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靠改革创新 打造长三角经济发展明星板块

2014-09-24陈晓东

唯实 2014年7期
关键词:如皋人才建设

陈晓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了总体部署,如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积极抢抓沿海开发等多重战略叠加机遇,充分放大沪通铁路大桥开工建设、长江主航道疏浚工程实施改变如皋外部交通格局的效应,紧紧围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推进改革创新,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全力打造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明星板块,努力走出一条符合长寿之乡特点的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之路。

聚焦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改革创新

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是提升产业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如皋坚持把调整存量、优化增量、提升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攀升,努力实现更可持续的发展。

以存量企业为主力军支撑转型。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航母”,支持中小微企业在场外交易市场挂牌,形成“如皋板块”,力争“十二五”末期,直接融资比例达5%以上。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提升计划,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壮大一批行业“单打冠军”。鼓励支持小规模纳税人进入一般纳税人或规模企业行列,在全市进一步形成大中小微企业优势互补、分工细化、专业化协作紧密的发展格局。

以专业园区为主阵地保障转型。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成长规律,找准参照系,集中力量、集聚资源做大做强。高新区在持续吸引高端创业人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做足文章。如皋港加快江港向海港转变,深度开发港口优势,积极打造现代宜居滨江新城。注重在完善城市功能、丰富新兴业态、提高产业层次、提升文化内涵、增加国际元素等方面取得突破,不断壮大产业集群,培育更多同行业中的“第一”、“唯一”,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质态提升。

以创新驱动为主动力加速转型。积极推动哈尔滨工程大学如皋研究院和北京大学工学院如皋产学研合作中心建设,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健康产业、纺织服装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建筑产业等开放性共享共用科技服务平台。推动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普遍设立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3家。持续加大对信息化的投入,加快企业“两化”融合步伐,工业企业信息化投入增长12.5%以上,培育省“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3家。

以招商选资为主抓手推动转型。面向全国招聘一批具有多年海外工作或学习背景的、拥有国际化视野,特别是曾在外企供职多年,懂产业的招商人员为如皋服务,不断提升招商选资水平。建立大企业、CEO及产业领军人才档案资料库,有针对性地与重点企业、重点客商做好沟通和衔接工作,促进精细化招商。围绕如皋现有产业,认真研究东北亚、东南亚、北美、欧洲等地区产业发展现状,按照“缺什么、招什么”的原则,实施精准化、专业化招商。大力推行“产业链招商、载体招商、以商引商”,重点招引央企、国企、上市项目,突出招引世界500强、跨国集团龙头项目,尤其在研发、采购、销售、服务中介等功能平台上形成有效突破。注重招引有上市计划、具备打造产业链的企业,重点招引与产业关联度高、包含高技术和高人才因素的资本,积极招引新兴金融业态、领军人才和大院大所,着力构筑资本、人才、研发高地。

突出开放型经济推进改革创新

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继续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促进开放,加快建成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加强与上海自贸区的对接。下好主动棋。加快综合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报,创新海关监管模式,从报关、支付、管理等环节,不断提升如皋口岸通关效率和办事效率,推动贸易便利化。找好切入点。大力推进与上海嘉定共建的跨江联动开发园区建设,更好地推动如皋与上海的区域分工和联动发展。加快国家级开发区的形态开发、功能开发。争取进出上海自贸区的集装箱在如皋港开展沿海捎带业务。做好“后花园”。瞄准产业链的拉长、补短、补缺,积极争取其中的优质企业和高端人才到如皋落户。瞄准上海自贸区内集团总部的后台支撑、维修检测、技术服务等功能,大力培育引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功能总部。

推进境外产业集聚区。如皋企业在“走出去”方面有着很好的基础,双马集团投资设立的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农工贸经济合作区获批为江苏省境外产业合作集聚区,实现了省内企业建立境外产业集聚区“零”的突破。继续支持双马境外产业集聚区尽快形成集木材开发、农业种植、水产养殖、油脂加工为一体的国家级境外投资产业集聚区。支持六建集团发挥自身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加强与国家著名承包商的合作,进一步巩固中东等传统市场,积极拓展拉美、东盟等新兴市场。扶持上海制皂、伟越电器加快境外投资步伐,设立境外研发中心,并购中小型科技企业,打响如皋对外开放品牌。

