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翻对棉花黄萎病发病情况的影响探析

2014-09-24李进洋孔祥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11期
关键词:影响

李进洋+孔祥华

摘要黄萎病是威胁棉花产量的最重要因素。棉田长期连作,没条件倒茬,黄萎病发病情况逐年严重。通过几年的大量实践,证明深翻在抑制黄萎病方面有比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介绍了目前棉花黄萎病的发病态势,分析其发病原因及深翻对抑制棉花黄萎病情的效果,并总结了棉田深翻作业后的注意事项,以供参考。

关键词棉花黄萎病;深翻;发病情况;影响

中图分类号S435.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1-0152-01

新疆阿拉尔市幸福农场片区近3年来平均植棉面积746.67 hm2,2010深翻面积59.33 hm2,2011年深翻面积74.67 hm2,2012深翻面积92.00 hm2,3年累计深翻226 hm2,棉田的深翻比例达到了31%。众所周知,棉花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被称为棉花的“癌症”,其传播速度快,防治困难,减产严重,危害极大。该片区因各方面条件限制,不便轮茬水稻,个别条田连作棉花十几年,黄萎病病情严重,对产量影响比较大,形势逼人。面对逐年看紧的水情,轮茬水稻更显得力不从心。本文从本单位近几年来植棉的情况出发,就棉田深翻对黄萎病发病情况的影响,以及此种影响的持续性、经济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1目前棉花黄萎病的发病态势

1.1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抗病性表现有差异

高抗病品种在不同的环境下抗病性显著不同;同一品种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抗病性显著下降[1-2]。如2013年该片区大面积种植的新陆中49品种,这是前些年引进的高抗品种,且在其他连队试验种植,抗病性尚可,结铃性强,有比较好的丰产潜力。但2013年新陆中49的表现较差,全连种植此品种的条田,全部被黄萎病的侵蚀,减产明显。但此品种在兄弟单位的某些条田却表现出完全相反的场景。606、中49、4917在2011年种植的时候表现出一定的抗病性,这些年抗病性能逐年下降。

1.2发病时间提前,致病性有所增强

过去多在6月底至7月初发病,近年6月上中旬就发现病株,7月上中旬成片死亡,8—9月个别条田一片枯焦。致病性显著增强:如640#,整条田在6月中下旬就出现大面积发病,叶片大量脱落。

1.3发病情况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一般认为黄萎病的适宜发病温度为25~28 ℃。高温时病情有所抑制,发展缓慢,气候比较湿润时候发病加重,2014年该片区黄萎病情与棉花中后期的低温雨水天气有比较大的关系。

2棉花黄萎病的发病原因分析

棉花黄萎病是一种土传维管束萎蔫病害,其致病菌在土壤中存活期长,是黄萎病的重要侵染来源。土壤中菌源的多寡是黄萎病能否发生流行的前提条件,病菌少则发病轻或不发生,菌源量达到一定浓度则会造成发病。由于棉田长期连作,致病菌逐步累积,导致发病情况逐年加重;加上目前种植的多为抗虫棉品种,抗虫基因引入后导致棉花的抗病性能下降;再者若在棉种的选择、检疫、引入等方面稍有不慎,带入大量的致病菌,污染了土壤,更加重了病情。

3深翻对抑制棉花黄萎病情的效果分析

按该片区深翻耕作技术要求,犁地深度普遍位于60~65 cm,通过深翻作业,土壤中含菌量比较集中的0~40 cm土层被埋在下面,40~65 cm的生土层部分翻到耕作层,有效降低了耕作层黄萎病致病菌的浓度,有利于减轻黄萎病的发病情况,从近几年深翻前后棉花生长的实际情况来看也是如此,深翻后比深翻前发病情况大大减轻,棉株生长健壮有活力,个别条田的个别地块稍有病情的反复(表1)。

深翻后第1年棉花黄萎病发病较轻,增产较明显,第2年的发病情况要高于前一年,此种后一年病情高于前一年的趋势比较明显(表2、表3),表明深翻后的发病情况会逐年加重,有资料表明深翻后3~5年内有较好的防病效果,此后逐渐回归到正常的病情水平,可见深翻对于防病的可持续性有待探讨,多次深翻后会不会让病菌浓度深度累积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4棉田深翻作业后的注意事项

