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土高原地区U型土窑洞双孢蘑菇栽培管理技术

2014-09-24张玉萍孟丽君王芳鹿有贵贾静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11期
关键词:管理技术

张玉萍+孟丽君+王芳+鹿有贵+贾静

摘要利用U型土窑洞栽培双孢蘑菇是黄土高原地区独特的食用菌生产模式。文章介绍了该模式在生产管理方面的技术要点,以期对栽培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U型土窑洞;双孢蘑菇;管理技术;黄土高原地区

中图分类号S646.1+1.0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1-0109-02

CultivationandManagementTechniquesofAgaricusbisporusinU-loessCaveDwellingofLoessPlateauRegion

ZHANG Yu-ping 1MENG Li-jun 1WANG Fang 1LU You-gui 1JIA Jing 2

(1 Biology Institute of Shanxi,Taiyuan Shanxi 030006; 2 Innovation Center of Sci. & Tech in Fenxi County)

AbstractUsing U-loess cave dwelling cultivating Agaricus bisporus is a unique edible fungus production mode in loess plateau region. technical essential of this mode in production management were introduced so as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cultivators.

Key wordsU-loess cave dwelling;Agaricus bisporus;management techniques;loess plateau region

汾西县位于山西省中南部,汾西县地处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山地和丘陵占到全县面积的 66.6%,深厚的土层为发展 U 型土窑洞菇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洞内温度常年稳定在10~18 ℃。

黄土高原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也孕育了当地独特的食用菌栽培模式,U型土窑洞的保温、保湿、温度恒定的特点适合发展双孢蘑菇反季节的栽培。现就黄土高原地区栽培中掌握的管理要点总结如下。

1栽培季节

确定适宜的栽培季节与提高种植双孢菇的收益有密切关系。国庆节前后是大棚栽培双孢菇大量上市的季节,应避开此高峰期。经过4年的生产实践,发现汾西县双孢菇栽培的最佳时间为春季到秋季进行一季栽培,避开3月堆肥,4—5月发菌,6—9月出菇。

2栽培品种

目前,北方地区主要选用的品种为AS2796。该菌株为杂交型,菌丝白色,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均很发达,菇体圆整、盖厚、色白。10~32 ℃菌丝均能正常生长,最适温度为24~28 ℃。出菇温度10~24 ℃,最适温度为14~20 ℃。耐肥、耐水和耐高温,适于用发酵培养料栽培,平均1 m2产菇10 kg以上。

3U型土窑洞的选址及建造

选择坐北朝南立土性强的山丘进行挖洞,保持洞壁厚为3.5~4.0 m,对窑洞的保温保湿较好,同时还可以使窑洞的安全性增加。洞口前场地要求空气可以顺畅流通,且远离有“废水、废气、废渣”排放的工厂,近水源、用电方便、交通便利。

U型土窑洞是将2个传统的直窑洞挖通,形成U型,2个洞口要有一定的落差,以50~80 cm为宜,此种菇房的特点就是通过2个具有高度落差的洞口进行通风,从而调节洞内空气湿度以及温度。克服直窑需要挖通气孔的弊端。建造窑洞时,从低洞口缓缓挖凿至高洞口,洞底即U型处不得高于出风口,还应尽量减少急拐弯、突然扩大、突然缩小,尽量使窑洞平整光滑[1],这样使得自然风可以顺畅地低进高出,形成良好的空气对流。U型窑洞最适宜的规格为长80~120 m、宽2.3~2.5 m、高1.8 m左右。每个U型窑洞的双孢蘑菇栽培面积在200 m2左右最为适宜[1-3]。

4窑洞的消毒

一是清除洞内的杂物,硬化地面;二是采用白水泥和石灰膏的混合物将洞内的墙壁进行重新粉刷;三是用0.5%敌敌畏+0.2%多菌灵混合喷洒洞壁和地面,全面消毒;四是在发酵结束前2~3 d,用甲醛10 mL/m3+高锰酸钾5 g/m3进行密闭熏蒸24 h。

