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中国革命传统精神教育路径

2014-09-22汤丽芳

关键词:道德修养革命精神

汤丽芳

摘要:在当前社会转型和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大学生中常常存在着政治信仰模糊、思想信念缺失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实效,应当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中突出中国革命传统精神教育,其主要内容包括道德品质的培养、爱国主义教育以及人生价值教育。

关键词:中国革命传统精神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9-0037-02

基金项目: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国革命传统精神及其时代化研究”(12JD710077)阶段性成果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学生必修课程,通常开设在新生入学后,旨在通过课程教学,引领大学生建构良好的精神文明思想体系。显然,这并非易事。大学课程教学时间十分有限,这就要求教师能有效地利用短暂的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果。那么,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突出中国革命传统精神教育则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和手段。

一、大学生思想现状

革命传统精神对近代以来的中国是非常重要的,它引导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中国得以继续发展的精神动力。中国革命传统精神是中国革命史和建设史上最优秀的精神文化,既有西方科学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有中国古代传统的优秀文化,更有中国革命者和建设者的独创,因而,它极富生机与活力,具有长远的价值,起着长久的作用。邓小平曾经说过:“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从延安到新中国,除了靠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外,不是靠这些宝贵的革命精神吸引了全国人民和国外友好人士吗?”“我们还要大声疾呼和以身作则地把这些精神推广到全体人民、全体青少年中间去,使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

高校作为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各种人才的摇篮,是构建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在大学生中开展中国革命传统精神的教育,宣扬我国优秀革命传统文化的精华,这对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都会起到十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在当前社会转型和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实在是令人不太满意。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思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失、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实际上,通过分析,这些问题可以主要归纳为三个方面。

首先,集体信念缺失。在大学生当中存在着的诸多问题,究其根本,就是集体主义的观念淡漠。这其实与社会的大背景是分不开的: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三十年,绝大多数的老百姓过着相对稳定的生活,有着相对固定的工作单位和生活领域,“集体”的概念具体而清晰。而近三十年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其流动性大大加强。同时,现代社会媒体的发达,使得人们之间的联络变得十分容易,无须见面就能传递信息,现场聚集在一起的机会大为减少,于是“集体”的概念逐渐模糊和褪色。人们从过去极为重视集体利益、集体荣誉转向了对自身利益和荣誉的关切,逐渐变成个人的概念压倒了一切,乃至于提到国家、民族、集体这些字眼时就引来很多人的莫名其妙甚至嗤笑。而作为与社会接触较多的大学生,必然也受到这些思想的影响。因而,与集体观念紧密关联的政治信仰迷茫等问题在大学生中间存在着。

其次,人生价值观模糊。由于集体观念的淡漠,人们在价值取向上必然转向个人。而个体之间存在着各种程度不同的差异,因此,人生的价值观呈现出随意性和多样化的特征,失去了积极的、主流的人生观的引导,人生价值观模糊。大学生是年轻的群体,缺少足够的人生阅历和历练,或者受周围人群的影响,或者凭借自己有限的知识和经验来确立人生价值观。这就容易造成两种人生态度的倾向:一种是依赖他人的安排,因而遇到什么就干什么;另一种就是对自我实现尤为注重,因而人生价值观的功利性比重加大。于是,在大学生中往往造成了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失等问题。

再次,人际交往中的自我主义。如今的大学生群体,基本上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在家庭里大多属于独生子女,备受他人宠爱而长大,有一种“万物皆备于我”的生活态度,在处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和朋友之间等人际关系时,常常以自己的好恶、利益为中心,缺少对他人的体贴和负责任的态度。同时,自我主义又使得大学生在与人相处时难以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因而人际关系的处理不当又常常是大学生的主要烦恼之一,造成了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

二、加强大学生中国革命传统精神教育的路径

解决大学生中存在的以上这些问题,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任务之一。而根据本课程内容和特点,在教学中突出中国革命传统精神的教育,不失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

