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新探九回羊肠的陇关古道
2014-09-23毕然
毕然
无数条道路通往理想的目的地,就有无数个上路的理由。上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耐心,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那些曾在古籍中闪烁光芒的道路,那些古人们曾经走过的路,那些由物质和精神的源动力串连起来的丝绸古道,无论是被遗忘荒弃在无人的旷野、山谷中,还是交替延伸成了车水马龙、浩浩荡荡的新丝路干线。
沿着古都长安向西望去,从地图上看到是八百里秦川以及一座座起伏连绵的崇山峻岭,在高原、大山之间有一条狭长的走廊,通往西域满载丝绸的路就散落在这莽莽大地中。
翻看公路交通图,会发现连霍高速公路实则是建在丝绸之路的基础上,从西安到乌鲁木齐直线距离为2568公里,312国道宽敞又平坦,车来车往,不时有重型货车满实满载货物一路向西,这是当年西行的骆驼客的升级版本。原本西出长安的漫漫长途,通过车马、驼队要走至少半年或者更长的时间。而今乘火车只须38个小时就到连接3个省会城市的终点,高铁的开通又拉近了两地的时空距离,而空中的丝路航线仅用3个小时一个午觉的时间就抵达了终点。路的通畅让一切皆为可能。
丝路古道
西汉在长安建立都城,袭秦制,增辟了通往今宁夏固原的回中道和穿越秦岭直趋汉中的子午道,以陇关道、萧关道取代自甘泉宫(即秦林光宫)西去北地郡和陇西郡的道路。而在辐射长安的8条古道中路况最好、作用最大的应该属中线,也就是陇关道。这条干道开辟于西周时期,建于西汉初期。
汉代陇关道的经行路线大体为:由汉长安城横门北出,过横门桥;或由雍门西出经交道亭过西渭桥,经渭城(今咸阳市东北)、槐里(今兴平县)、邰城(今武功县东)、雍县(今凤翔县南)至汧阳,西行50里进陇坂东口,穿行山谷50余里至关山上的马鹿镇,西北行20里至阎家店。由阎家店分岔路口,西北经陇县(今甘肃清水县秦亭附近)、略阳县至天水郡(今甘肃通渭县西北),再西行达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临洮县);由阎家店西南行,穿越60余里峡谷,经清水、上邽、冀县亦达陇西郡。由陇西郡又西,经河西四郡,抵于西域。
丝路古道中作为官道使用时间最长的就是这条陇关道,无论汉唐还是宋、元、明代,陇关道一直作为官驿大道使用。清代时通往甘肃、新疆的官驿改行为萧关道。“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流星”,自秦汉以来,不同肤色不同身份的人从这里一程又一程地走过,丝绸、陶瓷、茶叶、宗教,植物与动物,物质与精神都在这条路上运转传播,生根发芽,交集融合。
汉文帝前元十四年(前166),匈奴老上单于率骑兵14万从朝那、萧关气势汹汹地席卷而来,计划由陇关道和萧关道齐头并进侵犯长安。汉朝政府惊慌失措,调10万大军进行保卫,在古道上狭路相逢,从此拉开了金戈铁马的汉匈大战。汉武帝时,与匈奴争夺河西走廊的战役不下上百次,征西大军在陇关道上囤积粮草,苦练兵马,古道上落满了殊死搏斗的马蹄印和淋漓的鲜血,被誉为战神的霍去病收复河西的奇功佳绩,也与了解古道地形利用天险作战有着直接的关联。
位于丝绸之路的陇山又称陇坂、关山,是一座纵列于陕、甘、宁三省间的南北向山系。它既是一条划分中国东、西部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历史上由中原、关中通往陇右、西域,或由西域进入中原,陇山为必经之区。陇山是关中的西面屏障,对关中和中原王朝起着重要的护卫作用,正如顾祖禹说:“欲保关中,先固陇右。”历史上许多欲得天下者据陇山为天险,蓄积力量,东攻关中,逐鹿中原,创建功业,而一些战争失败者也以此山为最后的屏障,垂死挣扎。
陇山山系山高谷深、群山逶迤,历来被视为畏途。所谓“其坂九回,七日乃得越”“西上陇坂,羊肠九回”,就是对陇山交通异常险阻的真实反映。四周山峦屏蔽,山坡陡峭,蔚为壮观,唯群峰间一条峡谷可达关隘,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抵”之势。面对天险,古人惊问“不知高几许”,诗人们则夸张地形容“呼吸近高天”、危峦傍日悬”。其地貌呈“凹”字形,是屯兵的有利地形。关隘的东西道均宽约2米,旧时衬铺的卵石路面至今可见。
望着崇山峻岭之间的羊肠小道,不由得佩服古人勘查地形和修筑的能力。在距今2200年前,先民们用落后的生产工具,沿着河道和山岭修筑出了一条的长达700余公里、宽50米左右的车马大道。施工修建驿站、邮亭等设施,将与官驿大道相配套。看得出古道的路线是经过极为缜密的勘查后选定的,古人早在数千年前就已经学会利用地形合理修建道路。
张骞从长安出发,这条古道留下了他敏锐的目光和勘查行路的印记,他带领使团两次出访西域,通衢丝绸之路,连接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张骞本人不但是个外交家还是个探险家、地理学家,在被匈奴扣押的日子里,他借着放羊的时机,将匈奴所控地区的道路地形作了实地勘查,为日后汉王朝打击匈奴提供了有力的地理凭证。
