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因子分析的上海城市功能空间布局研究

2014-09-24王竞梅张宣昊赵儒煜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年25期
关键词:因子分析上海

王竞梅 张宣昊 赵儒煜

摘要:本文以上海市为例,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上海18个区县综合反映城市发展状况的相关指标进行了评估分类。结合上海市城市功能空间分布特点,提出延伸拓展黄浦江两岸发展轴线,使宝山滨江区和闵行滨江区合理分担老城区的人口、功能过于集中的压力。并通过7个新城之间的产业链接,以浦东“三港”等新城群为主体,形成东南沿海滨江城市产业发展群带。以西部嘉定新城等发展西部新城群,依托沪宁、沪杭交通干线,构建上海国际大都市发展骨架。

关键词:因子分析;功能布局;上海

中图分类号:TU528.45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上海相比于经济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中心城区开发强度过高所带来的种种问题逐渐凸显出来,过于注重城市功能中的经济和产业功能而导致城市功能内涵的提升相对较弱,出现了“重产轻城”的问题。产城的不均衡会影响上海的可持续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如何调整城市功能布局、满足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要求是现在必须要面对的课题。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上海市18个区县的城市发展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明确了上海18个区县的现有功能定位,揭示了各区县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为确定各区县发展优势及功能定位提供科学依据。

一、研究的指标体系和方法

(一)指标体系

本文研究区域为上海市全部行政管辖区。共包括中心9个城区即黄浦区、卢湾区、静安区、普陀区、长宁区、徐汇区、闸北区、虹口区、杨浦区;近郊4个区域即宝山区、嘉定区、浦东区、闵行区;远郊5个区县即奉贤区、金山区、松江区、青浦区和崇明县。

研究数据来自于2001年至2010年统计年鉴中关于区域经济结构、人口变动和社会环境的指标数据。

表1 城市功能综合评价体系

(二)因子分析

统计检验中KMO检测值为0.784,属于0.8-0.9范围,说明适合做因子分析。通过对指标的矩阵变化,把多个相关联的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互不相关的综合变量,并且相互正交。而后按照对方差贡献率的大小,顺次提取4 个主因子,说明上述17个指标的85.491%,因子旋转后主因子的载荷矩阵如表2所示。

表2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变量

代码 变量 因子

1 2 3 4

V1 至城市中心的直线距离比率 -.224 .817 -.828 .043

V2 2010年人均GDP .589 .738 -.144 .117

V3 2010年一产占GDP比重 -.209 -.150 .924 -.034

V4 2010年二产占GDP比重 .634 -.277 .494 -.397

V5 2010年三产占GDP比重 -.520 .567 -.545 .612

V6 2008-2010二产占GDP比重变化 -.057 .244 .275 -.866

V7 2008-2010三产占GDP比重变化 .284 .181 .127 .813

V8 2010年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562 .476 -.612 -.053

V9 2010年外来人口比率 .772 -.264 .104 .234

V10 2010文盲占本地区人口的比重 .021 -.228 .951 .059

V11 2001-2010人口密度变化 .727 -.483 -.002 .083

V12 2010年企业集团从业人数占全区人口比重 -.118 .928 -.215 .061

V13 2010年每公里文体场馆数 .381 .742 -.634 -.056

V14 2010年万人拥有病床数 .346 .760 -.769 .024

V15 2010年万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 .913 .033 .158 .060

V16 2010年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公顷) .848 -.383 .050 .119

V17 2010年每公里外资投资额(万美元) -.182 .917 -.550 -.176

二、上海市城市功能空间布局分析

第1因子表达了所有指标的28.101%,在第一因子上,2010年二产占GDP比重;2010年外来人口比率;2010年人口密度;2001-2010年人口密度变化;2010年万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010年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这些因子的载荷比较大,由此可以看出第一因子具有原有人口密度较低,但人口密度增长较快,外来人口比率高,二产比重较大,经济基础和发展潜力较好,城市化进程较快的特性,所以将第一因子命名为外来人口驱动的的新兴工业拓展区。

