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一议
2014-09-24
【题目一】
图1中弧AB为赤道的一部分,AC、BD为经线的一部分,CD纬线弧度为90°,BC弧为晨昏线,C是该晨昏线上最南点。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图示信息推断正确的是:
A.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自转线速度A、B大于C、D
B.AC球面距离可能为6 660km
C.地球逆时针旋转,弧BC为晨线
D.从C点到D点最短距离走向是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2.此时若BD两侧日期不同,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过后,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B.此时新旧两个日期范围之比可能是3:1
C.此时北京时间为3时
D.此季节直布罗陀海峡风急浪高
解析:本题组以部分经纬线和晨昏线所形成的虚拟光照图为背景,考查地图与地球、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影响等知识。图示选取巧妙,问题设计严谨,综合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命题以能力立意为主的原则。
解答本组题,首先要根据题干信息,对照示意图,挖掘隐性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逐一分析每个问题,做出合理选择。此外,在解题时,为把抽象内容形象化、具体化,需适当将图形进行一定转换。
第1题,根据题干中“CD纬线弧度为90°”,可知经线AC与BD的经度差为90°,即图中纬线和晨昏线占全部的1/4;再根据“BC弧为晨昏线,C是该晨昏线上的最南点”,可推知:C点是晨昏线BC与纬线CD的切点。由晨昏线上各点位置可知,晨昏线与纬线相切的点同一时刻有两个:一个位于北极圈到北极点之间,另一个位于南极圈到南极点之间,如图2所示的a点和b点。所以,C点应位于南半球,此图为南半球部分区域图,由此可排除A项和C项。因为同一经线上纬度差1°的弧长约是111km,若AC的距离为6 660km,则AC间的纬度差应该是60°,即C点位于60°S上,这与晨昏线与纬线相切的最低纬度(或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极圈不符,所以B项是错误的。由于在地球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过这两点大圆上的一段劣弧,走最短距离应该是沿大圆上的劣弧行走,CD位于南半球,其大圆的劣弧是偏向南极点的一段弧,在判定走向时先确定东西方向,再判断南北方向,所以从C点到D点在前进时先向东南再向东北,如图3中带箭头的虚线CD弧所示,所以D项正确。
[极昼切点:0时][夜弧中
点:0时][昼弧中
点:12时][a][b][极夜切点:12时] [图2]
[图3] [F][E][A][B][S][C][D]
第2题,根据“BD两侧日期不同”,可推知BD所在经线为日期分界线。由于C点为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地方时比较特殊,为0时或12时(如图2中a点和b点),即AC经线为0时或12时,也由此断定BD所在经线只能是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分界线除了人为规定的国际日期变更线外,还有一条随时随地在变化的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为便于分析日期变更线,可将图1恢复“原貌”,如图3所示。因为晨昏线BC不是明确的晨线或昏线,CD所在的纬度此时也不确定,所以无法判定图示的季节或日期,因此选项A、D中描述的现象都无法确定。若ACS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则新旧两天的范围分别是顺着自转方向从ACS经线到BDS经线之间和从BDS经线到ACS经线之间,即范围之比是1:3;若ACS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则新旧两天的范围分别是顺着自转方向从FS经线到BS经线之间和从BS经线到FS经线之间,即范围之比是3:1,所以B项成立。若ACS的地方时是0时,则北京时间是2时;若ACS的地方时为12时,则北京时间为14时,都不可能是3时,所以C项错误。
参考答案:1.D 2.B
● 尚泽远 /山东省肥城市第六高级中学(271600)
【题目二】
图4为局部地区经纬网示意图,此时太阳直射点为北半球Q点,同心圆为等太阳高度线。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P经线的经度可能是:
A.(90-m+n)°E
B.大于(90-m+n)°E
C.(90+m+n)°W
D.大于(90+m-n)°W
2.若M地有一直立物体,则该日在阳光下直立物体影子所扫过的图形(横线为南北方向,竖线为直立物体)为图中的:
[A
B
C
D]
解析:本组题把经纬网图与等太阳高度线图结合起来,主要考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太阳的周日视运动以及直立物体的影子在一天中的移动轨迹等相关知识,对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要求较高。
第1题:据图4观察发现,M点与位于北半球的太阳直射点Q在同一条经线上且位于Q点以北,所以M点此时的地方时为12点,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可以求出M点此时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m+n)°。由于M点与O点位于同一条等太阳高度线上,因此,O点与M点的太阳高度角相等,也为(90-m+n)°。
