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县水稻土养分现状历史变化及施肥策略
2014-09-23潘亮贤
潘亮贤
摘 要 根据贵州省三都县2010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的土样化验数据和1981年该县第2次土壤普查资料,分析三都县水稻土的养分状况、地力水平及变化规律,并提出施肥对策。分析结果表明,三都县水稻土有机质含量较高,为40.4g/kg;全氮和有效磷的含量适中,分别为2.378g/kg和15.2mg/kg;速效钾含量为95mg/kg,含量较低。与第2次土壤普查土样测试数据相比,有机质与全氮的变化不大,有效磷的含量比之前大幅提高,增幅达85.7%;速效钾的含量下降明显,比之前降低30%。
关键词 水稻土;养分状况;施肥策略;贵州省三都县
中图分类号:S15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06-0101-04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下简称三都县)位于贵州省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东南部,处于云贵高原东南斜坡地带,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大部分地区海拔在400~900 m。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均气温18.2 ℃,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为7.8 ℃,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26.6 ℃,年均降水量为1300~1500mm,水热同期。
三都县辖10镇11乡270个村,现有耕地面积32815.5 hm2,其中水稻土面积19857.29 hm2,占耕地面积60.51%。三都县水稻土主要分布于阶地、平坝、低山中上部、中低山中上部、丘陵中上部、谷地和台地等7种地貌类型,其中大部分分布于谷地、平坝、低山中部、中低山中部及丘陵中部,面积为14888.23 hm2,总共占水稻土总面积的74.98%。成土母质主要为板岩、砂页岩、石灰岩、石英岩、白云岩、紫色岩和黏土页岩的风化物、坡残积物及河流冲积物等。三都县水稻土分为渗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和潜育型水稻土3个亚类,27个土属108个土种,其中主要的土属有渗育红泥、渗育黄泥、渗育大泥、渗育黄砂泥、潴育斑红泥、潴育斑黄泥、潴育大眼红泥、潴育斑潮泥、潴育斑潮砂泥、潜育黄泥、潜育青黄泥、潜育青红泥、潜育鸭屎泥和潜育青潮泥等。土壤以酸性黄壤占主导,质地多为黏土、黏壤或砂壤。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水稻、油菜、小麦、马铃薯和蔬菜,1年两到三熟。
2008年,三都县开始实施国家财政部、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资金补贴项目。2008-2010年,该县采集并化验了3000个一般农化样。根据这些土样化验数据,专题研究三都县水稻土的养分状况和地力水平,并结合1981年该县第2次土壤普查资料数据,分析近30年来水稻土养分发生的变化,据此提出一些土壤改良和施肥对策,达到指导农业生产,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并实现用地养地相结合,农业可持续良性发展的目的。
1 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研究的数据来源主要有2个:①三都县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2010年的土样化验数据;②三都县1981年第2次土壤普查资料。
1.2 测定指标及方法
第2次全县土壤普查的土样测试方法不详,2010年土样的化验方法是:有机质,油浴加热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全氮,采用凯氏蒸馏定氮法;有效磷,采用碳酸氢钠浸提—钼锑抗比色法;速效钾,采用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计法。
1.3 分析方法
首先根据2010年三都县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采集的土样化验数据,分析三都县水稻土养分的状况并进行分级,再从2010年的土样数据库中查找出与1981年该县第2次土壤普查时在相同片区采集的土样,并将它们的养分含量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总结出时隔近30年三都县水稻土的变化规律。
2 结果与分析
2.1 三都县水稻土养分总体状况
