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33年闽变纪事

2014-09-22杨静南

领导文萃 2014年17期
关键词:陈铭李济深事变

杨静南

1932年1月28日,蒋光鼐和蔡廷锴率领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在上海打响对日抗战第一枪。淞沪抗战是一场恶战,日方投入了20万兵力,十九路军只有5万余人,苦战月余,迫使日军三易主帅。5月21日,蒋介石命令十九路军即日由海上运输入闽剿共,不得延误。

十九路军入闽之初,福建省内一片混乱。各地土豪横行,杂牌部队称雄割据,宗派械斗此起彼伏。福建省政府代主席方声涛无心政事,蒋介石升任蒋光鼐为驻闽绥靖公署主任,蔡廷锴为十九路军总指挥兼十九路军军长。十九路军抵闽后,红军第一军团退出漳州、漳平、龙岩地区。利用福建红军主力入赣作战之隙,十九路军又陆续占领了闽西、闽北苏区不少地方。为求一时安定,蒋光鼐和蔡廷锴决定和广东搞好关系,使得十九路军有个后方,同时又为保存实力,他们消极执行蒋介石剿共计划,在闽西已控制地区,成立了一个闽西善后委员会,采取耕者有其田的改良主义办法。在蒋、蔡二人精细策划和用心整治下,福建渐渐稳定下来,露出一派新的气象。

1933年5月,陈铭枢从法国返回香港。陈铭枢与十九路军的关系非同一般。1933年8月,陈铭枢抵达福州。他和蒋光鼐、蔡廷锴在于山补山精舍召开了秘密会议。陈铭枢在会上提出了反蒋的上、中、下三策。上策是联合广东、广西,拥胡汉民为领袖,共同反蒋;中策,如果广东不愿意,就与广西联手,先取粤、再反蒋;下策,如两广均不加入反蒋政府,就联合共产党,共同反蒋。

蒋光鼐和蔡廷锴觉得上中策虽好,但成功的可能性不大,而下策则很危险,容易激起国民党各派的共同讨伐。他们认为,现在公开反蒋,似乎太早了一点,最好是维持现状,搞半独立来聚积力量,联络四方训练干部等待时机,再起事。但陈铭枢不愿意等待,碍于昔日老上级的知遇提携之恩,蒋光鼐和蔡廷锴只得表示同意。

在福州取得一致意见后,陈铭枢就频繁往来于香港、广州之间,广泛联络国民党内外的反蒋人士。但事与愿违,胡汉民明确拒绝成立以他为首的倒蒋政府,他不提倡诉诸武力,要坚持和平斗争。广东陈济棠,本来是赞成三省合作,一省若有难,另两省全力援助。可陈铭枢要组建联合反蒋政府,公开讨伐蒋介石,陈济棠就有些犹豫不决了。广西李宗仁、白崇禧对于倒蒋一直热衷,但昔日往事的教训,终让李、白决心难下。他们托词,要组建联合反蒋政府,两广一起反,可以,但广西不单独参加行动。在与粤桂两省联系的同时,陈铭枢考虑到红军是咫尺近邻,两次派人到上海与共产党联系,却都没有下文。

10月上旬,蒋光鼐和蔡廷锴派十九路军秘书长徐名鸿领头,偕陈公培等前往江西瑞金,见到了朱德和毛泽东,但没有见到当时当权的临时中央总负责人博古。十九路军本来想要与中共达成具体的反蒋作战同盟计划,互相支持,但博古把持的中共最高层对他们的意图不够了解,没有改变既定的关门主义指导思想。中共没有接受和十九路军攻守同盟的计划,对福建方面来说,多少都有一些遗憾。

陈铭枢没能请得动国民党的风云人物胡汉民,但他请动了另外一个重量级的人物李济深来做福建反蒋政府的领袖。1933年11月,福建事变的精神领袖李济深抵达福州。17日,李济深、陈铭枢召开各党派联席会议,就举义发难时间和组织新国家、改换国旗等事进行了讨论。18日,根据陈铭枢提议,“闽变”的几个主要策划者在福州鼓山涌泉寺岁寒寮又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这是“闽变”之前的最后一次重要会议,也是分歧最大的一次会议。与会者在抗日、反蒋、联共这三点上是一致的,但蔡廷锴主张与蒋介石政权决裂时间要拖延一两个月,以便解决全省杂牌部队,集中十九路军兵力,应付蒋介石陆、海、空军的进攻;陈铭枢则认为蒋介石政治已经天怒人怨,只要义旗一挂出来,全国必然群起响应,即使蒋介石以十几个师来进攻,十九路军以一当二,再加上红军的沿途阻击,也有战胜的希望。