要判断P经线的经度关键是要弄清楚在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的昼弧上,任意一点与太阳直射点间的太阳高度角之差与其经度之差的关系。如图5所示,E、F两点均位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上,且E点的太阳高度角为0°,F点为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角为90°,所以E、F两点的太阳高度角之差为90°。由于E、F两点的经度差大于90°,所以可得出结论:在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的昼弧上,太阳高度角每相差1°,经度差应该大于1°。由图4可知,P经线上的O点与太阳直射点Q在同一条纬线上,且两地间太阳高度角的差为90°-(90-m+n)°=(m-n)°,所以P经线上的O点与太阳直射点Q之间的经度差应该大于(m-n)°。若图4中的90°经线为90°E,则P经线位于90°E以西,其经度应该小于(90-m+n)°E;若图4中的90°经线为90°W,则P经线位于90°W以西,其经度应该大于(90+m-n)°W,所以第1题正确答案为D。
[E][F] [图5]
第2题:图4所示日期,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M点位于太阳直射点以北,所以该日M地日出于东北方,日落于西北方,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方的天空,其太阳周日视运动的轨迹如图6所示。由图6可知,M地该日太阳位于地平线以上的周日圈所对应的弧角大于180°,即M地该日昼长夜短。在一天中,由于物体影子的朝向时时刻刻与太阳的方位相反,所以M地该日在阳光下直立物体的影子从日出到日落在地面上移动的轨迹所对应的弧角也应该大于180°,且日出时影子朝向西南,正午时影子朝向正北,日落时影子朝向东南。第2题答案为D。
参考答案:1.D 2.D
●黄本涛/湖北省巴东县第一高级中学(444300)endprint
【题目一】
图1中弧AB为赤道的一部分,AC、BD为经线的一部分,CD纬线弧度为90°,BC弧为晨昏线,C是该晨昏线上最南点。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图示信息推断正确的是:
A.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自转线速度A、B大于C、D
B.AC球面距离可能为6 660km
C.地球逆时针旋转,弧BC为晨线
D.从C点到D点最短距离走向是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2.此时若BD两侧日期不同,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过后,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B.此时新旧两个日期范围之比可能是3:1
C.此时北京时间为3时
D.此季节直布罗陀海峡风急浪高
解析:本题组以部分经纬线和晨昏线所形成的虚拟光照图为背景,考查地图与地球、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影响等知识。图示选取巧妙,问题设计严谨,综合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命题以能力立意为主的原则。
解答本组题,首先要根据题干信息,对照示意图,挖掘隐性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逐一分析每个问题,做出合理选择。此外,在解题时,为把抽象内容形象化、具体化,需适当将图形进行一定转换。
第1题,根据题干中“CD纬线弧度为90°”,可知经线AC与BD的经度差为90°,即图中纬线和晨昏线占全部的1/4;再根据“BC弧为晨昏线,C是该晨昏线上的最南点”,可推知:C点是晨昏线BC与纬线CD的切点。由晨昏线上各点位置可知,晨昏线与纬线相切的点同一时刻有两个:一个位于北极圈到北极点之间,另一个位于南极圈到南极点之间,如图2所示的a点和b点。所以,C点应位于南半球,此图为南半球部分区域图,由此可排除A项和C项。因为同一经线上纬度差1°的弧长约是111km,若AC的距离为6 660km,则AC间的纬度差应该是60°,即C点位于60°S上,这与晨昏线与纬线相切的最低纬度(或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极圈不符,所以B项是错误的。由于在地球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过这两点大圆上的一段劣弧,走最短距离应该是沿大圆上的劣弧行走,CD位于南半球,其大圆的劣弧是偏向南极点的一段弧,在判定走向时先确定东西方向,再判断南北方向,所以从C点到D点在前进时先向东南再向东北,如图3中带箭头的虚线CD弧所示,所以D项正确。
[极昼切点:0时][夜弧中
点:0时][昼弧中
点:12时][a][b][极夜切点:12时] [图2]
[图3] [F][E][A][B][S][C][D]
第2题,根据“BD两侧日期不同”,可推知BD所在经线为日期分界线。由于C点为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地方时比较特殊,为0时或12时(如图2中a点和b点),即AC经线为0时或12时,也由此断定BD所在经线只能是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分界线除了人为规定的国际日期变更线外,还有一条随时随地在变化的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为便于分析日期变更线,可将图1恢复“原貌”,如图3所示。因为晨昏线BC不是明确的晨线或昏线,CD所在的纬度此时也不确定,所以无法判定图示的季节或日期,因此选项A、D中描述的现象都无法确定。若ACS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则新旧两天的范围分别是顺着自转方向从ACS经线到BDS经线之间和从BDS经线到ACS经线之间,即范围之比是1:3;若ACS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则新旧两天的范围分别是顺着自转方向从FS经线到BS经线之间和从BS经线到FS经线之间,即范围之比是3:1,所以B项成立。若ACS的地方时是0时,则北京时间是2时;若ACS的地方时为12时,则北京时间为14时,都不可能是3时,所以C项错误。
