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需要习近平这样的文风
2014-09-24刘锋
刘锋
文风是文章所体现出来的语言风格、思想作风、精神风尚的综合反映。文风反映党的形象,体现党的作风,关系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风建设,明确指出当前的文风问题主要表现为“长、空、假”,强调“文风不是小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风不正,危害极大。一切不良文风都是不符合党的性质、宗旨的,都是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相背离的。”他进一步提出,“克服不良文风、提倡优良文风,真正使讲短话、讲实话、讲新话蔚然成风。”[1]习近平所著的《之江新语》一时间争相阅读,其原因之一就是他的文风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适应了时代的迫切需要,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从《之江新语》可以看出习近平“短、实、新”的特点和风格。书中的232篇文章,通俗易懂,要言不烦,妙语如珠,深受读者欢迎。其文风至少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运用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来谈观点;通过引故事、打比喻和摆实例来讲道理;运用凝练的话语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谈见解;坚持问题导向和为民务实的风格。研究和发扬习近平的文风对当前我们推进文风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增强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亲和力、吸引力、感召力等,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引用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来谈观点
运用古今中外优秀文化尤其是名言警句,以及哲学思想、经济学理论等,来表达观点,是习近平的文风之一。譬如,在阐释理论学习要有三种境界时,他指出:理论学习要有“望尽天涯路”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冷清和“独上高楼”的寂寞,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2]6在论及如何在浙江推进改革时,他指出:搞试点要“大胆设想,小心求证”,这一方法沿用了五四运动时期胡适提出的治学方法。在为官方面,他指出古往今来很多大有作为的官员都非常关心人民大众的疾苦,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此外,他还运用郑板桥、杜甫、于谦等论证了心无百姓莫为“官”的道理。针对个别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他引述古人“堤溃蚁穴,气泄针芒”、“巴豆虽小坏肠胃,酒杯不深淹死人”的警句,以此来教育领导干部要重视品行,加强自身修养,慎小事,拘小节。在谈到领导干部必须做到“守土有责”时,他引用了刘邦在《大风歌》里的“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来进行论证。在谈到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时,指出中国古人就常言道:“和为贵”,“和而不同”,“有容乃大”。
在《之江新语》中,习近平对文风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论述。他强调:文风体现作风,进而批评了现实中存在的很多“长”、“假”、“空”的文章,就像郑板桥的对联所概括的那样:“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他提倡短文、新文,并指出了为文的道理,即“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2]151为了贯彻党中央关于扩大内需的方针,有效发挥投资和消费的双重拉动作用,他运用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物质生产和消费生产两大部类的关系理论。在谈到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动力时,他从经济学的角度指出:“节约资源最有效的方式是利用充分反映供求关系的价格机制,达到对资源性产品的优化配置。”[2]172为了给领导干部们讲清要促进欠发达地区这块“短板”的发展时,他运用了经济学中的“木桶理论”。在为人处事方面,他引用了古人关于“心浮则气必躁,气躁则神难凝”和“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警句。关于处理新时期出现的各种矛盾问题,他运用了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基本精髓和方法。在谈到为政时,他引用《论语》和《左传》的相关论述,提出了学与思相结合的要求;而且也引用《礼记》和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思想,提出领导干部要追求“慎独”的境界。
习近平也非常注重吸收西方著名学者的思想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建设“法治浙江”的进程中,他提出要弘扬法治精神,形成法治风尚。他引用卢梭关于“规章只不过是穹隆顶上的拱梁,而唯有慢慢诞生的风尚才最后构成那个穹隆顶上的不可动摇的拱心石”的观点,进而指出法律最重要的价值之一就是要形成这种风尚,并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在破解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两难”悖论时,他运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指出对于浙江欠发达的地区而言,要自觉地认识和把握这一理论,要明白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随着收入的增加,环境污染的强度也会增加;而达到某个拐点后,随着人均收入再增加,环境会逐渐得到改善和恢复。因此,我们要促进这一“拐点”早日到来,这对浙江培育好“金山银山”,保护好“绿水青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等,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二、通过引故事、打比喻和摆实例来讲道理