推动跨江合作、沿江联动发展。加强对沪苏通经济圈研究,深化与张家港、嘉定等地的园区共建,大力引进标志性、品牌性项目,积极打造一批集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功能创新和新兴产业培育为一体的创新核心区。将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入长三角园区共建联盟,与张江高科、苏州工业园进行股份合作共建,共享品牌、管理、招商、人才等资源,实现“借鸡生蛋”。探索与武汉、重庆等长江流域沿线城市的港口、物流、产业等合作,建设服务长江流域的分拨中心,探索在沿海与长江流域沿线城市合作共建开发园区,把沿海资源优势和江海河联运优势放大到长江流域。

提升产业园区承载能级。坚持把产业特色化、开发集约化、服务个性化作为园区建设方向。加快建设产业集聚、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电子商务、通关服务和物流、融资服务、人才支撑、公共数据及云服务、生活服务等八类平台,提升园区功能,形成“拿得出手、落得了地、招得了商”的新型产业载体,增强竞争能力。在省级高新区导入产业运营商,建设多个可开发、可运营、可招商的PARK园区,高度集聚企业、项目、资金、人才等要素,承载前瞻性的产业集群。

紧扣增强企业活力推进改革创新

围绕增强企业活动推进改革创新,最重要的是导入外部优质要素,提升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和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着力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大力招引国家重点建设高校、国家级科研院所、海内外创新科研团队在如皋建设公共创新平台和创新型科研机构,促进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向如皋转移转化。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和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政策落实力度。出台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政税收、产业技术、人才引进等优惠政策,对企业重大自主创新项目开辟绿色通道。

加强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深化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引进和发展多种形式的担保公司、信托、资金管理公司以及融资租赁公司,探索母基金建设,组建贵金属交易市场,开辟更广泛的融资渠道。探索金融集聚区、基金园建设,大力引进创投、风投、私募股权投资等机构和基金公司,推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

加强人才支撑平台建设。与“猎头公司”合作,大力建设政府、市场、社会一体的人力中介机构平台,积极开拓招才引智渠道。鼓励中江等劳务公司到中西部地区设立劳动力转移常设机构。充分利用如皋技工学校、如皋中专、第一中专等职教资源优势,与知名人才培训机构开展全方位合作,加快职业实用人才的培训。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重点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产业,引导企业商业模式和营销网络创新,开展网络集中采购和销售,发展跨境贸易。借助SAP实训基地,广泛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经验,推动企业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结合起来,培育职业经理人,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围绕优化发展环境推进改革创新

经济环境是一个地区思想解放程度、市场发育程度和政府行政水平的重要标志,直接影响着经济建设的速度。

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进一步加大行政审批事项“减、转、放、免”力度,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坚持“三个一律”:即没有法定依据的审批事项一律取消;中央和省里明令取消的审批事项一律取消;重复审批的审批事项一律归并或取消。不断巩固提升三级便民服务网建设水平,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工作。建设政府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推动各类工程招投标、土地招拍挂和公共资源资产交易集中管理。稳步实施公务卡制度,从源头防治腐败。

营造宜业宜居的发展环境。一个宜居宜业的发展环境,才能充分调动各种经济成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形成“各种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和创业激情竞相迸发”的局面。如皋着眼于打造、优化宜商亲商环境,用事业、政策吸引客商投资,更要用亲商安商文化增进与客商的感情,让客商放心投资。同时,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一批商务休闲、高星级酒店、人才公寓以及教育、卫生、旅游等功能性项目,健全生活、休闲、文化、健身、购物等服务平台,努力为产业发展、人才集聚创造良好空间。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如皋市委副书记、如皋市市长)