参考答案:1.D 2.B
● 尚泽远 /山东省肥城市第六高级中学(271600)
【题目二】
图4为局部地区经纬网示意图,此时太阳直射点为北半球Q点,同心圆为等太阳高度线。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P经线的经度可能是:
A.(90-m+n)°E
B.大于(90-m+n)°E
C.(90+m+n)°W
D.大于(90+m-n)°W
2.若M地有一直立物体,则该日在阳光下直立物体影子所扫过的图形(横线为南北方向,竖线为直立物体)为图中的:
[A
B
C
D]
解析:本组题把经纬网图与等太阳高度线图结合起来,主要考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太阳的周日视运动以及直立物体的影子在一天中的移动轨迹等相关知识,对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要求较高。
第1题:据图4观察发现,M点与位于北半球的太阳直射点Q在同一条经线上且位于Q点以北,所以M点此时的地方时为12点,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可以求出M点此时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m+n)°。由于M点与O点位于同一条等太阳高度线上,因此,O点与M点的太阳高度角相等,也为(90-m+n)°。
要判断P经线的经度关键是要弄清楚在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的昼弧上,任意一点与太阳直射点间的太阳高度角之差与其经度之差的关系。如图5所示,E、F两点均位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上,且E点的太阳高度角为0°,F点为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角为90°,所以E、F两点的太阳高度角之差为90°。由于E、F两点的经度差大于90°,所以可得出结论:在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的昼弧上,太阳高度角每相差1°,经度差应该大于1°。由图4可知,P经线上的O点与太阳直射点Q在同一条纬线上,且两地间太阳高度角的差为90°-(90-m+n)°=(m-n)°,所以P经线上的O点与太阳直射点Q之间的经度差应该大于(m-n)°。若图4中的90°经线为90°E,则P经线位于90°E以西,其经度应该小于(90-m+n)°E;若图4中的90°经线为90°W,则P经线位于90°W以西,其经度应该大于(90+m-n)°W,所以第1题正确答案为D。
[E][F] [图5]
第2题:图4所示日期,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M点位于太阳直射点以北,所以该日M地日出于东北方,日落于西北方,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方的天空,其太阳周日视运动的轨迹如图6所示。由图6可知,M地该日太阳位于地平线以上的周日圈所对应的弧角大于180°,即M地该日昼长夜短。在一天中,由于物体影子的朝向时时刻刻与太阳的方位相反,所以M地该日在阳光下直立物体的影子从日出到日落在地面上移动的轨迹所对应的弧角也应该大于180°,且日出时影子朝向西南,正午时影子朝向正北,日落时影子朝向东南。第2题答案为D。
参考答案:1.D 2.D
●黄本涛/湖北省巴东县第一高级中学(444300)endprint
【题目一】
图1中弧AB为赤道的一部分,AC、BD为经线的一部分,CD纬线弧度为90°,BC弧为晨昏线,C是该晨昏线上最南点。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图示信息推断正确的是:
A.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自转线速度A、B大于C、D
B.AC球面距离可能为6 660km
C.地球逆时针旋转,弧BC为晨线
D.从C点到D点最短距离走向是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2.此时若BD两侧日期不同,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过后,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B.此时新旧两个日期范围之比可能是3:1
C.此时北京时间为3时
D.此季节直布罗陀海峡风急浪高
解析:本题组以部分经纬线和晨昏线所形成的虚拟光照图为背景,考查地图与地球、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影响等知识。图示选取巧妙,问题设计严谨,综合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命题以能力立意为主的原则。
解答本组题,首先要根据题干信息,对照示意图,挖掘隐性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逐一分析每个问题,做出合理选择。此外,在解题时,为把抽象内容形象化、具体化,需适当将图形进行一定转换。
