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中数学成绩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2014-09-23李斌张玉洁
李斌+张玉洁
【摘要】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同学对它情有独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这种“惧怕”高中数学的现象目前是比较普遍的,应当引起重视。
【关键词】高中数学成绩原因及应对策略学习习惯“惧怕”高中数学的现象目前是比较普遍的,也是高中数学老师最头痛的问题,应当引起重视。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1.首先是知识的差异。
初中数学知识少、浅、难度容易、知识面狭窄。高中数学知识广泛,对初中数学知识推广和引申,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比如不等式、三角函数、立体几何的学习使许多初中认为不可能解决的难题得以迎刃而解:还比如初中中对以各负数开平方无意义,但在高中阶段,把数的概念进行推广,使数的概念扩大到复数范围等。
2.学习方法的差异。
初中数学量少知识面狭窄,要求的是学生在课堂能够把题目理解。而到了高中随着知识点的增加对学生不光是上课的认真听讲,模仿做题。同时更必须要求学生在课前课后都要认真学习,在不断的积累中增长知识。
3.思维习惯上的差异。
初中学生由于学习数学知识的范围小,知识层次低,知识面狭窄,对实际问题的思维受到了局限,就几何来说,我们都接触的是生活中三维空间,但初中只学习了平面几何,那么就不能对三维空间进行严格的逻辑思维和判断。代数中数的范围只限定在实数中的思维,就不能深刻的解决方程根的类型等。高中数学知识的多元化和广泛性。将会使学生全面、细致、深刻、严密的分析和解决问题,也将培养学生搞素质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递进性。
二、学生自身因素导致高中数学掉队
1.被动学习。
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2.学不得法。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结果是事倍功半,往往收效甚微。
3.不重视基础。
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三、从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入手,提高高中数学成绩
制定计划可以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要求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跳一跳就够得到”。执行计划的过程中要严格要求自己,磨练自己的意志。
课前预习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明确课堂学习的目的及学习的重点。当然课前预习不能只注重形式,要讲究实效,尽量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课前预习过的同学上课时更能专心听讲,因为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细,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该密切关注,什么地方可以一笔带过;做笔记时也更有针对性,不会全盘皆抄,影响重点知识的听讲。
课后及时复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环节。通过反复阅读教材,翻阅笔记,查阅资料可以强化对基本概念基础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并将所学的新知识和已有的相关的旧知识联系起来,融会贯通。这样对新知识起到巩固强化的作用,同时对旧知识又进行了复习。
独立完成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在这一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解决疑难是指在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对错误的地方要弄清楚要反复思考,还要找出之所以出错的原因。
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前面所学的知识就如一颗颗散落的珍珠,杂乱无章,通过系统小结就象用一条绳子把这一颗颗的珍珠给串成一串,使知识变得清晰明朗。
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与同学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课外学习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是课内学习的有效补充,能够丰富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