5培养料配方

理论上适宜双孢蘑菇生长培养料的碳氮比为(30~33)∶1,比例过大或过小都会不利于双孢蘑菇的生长[2]。但是,由于每个地区的气候环境和自然资源状况不同,可灵活选用配方,黄土高原地区的配方主要有以下几种(以每套窑洞200 m2栽培面积为例)。①玉米秸秆600 kg,玉米芯1 200 kg,牛粪1 200 kg,饼肥90 kg,尿素25 kg,碳酸氢铵10 kg,过磷酸钙30 kg,石膏35 kg,碳酸钙15 kg,钙镁磷肥15 kg,石灰30 kg。②麦秸800 kg,玉米芯600 kg,牛粪1 200 kg,饼肥90 kg,尿素25 kg,碳酸氢铵10 kg,过磷酸钙30 kg,石膏35 kg,碳酸钙15 kg,钙镁磷肥15 kg,石灰30 kg。③麦秸2 000 kg,牛粪1 000 kg,豆饼80 kg,尿素30 kg,过磷酸钙60 kg,石灰60 kg,石膏60 kg。其中石灰的用量可以灵活把控,使培养料的pH值在进洞前达到7~8[4-5]。

6建堆与发酵

选择背风向阳靠近水源且离菇房较近的场地进行建堆,地面要平整紧实。建堆清扫干净地面,并喷洒杀菌杀虫药,再撒1层石灰。建堆时,预湿原材料的含水量可以适当高些,料水比1.0∶(1.1~1.2)。先铺1层15 cm厚的原材料,宽2 m,长度视培养料的多少而定,再铺1层8 cm厚的牛粪,撒部分石灰、石膏、豆粉、尿素、过磷酸钙,然后喷水。如此重复,堆高到2 m左右。料堆每2 m设1个通气孔,以利排出废气。每天早晚观测料堆温度变化,当料堆中心温度达到75 ℃时,维持一段时间,当料温降到62 ℃左右,就可以进行翻堆。

翻堆遵循的时间应该为“7654”,即7、6、5、4 d。翻堆时,要求陆续按比例加完所有的辅料。在不具备二次发酵的情况下要注意麦秸和牛粪要充分地混合均匀;含水量、pH值可以适当地偏高;杀虫灭菌(克霉灵Ⅱ型,用其拌料可以有效地控制绿霉、毛霉的生长;菊酯类药剂,可以杀灭害虫);鬼伞的抑制,适当地提高pH值,且在翻堆时把生长有鬼伞的培养料翻入到料堆的中心,利用高温达到有效杀死鬼伞孢子的目的[6-8]。

7铺料、播种与发菌期管理

7.1铺料

进料前要对重复使用的土窑洞菇房进行杀虫灭菌处理,对所使用的具械进行灭菌处理,尽量做到无菌操作。菌床厚薄一致、宽窄均匀,同时检查培养料的含水量,调整pH值,闻有无氨气味。如果含水量少,就要及时补水,pH值偏低则喷1%~2%的石灰水,反之则喷洁净的自来水;含水量过多,可以松动培养料并加强通风换气,如果pH值偏低可以在培养料料面均匀地撒1层石灰粉,并抖动培养料,既调整了pH值,又释放了氨气。

7.2播种

麦粒菌种一般采用撒播法,先均匀地撒在料面上(总量的2/3),用消毒的铁杈轻轻抖动,使其进入培养料床以内,再往料面均匀地撒1层种,然后整理料床。播种量以500 mL/m2麦粒菌种2瓶。

7.3发菌期管理

覆土前的发菌管理主要以“控温、调湿”为主。播种3 d后菌种开始定植萌发,此时应进行微通风,同时要注意窑洞的返潮现象,有些窑洞的潮气大,培养料内散发的热气凝结成雾珠,落在料上,对菌丝的危害较大[3],这样的窑洞也需要及时地加大通风量。随着菌丝量的增大,通风逐渐加强,调节菇房的空气湿度,使料面稍干,促使菌丝向培养料内生长,这样也可以防止因为料面湿度过大而引起杂菌滋生。U型土窑洞的进风口、出风口的风量较大,容易引起培养料干燥,不利于菌丝生长,可以在培养料的表面覆盖报纸,既可以防止表层培养料的干燥失水,也可以提高该区域的相对湿度,以利于菌种的萌发定植。每天掀动报纸1次,以利于换气。