第1题,根据题干中“CD纬线弧度为90°”,可知经线AC与BD的经度差为90°,即图中纬线和晨昏线占全部的1/4;再根据“BC弧为晨昏线,C是该晨昏线上的最南点”,可推知:C点是晨昏线BC与纬线CD的切点。由晨昏线上各点位置可知,晨昏线与纬线相切的点同一时刻有两个:一个位于北极圈到北极点之间,另一个位于南极圈到南极点之间,如图2所示的a点和b点。所以,C点应位于南半球,此图为南半球部分区域图,由此可排除A项和C项。因为同一经线上纬度差1°的弧长约是111km,若AC的距离为6 660km,则AC间的纬度差应该是60°,即C点位于60°S上,这与晨昏线与纬线相切的最低纬度(或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极圈不符,所以B项是错误的。由于在地球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过这两点大圆上的一段劣弧,走最短距离应该是沿大圆上的劣弧行走,CD位于南半球,其大圆的劣弧是偏向南极点的一段弧,在判定走向时先确定东西方向,再判断南北方向,所以从C点到D点在前进时先向东南再向东北,如图3中带箭头的虚线CD弧所示,所以D项正确。
[极昼切点:0时][夜弧中
点:0时][昼弧中
点:12时][a][b][极夜切点:12时] [图2]
[图3] [F][E][A][B][S][C][D]
第2题,根据“BD两侧日期不同”,可推知BD所在经线为日期分界线。由于C点为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地方时比较特殊,为0时或12时(如图2中a点和b点),即AC经线为0时或12时,也由此断定BD所在经线只能是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分界线除了人为规定的国际日期变更线外,还有一条随时随地在变化的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为便于分析日期变更线,可将图1恢复“原貌”,如图3所示。因为晨昏线BC不是明确的晨线或昏线,CD所在的纬度此时也不确定,所以无法判定图示的季节或日期,因此选项A、D中描述的现象都无法确定。若ACS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则新旧两天的范围分别是顺着自转方向从ACS经线到BDS经线之间和从BDS经线到ACS经线之间,即范围之比是1:3;若ACS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则新旧两天的范围分别是顺着自转方向从FS经线到BS经线之间和从BS经线到FS经线之间,即范围之比是3:1,所以B项成立。若ACS的地方时是0时,则北京时间是2时;若ACS的地方时为12时,则北京时间为14时,都不可能是3时,所以C项错误。
参考答案:1.D 2.B
● 尚泽远 /山东省肥城市第六高级中学(271600)
【题目二】
图4为局部地区经纬网示意图,此时太阳直射点为北半球Q点,同心圆为等太阳高度线。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P经线的经度可能是:
A.(90-m+n)°E
B.大于(90-m+n)°E
C.(90+m+n)°W
D.大于(90+m-n)°W
2.若M地有一直立物体,则该日在阳光下直立物体影子所扫过的图形(横线为南北方向,竖线为直立物体)为图中的:
[A
B
C
D]
解析:本组题把经纬网图与等太阳高度线图结合起来,主要考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太阳的周日视运动以及直立物体的影子在一天中的移动轨迹等相关知识,对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要求较高。
第1题:据图4观察发现,M点与位于北半球的太阳直射点Q在同一条经线上且位于Q点以北,所以M点此时的地方时为12点,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可以求出M点此时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m+n)°。由于M点与O点位于同一条等太阳高度线上,因此,O点与M点的太阳高度角相等,也为(90-m+n)°。
要判断P经线的经度关键是要弄清楚在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的昼弧上,任意一点与太阳直射点间的太阳高度角之差与其经度之差的关系。如图5所示,E、F两点均位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上,且E点的太阳高度角为0°,F点为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角为90°,所以E、F两点的太阳高度角之差为90°。由于E、F两点的经度差大于90°,所以可得出结论:在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的昼弧上,太阳高度角每相差1°,经度差应该大于1°。由图4可知,P经线上的O点与太阳直射点Q在同一条纬线上,且两地间太阳高度角的差为90°-(90-m+n)°=(m-n)°,所以P经线上的O点与太阳直射点Q之间的经度差应该大于(m-n)°。若图4中的90°经线为90°E,则P经线位于90°E以西,其经度应该小于(90-m+n)°E;若图4中的90°经线为90°W,则P经线位于90°W以西,其经度应该大于(90+m-n)°W,所以第1题正确答案为D。
[E][F] [图5]
第2题:图4所示日期,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M点位于太阳直射点以北,所以该日M地日出于东北方,日落于西北方,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方的天空,其太阳周日视运动的轨迹如图6所示。由图6可知,M地该日太阳位于地平线以上的周日圈所对应的弧角大于180°,即M地该日昼长夜短。在一天中,由于物体影子的朝向时时刻刻与太阳的方位相反,所以M地该日在阳光下直立物体的影子从日出到日落在地面上移动的轨迹所对应的弧角也应该大于180°,且日出时影子朝向西南,正午时影子朝向正北,日落时影子朝向东南。第2题答案为D。
参考答案:1.D 2.D
●黄本涛/湖北省巴东县第一高级中学(4443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