三都县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启动,至2010年以梅花五点取样法采集土样3720个基础农化样,实化验3575个,其中水稻土土样2775个。化验数据经Excel电子表格软件统计分析,结果如下:三都县水稻土有机质平均含量较高,为40.4 g/kg;全氮和有效磷的平均含量适中,分别为2.378 g/kg和15.2 mg/kg;速效钾的平均含量较低,仅为95 mg/kg。
2.2 三都县水稻土等级划分及适宜性
依据农业部1997年颁布的《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NY/T309-1996)标准,将三都县县域等级归入全国等级。具体过程如下:①实地调查,在每一等级的水田上抽查粮食产量(全年粮食产量);②根据全国耕地地力等级划分要求,依粮食产量水平将全国耕地地力划分为10个等级,年产量大于900 kg/667m2为一等地;小于100 kg/667m2为十等地,每100 kg为一等级。根据三都县5个地力等级上的粮食产量水平,结合水稻土养分含量,将三都县水稻土划分为五个等级,分别对应全国等级的三等地、四等地、五等地、六等地和七等地。三都县各等级水稻土养分含量见表1。
表1数据所反映出来的信息是:三都县绝大部分水稻土的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都比较丰富,适宜各种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有1/3的水稻土缺磷,特别是三都县南面除扬拱乡外的8个乡镇,有效磷含量均在13 mg/kg以下,平均12.1 mg/kg;有2/3的水稻土缺钾,所以在农业生产中,必须注意施用适量的磷肥和钾肥,才能获得最佳产量、改善农产品的品质、提高农作物的抗性。
三都县水稻土一级地主要集中在三合镇、周覃镇、三洞乡;二级地主要集中在周覃镇、三合镇、延牌镇和三洞乡;三级地主要集中在九阡镇、延牌镇、塘州乡和丰乐镇;四级地主要集中在九阡镇、丰乐镇、都江镇和塘州乡;五级地主要集中在九阡镇、丰乐镇。
2.3 三都县水稻土养分的历史变化
三都县1981开展的第2次土壤普查中,在当时该县的37个乡1个镇农田采集了190个水稻土耕层混合样品进行了农化分析,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手段,仅对土样的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进行了测试,所以,本试验也仅对土壤养分的这些指标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在三都县2010年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数据库中,共有2775个水稻土土样。经认真查找,与1981年三都县第2次土壤普查时的采集点(村组、小地名)相同或相近的对应水稻土土样共166个,它们的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平均含量见表2。
由表2可看出,与1981年相比,2010年三都县水稻土的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稳中有升,变化不大,仅分别增加6.77%和1.85%,这显然是因为长期推行秸秆还田农业措施的结果;有效磷含量大幅增加,增幅高达85.7%,增加近1倍,这应该是农民20多年来大量施用钙镁磷肥等磷肥所造成的影响;速效钾含量则下降明显,从1981年的117 mg/kg降至2010年的90 mg/kg,降幅达30﹪。这首先是因为钾肥容易淋失;其次,与当地农民重视氮肥和磷肥,忽视钾肥有关;最后,与随着种植结构与种植模式的调整,农作物吸钾量增加也有一定的
关系。
3 对策
根据三都县水稻土的养分状况和历史变化规律,提出以下施肥建议。
(1)大力提高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是各种土壤养分的初级产品,是补充、稳定和平衡各种有效养分的物质基础和保证,也是改善土体结构和质地的重要物质因素。因此,三都县水稻土有机质含量虽然比较丰富,但仍应该努力提高其含量。方法主要有三:一是要继续推行秸秆还田;二是要大种绿肥;三是施用有机肥。
(2)合理施用氮肥。目前,三都县水稻土中全氮含量比较适中,而且从其30年的历史变化中看出,它的含量相对稳定。因此,一定要根据不同的作物,不同的田块,不同的施肥时期,合理施用氮肥,以免造成农作物贪青晚熟、抗性差、易倒伏等不良后果。
(3)控磷增钾。虽然磷是农作物必不可少且需要量比较大的一种元素,但如果施磷过多,就会造成农业生态环境和水体的污染。三都县水稻土中有效磷的含量增加很快,到目前除该县南面几个乡镇含量偏低可适当补磷外,其他大部分水稻土中磷的含量已达到理想状态,所以不宜再大量施用磷肥。而该县水稻土全面严重缺钾,因此,一定要对农民加强引导,改变他们重氮磷轻钾的传统观念,多施钾肥。只有平衡施肥,才能节本增效,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4)测土配方施肥。这是当代最先进的一项农业技术之一,它由测土→制定施肥配方→生产加工配方肥→田间施肥等一系列技术操作规程组成,是最先进、最科学、最合理的一项施肥技术。凡具备条件的地区应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