深翻后,土壤中40~70 cm的生土层翻到耕作层,而生土层中肥力较差,土壤中有机质、氮磷钾等含量比较低,因此深翻作业后有必要加大基肥的投入,犁地前可施洒面肥,补充土壤中的养分,同时要保证棉花生长期间肥量的足量供给[3-4]。因每年的冬、春两灌的压碱洗盐作用使土壤盐碱量在耕作层30 cm以下的土壤中含量较高,深翻后的耕作层盐碱量会比较大,不利于棉花的生长,因此,深翻作业的条田当年的冬、春灌一定要保质保量地完成,以免影响翌年的产量[5-6]。

5参考文献

[1] 王兰,冯宏祖,龚明福,等.覆膜滴灌棉田不同耕作措施对棉花黄萎病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5):31-36.

[2] 金利国.棉田深翻技术试验[J].农村科技,2009(12):17.

[3] 桂南尧,闫向辉,谢东海.棉田机械化深翻技术在13团的推广应用[J].新疆农机化,2009(1):37-38.

[4] 刘海洋,王兰,武刚,等.棉田深翻对棉花黄萎病发病及其微菌核分布影响的初步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10,47(5):932-935.

[5] 何宝威,曹维山.几种药剂防治棉花黄萎病试验初报[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4):101.

[6] 肖跃湘.棉田秋冬季深翻耕作技术[J].农村科技,2009(6):32.

摘要黄萎病是威胁棉花产量的最重要因素。棉田长期连作,没条件倒茬,黄萎病发病情况逐年严重。通过几年的大量实践,证明深翻在抑制黄萎病方面有比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介绍了目前棉花黄萎病的发病态势,分析其发病原因及深翻对抑制棉花黄萎病情的效果,并总结了棉田深翻作业后的注意事项,以供参考。

关键词棉花黄萎病;深翻;发病情况;影响

中图分类号S435.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1-0152-01

新疆阿拉尔市幸福农场片区近3年来平均植棉面积746.67 hm2,2010深翻面积59.33 hm2,2011年深翻面积74.67 hm2,2012深翻面积92.00 hm2,3年累计深翻226 hm2,棉田的深翻比例达到了31%。众所周知,棉花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被称为棉花的“癌症”,其传播速度快,防治困难,减产严重,危害极大。该片区因各方面条件限制,不便轮茬水稻,个别条田连作棉花十几年,黄萎病病情严重,对产量影响比较大,形势逼人。面对逐年看紧的水情,轮茬水稻更显得力不从心。本文从本单位近几年来植棉的情况出发,就棉田深翻对黄萎病发病情况的影响,以及此种影响的持续性、经济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1目前棉花黄萎病的发病态势

1.1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抗病性表现有差异

高抗病品种在不同的环境下抗病性显著不同;同一品种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抗病性显著下降[1-2]。如2013年该片区大面积种植的新陆中49品种,这是前些年引进的高抗品种,且在其他连队试验种植,抗病性尚可,结铃性强,有比较好的丰产潜力。但2013年新陆中49的表现较差,全连种植此品种的条田,全部被黄萎病的侵蚀,减产明显。但此品种在兄弟单位的某些条田却表现出完全相反的场景。606、中49、4917在2011年种植的时候表现出一定的抗病性,这些年抗病性能逐年下降。

1.2发病时间提前,致病性有所增强

过去多在6月底至7月初发病,近年6月上中旬就发现病株,7月上中旬成片死亡,8—9月个别条田一片枯焦。致病性显著增强:如640#,整条田在6月中下旬就出现大面积发病,叶片大量脱落。

1.3发病情况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一般认为黄萎病的适宜发病温度为25~28 ℃。高温时病情有所抑制,发展缓慢,气候比较湿润时候发病加重,2014年该片区黄萎病情与棉花中后期的低温雨水天气有比较大的关系。

2棉花黄萎病的发病原因分析

棉花黄萎病是一种土传维管束萎蔫病害,其致病菌在土壤中存活期长,是黄萎病的重要侵染来源。土壤中菌源的多寡是黄萎病能否发生流行的前提条件,病菌少则发病轻或不发生,菌源量达到一定浓度则会造成发病。由于棉田长期连作,致病菌逐步累积,导致发病情况逐年加重;加上目前种植的多为抗虫棉品种,抗虫基因引入后导致棉花的抗病性能下降;再者若在棉种的选择、检疫、引入等方面稍有不慎,带入大量的致病菌,污染了土壤,更加重了病情。

