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霍山县蚕病发生现状及应对措施

2014-09-24程先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11期
关键词:应对措施现状

程先明

摘要简要阐述了霍山县蚕病发生情况,对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蚕桑生产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蚕病;现状;原因;应对措施;安徽霍山

中图分类号S8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1-0306-02

霍山县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腹地,栽桑养蚕有着悠久的历史,现有桑园3 333.33 hm2,是全省十大蚕桑生产基地县之一,也是县域经济六大支柱产业之一。长期以来,蚕病危害一直制约着养蚕生产的健康发展,因此有效地控制蚕病危害,是提高蚕茧质量,夺取蚕茧丰收,增加蚕农收入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蚕桑技术推广人员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现就农村养蚕生产过程中蚕病发生的具体情况找出原因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1蚕病发生的现状

1.1不同季节蚕病危害不尽相同

长期观察发现,春夏季病毒病发生相对较重,秋季较轻,其中以血液型脓病为主;细菌病常年都有发生,危害比较轻;秋季真菌病发生较重,春夏季较轻,其中以白僵病为主;蝇蛆病常年发生,大蚕期如以晴天为主则蝇蛆病发生较重;农药中毒时有发生,春季主要集中在插秧结束后,蚕进入2~4龄期,水田撒施除草剂和农药,随风飘散污染桑叶造成中毒,秋季桑园治虫用药不当或用未过农药残效期的菜叶喂蚕造成中毒,秋季茶园治虫污染周边桑园造成中毒等[1-2]。

1.2不同饲养方式蚕病危害程度不同

现在养蚕人员都趋向老龄化,接受新技术、新知识能力差,老观念、老方法根深蒂固难以改变,部分仍然采用蚕扁育蚕,大小蚕混用蚕具同室饲养,导致蚕的发病率居高不下。部分接受能力强的蚕农,通过技术人员的培训辅导,采用共育或专室饲养小蚕,采用通风条件好的大棚蚕台育饲养大蚕,蚕的发病率较低。

2蚕病发生的原因

2.1蚕农对蚕病的预防意识较差

有部分蚕农对蚕病的预防和防治不重视,思想上存在侥幸心里,有少数蚕农甚至形成采取消毒、防病、用药等措施并无效果的错误观念。这些蚕农对消毒防病存在麻痹思想,一旦发病,损失较大。

2.2蚕农对蚕室、蚕具及环境消毒不彻底

由于茧价波动性大,劳动力成本高等客观原因,蚕农为了降低养蚕成本对消毒不重视,有的只是走过场,象征性地消毒,有的甚至不消毒,顺其自然。日积月累造成蚕室、蚕具及周围环境病菌污染严重,为日后养蚕埋下极大隐患。

2.3蚕农在养蚕过程中饲育不规范

最常见的是小蚕饲养过密,未及时除沙和提前分批,发育不齐,未按要求淘汰病蚕和弱小蚕,蚕座消毒不严格,用药不规律,从而大大增加了蚕座内蚕病传染的机会。很多蚕农没有专用贮桑室,把桑叶存放在蚕室内,便增加了病菌污染桑叶后被蚕食下重复感染的机会。并且不按技术要求处理病蚕和蚕沙,病蚕乱丢乱扔,蚕沙乱倒乱放,有的用病蚕、蚕沙喂养家禽家畜,家禽到处排便,导致病原微生物进一步扩散污染环境。有的把僵蚕晒干后当中药材出售,在摊晒过程中真菌孢子散发到空气中污染环境[3-4]。

2.4蚕农对桑园管理粗放,不重视

长期以来茧丝绸行情不稳定,茧价大起大落,严重损害了广大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桑园弃管、抛荒的现象非常严重,造成桑园病虫害重,叶质差,蚕食下这样的桑叶导致体质下降,抗病抗逆能力减弱;由于桑园害虫得不到及时防治,虫口叶、虫粪污染叶多,昆虫发病后病菌通过桑叶带进蚕室,增加了害虫与家蚕之间病原交叉感染的机会。

2.5气候条件恶劣,导致蚕体质下降、抗病力减弱

俗话说“冷僵热脓”,就是这个道理。也就是说,在养蚕过程中如遇到高温闷热的天气环境容易诱发病毒病,特别是血液型脓病;低温多湿的天气环境容易造成真菌病的暴发,主要以白僵病为主。另外,大蚕期晴天干燥的天气多则蝇蛆病危害较为严重。

3应对措施

3.1加大蚕桑科技培训与推广的力度

蚕桑技术人员要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生产第一线,到群众中去以各种形式举办技术培训班,把新技术、新方法、抗病新品种推广到蚕桑生产中去,不断提升蚕农栽桑养蚕的技术水平,强化蚕农消毒防病意识,大力宣传“预防为主”的蚕病防治方针,使蚕农真正能够把蚕病的防治技术与科学饲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3.2指导蚕农认真做好蚕室、蚕具及周围环境的彻底消毒