(责任编辑:刘昀)
摘 要 根据贵州省三都县2010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的土样化验数据和1981年该县第2次土壤普查资料,分析三都县水稻土的养分状况、地力水平及变化规律,并提出施肥对策。分析结果表明,三都县水稻土有机质含量较高,为40.4g/kg;全氮和有效磷的含量适中,分别为2.378g/kg和15.2mg/kg;速效钾含量为95mg/kg,含量较低。与第2次土壤普查土样测试数据相比,有机质与全氮的变化不大,有效磷的含量比之前大幅提高,增幅达85.7%;速效钾的含量下降明显,比之前降低30%。
关键词 水稻土;养分状况;施肥策略;贵州省三都县
中图分类号:S15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06-0101-04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下简称三都县)位于贵州省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东南部,处于云贵高原东南斜坡地带,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大部分地区海拔在400~900 m。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均气温18.2 ℃,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为7.8 ℃,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26.6 ℃,年均降水量为1300~1500mm,水热同期。
三都县辖10镇11乡270个村,现有耕地面积32815.5 hm2,其中水稻土面积19857.29 hm2,占耕地面积60.51%。三都县水稻土主要分布于阶地、平坝、低山中上部、中低山中上部、丘陵中上部、谷地和台地等7种地貌类型,其中大部分分布于谷地、平坝、低山中部、中低山中部及丘陵中部,面积为14888.23 hm2,总共占水稻土总面积的74.98%。成土母质主要为板岩、砂页岩、石灰岩、石英岩、白云岩、紫色岩和黏土页岩的风化物、坡残积物及河流冲积物等。三都县水稻土分为渗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和潜育型水稻土3个亚类,27个土属108个土种,其中主要的土属有渗育红泥、渗育黄泥、渗育大泥、渗育黄砂泥、潴育斑红泥、潴育斑黄泥、潴育大眼红泥、潴育斑潮泥、潴育斑潮砂泥、潜育黄泥、潜育青黄泥、潜育青红泥、潜育鸭屎泥和潜育青潮泥等。土壤以酸性黄壤占主导,质地多为黏土、黏壤或砂壤。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水稻、油菜、小麦、马铃薯和蔬菜,1年两到三熟。
2008年,三都县开始实施国家财政部、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资金补贴项目。2008-2010年,该县采集并化验了3000个一般农化样。根据这些土样化验数据,专题研究三都县水稻土的养分状况和地力水平,并结合1981年该县第2次土壤普查资料数据,分析近30年来水稻土养分发生的变化,据此提出一些土壤改良和施肥对策,达到指导农业生产,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并实现用地养地相结合,农业可持续良性发展的目的。
1 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研究的数据来源主要有2个:①三都县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2010年的土样化验数据;②三都县1981年第2次土壤普查资料。
1.2 测定指标及方法
第2次全县土壤普查的土样测试方法不详,2010年土样的化验方法是:有机质,油浴加热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全氮,采用凯氏蒸馏定氮法;有效磷,采用碳酸氢钠浸提—钼锑抗比色法;速效钾,采用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计法。
1.3 分析方法
首先根据2010年三都县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采集的土样化验数据,分析三都县水稻土养分的状况并进行分级,再从2010年的土样数据库中查找出与1981年该县第2次土壤普查时在相同片区采集的土样,并将它们的养分含量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总结出时隔近30年三都县水稻土的变化规律。
2 结果与分析
2.1 三都县水稻土养分总体状况
