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的地震灾害与其产生的因素

2014-09-23张景波顾玉荣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4年7期
关键词:历年气温降水

张景波+顾玉荣

摘要:吉林省虽属少灾害地区,但也出现过大震、大水、大旱、大严寒和酷热等灾害。近年来许多自然科学工作者对某些自然灾害做过许多方面的论述,研究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时,也注意到震害同气候灾害的关系。从吉林省的地震信息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地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关键词:地震;产生因素;土地电;气候异常

中图分类号:P3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4-89-1

1 降水与土地电的变化

镇赉地区1977年对土地电进行了实地调查总结,发现除接头密封不良、电焊作业、工业漏电等干扰外,在不存在上述干扰的情况下,仍然存在长时间、大幅度的复杂变化。我们对十几个重点测报点的土地电测值与降雨、地温(2~3米)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多数土地电测值大幅度的周期性变化与降雨及地温变化有关。凡电极埋深2~5米的土地电,每年的1~3月份出现最低值;7~9月份出现最高值,变幅不一,小者几微安,大者几百微安。在雨季变幅更大,形态更复杂。在此情况下,即使有地震前兆的叠加,也可能被淹没而无法识别。例如:大安二中、镇赉一中、突泉气象站等土地电(观测条件和测点水文地质概况见表)测值异常,过去多数同志认为寻应民海城、唐山、宁河等地震。但随着资料的不断积累,及多次预报的失败,使同志们认识到以往的寻应多数是偶然的巧合。

既然降雨引起的湿度变化和气温引起的地温变化是影响土地电测值的主要干扰源,那么,深埋极板的效果如何呢?1976年由省石油会战指挥部测报点开始实验深埋电极(铅-碳极,埋深15米),其后又有红岗油矿、70油田、万宝煤矿及洮南、长岭、白城、通榆等观测站(观测条件和测点水文地质概况见表)相继埋深为16米左右的电极。经多年观测,测值稳定,浅埋土地电测值的那种复杂变化基本消失。

镇赉地区潜水位变化在2~6 米之间,电极埋深15米左右的土地电极板长年处在潜水面以下,不受降雨和季节性水位变化的影响。季节性气温变化引起的地下15米深处的年温差不超过1℃,所以地温的影响也就相当弱了。镇赉地区从安装深埋土地电电极以来,在400~500公里范围内没有发生过4级以上地震。因此,深埋电极的土地电能否用来预报地震,还有待于实践考验。至于水影响地震的机制,已有许多理论研究和实验,故大气降水变化亦可对地震预报提供重要的客观条件,全省大气降水历年分而不均,有旱有涝。

2 降水的异常

2.1 气温异常

有研究者认为激发地震的动力,既要变化强烈,又要有空间尺度。上面所述的短临特点,可能证明了大气活动的作用提发震的必要条件之一。在中短期热异常出现密集的情况下,震中的怀德及其附近的气温,在震前的1966年8月份又出现了历年同月的峰值,并在空间上成为吉林省该月气温的正距平百分充中心。同8月升温相反,9月份又出现了历年同期的最低气温,特别是震中一带表现出高低温剧变。在8、9两年月温度突变背景下,其震中的怀德,日最高气温,日平均气温皆于9月29日、30日突破了历年同期极值,其中30日的平均气温以1 .7℃超出量打破了20年的气象记录。

2.2降水异常

至于水影响地震的机制,已有许多理论研究和实验,故大气降水变化亦可对地震预报提供重要的客观条件,全省大气降水历年分而不均,有旱有涝。较突出是1966年降水量经贸部超过历年平均1/5。1965年大部分地区约比历年少1/6(除延边、通化山区处)。1965年少雨干旱,1966年多雨大涝。长春4~8月降水量的第一个峰值出现于1957年,1958年长春、四平一带便发生了两次4、5级地震。第二个多雨峰值出现于1966年,1966年10月2日范家屯又发生了5.2级地震。降水的异常特点,主要表现为8月多雨,9月少雨。9月干旱少雨,特别是怀德、伊通的最大负距平百分充为-77%,又成为少雨中心。从8月、9月降水距平百分率的落差可以看出,再次说明,无论是8月多雨,还是9月少雨,以及该两月雨量落差的最大值分布地点基本一致,都位于Ms=5.2震中一带。震中怀德气象站1966年8月至9月降水剧变与地震的关系。

2.3 大风异常

依前述的吉林省各地近10~30年的历史气象资料,可以看出1966年10月2日范家屯5.2级地震震前气象异常的特征。从时间上除中期背景外,气象变化主要集中出现于1966年,表现为大风(2、4月),高温、多雨(8月),低温、少雨(9月),风向180度的突变。9月底10月初的高温、低气压,日平均气温的突变等,可能具有一定的预报短期地震趋势的意义;从空间上这种震前温、雨、风异常现象,愈向震中附近愈集中,所形成的异常区正好覆盖在未来震源上方;从强度上这次地震的气象异常,都在可测水平之上,无论是短期是升温、多雨、大风(风向180°转向),还是临震前的高温、低压以及气温的突变等。均明显超过历史同期极值,甚至是罕见的。

所以说,地震与气候灾害在时间上和气候方面有着强烈的相关性,早在1119年的强震和11世纪、12世纪的低温说明大地震(M7)发生在寒冷时期;震害,旱灾,涝灾的群发,高低温的突变等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如地震,旱涝等灾害大多集中在一定的时期,如1965年大旱,1966年地震和大涝等。然而,就从灾害的连锁反应,从上述事实看出,由一种灾害,影响另一种灾害,例如风灾不仅刮倒房屋,大树,而且破坏了高压线,从而引起火灾,洪涝灾害不仅洮儿河发大水又淹没耕地,危胁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等,这些都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endprint

猜你喜欢

历年气温降水
基于FY-3D和FY-4A的气温时空融合
黑龙江省玉米生长季自然降水与有效降水对比分析
深冬气温多变 蔬菜管理要随机应变
历年关税平均水平
为什么南极降水很少却有很厚的冰层?
降水现象仪模拟软件设计与实现
与气温成反比的东西
ESSENTIAL NORMS OF PRODUCTS OF WEIGHTED COMPOSITION OPERATORS AND DIFFERENTIATION OPERATORS BETWEEN BANACH SPACES OF ANALYTIC FUN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