通过讲故事、打比喻、举例子等方式,而不是讲一些官话、大话、套话、空话,用灌输方式来阐述观点,是习近平著作中非常突出的特点,是他能够开创新一代文风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之江新语》一书收有《领导干部必须做到“守土有责”》一文。在这篇文章中,习近平讲了明成祖迁都到北京后“天子守国门”的故事,还讲了关于清代守钱塘江大堤的故事。塘管的级别是四品官,待遇很高,同知府一样,主要职责就是要保障大堤绝对不能决堤,否则不等皇上来找他算账,他就跳塘自尽了。[2]115习近平通过这个故事,倡导当下的领导干部要像当年的封建官吏那样,拥有强烈的责任感,敢于担当,做到守土有责。在《生活情趣非小事》一文中,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和情趣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情趣的培养,关系到党和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地位,对社会风气有着重要影响。他举了两则寓言故事,一是《宋人轶事汇编》上的故事,另一则是《南村辍耕录·缠足》所记载的事情,最终说明领导干部应该注意自己的生活细节。尤其是在当前的复杂形势下,更要注意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时时刻刻检点自己的生活行为,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关于培养党的后备干部,习近平指出:不能在“温室”里培养干部。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千里马”要在大风大浪中经受考验。[2]2关于领导干部应做到情为民所系,他提出要树立五种崇高情感,为此,他分别举了五个代表人物:要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情怀感、雷锋的幸福感、孔繁森的境界感、郑培民的责任感、钱学森的光荣感。在讲到领导集体要团结时,习近平指出:领导班子的团结就好比“指头”与“拳头”的关系。关于把浙江建设成生态省,习近平认为,生态省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就好比治理一种社会病,这种病是综合征:既有污染带来的“外伤”,又有生态系统被破坏造成的“神经性症状”,还有资源过度开发带来的“体力透支”。这些生动形象的语言,使人能够听进去、记准确,堪称我们学习之典范。另外,在谈到文化的重要性时,他指出:文化是灵魂,文化的力量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粘合剂”。将文化比成“助推器”、“导航灯”、“粘合剂”,既生动形象,又通俗易懂。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指出要从“两只鸟”来看结构调整,即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2]184这两项内容犹如“凤凰涅槃”和“腾笼换鸟”。
习近平特别善于通过事例讲道理。为了推动浙江精神文明建设,他提出要“从娃娃抓起”。因为小孩子最容易被引导和接受精神文明教育。他指出:20世纪60年代的儿童是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让我们荡起双桨》长大的,70年代的儿童是唱着《小螺号》长大的,80年代的儿童是唱着《小小少年》长大的。当下应该满足儿童成长的多样化需求,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在天真无邪的儿童群体中取得光辉成绩。为了讲清楚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习近平举了“郑九万现象”这个例子,并要求“共产党人一定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正为人民掌好权、执好政。”[2]217
endprint
三、运用凝练的话语和通俗易懂的语言
从《之江新语》这本书中可以看出,习近平语言凝练,不讲空话,不讲套话,不讲大话,不讲长话。他善于运用人民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大白话,经常运用一问一答的表达形式,老百姓听后都能照着行动起来。
《之江新语》的第一篇文章《调研工作务求“深、实、细、准、效”》,运用非常简练的五个字表达了在全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保持求真务实的具体要求,对领导干部很有启发。GDP是经济发展和考核领导干部的指标之一,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一指标被看作“最高指标”、“唯一指标”,既不利于领导干部干实事干成事,更不利于整个国家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习近平教育领导干部“要看GDP,但不能唯GDP”;[2]30“既要GDP,又要绿色GDP”。[2]71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时,他指出既要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又要坚持改革开放这个路线。他强调不能因为现在全省强调保持“平安”,我们就放松发展和改革;更不要因为在改革和发展中出现了一点影响“平安”的问题,就因噎废食,这样不是“平安”,而是“平庸”。他向领导干部发出了要“平安”,不要“平庸”的号召。
为了在浙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习近平从哲学的高度,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指出:“领导干部一定要学会全面辩证地看问题,在认识论上要有辩证统一的思想,在方法论上要学会统筹兼顾,在具体工作上要学会‘十指弹琴。”[2]243这样简洁明了的表达,既通俗易懂,又全面如实地贯彻了党中央的会议精神。当政策阐释清楚之后,制度就会在领导干部的执行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实中很多领导干部当“老好人”,不敢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不敢也不愿意得罪人,从而使现行制度和政策难以贯彻落实。针对这一现象,习近平强调:“各种制度制定了,就要立说立行、严格执行,不能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写在纸上,把制度当‘稻草人摆设。”[2]235关于土地要素是制约浙江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他警告有些领导干部要认识清楚浙江经济发展与用地问题的现实,指出要长期从紧过日子,不要以为“躲得了初一,十五就好过了”。