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畜禽繁育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
2014-09-23徐克伟
徐克伟
摘 要 《畜禽繁育技术》是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是畜禽繁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主要结合《畜禽繁育技术》课程特点对提高实训效果、理论水平、实践教学、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制订相应的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畜禽繁育技术;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03-155-2
《畜禽繁育技术》是畜牧兽医专业专业课程之一,主要讲授了畜禽品种、本品种选育和品系繁育、生殖激素、动物繁殖管理等内容,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有基本技能以及基本的理论知识,能够熟练地开展繁殖和畜禽育种工作。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畜禽繁育技术》课程突出了“终身教育和职业教育学习对接,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对接,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对接,职业标准与专业课程内容对接,专业与职业、产业对接”的五个对接,体现了职业素质的培养,力求实现工学结合、校企
融合[1]。
1 《畜禽繁育技术》课程改革的
依据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也就是为管理、服务、生产培养第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养殖行业在不断地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进步,从而使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要进行课程改革与开发,因此,对课程改革来说是要持续进行,并且要保持相对稳定。
目前,流通化、集约化、大规模已经成为现代化养殖行业的主要生产形式,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养殖行业,从事管理、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掌握的对象不再是农畜、大牲口,需要对掌握的内容发生了转移。因此,要对课程学时的安排、内容安排、课程比重等方面内容进行改革。
2 《畜禽繁育技术》课程改革实施
2.1 《畜禽繁育技术》课程改革要根据教改目标和行业发展对课程计划进行重组和调整
中等职业学校不是培养研究性人才,学到的知识坚持以够用为原则,也就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的人才。因此,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要正确处理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基础课之间的关系。
要认真进行畜禽繁育技术发展方向分析,从行业上讲,畜禽繁育技术相对来说工作岗位较少,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学生毕业以后从事临床、生产的较多。由于中职生文化基础不好,可以采取通过教学实习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畜禽繁育技术。
2.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科学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升学和就业为导向,将实际工作情景与校内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得到提高。要认真做好现代教学手段与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激发,在帮助学生掌握畜禽繁育技术操作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1)项目驱动教学法:采取以项目为主线,根据项目提出任务,围绕任务开展教学。(2)真实环境教学法和示范教学法:采取根据教学需要在实训基地进行教学。(3)岗位轮动教学法:采取在猪、牛、羊场、禽场进行岗位轮动教学,使学生熟悉畜禽繁育专业技能。另外,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可以选用激励法、提问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采用教学网站、投影仪、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使枯燥的畜禽繁育技术理论教学不再枯燥,为学生营造轻松、丰富的学习
环境。
2.3 认真做好实践教学改革,努力提升学生的创新努力和应用能力
积极建设实训基地,满足实践教学,通过实训教学使学生的职业素质、专业技能、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实训的内容应当以实训为准则,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畜禽繁育技术发展方向增加操作性、实用性强的内容。为了使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应当聘请一些技术人员在实训基地指导学生,要尽可能地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动手机会,使他们能够将学到的理论运用于实践中去。
2.4 引导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
要吸收综合素质较高、能力较强、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可以采取先从文献资料的查阅入手,使他们的文献检索能力得到增强;加强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教育他们要善于动手,要勤于思考,要有端正的科研态度,经过一段培训使他们成为骨干力量。参与科研的学生能够起到传帮带作用,能够调动其他同学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使良好的学风得以形成。学生参与科研能够使他们的科研水平、写作能力、动手能力、理论水平得到快速提高,也使他们的技术服务和科学研究的能力的到培养,为以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 结语
通过《畜禽繁育技术》课程改革,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锻炼,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提升,师资队伍得到了锻炼。由于教育和养殖行业都在向前发展,课程改革也应当与时俱进,要加大课程改革力度,确保学生素质、能力、知识全面协调
发展。
参考文献
[1] 吕良燕. 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背景下课程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J]. 教育与职业,2010,(33):135-137.
(责任编辑:刘昀)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