责任编辑:钱国华

endprint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了总体部署,如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积极抢抓沿海开发等多重战略叠加机遇,充分放大沪通铁路大桥开工建设、长江主航道疏浚工程实施改变如皋外部交通格局的效应,紧紧围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推进改革创新,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全力打造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明星板块,努力走出一条符合长寿之乡特点的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之路。

聚焦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改革创新

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是提升产业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如皋坚持把调整存量、优化增量、提升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攀升,努力实现更可持续的发展。

以存量企业为主力军支撑转型。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航母”,支持中小微企业在场外交易市场挂牌,形成“如皋板块”,力争“十二五”末期,直接融资比例达5%以上。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提升计划,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壮大一批行业“单打冠军”。鼓励支持小规模纳税人进入一般纳税人或规模企业行列,在全市进一步形成大中小微企业优势互补、分工细化、专业化协作紧密的发展格局。

以专业园区为主阵地保障转型。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成长规律,找准参照系,集中力量、集聚资源做大做强。高新区在持续吸引高端创业人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做足文章。如皋港加快江港向海港转变,深度开发港口优势,积极打造现代宜居滨江新城。注重在完善城市功能、丰富新兴业态、提高产业层次、提升文化内涵、增加国际元素等方面取得突破,不断壮大产业集群,培育更多同行业中的“第一”、“唯一”,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质态提升。

以创新驱动为主动力加速转型。积极推动哈尔滨工程大学如皋研究院和北京大学工学院如皋产学研合作中心建设,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健康产业、纺织服装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建筑产业等开放性共享共用科技服务平台。推动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普遍设立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3家。持续加大对信息化的投入,加快企业“两化”融合步伐,工业企业信息化投入增长12.5%以上,培育省“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3家。

以招商选资为主抓手推动转型。面向全国招聘一批具有多年海外工作或学习背景的、拥有国际化视野,特别是曾在外企供职多年,懂产业的招商人员为如皋服务,不断提升招商选资水平。建立大企业、CEO及产业领军人才档案资料库,有针对性地与重点企业、重点客商做好沟通和衔接工作,促进精细化招商。围绕如皋现有产业,认真研究东北亚、东南亚、北美、欧洲等地区产业发展现状,按照“缺什么、招什么”的原则,实施精准化、专业化招商。大力推行“产业链招商、载体招商、以商引商”,重点招引央企、国企、上市项目,突出招引世界500强、跨国集团龙头项目,尤其在研发、采购、销售、服务中介等功能平台上形成有效突破。注重招引有上市计划、具备打造产业链的企业,重点招引与产业关联度高、包含高技术和高人才因素的资本,积极招引新兴金融业态、领军人才和大院大所,着力构筑资本、人才、研发高地。

突出开放型经济推进改革创新

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继续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促进开放,加快建成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加强与上海自贸区的对接。下好主动棋。加快综合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报,创新海关监管模式,从报关、支付、管理等环节,不断提升如皋口岸通关效率和办事效率,推动贸易便利化。找好切入点。大力推进与上海嘉定共建的跨江联动开发园区建设,更好地推动如皋与上海的区域分工和联动发展。加快国家级开发区的形态开发、功能开发。争取进出上海自贸区的集装箱在如皋港开展沿海捎带业务。做好“后花园”。瞄准产业链的拉长、补短、补缺,积极争取其中的优质企业和高端人才到如皋落户。瞄准上海自贸区内集团总部的后台支撑、维修检测、技术服务等功能,大力培育引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功能总部。

推进境外产业集聚区。如皋企业在“走出去”方面有着很好的基础,双马集团投资设立的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农工贸经济合作区获批为江苏省境外产业合作集聚区,实现了省内企业建立境外产业集聚区“零”的突破。继续支持双马境外产业集聚区尽快形成集木材开发、农业种植、水产养殖、油脂加工为一体的国家级境外投资产业集聚区。支持六建集团发挥自身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加强与国家著名承包商的合作,进一步巩固中东等传统市场,积极拓展拉美、东盟等新兴市场。扶持上海制皂、伟越电器加快境外投资步伐,设立境外研发中心,并购中小型科技企业,打响如皋对外开放品牌。