另外,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很多领导干部压力很大,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要发挥“调压器”的作用,要适当给领导干部“增压”和“减压”,这样才能使工作保持在一种“常压”的状态。针对一些同志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盲人摸象和纸上谈兵的现象,他指出正确的领导方法能使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他说:“我们既要大处着眼,学习曹冲称象,善于把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这头‘象,置于构建和谐社会全局这条‘大船上来定位和谋划。”[2]61在党的十七大前夕,习近平对新上任的一部分领导干部发出号召:新官上任要善于“瞻前”,注意“顾后”,对前人留下的工作应该多多“添柴”而不胡乱“起灶”。这样通俗易懂、切中时弊的文句比比皆是。
四、坚持问题导向和为民务实的风格
纵观《之江新语》全书,可以发现习近平有很强的忧患意识、问题意识、现实关照,又有浓厚的务实为民情怀。他讲话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始终站在中国这片沃土上,与广大人民群众心贴心、心连心”,“坚持问题导向,贯穿底线思维,充满着实事求是精神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勇气”[3]。这一优良文风是党员干部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解决关乎国家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的典范。
在《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一文中,习近平指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就业、社会保障、协调发展、收入分配、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问题,这些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要“从时代的高度、大局的高度去看待、去研究”;“只有立足于时代去解决特定的问题,才能推动这个时代的社会进步;只有立足于时代去倾听这些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社会和谐的时代号角”。在浙江省干旱数月的紧急时期,习近平要求党员领导干部“目中有人”,心中要装着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受灾严重的群众,认真考虑困难群众的灾后生活。在解决问题时,心里装着群众,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时,也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因为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最伟大的,蕴藏着丰富的智慧和力量,坚持和落实群众路线,要“多干群众急需的事,多干群众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础的事,多干长远起作用的事”。[2]3就连当官入党的动机,习近平对领导干部也进行了教育。他指出:要真正在思想上解决“入党为什么,当‘官做什么,身后留什么”的问题,牢记“两个务必”。[2]263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习近平强烈的忧患意识。他用反问的方式激发领导干部自省、自悟,从而增强领导干部的为民情怀。他号召领导干部要多做调查研究,因为调查研究是一门见之于实践、讲求方法、致力于求真的学问和艺术,是正确开展工作的重要前提。
为了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变成党员领导干部的生动实践,习近平提出领导干部要为民办实事,要坚持三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为民办实事旨在为民”、“为民办实事重在办事”、“为民办实事成于务实”。在浙江省开展“作风建设年”的活动中,他提倡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体察民情,关乎民意。作风建设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需求,“把民生问题放在首位,以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工作重点,有什么问题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群众需要什么就重点帮助解决什么”,[2]263从而使作风建设取得实效,为人民群众所满意。《之江新语》这本书中可以说处处洋溢着习近平的为民情怀。譬如《心无百姓莫为“官”》、《凡是为民造福的事一定要千方百计办好》、《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等等。总之,全书展现着习近平坚持以实际问题为导向的实事求是的作风,体现着他为民爱民的政治本色。
五、启示
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武器,弘扬马克思主义的优良文风。我们党的文风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容与中国的具体实践及民族形式结合起来,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4]《之江新语》所包含的232篇文章,内容涵盖为官做人、思想修养、作风建设、群众生活、学习读书、经济发展等多个层面。它洋溢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表现了运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法解答现实问题的风格,彰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它所体现出来的文风是当前党员干部和知识分子认真学习的榜样,是我们落实党中央关于倡导优良文风的“教科书”。这一文风对于新时期弘扬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纠正实际上存在着的“假、长、空”等不良文风,推进我们党意识形态的大众化、通俗化,增进全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认同感、亲和力、影响力,增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八股文、空话、套话、官话、喜好杜撰排比句等不良文风盛行,其本质实际上都是形式主义的体现。