在认真打扫、清洗的基础上,用漂白粉、消特灵、杀菌净等溶液对蚕室、蚕具及周围环境进行喷雾消毒,再把蚕具放进蚕室内密闭,用毒消散熏烟消毒,在消毒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使用方法及操作规程进行。同时,在养蚕过程中対蚕体蚕座的消毒和养蚕结束后的回山消毒也不可忽视,切实把消毒防病工作始终贯穿养蚕生产全过程。

3.3指导并督促蚕农按要求规范饲养

小蚕饲养能共育的进行小蚕共育,不能共育的要有专用小蚕室。在饲养过程中严禁饲育过密,要严格进行提青分批,严格淘汰病蚕和弱小蚕,大蚕室要保持通风干燥,要妥善管理和处理病蚕、蚕沙、旧草龙等污染源,发现病毒病、细菌病的病蚕要立即拾出放入消毒缸中,集中深埋。严禁用病蚕、蚕沙喂养家禽家畜,发生僵病要把僵蚕及时拾出深埋或焚烧,更不能把僵蚕晒干后当中药材出售。蚕沙要及时沤制成堆肥,方可施入桑园或农田,严禁将未沤制的蚕沙直接施入桑园及农田造成病原扩散、污染环境。使用后的旧草龙要及时烧掉,切不能留作下季继续使用。

3.4加强桑园管理,降低桑树病虫危害

没有优质的桑叶就不可能生产出优质的蚕茧,桑园管理得好,桑叶产量就高,单位面积桑产茧量也高,蚕农收入就相应提高。广大蚕桑技术人员要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并指导蚕农搞好桑园的深耕、除草、施肥等各项桑园管理工作,同时与植保部门互通信息,并把病虫防治信息及时传递给农户,做好桑园的病虫防治,降低桑园的虫口密度,减少野外害虫与家蚕之间交叉传染的机会。

3.5改善养蚕环境,加强饲养管理,提高蚕儿体质

在整个养蚕生产过程中,虽然消毒工作是控制蚕病危害的主要措施,但环境气候条件不可忽视。适宜的气候条件、规范的饲养管理对提高蚕的体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恶劣的气候条件会导致蚕的体质下降,容易发病。如遇到高温闷热的气候条件便容易诱发病毒病,要加强蚕室通风排湿,降低温度;如遇到低温多湿的气候条件便容易发生真菌病,就要加温排湿;大蚕期如遇到晴天干燥的天气,蝇蛆病的危害就比较严重,要及时使用灭蚕蝇体喷或添食,也可以在蚕室安袋纱门、纱窗、防止苍蝇进入。

3.6改变养蚕方式,减少蚕病发生

传统的养蚕方式是使用蚕扁养蚕,大小蚕在饲养过程中共用蚕扁,同室饲养,长期以往蚕扁积累病原多,消毒很难做到完全彻底,小蚕期感染蚕病的几率大大增加,蚕病的危害就难以避免。从2004年开始,霍山县大力推广大蚕省力化养蚕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大小蚕共室、共用蚕扁的问题。主要做法是小蚕在室内使用蚕扁饲养,大蚕放入简易大蚕室或大棚里使用蚕台饲养。这样,蚕扁只在养小蚕时使用,使用时间短,病原物积累少,养蚕前后又进行彻底消毒,只要小蚕按规范饲养便不宜发病,俗话说“养好小蚕一半收”,从而为养好大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入大蚕期,蚕本身的抵抗力逐渐增强,简易大蚕室或大棚通风条件又比较好,病菌容易散失相对稀少,蚕的发病率就低,多年的实践也证实了这一点。自从推广省力化养蚕技术以来,各种蚕病的发病率逐年下降。以前血液型脓病在养蚕过程中,特别到了大蚕期发生较为普遍,呈暴发式,给蚕农带来较大损失,现在该病的发病率很低,损失很小。

4结语

总之,蚕病防治工作得到了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技术指导,广大蚕桑技术人员要切实加强蚕桑科学技术普及与推广,让广大蚕农充分了解并掌握先进的养蚕技术及技能,把“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蚕病防治方针贯穿养蚕生产全过程,一定能有效控制蚕病的危害,夺取蚕茧丰收,增加蚕农收入,巩固和发展蚕桑生产。

5参考文献

[1] 白红英,杨雷,杨建设.夏秋蚕期蚕病的发生原因与综合防治[J].云南农业科技,2008(S2):80-81.

[2] 冯秀琼.夏秋季蚕病的发生情况与防治[J].广西蚕业,2004(2):23-25.

[3] 卢晓斌,孟学智.蚕病综合防治浅论[J].云南农业,2011(10):47-48.

[4] 许明芬,刘桂州,谭书生,等.江苏省2009年蚕病发生情况调查[J].中国蚕业,2010(4):36-39,42.

猜你喜欢

应对措施现状
输变电设备运行及安全防范措施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浅析“营改增”背景下房地产企业的税负变化及应对措施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