丝绸之路开通后,西方对东方丝绸的喜爱,使得各国使团商队源源不断地抵达长安。一些西域各国的使臣,在完成政治使命的同时,还兼负采购丝绸的任务。面对日渐增多的外国使团,汉朝政府实行驿站免费供应食宿的办法,这对“商胡贩客”更具有吸引力,西域商贩“日款于塞下”。甚至个别西域商人,冒充贡使朝拜,以享受沿途驿站免费供应的食宿。而汉政府为了博取“万国来朝”的虚名,亦不加过问,好客施迎。自此,丝绸之路上的使团、商队络绎不绝。
陇关道的繁盛通达在唐代达于顶峰,沿途馆驿、商旅密布,酒馔丰溢,每店皆有驿驴客乘,周全地为行人服务。唐代丝绸之路的繁盛,对沿途经济的发展影响较大。无论是全国统一时期或分裂割据时期,沿途的地方政府或独立政权,都从抽税中增加了收入。唐末李茂贞据凤翔自立,财力枯竭时,依靠陇关道与陇西和西域贸易,缓解了财政危机。《资治通鉴》记:天宝十二年(753),是时中国强盛,自安远门(开远门)西尽唐境,凡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
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陇关道曾是高僧传经、取经之路。东汉明帝时,天竺国高僧伽叶摩腾与竺法兰,曾随汉使经陇关道到达中原,在洛阳白马寺译经,佛教从西域落地中原。三国时,颖川高僧朱士行率先经陇关道到西域求经。东晋高僧法显,65岁高龄仍雄心壮志,宝刀不老,度陇坂,经西域到达印度。北魏和尚宋云和惠生,从长安出发,远行至天竺国取经,携回经典170部。西域高僧鸠摩罗什从龟兹古国(今新疆库车)到凉州(今甘肃武威),将此地铸造成当时最大的佛经翻译的中心,后经陇关道他从凉州到长安定居。公元627年,一意孤行的玄奘携足干粮走出长安,经陇关、兰州去西天取经,17年后仍然经陇关道荣归故里。
九回羊肠的陇关古道
陇关道是一条和亲、联姻之路。公元109年,西汉江都王刘建的女儿细君公主,远嫁西域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国;几年后,另一位汉家妙龄女子解忧公主和侍女冯嫽也从陇关道抵达乌孙国。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进藏与吐蕃王赞普松赞干布联姻;三十年后,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这条古道上她们流下了辞别亲人的眼泪,怀抱直颈琵琶幽怨的歌声,以及对未知生活的憧憬。
陇关道是一条诗歌之路。唐代多位大诗人以边塞派诗歌作为代表作,岑参赴安西、王维走张掖、高适去武威、杜甫往秦州,在古道天险的旅途中上留下脍炙人口的诗词诗赋,还有卢照邻、王勃、皮日休等文人学士在路上写下了脍炙人口、千古流芳的壮美诗句,古道、西风、大漠、孤烟……在路上源源不断的灵感喷发了,激发了诗人的创作欲望,歌颂壮美山河、描绘奇山异景、记载将士杀敌戍边的军地生活、思乡离愁之情等边地特色,形成了大气磅礴、悲壮雄浑的边塞派诗风,那激昂澎湃的吟诵冲破了诗人的胸膛,直到千年后依然是唐诗中的“金子”。
从意大利寻找东方桃花源的探险家马可·波罗,经历了艰难险阻,从陇关道踏上了他梦想中的神奇国度,庶富的关中平原、辽阔的八百里秦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841年,被贬充军伊犁的林则徐,怀着壮志未酬的心情从古道走过。过黄河,翻祁连,向着遥远的天山缓缓而去,这位雄才大略的将士在古道上重振失意落魄的情绪,谋划着下一次边关的复出。
民国二十四年,民国陕西省政府建筑厅依陇山古道修筑凤陇公路,连接凤翔与陇南。在凤陇公路陇山高点老爷岭处,曾立有《凤陇公路工程实施经过纪实碑》,村民说以前走陇山累了,会倚坐在碑下歇歇脚,如今那碑已经迁至其地所属张家川县县博物馆。20世纪50年代,陇山新修了天宝公路连接天水宝鸡,陇关古道渐次废弃,现在已经不通汽车。无人行径的古道显得破败而平静,昔日商贾驼队、车马驿动的场景荡然无存。
与古道相伴的驿站村落,也日渐荒芜。从陇县至固关,一路的村庄,田野里金色的玉米摇曳,路旁晾晒的青稞在阳光下烁亮。
时过境迁,古道新路,一条贯通丝绸之路的高速公路替代了昔日的九回羊肠古道。随着陇海铁路和宝天、宝平、西兰(北线)公路及宝汉高速公路的开通,陇关古道已经退出了车马喧嚣的现代人视野。
从宝汉高速公路出陇关收费站,登上著名的大震关,四面风光尽收眼底。北望崆峒山,那是道教与佛教在丝绸之路上的见证;西视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南观望不到头的莽莽林海;东见坦荡的秦川绿地。
此时,我看到无尽的道路交织成流动的风景,循环往返地流转在时间的经纬网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古到今,道路承载着人类的梦想和实践,上路需要怎样的勇气和毅力,那每向前行进的一步都伴随着永恒不变的追求和探索。大路朝西,将我引向丝绸之路上的另一座重要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