图1 上海市各区县因子得分空间分布图

图1中,因子得分大于1的地区为浦东新区、闵行区、嘉定区、松江区。这些地区主要是上海的近郊区,其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人口密度增长较快。与之呼应,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人均绿地面积都较高,说明城市化率增长亦较快。外来人口增长成为带动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因。

第2因子表达了所有指标的24.655%,至城市中心直线距离比率;2010年人均GDP,2010年三产占GDP比重;2010年企业集团从业人数占全区人口比重;2010年每公里文体场馆数;2010年万人拥有病床数;2010年每公里外资投资额;人口密度等因子的载荷比较大。第一因子具有区位条件好,三产比重高社会文化服务设施完备,投资环境好,人口密度高,且人口密度增长缓慢等特性,将第二因子命名为三产驱动的优势服务区。

图2 上海市各区县因子得分空间分布图

图2中,因子得分大于1的有黄浦区、卢湾区、静安区、徐汇区;因子得分大于0小于1有普陀区、闸北区、虹口区、长宁区、浦东新区等,这些区域大都是上海的中心区域,其区位好,人口密度高,经济优势明显,文化卫生等城市设施完善,外商投资环境良好,城市化程度高等特点。

第3因子表达了所有指标的22.420%,在第三因子上,至城市中心的直线距离比率;2010年一产占GDP比重;2010每公里文体场馆数;2010年万人拥有病床数;2010文盲占本地区人口的比重等这些因子的载荷比较大,第3因子命名为生态环境驱动的乡村旅游区。

图3 上海市各区县因子得分空间分布图

图3中,因子得分大于1的有崇明区、金山区、奉贤区、青浦区;因子得分大于0小于1有松江区、嘉定区、宝山区、浦东新区等,这些区域大都是上海的近远郊区,其区位一般,一产比重高,文化卫生等城市设施较少,文盲比重大,城市化进程较慢等特点。

第4因子表达了所有指标的10.315%,在第四因子上,2008-2010二产占GDP比重变化;2008-2010三产占GDP比重变化,2010年三产占GDP比重这些因子的载荷比较大,说明“退二进三”步伐较大,三产增长速度快,第4为特色服务驱动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图4 上海市各区县因子得分空间分布图

图4中,因子得分大于1的有黄浦区、静安区、浦东新区;宝山区等。这些区域有的是上海中心核心区如黄浦和静安2011年三产增加值已占到生产总值的94.5%和96.85%,这些核心区呈现出较强烈的城市化“质”的提升态势。浦东新区和宝山区是近些年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较猛的中心城区的拓展区域,它们承接了许多从中心区转移来的像金融、商贸服务等功能,经济空间呈现“质”的提升与“量”的扩张并存态势,既有临近中心城区的要素不断集聚和功能的提升,又有边远农村区域变成为城市化区域。

三、上海市城市功能空间布局特征

根据以上对上海18个区县城市发展内在因素的分析,综合各因子的得分情况,可以将上海各区县城市功能的强弱划分为三个等级:

(一)第一等级即三产驱动的综合优势明显的都市功能优化区。包括功能优化核心区即黄浦区、静安区;功能优化边缘区即徐汇区、长宁区、、普陀区、闸北区、虹口区、杨浦区等中心城区。都市功能优化区域集中体现了上海的繁荣繁华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服务经济较发达,但人口密度较高,资源环境约束明显,中心城区苏州河以北地区发展比较滞缓,城乡结合部地区发展基础欠完善,需要加强区域内的统筹协调。

(二)第二等级即外来人口驱动的新兴工业拓展区。包括都市功能优化拓展区即闵行区、宝山区;都市发展新区即浦东新区;新型城市化地区即嘉定区。该区域经济发展有一定基础,城镇建设成效显现。但常住人口总量增长较快与新城功能相对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人口特征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因素。据统计这4个新兴工业拓展区常住人口中有一半多为外来人口导入。外来劳动力的宜居,制造业的改造升级,智慧型城市的建设是当务之急。闵行和宝山是上海中心城区的拓展区,是中心城的腹地,承接了大量外来人口的导入和中心城区人口的疏散,宝山精品钢铁基地的改造升级和闵行航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使其综合服务功能和集聚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都市发展新区即浦东新区聚集金融、航运、贸易、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其功能定位是“四个中心”的核心功能区,将不断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引领作用。新型城市化地区即嘉定区,嘉定新城是建设西部城市群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嘉定国际汽车城的产业能级,将增强对周边地区发展的带动作用和综合服务功能,提高大型居住社区的人口服务和管理水平。