“一切不良文风,本质上都是违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违背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的,都是党性不纯的表现。”[5]当前,在学习和工作实践活动中,发扬习近平优良文风,塑造良好的执政党文化形象,建设文化强国,关键是要“把传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品格贯注于新的实践,根据新的实践赋予传统的东西以新的时代内涵,使优良传统与现实情况实现最佳结合。”[6]具体来讲,就是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刻苦读书学习,弘扬新风正气,反对形式主义、教条主义、洋八股,形成“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7]另外,还要加强自己的思想修养、理论修养和文化修养,健全党的各种制度以确保文风建设得以顺利开展,从而内外结合,实现主观和客观的有机统一,最终在全社会形成优良文风。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努力克服不良文风积极倡导优良文风[J].求是,2010(10) .
[2]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3]文秀.纠正干部讲话“假大空长”陋习——习近平话语风格的实践意义[N].学习时报,2014-01-20.
[4]韩振峰.毛泽东对“党风”、“学风”和“文风”概念的科学界定[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12) .
[5]李抒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端正文风[J].改革与开放,2004(10) .
[6]徐元鸿.毛泽东文风[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75.
[7]毛泽东.《反对党八股》[A].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44.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彭安玉
endprint
三、运用凝练的话语和通俗易懂的语言
从《之江新语》这本书中可以看出,习近平语言凝练,不讲空话,不讲套话,不讲大话,不讲长话。他善于运用人民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大白话,经常运用一问一答的表达形式,老百姓听后都能照着行动起来。
《之江新语》的第一篇文章《调研工作务求“深、实、细、准、效”》,运用非常简练的五个字表达了在全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保持求真务实的具体要求,对领导干部很有启发。GDP是经济发展和考核领导干部的指标之一,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一指标被看作“最高指标”、“唯一指标”,既不利于领导干部干实事干成事,更不利于整个国家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习近平教育领导干部“要看GDP,但不能唯GDP”;[2]30“既要GDP,又要绿色GDP”。[2]71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时,他指出既要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又要坚持改革开放这个路线。他强调不能因为现在全省强调保持“平安”,我们就放松发展和改革;更不要因为在改革和发展中出现了一点影响“平安”的问题,就因噎废食,这样不是“平安”,而是“平庸”。他向领导干部发出了要“平安”,不要“平庸”的号召。
为了在浙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习近平从哲学的高度,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指出:“领导干部一定要学会全面辩证地看问题,在认识论上要有辩证统一的思想,在方法论上要学会统筹兼顾,在具体工作上要学会‘十指弹琴。”[2]243这样简洁明了的表达,既通俗易懂,又全面如实地贯彻了党中央的会议精神。当政策阐释清楚之后,制度就会在领导干部的执行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实中很多领导干部当“老好人”,不敢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不敢也不愿意得罪人,从而使现行制度和政策难以贯彻落实。针对这一现象,习近平强调:“各种制度制定了,就要立说立行、严格执行,不能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写在纸上,把制度当‘稻草人摆设。”[2]235关于土地要素是制约浙江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他警告有些领导干部要认识清楚浙江经济发展与用地问题的现实,指出要长期从紧过日子,不要以为“躲得了初一,十五就好过了”。另外,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很多领导干部压力很大,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要发挥“调压器”的作用,要适当给领导干部“增压”和“减压”,这样才能使工作保持在一种“常压”的状态。针对一些同志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盲人摸象和纸上谈兵的现象,他指出正确的领导方法能使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他说:“我们既要大处着眼,学习曹冲称象,善于把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这头‘象,置于构建和谐社会全局这条‘大船上来定位和谋划。”[2]61在党的十七大前夕,习近平对新上任的一部分领导干部发出号召:新官上任要善于“瞻前”,注意“顾后”,对前人留下的工作应该多多“添柴”而不胡乱“起灶”。这样通俗易懂、切中时弊的文句比比皆是。
四、坚持问题导向和为民务实的风格
