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机军团全面复兴
2014-09-23张瑜王元元
张瑜++王元元
智能手机全球霸主三星的位子,越来越坐不稳了。
近日,IDC(国际数据公司)发布数据称,2014年第二季度,三星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上份额降低到近年来最低点。过去几年,三星在智能手机市场约占30%的份额,每个季度都能占据第一名。仅在一年前,2013年第二季度,三星占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为32.3%。而在2014年第二季度,这个数字下降为25.2%,成为三星自2011年第四季度以来业绩最差的一个季度。
苹果的市场份额也呈下降趋势。
而中国手机厂商华为和联想,则紧随三星和苹果之后,位列第三和第四。
IDC将三星和苹果在智能手机市场颓势日趋明显的主要原因归结为——中国智能手机企业变大变强。这毫不夸张。
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共生产手机18亿部,其中14.6亿部出自中国,高达81.1%。就在2000年,这个比例还不到5%。而这些生产企业80%以上都在深圳周边。
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手机帝国。
在无与伦比的制造能力之外,中国自有品牌手机的市场占有率也直逼三星。
相对于三星的颓势,中国军团则处于最活跃的上升期。数据显示,2014年第二季度,华为出货量增幅高达95.1%,联想的增幅虽然低很多,但也有38.7%。
以“中华酷联”为首的中国手机军团,似乎很快可以重现十年前的辉煌。不同的是,当时是被政策的保护和饥渴的市场所造就的虚假繁荣,而这次,中国军团的崛起背后是十年扎实的技术和市场积累。
运营商渠道成为支柱
国产品牌之所以能够走出2004年全线溃败的阴影,运营商渠道的扶持起了关键作用。
在欧美发达国家,出于加强品牌营销、提高业务互通性及整合产业链的目的,电信运营商多选择与手机终端厂商合作,通过定制机或半定制机的形式,增加用户黏性。
2008年前后,随着3G时代到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也开始借鉴欧美模式,加强与手机生产商的深度合作,大范围推广合约定制机。
“在2008年以前,运营商对终端不管不问,但从那时到现在,运营商对终端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因为它的很多业务需要以终端为载体。所以这段时间就实现了一个很大的突破,从运营商不参与终端竞争,到运营商控制市场,到2013年运营商渠道已经占有超过51%的市场份额。”酷派集团副总裁曹井升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接受本刊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均认为,运营商与手机厂商的定制机合作模式,在3G时代发挥着重要作用,直接推动了国产手机的复兴。
事实上,“中华酷联”四大厂商的崛起都借助了运营商。
彼时,不论全球市场还是国内市场,以手机为代表的终端消费竞争都异常激烈。不同于三星、诺基亚等拥有的强大品牌号召力和丰富的产品营销经验,国产手机还未树立自己的品牌,也没有所谓的核心竞争力,借助于运营商遍布中国的渠道,是一条捷径。
1993年成立的宇龙通信以寻呼业务起家,直到2003年才转型生产手机,并创立酷派品牌。在3G之前,酷派手机在国内市场一直不温不火,未有大起色。而在智能机时代,通过与三大基础运营商的合作,酷派异军突起,成为一匹黑马。
根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Canalys的统计数据:酷派在2012年第三季度的国内手机市场份额达到10.4%,仅次于三星的14%和联想的13%,位列第三,这也是酷派首次入围中国智能手机前三。
可以说,酷派借助运营商不但完成了销量上的突破,也在渠道上实现了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的延伸。
“在酷派目前的销售渠道中,运营商仍是最大的,公开渠道只占到三四成。”曹井升坦言。
他告诉本刊记者,运营商的业务建立在终端之上,因此控制终端是其发展的必然通道。在欧美、日本、韩国这些地方很明显,“那些国家根本没有什么手机经销商的概念。”
“我们一直和运营商合作紧密。通过这个机会,酷派在国产手机中的排名提升很快,现在已经进入到全球前几名。”曹井升说。
“大神”来了
不过,与运营商的紧密合作,是一柄双刃剑。
盲目跟随运营商,一方面使得企业丧失自主权,只能完全按照其要求生产手机,缺乏对产品品质的要求;另一方面受制于运营商的渠道限制,手机厂商缺少定价权,处于弱势地位。
“我们给苹果算了一笔账,以iPhone5为例,其成本是1000元左右,三星手机成本更低,而国产手机中以华为的高端机为例,成本和它们不相上下,但最后的定价大家都看到了,这就是品牌的溢价能力。”深圳市手机行业协会会长孙文平对本刊记者表示。
因而,在靠低端低价产品将规模做大之后,厂商们不得不开始考虑品牌塑造。
以2013年为例,中兴花费大量资源,按照运营商的要求做了160款手机,但是消费者对这种低端手机并不买账,使中兴产生了大量积压。虽然每年都有许多产品,却一直没有精品,这个问题一直深深困扰着中兴。
2012年10月31日,不堪负累的中兴通讯在京正式发布旗下手机新品牌Nubia(中文名努比亚)。这是中兴通讯成立来,首次在集团品牌之外发布全新品牌。