(三)第三等级即生态环境驱动的新型城市发展区。包括新型城市化地区即金山区、松江区、青浦区和奉贤区以及综合生态发展区即崇明县。该区域区域生态环境品质较高,对提升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但城市功能相对较弱,公共服务和资源环境压力较大,产业面临转型升级,产城融合有待深化,需要加快新城和重点小城镇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四)根据城市功能优势因素分析,黄浦区、卢湾区、静安区可化为都市功能优化区,普陀区、徐汇区、长宁区、闸北区、虹口区、杨浦区可化为都市功能优化区(边缘),闵行区、宝山区为都市功能优化区(拓展),浦东新区为都市发展新区,嘉定区为新型城市化地区,金山区、青浦区、奉贤区、松江区为新型城市化地区,崇明县为综合生态发展区。

四、完善建议

综上所述,按照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以及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城市的要求,深入推进上海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和城市空间格局,应重视以下几方面的功能完善。

(一)中心城区建设方面

宝山滨水区应依据自身的城市特点和资源禀赋,在开发中应强化其文化博览、休闲娱乐、旅游航运功能,结合滨江区时尚住宅的开发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形成多方位展示都市风采的旅游风景带,以完善宝山区作为中心拓展区在新一轮城市建设中的功能定位。闵行区位于应结合闵行轮渡站的迁建、新安市场的搬迁,进行绿地景观和滨江活动空间打造,使其成为黄浦江滨江景观的组成部分,作为滨江绿带的补充和延续。使闵行滨江融交通集散、文化休闲、生态建设等功能于一体,营造出都市滨河新景观,打造闵行区滨江沿线景观新地标和样板示范段。

(二)新城建设方面

上海新城建设中产城融合不畅分问题较突出, 虽然产业布局主导新城兴衰,但在新城建设中,仅仅孤立地发展新城并不能解决这一问题,一定要有城市之间的依托,如果没有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辅佐,新城建设将会非常困难。上海新城建设应打造宜居“市域城市群”。 如东部滨江沿海城市群(南桥新城、金山新城、南汇新城)、西部城市群(嘉定新城、松江新城、青浦新城),北部生态城市群(崇明城桥新城)等。人口从中心城区流到了新城以后,新城的发展和功能就会发生重大变化,不仅是解决产业问题,更要解决人口承载力问题,社会保障、就业、教育等服务,都要考虑。这就是比较理想的新城,简单概括就是“宜居”。这是在新城建设中很重要的,需要从顶层设计的重大问题。没有政府干预,新城运动不会成功。上海要尽力把新城建设为功能完善、产城融合、用地集约、生态良好的长三角城市群重要组成部分。

(三)小城镇建设方面

今后需要更多地关注城镇化建设质量,要由过去片面追求城市规模、空间转向以城乡统筹,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目标,着重在提高产业发展绩效、分类推进城镇化建设、 提升城镇宜居水平等方面进行探索。可根据各城镇不同的地理区位、交通条件、 产业特点、 资源禀赋、历史文化等,制定符合各城镇发展的综合型城镇、旅游型城镇、生态型城镇、产业型城镇等发展规划。从城乡二元向城乡统筹转变, 让农村居民在生活方式、 居住环境上享受与城市居民均等的待遇; 从粗放扩张向集约低碳转变, 使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推动中远郊小城镇与新城的合理分工,全面提高农村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宁越敏.中国的城市化问题及治理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2(10).

[2]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转型上海•规划战略[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

[3]洪楠.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4]上海市统计局.上海统计年鉴2000-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5]沈开艳.上海经济发展报告(2013)[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王竞梅(1968-),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2008级博士研究生,上海开放大学浦东东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

猜你喜欢

因子分析上海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二胎概念股投资价值分析
基于主导产业视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识别以及实证研究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
欢乐上海迪士尼
新型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及其综合评价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