纵观《之江新语》全书,可以发现习近平有很强的忧患意识、问题意识、现实关照,又有浓厚的务实为民情怀。他讲话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始终站在中国这片沃土上,与广大人民群众心贴心、心连心”,“坚持问题导向,贯穿底线思维,充满着实事求是精神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勇气”[3]。这一优良文风是党员干部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解决关乎国家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的典范。
在《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一文中,习近平指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就业、社会保障、协调发展、收入分配、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问题,这些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要“从时代的高度、大局的高度去看待、去研究”;“只有立足于时代去解决特定的问题,才能推动这个时代的社会进步;只有立足于时代去倾听这些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社会和谐的时代号角”。在浙江省干旱数月的紧急时期,习近平要求党员领导干部“目中有人”,心中要装着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受灾严重的群众,认真考虑困难群众的灾后生活。在解决问题时,心里装着群众,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时,也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因为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最伟大的,蕴藏着丰富的智慧和力量,坚持和落实群众路线,要“多干群众急需的事,多干群众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础的事,多干长远起作用的事”。[2]3就连当官入党的动机,习近平对领导干部也进行了教育。他指出:要真正在思想上解决“入党为什么,当‘官做什么,身后留什么”的问题,牢记“两个务必”。[2]263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习近平强烈的忧患意识。他用反问的方式激发领导干部自省、自悟,从而增强领导干部的为民情怀。他号召领导干部要多做调查研究,因为调查研究是一门见之于实践、讲求方法、致力于求真的学问和艺术,是正确开展工作的重要前提。
为了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变成党员领导干部的生动实践,习近平提出领导干部要为民办实事,要坚持三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为民办实事旨在为民”、“为民办实事重在办事”、“为民办实事成于务实”。在浙江省开展“作风建设年”的活动中,他提倡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体察民情,关乎民意。作风建设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需求,“把民生问题放在首位,以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工作重点,有什么问题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群众需要什么就重点帮助解决什么”,[2]263从而使作风建设取得实效,为人民群众所满意。《之江新语》这本书中可以说处处洋溢着习近平的为民情怀。譬如《心无百姓莫为“官”》、《凡是为民造福的事一定要千方百计办好》、《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等等。总之,全书展现着习近平坚持以实际问题为导向的实事求是的作风,体现着他为民爱民的政治本色。
五、启示
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武器,弘扬马克思主义的优良文风。我们党的文风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容与中国的具体实践及民族形式结合起来,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4]《之江新语》所包含的232篇文章,内容涵盖为官做人、思想修养、作风建设、群众生活、学习读书、经济发展等多个层面。它洋溢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表现了运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法解答现实问题的风格,彰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它所体现出来的文风是当前党员干部和知识分子认真学习的榜样,是我们落实党中央关于倡导优良文风的“教科书”。这一文风对于新时期弘扬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纠正实际上存在着的“假、长、空”等不良文风,推进我们党意识形态的大众化、通俗化,增进全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认同感、亲和力、影响力,增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八股文、空话、套话、官话、喜好杜撰排比句等不良文风盛行,其本质实际上都是形式主义的体现。“一切不良文风,本质上都是违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违背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的,都是党性不纯的表现。”[5]当前,在学习和工作实践活动中,发扬习近平优良文风,塑造良好的执政党文化形象,建设文化强国,关键是要“把传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品格贯注于新的实践,根据新的实践赋予传统的东西以新的时代内涵,使优良传统与现实情况实现最佳结合。”[6]具体来讲,就是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刻苦读书学习,弘扬新风正气,反对形式主义、教条主义、洋八股,形成“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7]另外,还要加强自己的思想修养、理论修养和文化修养,健全党的各种制度以确保文风建设得以顺利开展,从而内外结合,实现主观和客观的有机统一,最终在全社会形成优良文风。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努力克服不良文风积极倡导优良文风[J].求是,2010(10) .
