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要抑扬有度张弛结合
2014-09-23郝利霞
郝利霞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广大教师的育人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在对学生的评价上,改变了过去生硬、呆板、单一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素质综合评价,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小学改进课堂评价语 法国教育家第惠斯多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在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中,激励性评价显得极为重要,激励性评价,能着眼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与长处,观察学生的细微与变化,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为学生营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的终极目标
现代教育理论及心理学发展成果指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知识是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要用开放、多元的眼光看待世界,为人充分展示生命的本真提供舞台。基于这些理论,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各自的优势智能领域,并运用评价促进学生将其优势智能领域的优秀品质想其他智能领域迁移;应该注重对学生建构知识时采用的策略或方法的评价,把评价作为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采用师对生、生对生及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机制。
二、对目前评价的一点反思
课程改革时值今日,各实验地区和学校在评价方面的确采取了许多新的举措。因此,新的评价机制在某些方面,没有让教师、学生、家长体会到对学生发展的明显的促进作用。下面就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做一点粗浅的探讨。
1.关于《素质评价手册》。
期末进行的素质评价,从形式上看,倡导了评价的多元化。但落实到教师、小组、学生本人怎样去进行评价,却没有细致可行的方案出台,使评价流于形式。
在成人这方面,要从意识深处更新传统观念,要懂得充分尊重学生的评价。成人对学生评价的尊重,才能带动学生对评价的重视,使学生认真参评,真正发挥学生评价对学生的教育作用,促进作用。
2.关于课堂评价。
面对学生回答完毕的提问后我无言以对学生、空泛单调课堂,面对学生的发言,以“哦”“嗯”来回应学生的精彩发言,只会无目的地说“你说”“你说”,漠视学生的学习表现;评价语言单调乏味,激励方式单一死板,除了“很好”还是“很好”,除了“对的”还是“对的”,不明确地指出究竟“好”在哪儿,“对”在哪儿。只会说“真不错”、“很好”、“可以”,感觉趣味索然。
(1)改进课堂评价语。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也告诉我们:“衬托着学校教科书的背景(教师的知识)越宽广,犹如强大的光流照射下的一点小光束,那么为教育技巧打下基础的职业质量的提高就越明显,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时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的确,如果教师能天天读书,做到胸藏万卷,在课堂上就能做到妙语如珠。我们老师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底蕴,多与人交流、多学习、多阅读好书,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在课堂上就能灵活应对。
(2)抑扬有度,恰如其分。准确性是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灵魂。没有“灵魂”,教师的评价语就没有了生命力,无论你说得如何生动,如何有吸引力,都是苍白无力的。所以教师评价语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既不能一味的肯定评价,也不能一味的批评,要让学生知道哪是好的,哪是不好的;哪是对的,哪是错的,错在何处。从一堂课的容量来看,评价语使用不宜过多;从长期效应来看,评价语使用不宜雷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学会倾听,学会关注,能及时准确的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给予评价,并且评价语的使用要适度,在评价时注重内容翔实,有根有据。
所谓“得体”,指教师的评价要努力做到态度中肯,感情真诚,语言亲切,鼓励为主,宽容友善,像润物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田,促使学生的心理常常处于一种“蠢蠢欲动”和“欲罢不能”的积极状态。
(3)张弛结合,敏于引导。课堂教学处于多边交往的动态语境中,教师的评价要随时作出适应性的变化和调整,这就是评价机智。它是教学机智和言语机智的结合体,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有重要作用。当教学中出现难以预料的变化时,教师要敏于从学生的积极思维中捕捉有效信息,并及时提示、启发、引导,优化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诙谐幽默的评价好比“佐料”,给课堂添加了不少“滋味”。教师幽默的教学语言,不仅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让学生在愉快欢悦的学习情境中不知不觉地悟出“笑外之意”,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关于作业的评价。
对于学生的作业,我们应该用更开阔的视野去给予评价。采用动态、灵活的评价方式。即,不要把眼光仅仅停留于传统意义的“对”与“错”上,要多层次、多维度地看待学生作业。如:对学习努力,由于其他原因(如转学,知识有缺漏)作业完成情况不够好的,教师也要不吝对其表扬鼓励;图形设计中,有的学生创意好,绘图不够美观、有的有创意,但绘图中有错误等等,教师要根据其实际情况,赋予适当评语,指出他的优点,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对学生开放性题目的解答,教师尤其要对思维质量高的解题方法给予特别的嘉奖并在全班推荐。教师必须有这样一种意识: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不等于放弃教师的引导。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来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使作业评价更好地发挥激励、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应当始终坚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心理、认知发展水平的观察与研究,积累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案,使评价能准确、公正,科学,使评价真正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