谈起成立新品牌的初衷,努比亚总经理倪飞向《瞭望东方周刊》表示:“随着智能手机逐渐成熟,慢慢出现这样一个趋势:智能手机和网络运营商的关联捆绑正在下降。B2C这种开放性的市场越来越重要,我们也是觉得需要在B2C市场上有新布局。”
当然,中兴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运营商依然拥有很大的市场占有率和很强的市场关系,如果马上尝试开放渠道,尤其是用一些互联网的玩法,可能会对我们现有的业务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Nubia这个品牌是对开放渠道作一个尝试,是个较为稳妥的方式。”倪飞说。
Nubia品牌主要定位于社会渠道的高端智能手机产品,以“能拍星星的手机”为口号。endprint
据倪飞介绍,努比亚目前的销售渠道有三类:传统线下渠道;与运营商渠道合作;与京东淘宝合作的新兴互联网渠道。
“互联网销售的规模逐渐增长,销量已经达到全国总销量的20%左右。”倪飞说,在线上销售收获口碑后,线下渠道也在拓展,Nubia的旗舰店和专营店在全国铺开,“现在线下的加盟店和专营店有20多家,计划在今年内全国开到两三百家。”
即使是酷派这样一直紧跟运营商步伐的企业,也开始调整运营策略,三年前就已谋求渠道转变。
“我们国内渠道分三大类:运营商、公开渠道和电商。公开渠道从2011年开始尝试突破,2012年基本上实现全线突破。”曹井升说,酷派目前已与全国185家手机连锁店签署协议,设置专柜。
2014年1月,酷派推出了旗下独立电商品牌“大神”。这被外界解读为“一举两得”:一方面通过新品牌的建立,摆脱以往在运营商渠道给消费者带来的低端机印象;另一方面通过独有的电商渠道,逐步减少对运营商渠道的依赖。
“自有品牌没有运营商的限制,产品发挥的空间非常大,能够更好地适应消费者的需求。”曹井升说,目前大神的两款主打手机预定量已经超过2000万台,其中的大神9976A达1300多万台。
厨师的水准
今天,依托于开放的全球化的供应链,智能手机已经趋于标准化。高通或联发科的芯片,搭载安卓系统,基本可以用来定义除苹果之外的绝大多数智能手机。而这些手机,甚至从外形上也难以区分。
“整个行业的一个规律是,从硬件转到软件再到服务,手机也一样。”曹井升说,手机已经从打电话的硬件,变成了互联网服务的工具,手机生产者需要转变理念。
例如酷派在智能手机中率先推出资料备份功能,用户可以把联系人、短信、备忘录、日程、文件、照片,包括手机设备都备份上去。“我们是第一个做的,比苹果都早。”曹井升说。
Nubia手机则主打两大卖点:一是照相功能——能够拍到星星和银河,一是全网通功能,支持全国三大运营商的三种制式网络,换卡无须换手机。
而金立自2011年推出第一款智能手机后,主打时尚牌,相继推出了荷塘系列、ELIFE系列。“我们要把手机当作时尚产品,做好硬件、软件、用户体验,提供更多服务。”金立手机执行总裁卢伟冰说。
“智能手机的难度就在于,在一个很小的体积中把很多东西装进去,还要给用户不同的外观、感受和体验,难度很高。”卢伟冰觉得,消费者存在一个误解,总认为所有手机用的芯片、操作系统、甚至生产厂家都是一样的,就不存在差异化产品,“同样的食材,不同的人会烧出不一样的味道,这取决于厨师的水准。”
要不要自己的芯片
以深圳为中心,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基地。
孙文平告诉本刊记者,深圳的手机产业在基站、设备制造、整机集成、设计、主板制造、物流以及手机的认证测试等环节,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形成了全国最完整的零部件生产、方案设计、整机制造的产业链。
“深圳已成为海内外最大的手机设计、研发、制造、交易中心,拥有手机及相关厂商一万多家,其中整机生产商3000多家,方案设计商500多家,配件商3000多家。由于不断的技术改造,各种配件的成本持续下降。”孙文平说。
例如一个手机的塑胶背壳,成本已经从2元降至1角。
然而,对国产手机来说,最大的缺失还是芯片和操作系统。
虽然不太为外界所熟知,华为旗下的海思在芯片领域已有建树。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披露的“2012年中国十大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中,海思以74.2亿元的销售额位列第一。
早在1991年,华为就成立了ASIC设计中心,为华为的通信设备设计芯片。2004年,海思半导体正式成立,其3G产品在欧美及日本的销量累计近1亿片,与当时的高通可在市场份额上平分秋色。
2010年,借助通讯方面的技术积累,华为又发布了LTE 4G芯片Balong 700,在欧洲投入上网卡、家庭无线网关等终端设备应用。
2014年6月,华为发布的荣耀品牌的旗舰机型“荣耀6”即采用海思的“麒麟920”芯片,这是全球首颗商用的八核LTECat6手机芯片。
倪飞介绍说,中兴也推出了自己的芯片且已通过测试,年内就能发货和商用。但他认为,就整个市场而言,国产芯片仍未形成气候,更多的是服务于自有品牌,真正的市场化推广尚须时日。“两三年之内,国产芯片在国产手机里会占有一定份额,但可能不会占有绝对多数的份额。”
曹井升则认为,尽管中国企业有能力研发芯片,但却需要大规模的应用,要想打破高通在市场上的地位,还需要很长时间。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觉得这些所谓的核心技术并不能阻碍国产机的发展。“芯片自己能不能做不重要,因为三星、索尼使用的芯片也不是自己的。”卢伟冰认为,“从商业角度看,国产手机用海外芯片,用安卓或Windows操作系统,都不影响做智能手机。”