[2]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3]文秀.纠正干部讲话“假大空长”陋习——习近平话语风格的实践意义[N].学习时报,2014-01-20.
[4]韩振峰.毛泽东对“党风”、“学风”和“文风”概念的科学界定[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12) .
[5]李抒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端正文风[J].改革与开放,2004(10) .
[6]徐元鸿.毛泽东文风[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75.
[7]毛泽东.《反对党八股》[A].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44.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彭安玉
endprint
三、运用凝练的话语和通俗易懂的语言
从《之江新语》这本书中可以看出,习近平语言凝练,不讲空话,不讲套话,不讲大话,不讲长话。他善于运用人民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大白话,经常运用一问一答的表达形式,老百姓听后都能照着行动起来。
《之江新语》的第一篇文章《调研工作务求“深、实、细、准、效”》,运用非常简练的五个字表达了在全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保持求真务实的具体要求,对领导干部很有启发。GDP是经济发展和考核领导干部的指标之一,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一指标被看作“最高指标”、“唯一指标”,既不利于领导干部干实事干成事,更不利于整个国家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习近平教育领导干部“要看GDP,但不能唯GDP”;[2]30“既要GDP,又要绿色GDP”。[2]71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时,他指出既要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又要坚持改革开放这个路线。他强调不能因为现在全省强调保持“平安”,我们就放松发展和改革;更不要因为在改革和发展中出现了一点影响“平安”的问题,就因噎废食,这样不是“平安”,而是“平庸”。他向领导干部发出了要“平安”,不要“平庸”的号召。
为了在浙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习近平从哲学的高度,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指出:“领导干部一定要学会全面辩证地看问题,在认识论上要有辩证统一的思想,在方法论上要学会统筹兼顾,在具体工作上要学会‘十指弹琴。”[2]243这样简洁明了的表达,既通俗易懂,又全面如实地贯彻了党中央的会议精神。当政策阐释清楚之后,制度就会在领导干部的执行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实中很多领导干部当“老好人”,不敢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不敢也不愿意得罪人,从而使现行制度和政策难以贯彻落实。针对这一现象,习近平强调:“各种制度制定了,就要立说立行、严格执行,不能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写在纸上,把制度当‘稻草人摆设。”[2]235关于土地要素是制约浙江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他警告有些领导干部要认识清楚浙江经济发展与用地问题的现实,指出要长期从紧过日子,不要以为“躲得了初一,十五就好过了”。另外,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很多领导干部压力很大,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要发挥“调压器”的作用,要适当给领导干部“增压”和“减压”,这样才能使工作保持在一种“常压”的状态。针对一些同志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盲人摸象和纸上谈兵的现象,他指出正确的领导方法能使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他说:“我们既要大处着眼,学习曹冲称象,善于把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这头‘象,置于构建和谐社会全局这条‘大船上来定位和谋划。”[2]61在党的十七大前夕,习近平对新上任的一部分领导干部发出号召:新官上任要善于“瞻前”,注意“顾后”,对前人留下的工作应该多多“添柴”而不胡乱“起灶”。这样通俗易懂、切中时弊的文句比比皆是。
四、坚持问题导向和为民务实的风格
纵观《之江新语》全书,可以发现习近平有很强的忧患意识、问题意识、现实关照,又有浓厚的务实为民情怀。他讲话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始终站在中国这片沃土上,与广大人民群众心贴心、心连心”,“坚持问题导向,贯穿底线思维,充满着实事求是精神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勇气”[3]。这一优良文风是党员干部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解决关乎国家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的典范。
