措施,对于进一步提升领导干部机构编制责任意识、增强机构编制刚性约束力具有重要意义。省编办正在会同省审计厅研究具体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审计对象和内容、方式方法、结果运用等政策措施。文件印发后,各地要认真抓好落实,会同审计等部门建立健全协作机制,积极配合推进这项工作,借力加强机构编制管理。

四是改进机构编制管理考核工作。今年,按照省委关于改进考核工作的要求,省编办下发了《机构编制工作绩效管理实施办法》和2014年评价标准。在考核中,省编办将更加突出重点任务,一般性、日常性工作不再纳入范围;更加注重日常管理,有关处室要建立工作台帐,全程跟踪,不搞年底突击检查;更加强调结果运用,考核结果将如实向各市编委主任反馈,包括每项重点工作得分、综合得分、评价等次,主要成绩和存在问题,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等内容。对发现的违纪违规行为,将责令限期纠正,并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三、着力提高机构编制工作整体水平

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和重重困难,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提高整体工作水平。

一要善于争取党委、政府领导支持和部门配合。前面已经提到,机构编制工作将长期面临动力和阻力并存的局面。如何用好动力、破除阻力?我看,关键是要争取领导支持和部门配合。实践表明,只要勤于汇报、善于沟通、耐心协调,我们的工作成效就会大一些,困难就会少一些。凡是工作开展好的市,也都是在争取党委、政府领导支持方面很到位的。对一些重点、难点工作,尤其是对部门“削权割肉”的事项,各地一定要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本地的工作实际、存在的困难以及措施办法等汇报到位,争取党委、政府的最大支持。另外,当前各项改革管理任务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特点,有的涉及多个部门的职能,靠单兵作战很难落实到位。如果关起门来干工作,得不到有关部门的配合支持,编办就会形成“孤岛效应”,工作很难打开局面。对此,各地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健全协调配合机制,形成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要加强学习调研、提高业务能力。当前,我们在深化改革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完成好这些任务,必须更加重视学习调研,不断提升业务能力。不能只管领导部署,不研究具体业务,当甩手掌柜。我们既要当指挥员、又要当战斗员,带头学习钻研业务,带头开展实地调研,带头解决实际问题,真正熟悉情况、精通业务,做机构编制工作的行家和专家。要树立问题导向,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工作。今年初,省编办结合重点工作任务,确定了27项调研课题,省、市、县编办联合进行攻关,争取出台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用于指导和推进工作。

三要加强沟通、上下联动。我们目前承担的很多工作任务,需各级上下联动,协同作战。全省机构编制部门是一个大家庭,各级编办之间要加强内部沟通交流,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特别是市级编办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既要贯彻落实省里的各项部署要求,又要负责对县级编办督促指导。在推进工作中,要及时向省编办反映工作中的情况和问题,提出合理的意见建议。今后,省编办将带头搞好服务,通过召开座谈会、共同开展调查研究、组织学习培训和业务合作等方式,为市县编办工作开展提供便利、创造条件。

四要把党风廉政建设牢牢抓在手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8月7日,孙伟常委副省长召集编制、发改、财政等9部门主要负责人座谈会,对落实一岗双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出了要求。8月11日,省委召开十届九次全体会议,专题研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姜异康书记、郭树清省长作了重要讲话。各市编办主任作为主要负责人,要增强政治敏锐性,牢固树立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严重失职的责任意识,把这项工作摆上更加重要位置,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加强廉政教育,健全惩防体系,把从严管理贯彻到业务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决不能让我们的同志在廉政建设上出问题、栽跟斗,切实维护好机构编制部门的良好形象。

关键词:深化改革 机构编制管理 自身建设

猜你喜欢

自身建设深化改革
改革要“落地”,不能“空转”
鞍钢无缝钢管厂全面深化改革之我见
经济新常态及深化改革浅析
做好企业总裁联络员(秘书)的几点思考
基于规则意识的执政党建设对民主党派的启示
从树立政党形象论全面从严治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