3深翻对抑制棉花黄萎病情的效果分析

按该片区深翻耕作技术要求,犁地深度普遍位于60~65 cm,通过深翻作业,土壤中含菌量比较集中的0~40 cm土层被埋在下面,40~65 cm的生土层部分翻到耕作层,有效降低了耕作层黄萎病致病菌的浓度,有利于减轻黄萎病的发病情况,从近几年深翻前后棉花生长的实际情况来看也是如此,深翻后比深翻前发病情况大大减轻,棉株生长健壮有活力,个别条田的个别地块稍有病情的反复(表1)。

深翻后第1年棉花黄萎病发病较轻,增产较明显,第2年的发病情况要高于前一年,此种后一年病情高于前一年的趋势比较明显(表2、表3),表明深翻后的发病情况会逐年加重,有资料表明深翻后3~5年内有较好的防病效果,此后逐渐回归到正常的病情水平,可见深翻对于防病的可持续性有待探讨,多次深翻后会不会让病菌浓度深度累积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4棉田深翻作业后的注意事项

深翻后,土壤中40~70 cm的生土层翻到耕作层,而生土层中肥力较差,土壤中有机质、氮磷钾等含量比较低,因此深翻作业后有必要加大基肥的投入,犁地前可施洒面肥,补充土壤中的养分,同时要保证棉花生长期间肥量的足量供给[3-4]。因每年的冬、春两灌的压碱洗盐作用使土壤盐碱量在耕作层30 cm以下的土壤中含量较高,深翻后的耕作层盐碱量会比较大,不利于棉花的生长,因此,深翻作业的条田当年的冬、春灌一定要保质保量地完成,以免影响翌年的产量[5-6]。

5参考文献

[1] 王兰,冯宏祖,龚明福,等.覆膜滴灌棉田不同耕作措施对棉花黄萎病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5):31-36.

[2] 金利国.棉田深翻技术试验[J].农村科技,2009(12):17.

[3] 桂南尧,闫向辉,谢东海.棉田机械化深翻技术在13团的推广应用[J].新疆农机化,2009(1):37-38.

[4] 刘海洋,王兰,武刚,等.棉田深翻对棉花黄萎病发病及其微菌核分布影响的初步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10,47(5):932-935.

[5] 何宝威,曹维山.几种药剂防治棉花黄萎病试验初报[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4):101.

[6] 肖跃湘.棉田秋冬季深翻耕作技术[J].农村科技,2009(6):32.

摘要黄萎病是威胁棉花产量的最重要因素。棉田长期连作,没条件倒茬,黄萎病发病情况逐年严重。通过几年的大量实践,证明深翻在抑制黄萎病方面有比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介绍了目前棉花黄萎病的发病态势,分析其发病原因及深翻对抑制棉花黄萎病情的效果,并总结了棉田深翻作业后的注意事项,以供参考。

关键词棉花黄萎病;深翻;发病情况;影响

中图分类号S435.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1-0152-01

新疆阿拉尔市幸福农场片区近3年来平均植棉面积746.67 hm2,2010深翻面积59.33 hm2,2011年深翻面积74.67 hm2,2012深翻面积92.00 hm2,3年累计深翻226 hm2,棉田的深翻比例达到了31%。众所周知,棉花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被称为棉花的“癌症”,其传播速度快,防治困难,减产严重,危害极大。该片区因各方面条件限制,不便轮茬水稻,个别条田连作棉花十几年,黄萎病病情严重,对产量影响比较大,形势逼人。面对逐年看紧的水情,轮茬水稻更显得力不从心。本文从本单位近几年来植棉的情况出发,就棉田深翻对黄萎病发病情况的影响,以及此种影响的持续性、经济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1目前棉花黄萎病的发病态势