在《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一文中,习近平指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就业、社会保障、协调发展、收入分配、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问题,这些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要“从时代的高度、大局的高度去看待、去研究”;“只有立足于时代去解决特定的问题,才能推动这个时代的社会进步;只有立足于时代去倾听这些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社会和谐的时代号角”。在浙江省干旱数月的紧急时期,习近平要求党员领导干部“目中有人”,心中要装着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受灾严重的群众,认真考虑困难群众的灾后生活。在解决问题时,心里装着群众,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时,也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因为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最伟大的,蕴藏着丰富的智慧和力量,坚持和落实群众路线,要“多干群众急需的事,多干群众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础的事,多干长远起作用的事”。[2]3就连当官入党的动机,习近平对领导干部也进行了教育。他指出:要真正在思想上解决“入党为什么,当‘官做什么,身后留什么”的问题,牢记“两个务必”。[2]263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习近平强烈的忧患意识。他用反问的方式激发领导干部自省、自悟,从而增强领导干部的为民情怀。他号召领导干部要多做调查研究,因为调查研究是一门见之于实践、讲求方法、致力于求真的学问和艺术,是正确开展工作的重要前提。
为了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变成党员领导干部的生动实践,习近平提出领导干部要为民办实事,要坚持三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为民办实事旨在为民”、“为民办实事重在办事”、“为民办实事成于务实”。在浙江省开展“作风建设年”的活动中,他提倡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体察民情,关乎民意。作风建设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需求,“把民生问题放在首位,以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工作重点,有什么问题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群众需要什么就重点帮助解决什么”,[2]263从而使作风建设取得实效,为人民群众所满意。《之江新语》这本书中可以说处处洋溢着习近平的为民情怀。譬如《心无百姓莫为“官”》、《凡是为民造福的事一定要千方百计办好》、《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等等。总之,全书展现着习近平坚持以实际问题为导向的实事求是的作风,体现着他为民爱民的政治本色。
五、启示
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武器,弘扬马克思主义的优良文风。我们党的文风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容与中国的具体实践及民族形式结合起来,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4]《之江新语》所包含的232篇文章,内容涵盖为官做人、思想修养、作风建设、群众生活、学习读书、经济发展等多个层面。它洋溢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表现了运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法解答现实问题的风格,彰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它所体现出来的文风是当前党员干部和知识分子认真学习的榜样,是我们落实党中央关于倡导优良文风的“教科书”。这一文风对于新时期弘扬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纠正实际上存在着的“假、长、空”等不良文风,推进我们党意识形态的大众化、通俗化,增进全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认同感、亲和力、影响力,增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八股文、空话、套话、官话、喜好杜撰排比句等不良文风盛行,其本质实际上都是形式主义的体现。“一切不良文风,本质上都是违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违背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的,都是党性不纯的表现。”[5]当前,在学习和工作实践活动中,发扬习近平优良文风,塑造良好的执政党文化形象,建设文化强国,关键是要“把传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品格贯注于新的实践,根据新的实践赋予传统的东西以新的时代内涵,使优良传统与现实情况实现最佳结合。”[6]具体来讲,就是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刻苦读书学习,弘扬新风正气,反对形式主义、教条主义、洋八股,形成“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7]另外,还要加强自己的思想修养、理论修养和文化修养,健全党的各种制度以确保文风建设得以顺利开展,从而内外结合,实现主观和客观的有机统一,最终在全社会形成优良文风。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努力克服不良文风积极倡导优良文风[J].求是,2010(10) .
[2]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3]文秀.纠正干部讲话“假大空长”陋习——习近平话语风格的实践意义[N].学习时报,2014-01-20.
[4]韩振峰.毛泽东对“党风”、“学风”和“文风”概念的科学界定[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12) .
[5]李抒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端正文风[J].改革与开放,2004(10) .
[6]徐元鸿.毛泽东文风[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75.
[7]毛泽东.《反对党八股》[A].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44.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彭安玉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