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音乐教育改革成效初探
2014-09-22陈红梅
陈红梅
摘要:改革开放使人民的面貌、国家的面貌和党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十七大报告也指出,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央领导人和人民大众以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谱写了中国人民自强、奋进的伟大诗篇。中国面临的改革开放是决定人民命运的关键选择,使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改革开放 音乐教育 成效
2003年《中小学音乐课标》在音乐教育改革实验区试行。它体现了我国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贯穿着素质教育的理念,凸显出了音乐课的体验审美、创造性发展、文化传承等新的音乐教育价值理念。依据音乐教育的特征和要求,为了符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和审美规律,《新课标》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以孩子的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重视孩子的艺术实践,鼓励孩子进行音乐创造,提倡各学科进行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等崭新的音乐教育理念。
《中小学音乐课标》注重孩子音乐学习方法的改变,关注孩子创新理念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展现出一套新的设计理念,这套思路不光体现了人文精神,也突显了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科学教育观。
在音乐课堂中,教者能否为孩子创造情境,让孩子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去认知音乐,领悟音乐,去探索并获得、掌握音乐知识是改革的重点。教学课堂的实践证明,音乐课堂上引领孩子尝试去探究音乐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
一、传统教学
(一)教师授、学生学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由于教材和教法陈旧落后,信息含量低,加上老师音乐知识面狭窄,教学能力偏低,只能照本宣科地讲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上大多采取你教我学,我讲你听的传授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思维僵化、缺乏创新意识。音乐教学与音乐审美有着密切的关系,若忽视了这个关系的重要性,就不可能得到好的教学效果。尽管优美的语言也具有音乐性,但是语言仍不能替代音乐。因此,语言型的课型不宜,单一的音乐教学也不符合我们的教学对象,把“学生为主体地位”作为前提的课型才能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没有把“学生为主体地位”作为前提,而是先介绍作品基本情况、创作背景、作曲家等情况,然后进行知识讲解 。其实,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端就在于只注重知识的传授,理论性的东西太多,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都不相吻合,课堂上教师严重地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教学设备落后
改革开放之前由于国家经济和科技水平的滞后,再加上教师本身教育理念的落后,教材中的某些音乐作品的形象无法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把它表现出来 。音乐作品其自身也有既丰富又复杂的文化背景,就比如中国民歌,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大相径庭的风俗、习惯、语言、生活、服装、舞蹈等,各种文化也都融合在音乐中。在课堂教学中教者用灵动的语言、文字、图片等简单直接的方法教受给孩子是远远不够的,也达不到学习目的,不容易使学生理解并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于是往往出现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如醉如痴,学生听得昏昏沉沉、打不起精神的尴尬场面。
总之,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学生特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因此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尝试探究 ,让学生自己学会理解音乐,感受音乐,给音乐课堂的创新注入新的活力,才是学生所乐意接受的。
二、现代教学
(一)引导学生尝试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儿童拥有好强的猎奇心理对未知的领域具有探索的欲望,不管是什么都想动手体验一下。在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中,老师是传播音乐知识的人,孩子是获得音乐知识的人,跟其它的科目相比较,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审美艺术学科需要教师注入更丰富的感情和感知过程,枯燥地教学只能抹杀孩子对音乐课程的兴趣。在“尝试探究” 环节中,笔者注重孩子的需求,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给孩子们创设一个自由创造的空间,鼓励孩子去体验音乐、感受音乐、创造音乐,激发孩子敢于创作音乐。课前,笔者给孩子们准备了七个装着不同水量的盘子,这些盘子可敲出七种不同的音符。课堂上,我让孩子按不同的顺序敲击盘子,不同的孩子会敲击出不同的旋律,内容丰富多彩,有趣之极,孩子们意犹未尽。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提出了一些孩子们觉得好奇的问题,“盘子中有音乐吗?”给孩子一个探索和发现的先决条件。孩子们也许会有很多不同的表现:有还是没有?孩子们的小脑袋瓜里会盛满了一个个的小问好。这时,借机引导孩子根据自己敲出的旋律创编小曲,孩子们热情高涨,创作的旋律也是各不相同,应有尽有,整个课堂,孩子们都在不断尝试体验,学习欲望极为浓郁。孩子学习音乐只有以不断尝试、探索、再尝试体验为线索,才能从中体味到了探究音乐的无穷乐趣,从而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尝试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尝试体验是音乐教育的前提,也是教学获得成功的云梯。不管是科学家的创造发明,还是在音乐教育教学上,都验证了这点,没有尝试就没有创新。在音乐课堂上,笔者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让他们多欣赏音乐,参与音乐实践,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为他们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例如,在教完《金孔雀轻轻跳》后,笔者让孩子小组合作,设计故事情境,要求情境富有创新理念,同时,要求表现力强的孩子唱出来。为了能更好地表演出歌曲《金孔雀轻轻跳》的效果,笔者还为孩子特地准备了金孔雀的头饰,在表演时,每个小组都表现出了自己的创新理念。有的小组的孩子一边唱,一边学小孔雀的舞姿,跳起了轻巧的舞步;有的还能用耳熟能详的旋律来唱歌词;有的小孩设计了谜语:猜猜自己表演的是什么动物?跳的是哪个少数民族的舞蹈。看着孩子们出色的表现,笔者不禁赞叹:整个课堂多像一幅秀丽宜人的图画啊!翩翩的姿态,清新优美的曲调,让人浮想联翩。 教者只要在课堂上能为孩子提供一个发挥自己想象里的天地,适时营造出创新的氛围,就能逐渐培养孩子的发现及创新潜能。
(三)运用课件,引导学生融入音乐情境,体味音乐形象。
在演唱或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首先就必须要感受音乐,否则就达不到音乐审美的目的。课堂上运用课件,可以把音乐本身所要表现的意境用直观简单的方式表现出来,让孩子对音乐形象历历在目。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歌曲《嘀哩嘀哩》时,笔者让学生看有关《嘀哩嘀哩》的动画片段,学生对《嘀哩嘀哩》所要表达的寻春和赞美新春的音乐情境一目了然,再加上轻快活泼的节奏,优美动听的旋律,这首歌的音乐形象随即呈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这样也为孩子们表现与创造春天的形象提供了保证。
改革开放对音乐教学改革带来的影响决非于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不断改革,不断创新,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和环境氛围,同时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做到与时俱进,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