三都县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启动,至2010年以梅花五点取样法采集土样3720个基础农化样,实化验3575个,其中水稻土土样2775个。化验数据经Excel电子表格软件统计分析,结果如下:三都县水稻土有机质平均含量较高,为40.4 g/kg;全氮和有效磷的平均含量适中,分别为2.378 g/kg和15.2 mg/kg;速效钾的平均含量较低,仅为95 mg/kg。
2.2 三都县水稻土等级划分及适宜性
依据农业部1997年颁布的《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NY/T309-1996)标准,将三都县县域等级归入全国等级。具体过程如下:①实地调查,在每一等级的水田上抽查粮食产量(全年粮食产量);②根据全国耕地地力等级划分要求,依粮食产量水平将全国耕地地力划分为10个等级,年产量大于900 kg/667m2为一等地;小于100 kg/667m2为十等地,每100 kg为一等级。根据三都县5个地力等级上的粮食产量水平,结合水稻土养分含量,将三都县水稻土划分为五个等级,分别对应全国等级的三等地、四等地、五等地、六等地和七等地。三都县各等级水稻土养分含量见表1。
表1数据所反映出来的信息是:三都县绝大部分水稻土的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都比较丰富,适宜各种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有1/3的水稻土缺磷,特别是三都县南面除扬拱乡外的8个乡镇,有效磷含量均在13 mg/kg以下,平均12.1 mg/kg;有2/3的水稻土缺钾,所以在农业生产中,必须注意施用适量的磷肥和钾肥,才能获得最佳产量、改善农产品的品质、提高农作物的抗性。
三都县水稻土一级地主要集中在三合镇、周覃镇、三洞乡;二级地主要集中在周覃镇、三合镇、延牌镇和三洞乡;三级地主要集中在九阡镇、延牌镇、塘州乡和丰乐镇;四级地主要集中在九阡镇、丰乐镇、都江镇和塘州乡;五级地主要集中在九阡镇、丰乐镇。
2.3 三都县水稻土养分的历史变化
三都县1981开展的第2次土壤普查中,在当时该县的37个乡1个镇农田采集了190个水稻土耕层混合样品进行了农化分析,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手段,仅对土样的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进行了测试,所以,本试验也仅对土壤养分的这些指标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在三都县2010年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数据库中,共有2775个水稻土土样。经认真查找,与1981年三都县第2次土壤普查时的采集点(村组、小地名)相同或相近的对应水稻土土样共166个,它们的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平均含量见表2。
由表2可看出,与1981年相比,2010年三都县水稻土的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稳中有升,变化不大,仅分别增加6.77%和1.85%,这显然是因为长期推行秸秆还田农业措施的结果;有效磷含量大幅增加,增幅高达85.7%,增加近1倍,这应该是农民20多年来大量施用钙镁磷肥等磷肥所造成的影响;速效钾含量则下降明显,从1981年的117 mg/kg降至2010年的90 mg/kg,降幅达30﹪。这首先是因为钾肥容易淋失;其次,与当地农民重视氮肥和磷肥,忽视钾肥有关;最后,与随着种植结构与种植模式的调整,农作物吸钾量增加也有一定的
关系。
3 对策
根据三都县水稻土的养分状况和历史变化规律,提出以下施肥建议。
(1)大力提高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是各种土壤养分的初级产品,是补充、稳定和平衡各种有效养分的物质基础和保证,也是改善土体结构和质地的重要物质因素。因此,三都县水稻土有机质含量虽然比较丰富,但仍应该努力提高其含量。方法主要有三:一是要继续推行秸秆还田;二是要大种绿肥;三是施用有机肥。
(2)合理施用氮肥。目前,三都县水稻土中全氮含量比较适中,而且从其30年的历史变化中看出,它的含量相对稳定。因此,一定要根据不同的作物,不同的田块,不同的施肥时期,合理施用氮肥,以免造成农作物贪青晚熟、抗性差、易倒伏等不良后果。
(3)控磷增钾。虽然磷是农作物必不可少且需要量比较大的一种元素,但如果施磷过多,就会造成农业生态环境和水体的污染。三都县水稻土中有效磷的含量增加很快,到目前除该县南面几个乡镇含量偏低可适当补磷外,其他大部分水稻土中磷的含量已达到理想状态,所以不宜再大量施用磷肥。而该县水稻土全面严重缺钾,因此,一定要对农民加强引导,改变他们重氮磷轻钾的传统观念,多施钾肥。只有平衡施肥,才能节本增效,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4)测土配方施肥。这是当代最先进的一项农业技术之一,它由测土→制定施肥配方→生产加工配方肥→田间施肥等一系列技术操作规程组成,是最先进、最科学、最合理的一项施肥技术。凡具备条件的地区应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