1.1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抗病性表现有差异

高抗病品种在不同的环境下抗病性显著不同;同一品种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抗病性显著下降[1-2]。如2013年该片区大面积种植的新陆中49品种,这是前些年引进的高抗品种,且在其他连队试验种植,抗病性尚可,结铃性强,有比较好的丰产潜力。但2013年新陆中49的表现较差,全连种植此品种的条田,全部被黄萎病的侵蚀,减产明显。但此品种在兄弟单位的某些条田却表现出完全相反的场景。606、中49、4917在2011年种植的时候表现出一定的抗病性,这些年抗病性能逐年下降。

1.2发病时间提前,致病性有所增强

过去多在6月底至7月初发病,近年6月上中旬就发现病株,7月上中旬成片死亡,8—9月个别条田一片枯焦。致病性显著增强:如640#,整条田在6月中下旬就出现大面积发病,叶片大量脱落。

1.3发病情况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一般认为黄萎病的适宜发病温度为25~28 ℃。高温时病情有所抑制,发展缓慢,气候比较湿润时候发病加重,2014年该片区黄萎病情与棉花中后期的低温雨水天气有比较大的关系。

2棉花黄萎病的发病原因分析

棉花黄萎病是一种土传维管束萎蔫病害,其致病菌在土壤中存活期长,是黄萎病的重要侵染来源。土壤中菌源的多寡是黄萎病能否发生流行的前提条件,病菌少则发病轻或不发生,菌源量达到一定浓度则会造成发病。由于棉田长期连作,致病菌逐步累积,导致发病情况逐年加重;加上目前种植的多为抗虫棉品种,抗虫基因引入后导致棉花的抗病性能下降;再者若在棉种的选择、检疫、引入等方面稍有不慎,带入大量的致病菌,污染了土壤,更加重了病情。

3深翻对抑制棉花黄萎病情的效果分析

按该片区深翻耕作技术要求,犁地深度普遍位于60~65 cm,通过深翻作业,土壤中含菌量比较集中的0~40 cm土层被埋在下面,40~65 cm的生土层部分翻到耕作层,有效降低了耕作层黄萎病致病菌的浓度,有利于减轻黄萎病的发病情况,从近几年深翻前后棉花生长的实际情况来看也是如此,深翻后比深翻前发病情况大大减轻,棉株生长健壮有活力,个别条田的个别地块稍有病情的反复(表1)。

深翻后第1年棉花黄萎病发病较轻,增产较明显,第2年的发病情况要高于前一年,此种后一年病情高于前一年的趋势比较明显(表2、表3),表明深翻后的发病情况会逐年加重,有资料表明深翻后3~5年内有较好的防病效果,此后逐渐回归到正常的病情水平,可见深翻对于防病的可持续性有待探讨,多次深翻后会不会让病菌浓度深度累积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4棉田深翻作业后的注意事项

深翻后,土壤中40~70 cm的生土层翻到耕作层,而生土层中肥力较差,土壤中有机质、氮磷钾等含量比较低,因此深翻作业后有必要加大基肥的投入,犁地前可施洒面肥,补充土壤中的养分,同时要保证棉花生长期间肥量的足量供给[3-4]。因每年的冬、春两灌的压碱洗盐作用使土壤盐碱量在耕作层30 cm以下的土壤中含量较高,深翻后的耕作层盐碱量会比较大,不利于棉花的生长,因此,深翻作业的条田当年的冬、春灌一定要保质保量地完成,以免影响翌年的产量[5-6]。

5参考文献

[1] 王兰,冯宏祖,龚明福,等.覆膜滴灌棉田不同耕作措施对棉花黄萎病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5):31-36.

[2] 金利国.棉田深翻技术试验[J].农村科技,2009(12):17.

[3] 桂南尧,闫向辉,谢东海.棉田机械化深翻技术在13团的推广应用[J].新疆农机化,2009(1):37-38.

[4] 刘海洋,王兰,武刚,等.棉田深翻对棉花黄萎病发病及其微菌核分布影响的初步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10,47(5):932-935.

[5] 何宝威,曹维山.几种药剂防治棉花黄萎病试验初报[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4):101.

[6] 肖跃湘.棉田秋冬季深翻耕作技术[J].农村科技,2009(6):32.

猜你喜欢

影响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社交媒体中的影响者
民法典如何影响你的生活?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一张图告诉你:2014年,中央如何影响你生活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你喜欢什么样的床
小顽儿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