8覆土

8.1覆土材料的选择

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建议选用表层土或林下土作为覆土材料,其土质疏松,且富有营养,具有良好的持水性和透气性。若其含有病虫害,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进行处理,地表层30 cm以下的墒土,虽病虫害较少但透气性差,易结板。

8.2覆土时间及覆土调水

覆土时间应视菌丝生长情况来决定,播种20 d左右即菌丝长到培养料的2/3时,便可覆土。覆土调水:一是调整覆土的含水量,二是调整覆土的pH值。调水到湿而不泥,pH值7.5为宜。覆土采用二次覆土法。先粗后细。第1次覆2 cm的颗粒较大的粗土,待覆土层有 70%的面积长出菌丝后,覆第2层细土,覆土层总厚度不少于3.5 cm。最后在料床上均匀撒1层石灰,用以调节培养料pH值,也可起到杀虫灭菌的作用。为了使覆土厚薄均匀,可以用木材做1个长宽60~80 cm、高2 cm的木框,在木框内倒土,再用木板轻轻刮平。

9出菇期管理

由于土窑洞菇房的特殊性,使双孢菇出菇的潮次不明显。一般进风口和出风口较洞内其他地方的料床出菇迟,甚至不出菇。其原因是进风口、出风口受外界温、湿度影响较大,较难达到出菇所需的适宜条件。因此,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

9.1水分管理

随着菇蕾形成之后发育长大,需水量逐渐增多。喷水应根据培养料内菌丝生长及料床菇蕾发育状况、天气情况、窑洞保湿条件、覆土含水量等灵活掌握,具体:①培养料、覆土层含水量不足时多喷水,反之少喷;②出菇多,多喷水,反之少喷;菇小时少喷,菇大时多喷;③天晴多喷,天阴或降雨少喷或不喷;④通风好的土窑洞菇房多喷水,反之少喷。由于菌丝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碳酸和草酸,使培养料酸化,因此,整个出菇期间,应根据具体情况,每隔数日要喷一定量的1%的石灰水,以调节培养料和覆土层的pH值。喷水管理按“两头重,中间轻”为原则,进、出风口数米重喷水,洞内轻喷水。以轻喷、勤喷为主,喷水过多、过急导致菌丝退化,会导致幼菇萎缩甚至死亡。

9.2通风管理

双孢菇是好氧性的异样生物,过多的二氧化碳积累,将影响菌丝的正常生长及子实体分化[2]。每个阶段的通风管理与水风管理是紧密结合的,在调水期间,适当地增加通风量,水分调足后,应减少通风量,保持洞内空气的新鲜。通风管理和水分管理的协调要针对菇床上菌丝生长及菇蕾发育的状况、当时气象条件、土粒吸湿速度及菌株特性等进行灵活掌握。但要防止自然风直吹料面和菇体,避免洞内通风速度过快,这样才能减少“蛇皮菇”的出现和菇体的“龟裂”。

10采收

双孢蘑菇以子实体显菌膜前采收为宜,前期(前2潮)采用旋采法,后期采用拔采法。丛生菇用小刀从菇根处切下。采收后的双孢蘑菇应及时用小刀将菇柄下端带泥部分削去,分级放置[5]。

11参考文献

[1] 井晓娟.有关窑洞的结构和建造[J].内江科技,2012(2):42.

[2] 常明昌.食用菌栽培[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64-165.

[3] 贾身茂.土窑洞栽蘑菇[J].食用菌,1984(3):19-20.

[4] 黄毅.食用菌栽培[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132-153.

[5] 邵建宁.西北地区冬季双孢蘑菇栽培技术改进[J].中国蔬菜,2006(11):48.

[6] 张玉萍,孟丽君,王芳,等.U型土窑洞栽培双孢蘑菇技术[J].食用菌,2013(6):44-45.

[7] 曹玉梅.高寒地区双孢菇栽培管理要点[J].青海农技推广,2008(2):25-27.

[8] 张玉萍,孟丽君,王芳,等.汾西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思路与构想[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9):144-146.

猜你喜欢

管理技术
电力配网的生产过程管理
配电线路施工管理技术研究
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分析
计算机存储系统的管理技术探讨
南方葡萄结果园不同物候期的管理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