蔡廷锴坚持己见,陈铭枢也强调要迅速发难。会议拖到午夜,由于陈铭枢是这支部队的家长,蔡廷锴最后只好妥协,同意了陈铭枢的意见。

11月20日,中国各省人民临时代表大会在福州南校场(现五一广场)举行万人集会。出席大会的有来自全国25省的代表,海外华侨代表,福建各界民众团体和驻福州部队官兵数万人。大会主席黄琪翔致开幕词后,萨镇冰、李济深、余心清、蒋光鼐、蔡廷锴等人先后发表演说(陈铭枢因劳累过度,重感冒未能出席),一致主张打倒蒋介石、南京政府及国民党,建立人民革命政府,保障人民权利,实行农工解放。大会发表了《人民权利宣言》,随后举行了数万人的反蒋大游行。大会主席团根据会议决议,着手组织政府,推举李济深为人民革命政府主席,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11人为人民革命政府中央委员。

22日上午,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举行成立典礼,决定以上红下蓝中嵌五角黄星为国旗,以福州为首都,定年号为中华共和国元年,同时划福建为闽海、延津、兴泉、龙汀四省。

福建事变的消息一经公布,朝野震惊,一片哗然。

胡汉民、陈济棠、李宗仁等致电福建,对他们反蒋、抗日表示同情,但对福建方面宣布打倒国民党,废除青天白日旗,改元建号的举措则大都表示反感。李济深周边所形成的反蒋小集团,绝大部分是国民党的老党员,以曾经追随孙中山为荣,他们只认国民党的旗号。但是福建事变,李济深却打出了“生产人民党”的旗号。南北各方军事力量因此对福建事变纷纷采取观望态度,甚至反弋一击,拥护蒋介石“讨逆”。蒋介石大为震怒,他亲任“讨逆军”总司令,调派11个师20万兵力赴闽“讨逆”。12月中旬,蒋介石飞抵建瓯,在那里设立行辕,亲自指挥作战。

福建事变,对正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拼命苦战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来讲,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形势的变化对粉碎“围剿”十分有利。当时,毛泽东、周恩来提出意见,要联合十九路军共同反蒋,为第五次反围剿创造条件。彭德怀更是提出具体建议,要支援十九路军的福建事件。但临时中央的最高决策者博古、李德对福建事变持左倾态度,他们害怕丢失根据地,不敢实行向蒋介石后方进攻的战略,只想继续在内线作战,同时把中间派看作是“最危险的敌人”。因此对福建事变在政治上不声援支持,军事行动上也完全不配合。结果,蒋介石最担心的后方不但没有受到红军威胁,蒋的部分军队还得以顺利通过苏区。

蒋介石大兵压境,闽方军事委员会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讨论对蒋作战方针。闽北不战而失,十九路军士气低落。起初,蒋介石对闽方声称有6个军近10万兵力还有所顾忌,只敢步步为营,但有了范汉杰贡献的密电码本,蒋介石军队及时得悉了闽方军事部署和兵力实际情况,采取分割包围,各个击破的战术,不到一个月,闽方就全线崩溃。在从容不迫解决了福建事变后,蒋介石立即挥师“围剿”中央苏区。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不得不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

新中国成立之后,在一次中央人民政府开会时,毛泽东曾和陈铭枢谈起过1933年的福建人民政府。毛泽东说,“没有你们那时的人民政府,就没有我们现在的人民政府。我们今天的人民政府还是从你们那里学来的。”

(摘自《闽都文化》)endprint

猜你喜欢

陈铭李济深事变
为促成联众抗日疾呼
——李济深《致胡鄂公信札》
April Fools Day Jokes
1926年3月24日,李济深前来黄埔军校参观
郭沫若 陈铭枢 輓刘湘将军
好事变“坏”事
『搏击爷爷』的乐活人生
李济深的军务后勤
“搏击爷爷”的乐活人生
“环县事变”及其善后工作述论
从『九·二二』锄奸到『八·三』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