推动跨江合作、沿江联动发展。加强对沪苏通经济圈研究,深化与张家港、嘉定等地的园区共建,大力引进标志性、品牌性项目,积极打造一批集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功能创新和新兴产业培育为一体的创新核心区。将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入长三角园区共建联盟,与张江高科、苏州工业园进行股份合作共建,共享品牌、管理、招商、人才等资源,实现“借鸡生蛋”。探索与武汉、重庆等长江流域沿线城市的港口、物流、产业等合作,建设服务长江流域的分拨中心,探索在沿海与长江流域沿线城市合作共建开发园区,把沿海资源优势和江海河联运优势放大到长江流域。

提升产业园区承载能级。坚持把产业特色化、开发集约化、服务个性化作为园区建设方向。加快建设产业集聚、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电子商务、通关服务和物流、融资服务、人才支撑、公共数据及云服务、生活服务等八类平台,提升园区功能,形成“拿得出手、落得了地、招得了商”的新型产业载体,增强竞争能力。在省级高新区导入产业运营商,建设多个可开发、可运营、可招商的PARK园区,高度集聚企业、项目、资金、人才等要素,承载前瞻性的产业集群。

紧扣增强企业活力推进改革创新

围绕增强企业活动推进改革创新,最重要的是导入外部优质要素,提升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和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着力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大力招引国家重点建设高校、国家级科研院所、海内外创新科研团队在如皋建设公共创新平台和创新型科研机构,促进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向如皋转移转化。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和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政策落实力度。出台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政税收、产业技术、人才引进等优惠政策,对企业重大自主创新项目开辟绿色通道。

加强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深化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引进和发展多种形式的担保公司、信托、资金管理公司以及融资租赁公司,探索母基金建设,组建贵金属交易市场,开辟更广泛的融资渠道。探索金融集聚区、基金园建设,大力引进创投、风投、私募股权投资等机构和基金公司,推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

加强人才支撑平台建设。与“猎头公司”合作,大力建设政府、市场、社会一体的人力中介机构平台,积极开拓招才引智渠道。鼓励中江等劳务公司到中西部地区设立劳动力转移常设机构。充分利用如皋技工学校、如皋中专、第一中专等职教资源优势,与知名人才培训机构开展全方位合作,加快职业实用人才的培训。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重点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产业,引导企业商业模式和营销网络创新,开展网络集中采购和销售,发展跨境贸易。借助SAP实训基地,广泛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经验,推动企业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结合起来,培育职业经理人,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围绕优化发展环境推进改革创新

经济环境是一个地区思想解放程度、市场发育程度和政府行政水平的重要标志,直接影响着经济建设的速度。

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进一步加大行政审批事项“减、转、放、免”力度,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坚持“三个一律”:即没有法定依据的审批事项一律取消;中央和省里明令取消的审批事项一律取消;重复审批的审批事项一律归并或取消。不断巩固提升三级便民服务网建设水平,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工作。建设政府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推动各类工程招投标、土地招拍挂和公共资源资产交易集中管理。稳步实施公务卡制度,从源头防治腐败。

营造宜业宜居的发展环境。一个宜居宜业的发展环境,才能充分调动各种经济成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形成“各种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和创业激情竞相迸发”的局面。如皋着眼于打造、优化宜商亲商环境,用事业、政策吸引客商投资,更要用亲商安商文化增进与客商的感情,让客商放心投资。同时,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一批商务休闲、高星级酒店、人才公寓以及教育、卫生、旅游等功能性项目,健全生活、休闲、文化、健身、购物等服务平台,努力为产业发展、人才集聚创造良好空间。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如皋市委副书记、如皋市市长)