在海外攻城略地
中国手机厂商的目标已经不仅仅在国内,而是在全球。
据IDC统计,自2012年第四季度以来,华为一直占据着全球智能手机销量排名第三的位置。全球市场研究公司IPSOS的报告则显示,2013年华为品牌的全球知名度达到52%,同比增长110%。
2014年5月,华为在法国巴黎发布年度旗舰智能手机Ascend P7,短短两个月内即迅速登陆欧洲、亚太、拉美等国家和地区,截至7月底全球销量已超200万部。
华为手机已经在超过100个国家建立了销售渠道。在某些海外市场,华为手机几乎成了“华为”品牌的代名词。
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的数据则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中兴以85.7%的增长率成为美国市场继苹果、三星、HTC和黑莓之外的第五大品牌。endprint
这一时期,“走出去”的国产品牌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华为、联想、中兴等为代表的国产手机品牌,在强大的技术支撑下积极开拓国外市场,获得了一定的知名度和认可度,成为国内外市场兼得的典型;一类是以深圳的山寨“正规军”身份大举进攻非洲、东南亚、拉美等地的国产手机品牌,这类企业基本上放弃国内市场,专注于国外市场,并且在个别地区获得了骄人成绩。
“以前人们总认为国产手机就是低端产品,而现在这些在国际上知名的国产手机品牌,质量上完全不输给三星等国外品牌,甚至超过它们。”曹井升说,国产手机品牌“走出去”并非头脑发热。
另一类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的是盘踞在深圳的山寨“正规军”。在成功转“正”之后,这类企业完全将市场转向海外,在南亚、东南亚、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业绩惊人。“这些企业在海外市场非常强大,甚至超过一些国际知名品牌,但他们非常低调,加上只做国外市场,所以很少有人知道。”从业十多年的深圳某科技公司总监唐强告诉本刊记者。
成立于2008年的基伍国际有限公司(GFIVE)是较早深入国际市场的企业。2010年,其销售量在全球手机品牌中排名第九,出货量达3500万部,每部均价达45美元,销售额超过15亿美元。其中,在印度市场占有率达21%,遥遥领先于排名第二、市场占有率13%的诺基亚。
据唐强透露,基伍在2011年时每月出货量达到300万部,即使在2014年每月出口量也达100万部。
此外,由深圳市百立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lephone手机、深圳市垦鑫达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垦鑫达手机,都是目前深圳出口量排名靠前的国产手机品牌,月出口量均能达到100万部左右。
“很多人都觉得这些品牌是山寨机,实际上不是,它们已经成为国产手机国外军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强说。
在4G时代弯道超车
智能机时代,国产手机与国外品牌的争夺更加激烈。相较于功能机时代,国产机此时的市场表现大有洗刷前耻之势。
“从品质上说,国产手机和国外手机没什么差距,就是品牌不如人家,其实我们的技术积累比他们强,苹果做手机的时间也不长。”孙文平说。
倪飞说得更加直接:“我们有很大的机会去抢占三星的份额,事实也证明了三星的份额在下降。”
联想在8月14日发布的财报中特别提到:今年第二季度,联想手机国内销售达1300万部,超越三星成为中国市场最大的智能手机制造商。
根据IDC提供的数据,2014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前四名依次为联想(12.5%)、小米(12.4%)、酷派(11.5%)、华为(11.4%),算上列入前十榜单的VIVO、中兴、OPPO、金立,八个国产品牌整体市场份额已经超过67%。
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三星仅以9.8%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五,下滑四个名次,就在上个季度,三星还以19.9%的市场份额远远甩开其他企业。
倪飞认为,这其中有必然性。智能手机兴起之后拉平了技术门槛,中国手机厂商和三星在技术上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而且国产手机厂商这两年在用户体验上的提升也特别大。”
“三星本身也存在一定问题。实际上它从安卓手机发展以来是最大的获利者,但是创新性逐渐衰减,距离市场预期比较远。”倪飞说。
曹井升也认为,国产手机在技术、工艺、创新及品牌塑造上都在不断提升,三星“或许很快会被国产机给打下去”。
4G到来,更是为国产手机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早在4G牌照发放之前,国产手机厂商已纷纷布局,一开闸就抢占市场。另一方面,在国资委严令运营商降低补贴的情况下,4G推广中,运营商必然优先照顾国产手机。
种种形势,都让三星显得力不从心。
“4G给了国产手机一个很好的机会。2G时代基本上是诺基亚、摩托罗拉的时代;3G时代看苹果、三星;但是4G时代以后,中国的手机企业会成为新的代表。” 曹井升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