毋庸置疑,大学生应当德业双修。经过高考的遴选,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文化素质,但在道德修养方面,由于缺乏考评,重视不够。所以,进入大学以后,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树立其道德意识,培养其道德品质。

在全国统编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绪论和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的环节中,我们就应当把中国革命传统精神中的品德教育渗透进去,树立大学生道德品质的荣辱观念,从而树立追求道德完善的理想。比如,绪论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就是中国革命传统精神教育的专题。另外,在课程的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的环节,则是强调道德学习中自我修养的内容。在这些章节的授课中,有意识地讲解白求恩、张思德、雷锋、孔繁森、钱学森等等革命先辈的光辉事迹则能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大学生们必然懂得:要加强自我修养,就要赞同英雄们的崇高品德,学习他们不为名,不为利,一心为人民的崇高精神。此外,中国人民群众在近代的革命和建设中也形成了优秀的革命传统,并在当代面对自然灾害时期尤其发扬光大。比如:抗洪精神、抗非精神、抗冰精神、抗地震精神等等。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大学生必定在思想方面有所触动,在个人道德品质的培养方面有着明显和深刻的提高。

此外,尽管不同社会、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要求,但懂得做人的道理,具有良好社会道德感是任何一个社会对人才最基本的要求。教育的主要功能就在于个体的社会化,让社会的共同价值内化于学生个体,使学生具备社会责任心、义务感及相应能力。和谐是新世纪教育的旗帜,它要求培养既能体现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能体现人自身的发展需要的和谐发展的人。中国革命传统精神的发扬,在现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面对大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我们可以遵循中共中央提出的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无论是在理想目标的塑造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都应该使我们的大学生具有民族责任意识。

endprint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的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中,我们可以而且应当学习或者是回顾近代以来爱国者的光辉历程:近代中国人民的先驱者们,从林则徐、洪秀全到孙中山,无数的爱国志士,怀着对国家、民族命运的高度责任感,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前仆后继,英勇奋斗,同外国侵略势力和本国封建势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中国各族人民走上了彻底反帝反封建和建立新中国的革命道路,经过前赴后继的英勇斗争,付出了无数的生命代价,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这些历史大学生们其实并不陌生,但每一次的回顾都会让他们去自觉地感受和体验其中的精神,使这种精神对其产生潜在而深远的影响。实践证明,这些用先烈们的生命谱写的历史,每读一遍,都能深深地触动大学生的心灵。

(三)进行人生观教育

大学生从紧张的中学时代进入相对松弛的大学生活,目标不再那么具体而鲜明,而关于人生价值以及人生态度的思考却越来越强烈。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们很容易产生迷茫和消极的情绪。而中国革命传统精神中涉及人生观方面的内容是非常积极和向上的,如果把它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其效果无疑是显著的。近代以来历史上的众多革命志士们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人生的光辉篇章,给我们以人生的指引。尤其是当代的英雄们更是我们的榜样,在课堂上介绍他们会给大学生们以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宣传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开国少将甘祖昌同志夫人。她1937年参加革命工作,后考入西北大学教育系。大学毕业后在新疆军区子弟学校当人民教师。任教期间,经过介绍,她和开国少将、时任新疆军区后勤部长的甘祖昌相识并结婚,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跟随丈夫回到了江西莲花县老家,扎根山区当“农民”。1961年,龚全珍到同乡的南陂任小学校长。此后一直无怨无悔在江西莲花县,投身教育,爱心奉献。2013年9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全国道德模范,号召向将军夫人学习,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在课程讲解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把这样一些内含中国革命传统精神的人物和事例讲解给大学生们,并展开相关讨论,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一些热门的人物事迹,更是能够得到大学生们很热烈的反馈。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的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的环节,或者其他章节,都可以应用以上的方式和手段,把中国革命传统精神的道德观念渗透到大学生的头脑中去。这样,大学生的思想必将得到很大的提升,综合素质也必然会有很大的提高,国之栋梁将是他们无愧的称号。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90,368.

[2]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endprint

猜你喜欢

道德修养革命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与教学改革探索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拿出精神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岭南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应用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加强医院政工干部道德修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