责任编辑:钱国华

endprint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了总体部署,如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积极抢抓沿海开发等多重战略叠加机遇,充分放大沪通铁路大桥开工建设、长江主航道疏浚工程实施改变如皋外部交通格局的效应,紧紧围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推进改革创新,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全力打造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明星板块,努力走出一条符合长寿之乡特点的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之路。

聚焦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改革创新

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是提升产业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如皋坚持把调整存量、优化增量、提升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攀升,努力实现更可持续的发展。

以存量企业为主力军支撑转型。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航母”,支持中小微企业在场外交易市场挂牌,形成“如皋板块”,力争“十二五”末期,直接融资比例达5%以上。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提升计划,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壮大一批行业“单打冠军”。鼓励支持小规模纳税人进入一般纳税人或规模企业行列,在全市进一步形成大中小微企业优势互补、分工细化、专业化协作紧密的发展格局。

以专业园区为主阵地保障转型。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成长规律,找准参照系,集中力量、集聚资源做大做强。高新区在持续吸引高端创业人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做足文章。如皋港加快江港向海港转变,深度开发港口优势,积极打造现代宜居滨江新城。注重在完善城市功能、丰富新兴业态、提高产业层次、提升文化内涵、增加国际元素等方面取得突破,不断壮大产业集群,培育更多同行业中的“第一”、“唯一”,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质态提升。

以创新驱动为主动力加速转型。积极推动哈尔滨工程大学如皋研究院和北京大学工学院如皋产学研合作中心建设,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健康产业、纺织服装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建筑产业等开放性共享共用科技服务平台。推动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普遍设立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3家。持续加大对信息化的投入,加快企业“两化”融合步伐,工业企业信息化投入增长12.5%以上,培育省“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3家。

以招商选资为主抓手推动转型。面向全国招聘一批具有多年海外工作或学习背景的、拥有国际化视野,特别是曾在外企供职多年,懂产业的招商人员为如皋服务,不断提升招商选资水平。建立大企业、CEO及产业领军人才档案资料库,有针对性地与重点企业、重点客商做好沟通和衔接工作,促进精细化招商。围绕如皋现有产业,认真研究东北亚、东南亚、北美、欧洲等地区产业发展现状,按照“缺什么、招什么”的原则,实施精准化、专业化招商。大力推行“产业链招商、载体招商、以商引商”,重点招引央企、国企、上市项目,突出招引世界500强、跨国集团龙头项目,尤其在研发、采购、销售、服务中介等功能平台上形成有效突破。注重招引有上市计划、具备打造产业链的企业,重点招引与产业关联度高、包含高技术和高人才因素的资本,积极招引新兴金融业态、领军人才和大院大所,着力构筑资本、人才、研发高地。

突出开放型经济推进改革创新

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继续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促进开放,加快建成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加强与上海自贸区的对接。下好主动棋。加快综合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报,创新海关监管模式,从报关、支付、管理等环节,不断提升如皋口岸通关效率和办事效率,推动贸易便利化。找好切入点。大力推进与上海嘉定共建的跨江联动开发园区建设,更好地推动如皋与上海的区域分工和联动发展。加快国家级开发区的形态开发、功能开发。争取进出上海自贸区的集装箱在如皋港开展沿海捎带业务。做好“后花园”。瞄准产业链的拉长、补短、补缺,积极争取其中的优质企业和高端人才到如皋落户。瞄准上海自贸区内集团总部的后台支撑、维修检测、技术服务等功能,大力培育引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功能总部。

推进境外产业集聚区。如皋企业在“走出去”方面有着很好的基础,双马集团投资设立的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农工贸经济合作区获批为江苏省境外产业合作集聚区,实现了省内企业建立境外产业集聚区“零”的突破。继续支持双马境外产业集聚区尽快形成集木材开发、农业种植、水产养殖、油脂加工为一体的国家级境外投资产业集聚区。支持六建集团发挥自身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加强与国家著名承包商的合作,进一步巩固中东等传统市场,积极拓展拉美、东盟等新兴市场。扶持上海制皂、伟越电器加快境外投资步伐,设立境外研发中心,并购中小型科技企业,打响如皋对外开放品牌。

