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帕米尔

2014-09-23魏家福

新疆人文地理 2014年9期
关键词:扎尔农牧民牧民

魏家福

来到喀什库尔干县,已经是第二次了,记得第一次踏进这块神秘的土地是那年的10月,在达布达乡的所见所闻,至今难以忘怀。

大山深处的供货人

2012年10月,我们驱车从库尔干县前往马尔洋乡,行程180公里。次日,我们随着马尔洋派出所几名干警,前往皮勒村。从马尔洋乡途径努什墩村(杏花村),大河口至终点(皮勒村),全程50.35公里,从前皮勒村往马尔洋乡步行3天的路程如今道路修好了,行程3个小时就到了。

皮勒村——塔吉克语是木碗的意思,位于马尔洋乡东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80公里。走交通道路,冬春季节只有骑骆驼、骑马才能进村子里去。叶尔羌河从该村西部流过,该村东与叶城县西合休乡库栏阿尔村,乔甫村接壤,北与布伦李沙乡相连。平均海拔3800米,生态环境极为恶劣,山险水急,没有日常生活的用电、用水。同村全靠村里一部卫星电话,村牧民们日常用小型大洋能储电,河流水用来日常饮食。

皮勒村工友43户191人,均为塔吉克族,有一位塔吉克族老人名叫胡西那扎尔·吐尔都克,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故事,为此,我们慕名而来见到这位魁梧身材,脸上刻满刚毅和坚强的印记。

胡西那扎尔·吐尔都克生于1944年,1971年37岁的他被塔吉克自治县供销社二区基层社招聘为马尔洋乡皮勒村供销员。了解皮里村的人都知道,这个地方山高水深、地势险峻,交通极为不便,担起供销员的工作就意味着要与艰难与危险为伴。深知皮里村出入不便,物资匮乏困境的胡西那扎尔·吐尔都克在年近不惑时毅然地挑起了这个重担。20世纪80年代末,很多供销员认为供销合作社无发展前途,都辞职调入其他企业或干个体时,胡西那扎尔·吐尔都克仍义无反顾地坚守在这个岗位上,成为唯一向大山深处皮里村供货的人。

进入供销合作社之初,基层社给了胡西那扎尔·吐尔都克销售本金2万元,他先自己掏钱买了两峰骆驼以及麻袋、绳子等运货工具,用1.5万元本金购买了砖茶、煤油(山里牧民点煤油灯)、清油、大米、面粉、针线、服装、布料、球鞋等日用品。采购完把物品绑在驼背上,胡西那扎尔·吐尔都克便立刻进了山,一口气行走了9个小时,翻越了空气稀薄、海拔4500米的唐勒冰达坂,到达马尔洋乡所在地迭村,第2天从迭村出发行进5小时到达努西敦村,第3天踏上了最为艰险的途程。胡西那扎尔·吐尔都克之所以这么着急赶路,是因为他知道,皮里村已经2个月没人供货了,乡亲们都在盼着呢。时值4月,河水开始上涨,经过10个小时的路程,胡西那扎尔·吐尔都克涉过24次河流后带着满满的货物终于到达了皮里村,他老远就看到村里的男女老少都等在了他的代销店前。顾不得几天的疲惫,胡西那扎尔·吐尔都克卸下货就开始销售,仅1个小时,就销售了一半的货。然而这8000元的货,却只收回了3000元,因为这个季节乡亲们手头现金很少,他们要求秋天卖掉牛羊再还钱,胡西那扎尔·吐尔都克只好一一记账。据说,这记账的工作很棘手,1个月至少花1周时间收欠款,有的牧民没有现金,购货后只能用绵羊和山羊抵账,活畜在当地卖不出去,胡西那扎尔·吐尔都克只好把羊绑到骆驼上驮到乡政府销售。上门要账有时要跑好几个牧场,往往要走几天的路。胡西那扎尔·吐尔都克说,当供销员免不了这样那样的麻烦,而这样的麻烦生意他坚持做了30年。

农牧民收入低、消费水平很低,胡西那扎尔·吐尔都克就把商品价格压得很低很低,基层社给他按销售额10%返还分配比例,1年生意算下来,只能保本赚个吃饭的钱。有人建议他把价格提高,他说,我实在很为难,如果把价格提得太高,老百姓就会买不起,而且上级也有规定,我们要保证给农牧民提供价格合理的必需商品。

艰险的送货路

如果用“麻烦”来形容皮里村供销员胡西那扎尔·吐尔都克30年来的工作,那么有一个词更能真实地反映他的工作,那就是艰险。

每年从10月到次年4月,进货都要走水路,牵着骆驼沿着河边滩途走,常常是滩途突然消失,万丈绝壁矗立,两壁之间,只有湍急的叶尔羌河在奔流,哪里还有路。这时,只有涉河而行。胡西那扎尔·吐尔都克1个月进两次货,来回要过96次河,1年要过672次,30年他涉过20160次河流。走水路水况不好把握,会发生连骆驼带货被水冲走的危险。1990年4月,胡西那扎尔·吐尔都克就曾牵着4峰骆驼行走,中途天气突然骤变,突降滂沱大雨,山洪暴发,骆驼货物都被冲走,损失达万元以上。每年5月到9月,河水高涨,河谷无法行走,只能走山路,胡西那扎尔·吐尔都克每次要背上三四十公斤的货,几乎是手脚并用爬行在悬崖路上,稍不留意就会掉到波涛汹涌的河里送命。这条悬崖路他几乎每周跑一趟,1年至少来回走40次,30年走了1200次。

除此以外胡西那扎尔·吐尔都克牵着骆驼背着干粮,每季度两次去碟村翻越海拔4500米的大阪,淌过数条河流,他依然坚守一个信念,他是村里乡亲们唯一的希望,他心里承载着全村几百户农牧民心中的喜悦和寄托。

胡西那扎尔·吐尔都克全家有老母亲、妻子和4个孩子共7口人,生活清贫,23岁的女儿双目失明。他说,下次来乌鲁木齐一定要把女儿带来,去眼科大医院看看眼疾,希望女儿能够重见光明。

67岁的胡西那扎尔·吐尔都克还说,大儿子今年已经30岁了,他准备让儿子接自己的班,继续做好供销员工作,为大山里的塔吉克牧民服务。

猜你喜欢

扎尔农牧民牧民
第五章 新灯换旧灯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对牧民的影响探析
商人买马
巴前总统扎尔达里因腐败案被捕
梁涛和古力扎尔的爱情故事
新疆吉木乃:“三平台”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远教“三结合”服务“农牧民夜校”
失踪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