(责任编辑:刘昀)
摘 要 根据贵州省三都县2010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的土样化验数据和1981年该县第2次土壤普查资料,分析三都县水稻土的养分状况、地力水平及变化规律,并提出施肥对策。分析结果表明,三都县水稻土有机质含量较高,为40.4g/kg;全氮和有效磷的含量适中,分别为2.378g/kg和15.2mg/kg;速效钾含量为95mg/kg,含量较低。与第2次土壤普查土样测试数据相比,有机质与全氮的变化不大,有效磷的含量比之前大幅提高,增幅达85.7%;速效钾的含量下降明显,比之前降低30%。
关键词 水稻土;养分状况;施肥策略;贵州省三都县
中图分类号:S15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06-0101-04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下简称三都县)位于贵州省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东南部,处于云贵高原东南斜坡地带,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大部分地区海拔在400~900 m。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均气温18.2 ℃,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为7.8 ℃,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26.6 ℃,年均降水量为1300~1500mm,水热同期。
三都县辖10镇11乡270个村,现有耕地面积32815.5 hm2,其中水稻土面积19857.29 hm2,占耕地面积60.51%。三都县水稻土主要分布于阶地、平坝、低山中上部、中低山中上部、丘陵中上部、谷地和台地等7种地貌类型,其中大部分分布于谷地、平坝、低山中部、中低山中部及丘陵中部,面积为14888.23 hm2,总共占水稻土总面积的74.98%。成土母质主要为板岩、砂页岩、石灰岩、石英岩、白云岩、紫色岩和黏土页岩的风化物、坡残积物及河流冲积物等。三都县水稻土分为渗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和潜育型水稻土3个亚类,27个土属108个土种,其中主要的土属有渗育红泥、渗育黄泥、渗育大泥、渗育黄砂泥、潴育斑红泥、潴育斑黄泥、潴育大眼红泥、潴育斑潮泥、潴育斑潮砂泥、潜育黄泥、潜育青黄泥、潜育青红泥、潜育鸭屎泥和潜育青潮泥等。土壤以酸性黄壤占主导,质地多为黏土、黏壤或砂壤。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水稻、油菜、小麦、马铃薯和蔬菜,1年两到三熟。
2008年,三都县开始实施国家财政部、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资金补贴项目。2008-2010年,该县采集并化验了3000个一般农化样。根据这些土样化验数据,专题研究三都县水稻土的养分状况和地力水平,并结合1981年该县第2次土壤普查资料数据,分析近30年来水稻土养分发生的变化,据此提出一些土壤改良和施肥对策,达到指导农业生产,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并实现用地养地相结合,农业可持续良性发展的目的。
1 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研究的数据来源主要有2个:①三都县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2010年的土样化验数据;②三都县1981年第2次土壤普查资料。
1.2 测定指标及方法
第2次全县土壤普查的土样测试方法不详,2010年土样的化验方法是:有机质,油浴加热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全氮,采用凯氏蒸馏定氮法;有效磷,采用碳酸氢钠浸提—钼锑抗比色法;速效钾,采用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计法。
1.3 分析方法
首先根据2010年三都县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采集的土样化验数据,分析三都县水稻土养分的状况并进行分级,再从2010年的土样数据库中查找出与1981年该县第2次土壤普查时在相同片区采集的土样,并将它们的养分含量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总结出时隔近30年三都县水稻土的变化规律。
2 结果与分析
2.1 三都县水稻土养分总体状况
