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2014-09-23马爱红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人文师生生命

马爱红

【摘要】人文是关于人的文化,关于人的生存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总合。人文作为社会概念是指整个民族全体公民的文化素养、文明行为、道德规范的水准;作为个体的人文主要是指一个人的历史、文化知识的积累,个人及社会及他人关系的正确选择,一个人的人文修养程度反映了一个人溶入社会、参与社会、有益于社会和奉献社会的精神境界。

【关键词】人文教育生命课堂数学素养一、数学教学为什么要渗透人文教学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已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但是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给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也在一定条件下带来了负面影响。例如,它使得一些人只重视“电脑”,而忽视了“人脑”,忽视了对人本身的地位、价值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关注,以致有些“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在科技方面是尖子,人文方面是低能儿。我们要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文明进步的社会,必须以科技为基础,以人文为灵魂,把二者结合起来。作为社会发展基础工程之一的教育,尤其应当重视这个问题。

笔者是小学数学教师。今天,我们的小学数学教育成就巨大,无庸置疑。但是,从发展的角度看,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对人文教育重视不够。例如,由于数学的特殊性,以及“升学率”的驱动,数学教育中还存在单纯军事化,为考而教、为考而学,教学内容被窄化,人文内容被挤到了一边,或者成为附庸。应当说,某些名牌大学科技尖子,之所以成为人文的低能儿,谁能保证作为启蒙和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和教学(包括数学)没有责任?现状表明,重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很有必要。

二、数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基本方法

1.营造生命化数学课堂。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体,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我们要用温馨的教育沁人心脾,润物无声。要用“心”去做,用情去导,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达到情感交融。学生是现实的、主动的,具有创造性的生命体、主动、健康发展是他们的权利,更是他们的内在需求,要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必须意识到课堂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我们要以生命的意识来构建课堂教学。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在数学活动中要多鼓励学生主动发言,不论答案是否正确,教师都要尽可能找出值得肯定的方面加以赞赏,要用期待和亲切的目光激励学生,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只有当学生对教师有着深厚的感情时,数学课堂才会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才会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才能使顽皮的学生得以感化,赋予自卑、胆怯的学生以力量,愚钝的学生以智慧。在新课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面对学生,教师面含微笑,眼中流露的尽是期待,身体稍前倾,头微微侧向回答问题的学生:“你还有什么想法”、“你是怎么算的”、“你怎么看的”……教师在课堂上不仅做到师生呼应,强调生生呼应,用自身的行为教会了学生尊重他人的品质。

我们追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方面相互作用,共同进行创造活动的过程,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激情绽放,形成自己独立、鲜明的个性,教师在活的教学情境中将发挥教育的创造性,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保持课堂的高度灵活性。

2.让学生的个性在数学活动中飞扬。

陶行之先生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新的人”。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传达知识的无声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是陶冶情操的潜在力量。小学生创新精神生长的土壤,是以民主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课堂教学的环境。经验告诉我们心情舒畅、乐观开朗的情绪使人浮想联翩,思维活跃。因此关注个性,激励创新教师应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反映,形成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伴随着积极主动的探求新知的活动而不断的发展。同时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另辟蹊径,不受思维定势等心理因素的干扰,发挥其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全方位、多角度的求解,在求异中培养创新精神。“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都能享受成功”、“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不追求各阶段发展的划一,而追求个体最终发展的最大化”。

3.冲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新教材的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课程结构。

新教材是我国教育通过十多年的探索,结合国际教育经验取得的重大结果。我们之所以不适应,是因为我们一直是在搞传统教育,所以我们应不断加深对新教材的理解,不能穿新鞋走旧路。充分运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如果不运用这种方法,而只是死记硬背,数学教学就活不起来,师生之间就没有沟通与交流,就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思维的互相启迪就不能形成探究环境的思维方式,就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学会用教文学的方法去教数学。

把一些数学内容用文学方法如讲故事、猜谜语、做小品(扮演角色)小诗歌(或顺口溜),也可在多媒体课件中配些音乐,使枯燥的数学课堂变成文学课堂,呈现美感、快乐感,使被逼学习成为快乐学习,这种快乐学习使思维能力得到最大的发展。

因此,在数学教育中应根据学生情况,在注重“科学性”的同时恰到好处地渗透“艺术性”、“通俗性”等人文方面的性质是十分有好处的。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学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只要教育工作者在数学教学中不断强化自我的人文意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积累成功的案例,那么数学教育必将出现一个新天地。

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文师生生命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麻辣师生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