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朝腐败窝案是如何查处的

2014-09-22宗承灏

领导文萃 2014年17期
关键词:侍郎秋粮案子

宗承灏

洪武十八年(1385年),一起震动朝野的大案——户部侍郎郭桓盗卖官粮案爆发。此案牵连全国的十二个布政司以及中央六部,涉案人员达数万人。朱元璋通过这件案子将大明朝的官场整个扫荡了一遍,成就了其铁血帝王的威名。那么,这个案子是如何产生,又如何被查处的呢?

在朱元璋的人生字典里,他最为痛恨的两个字莫过于“贪官”。出身于草根阶层的朱元璋,曾经亲眼目睹和体验了底层民众谋求生存的诸多艰辛,也切身体会到一个贫民在社会底层挣扎时所受到的种种屈辱与苦痛。所以在他当上皇帝后,对待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吏毫不手软。这种做法也抬高了帝国官场的权力风险值。本来一个士子十年寒窗苦读就是为了当官以实现光宗耀祖、庇荫子孙的人生梦想,可是生不逢时,在洪武年间当官却往往会要人命。于是“乡党自好之士”,多视宦途为畏途,对于当时朝廷的官员录用并不热心,谁也不愿意拿自己的一条命去搏一场未知的富贵。既然读书人不愿意主动依附,朱元璋只好从民间社会将那些忠诚之人提拔到权力系统工作。

为了不让官吏祸害老百姓,朱元璋想过很多措施,“粮长制”是其中之一。当时规定每一万石税粮为一个纳税区,每个纳税区都是由当地富户中最有实力的人担任粮长,以负责税粮的催征输解。从粮长在权力系统中所处的地位来看,他们中的很多人属于地方上的半公职人员,并不属于体制内的正式官员;从他们的身份来看,这些人更接近于小吏,与体制内的官员相去甚远。

洪武年间,“粮长”这种有权无职的地方具体办事人员,之所以有着很强的诱惑力,主要是因为他能够从征收税粮的过程中捞取更多的灰色利益。但凡有利益出没的地方,就会有趋之若鹜的人群。除了依托纳粮来捞取灰色收入,一些粮长还想出各种办法中饱私囊。他们或者将自己及其亲友们应当缴纳的税粮,分摊到纳税区的众人头上;或者在应该缴纳的正粮之外,再加上各种附加费,这些附加费的名目可以达到十八种之多,是正粮的数倍以上;或者将收缴上来的税粮当作高利贷放出去,再向上级部门申请延期交纳。

除了基层粮长以权谋私外,粮食输送过程也是问题多多。例如,当时一石秋粮从浙西运送到南京,由于沿途层层剥盘,所耗运费高达四石粮食的价格。为了减轻农民负担,朝廷采取以钞折粮的举措,也就是每石米折钞两贯,农民可以缴钱折粮,免除运费。但对于那些习惯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地方官员,他们同样会变着法子在秋粮征收中苛敛,以获取灰色收入。

明朝实行以钞折粮的本意是为了降低运费,减轻粮农负担,可是一项好政策就这样被歪嘴和尚念歪了。也难怪朱元璋愤怒道:“害民如此,罪可宥乎?”如此坑害老百姓,还指望我饶恕他们的罪过吗?

随后爆发的征粮腐败案,事发地是应天、镇江等五个州、府。这几个地方是朱元璋当年平定天下的根据地,在战争年代里长期支援朱元璋的军队南征北战。朱元璋不曾忘记这份恩情,在他即位后免除该地区所有民田的夏税秋粮,官田则减半征收。

洪武十七年(1384年)的夏税秋粮,应天、镇江等五个州府,没有一粒粮食提交国库。民田税粮全免,可当地还有几十万亩官田,从官田征收的粮食跑到哪里去了?拔出萝卜带出泥,由应天、镇江等五个州、府引发的征粮腐败案牵涉的细枝末节非常庞杂,但这个案子的最终指向都系于一个人,那就是户部分管征粮工作的侍郎(副部长)郭桓。

郭桓究竟收了多少贿赂、盗卖了多少官粮?按照朱元璋在《大诰》中的说法,郭桓等人盗卖官粮的数字,他怕写全了人们不信,只略写为700万石,若再加上其他各项,一共涉案金额折合精粮达到2400余万石。而这相当于当时整个国家一年的收入。在朱元璋铁血反腐的大政策背景下,作为户部侍郎的郭桓竟敢以身试法,贪污如此巨额的国家财产,让人感到不可思议。朱元璋如果再不出手,任由事态这么发展下去,后果将变得不堪设想。他于是成立了专案组,不光要查,而且要一查到底。

朱元璋查办案件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一竿子插到底,《大诰》中说“如六部有犯赃罪,必究赃自何而至。若布政司贿于部,则拘布政司至,间斯赃尔自何得,必指于府。府亦拘至,问赃何来,必指于州。州亦拘至,必指于县。县亦拘至,必指于民。至此之际,害民之奸,岂可隐乎?”从哪儿来的贿赂,就查到哪儿。郭桓、王志等京官贪污受贿是祸源所在,地方官吏苛敛罪责难逃,粮长们滥收费用更是板上钉钉。至于地方官府浮夸出来的虚假产值,朱元璋也就不再去刨根究底了。而对于这个案子造成的损失,朱元璋派人去各地追赃。跟着发了一道文:许多地方官员借此机会在全县范围内科敛百姓,等于加征了一道税。收税的总额之中,大约上缴百分之一就足以补偿赃款,其余部分便落入自己的腰包,而原来收藏的赃款自然还是自己的。他要求各地耆民赴京面奏,揭发地方官的犯罪事实,下决心严厉惩处各级官员和牵连案件的富民。

至此,这个案子已经不是郭桓和几个主犯的问题,而是朱元璋要将这个案子的牵连度扩展到什么程度。当时朱元璋的特务网络已经遍及全国,许多官员白天贪污,晚上就被揭发。朱元璋的巨型大网已经撒下,对郭桓同党的追查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展开。为了保证除恶务尽,朱元璋走的是“宁可错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的严酷路线。对于他来说,不见血的权力运行,根本无法保证大明朝的长治久安。

在严格的追查之下,朱元璋很快发现,六部的所有官员几乎都成了郭桓的同犯,当然这个结果也是朱元璋事前应该能够想到的。其中涉案官员包括兵部(国防部)侍郎王志、礼部(礼法)尚书赵瑁、刑部(司法部)尚书王惠迪、工部(建设部)侍郎麦至德等,当时除了上面所列的六部高级官员外,所有侍郎(副部长)以下官员都卷入其中。

每个部除了尚书(部长)一人,侍郎(副部长)两人,所有的办事官员都被杀掉了。当时的部长成了光杆司令,官员们陷入了恐惧之中,见面的第一句话应该就是“你们今天死了几个?”其实到后来这个问题也不用回答,因为一个部里最多只剩下三个人。

这种雷霆万钧的双线清洗,成就了朱元璋铁血帝王的威名。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既看到了朱元璋的道德制高点,也看到了他的愤慨与暴怒,可我们至始至终都没有看到一个有为君主应该具有的理智。(摘自《人民论坛》)endprint

猜你喜欢

侍郎秋粮案子
排涝抢收多措并举 确保秋粮稳产增产
抓好“双减双抢”确保秋粮归仓
2020年秋粮收购总体进度快于上年
尽心尽责抓好秋粮收购
金块藏匿在哪儿
QQ包青天
浅谈古代官职侍郎
『查案子』会『乱班子』
火是由谁引燃的
浅谈古代官职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