三都县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启动,至2010年以梅花五点取样法采集土样3720个基础农化样,实化验3575个,其中水稻土土样2775个。化验数据经Excel电子表格软件统计分析,结果如下:三都县水稻土有机质平均含量较高,为40.4 g/kg;全氮和有效磷的平均含量适中,分别为2.378 g/kg和15.2 mg/kg;速效钾的平均含量较低,仅为95 mg/kg。
2.2 三都县水稻土等级划分及适宜性
依据农业部1997年颁布的《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NY/T309-1996)标准,将三都县县域等级归入全国等级。具体过程如下:①实地调查,在每一等级的水田上抽查粮食产量(全年粮食产量);②根据全国耕地地力等级划分要求,依粮食产量水平将全国耕地地力划分为10个等级,年产量大于900 kg/667m2为一等地;小于100 kg/667m2为十等地,每100 kg为一等级。根据三都县5个地力等级上的粮食产量水平,结合水稻土养分含量,将三都县水稻土划分为五个等级,分别对应全国等级的三等地、四等地、五等地、六等地和七等地。三都县各等级水稻土养分含量见表1。
表1数据所反映出来的信息是:三都县绝大部分水稻土的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都比较丰富,适宜各种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有1/3的水稻土缺磷,特别是三都县南面除扬拱乡外的8个乡镇,有效磷含量均在13 mg/kg以下,平均12.1 mg/kg;有2/3的水稻土缺钾,所以在农业生产中,必须注意施用适量的磷肥和钾肥,才能获得最佳产量、改善农产品的品质、提高农作物的抗性。
三都县水稻土一级地主要集中在三合镇、周覃镇、三洞乡;二级地主要集中在周覃镇、三合镇、延牌镇和三洞乡;三级地主要集中在九阡镇、延牌镇、塘州乡和丰乐镇;四级地主要集中在九阡镇、丰乐镇、都江镇和塘州乡;五级地主要集中在九阡镇、丰乐镇。
2.3 三都县水稻土养分的历史变化
三都县1981开展的第2次土壤普查中,在当时该县的37个乡1个镇农田采集了190个水稻土耕层混合样品进行了农化分析,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手段,仅对土样的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进行了测试,所以,本试验也仅对土壤养分的这些指标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在三都县2010年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数据库中,共有2775个水稻土土样。经认真查找,与1981年三都县第2次土壤普查时的采集点(村组、小地名)相同或相近的对应水稻土土样共166个,它们的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平均含量见表2。
由表2可看出,与1981年相比,2010年三都县水稻土的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稳中有升,变化不大,仅分别增加6.77%和1.85%,这显然是因为长期推行秸秆还田农业措施的结果;有效磷含量大幅增加,增幅高达85.7%,增加近1倍,这应该是农民20多年来大量施用钙镁磷肥等磷肥所造成的影响;速效钾含量则下降明显,从1981年的117 mg/kg降至2010年的90 mg/kg,降幅达30﹪。这首先是因为钾肥容易淋失;其次,与当地农民重视氮肥和磷肥,忽视钾肥有关;最后,与随着种植结构与种植模式的调整,农作物吸钾量增加也有一定的
关系。
3 对策
根据三都县水稻土的养分状况和历史变化规律,提出以下施肥建议。
(1)大力提高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是各种土壤养分的初级产品,是补充、稳定和平衡各种有效养分的物质基础和保证,也是改善土体结构和质地的重要物质因素。因此,三都县水稻土有机质含量虽然比较丰富,但仍应该努力提高其含量。方法主要有三:一是要继续推行秸秆还田;二是要大种绿肥;三是施用有机肥。
(2)合理施用氮肥。目前,三都县水稻土中全氮含量比较适中,而且从其30年的历史变化中看出,它的含量相对稳定。因此,一定要根据不同的作物,不同的田块,不同的施肥时期,合理施用氮肥,以免造成农作物贪青晚熟、抗性差、易倒伏等不良后果。
(3)控磷增钾。虽然磷是农作物必不可少且需要量比较大的一种元素,但如果施磷过多,就会造成农业生态环境和水体的污染。三都县水稻土中有效磷的含量增加很快,到目前除该县南面几个乡镇含量偏低可适当补磷外,其他大部分水稻土中磷的含量已达到理想状态,所以不宜再大量施用磷肥。而该县水稻土全面严重缺钾,因此,一定要对农民加强引导,改变他们重氮磷轻钾的传统观念,多施钾肥。只有平衡施肥,才能节本增效,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4)测土配方施肥。这是当代最先进的一项农业技术之一,它由测土→制定施肥配方→生产加工配方肥→田间施肥等一系列技术操作规程组成,是最先进、最科学、最合理的一项施肥技术。凡具备条件的地区应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