推动跨江合作、沿江联动发展。加强对沪苏通经济圈研究,深化与张家港、嘉定等地的园区共建,大力引进标志性、品牌性项目,积极打造一批集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功能创新和新兴产业培育为一体的创新核心区。将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入长三角园区共建联盟,与张江高科、苏州工业园进行股份合作共建,共享品牌、管理、招商、人才等资源,实现“借鸡生蛋”。探索与武汉、重庆等长江流域沿线城市的港口、物流、产业等合作,建设服务长江流域的分拨中心,探索在沿海与长江流域沿线城市合作共建开发园区,把沿海资源优势和江海河联运优势放大到长江流域。

提升产业园区承载能级。坚持把产业特色化、开发集约化、服务个性化作为园区建设方向。加快建设产业集聚、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电子商务、通关服务和物流、融资服务、人才支撑、公共数据及云服务、生活服务等八类平台,提升园区功能,形成“拿得出手、落得了地、招得了商”的新型产业载体,增强竞争能力。在省级高新区导入产业运营商,建设多个可开发、可运营、可招商的PARK园区,高度集聚企业、项目、资金、人才等要素,承载前瞻性的产业集群。

紧扣增强企业活力推进改革创新

围绕增强企业活动推进改革创新,最重要的是导入外部优质要素,提升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和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着力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大力招引国家重点建设高校、国家级科研院所、海内外创新科研团队在如皋建设公共创新平台和创新型科研机构,促进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向如皋转移转化。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和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政策落实力度。出台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政税收、产业技术、人才引进等优惠政策,对企业重大自主创新项目开辟绿色通道。

加强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深化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引进和发展多种形式的担保公司、信托、资金管理公司以及融资租赁公司,探索母基金建设,组建贵金属交易市场,开辟更广泛的融资渠道。探索金融集聚区、基金园建设,大力引进创投、风投、私募股权投资等机构和基金公司,推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

加强人才支撑平台建设。与“猎头公司”合作,大力建设政府、市场、社会一体的人力中介机构平台,积极开拓招才引智渠道。鼓励中江等劳务公司到中西部地区设立劳动力转移常设机构。充分利用如皋技工学校、如皋中专、第一中专等职教资源优势,与知名人才培训机构开展全方位合作,加快职业实用人才的培训。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重点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产业,引导企业商业模式和营销网络创新,开展网络集中采购和销售,发展跨境贸易。借助SAP实训基地,广泛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经验,推动企业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结合起来,培育职业经理人,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围绕优化发展环境推进改革创新

经济环境是一个地区思想解放程度、市场发育程度和政府行政水平的重要标志,直接影响着经济建设的速度。

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进一步加大行政审批事项“减、转、放、免”力度,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坚持“三个一律”:即没有法定依据的审批事项一律取消;中央和省里明令取消的审批事项一律取消;重复审批的审批事项一律归并或取消。不断巩固提升三级便民服务网建设水平,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工作。建设政府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推动各类工程招投标、土地招拍挂和公共资源资产交易集中管理。稳步实施公务卡制度,从源头防治腐败。

营造宜业宜居的发展环境。一个宜居宜业的发展环境,才能充分调动各种经济成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形成“各种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和创业激情竞相迸发”的局面。如皋着眼于打造、优化宜商亲商环境,用事业、政策吸引客商投资,更要用亲商安商文化增进与客商的感情,让客商放心投资。同时,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一批商务休闲、高星级酒店、人才公寓以及教育、卫生、旅游等功能性项目,健全生活、休闲、文化、健身、购物等服务平台,努力为产业发展、人才集聚创造良好空间。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如皋市委副书记、如皋市市长)

责任编辑:钱国华

endprint

猜你喜欢

如皋人才建设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寒露
2020高考模拟试卷(八)
如皋长寿村的启示
三角、向量综合卷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江苏省如皋市百岁老人385位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毛遂自荐
为国家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