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恶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4-09-22殷宇慧王劭恒
陈 靖,殷宇慧,王劭恒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1.神经内科;2.麻醉科,北京 100038)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脑组织急性缺血、缺氧、坏死而产生失语、偏瘫、意识障碍等一系列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疾病。该病的致残率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1]。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48h内的病情恶化与否和患者的预后有很大关系[2]。近年来探讨有关急性脑梗死病情加重的相关因素的研究较少,而寻找出这方面的危险因素对于临床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起到积极的意义。本研究探讨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恶化的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神经内科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26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0例,女104例,年龄46~85岁,平均(66.58±8.14)岁。根据患者病情的转归情况将其分为恶化组70例和非恶化组194例。
1.2 纳入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发布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的相关标准进行诊断[3]。所有患者均为发病24h内收治入院,经过颅脑CT、弥散加权MRI等相关辅助检查,确定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的转归根据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评分的变化情况进行判定。患者入院48h的评分结果比入院时增加9分以上判定为病情恶化,纳入恶化组。同时排除近期使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发生感染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畸形以及严重心、肝、肾衰竭的患者。
1.3 方法 采用本科自制的调查表格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压、体质量指数、脑卒中的类型和部位、既往病史等。同时收集所有患者入院后的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糖尿病指标、C反应蛋白、血脂水平、尿酸、肿瘤坏死因子-α、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等。调查表格的填写由专门的资料收集员负责,并经过确认没有漏填、误填后回收。表格回收完成后,采用数据录入软件Epidata3.1进行资料录入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情恶化的相关因素,对上述相关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得出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情恶化的危险因素。
1.5 统计学处理 对所收集的资料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得出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情恶化的危险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结果显示,恶化组42.86%有高脂血症病史,70.00%有糖尿病病史,均显著高于非恶化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发现,恶化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血清铁蛋白、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恶化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s)
指标恶化组(n=70) 非恶化组(n=194)t P空腹血糖(mmol/L)8.09±3.05 6.46±2.74 3.252 0.002糖化血红蛋白(%)7.94±1.63 6.27±1.35 6.882 0.000
续表2 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s)
续表2 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s)
指标恶化组(n=70) 非恶化组(n=194)t P 4.11±1.14 3.47±1.23 3.047 0.003血清铁蛋白(ng/L) 356.92±59.61 315.73±45.82 4.871 0.000 C反应蛋白(mg/L) 4.21±1.52 3.32±1.40 3.672 0.000总胆固醇(mmol/L) 4.72±1.33 4.39±1.24 1.396 0.15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 2.68±0.54 2.51±0.59 2.092 0.04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 1.32±0.26 1.27±0.19 0.768 0.454尿酸(μmol/L) 301.49±91.72 294.83±87.65 0.427 0.674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mg/mL)纤维蛋白原(g/L)61.38±28.72 57.78±28.14 0.772 0.451
2.3 相关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有高脂血症病史及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是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情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3。
表3 相关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讨 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部分区域的脑组织供血、供氧不足,引起脑组织的水肿、坏死,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灶周围会形成缺血半暗带,这部分区域的细胞虽然能够保持正常的外形,但是没有正常的生理功能[4-5]。如果梗死病灶不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供血,缺血半暗带的细胞将凋亡,这可能和急性期患者病情加重相关[6-7]。对于导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的研究,可指导临床干预措施的实施,减少病情恶化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本研究收集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以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评分增加9分以上作为区分病情恶化与否的依据。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对比结果显示,恶化组中高脂血症、糖尿病病史的比例更高,这主要是因为高脂血症、糖尿病均可引起血管硬化等病变,增加脑梗死的风险[8]。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恶化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血清铁蛋白、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恶化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是糖尿病的指标,这两个指标的升高说明了恶化组的血糖控制不如非恶化组理想,进一步影响到脑梗死病情的转归。纤维蛋白原升高可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同时,血液的高凝状态也可损伤血管管壁。血清铁蛋白参与机体氧化过程,和脑组织缺血损伤的发生有关[9-10]。陈勇坚[11]的研究显示,血清铁蛋白的水平变化有助于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
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有高脂血症病史及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是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情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C反应蛋白是一个非特异性的炎症指标,机体发生急性创伤、感染等的时候,该指标可迅速上升。动脉硬化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地位。段亚敏等[12]的研究发现,动脉硬化患者常伴随着C反应蛋白的高表达。C反应蛋白可通过补体激活途径,损伤血管内皮。C反应蛋白水平越高,炎症反应、动脉硬化越严重,梗死面积、脑组织损伤范围越大,促成缺血性脑卒中病情的恶化[1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将胆固醇转移到肝外组织,从而升高肝外组织的胆固醇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升高,可使胆固醇沉积于血管内壁,促成动脉硬化,加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情[14-15]。
综上所述,高脂血症病史及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是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情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根据这些因素评估患者病情并制订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1]Jiang Z,Sun J,Liang Q,et al.A metabonomic approach applied to predict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J].Talanta,2011,84(2):298-304.
[2]王少君,霍金莲,彭国光,等.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1,19(4):286-291.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3.
[4]张升华.磁共振界定脑梗死缺血半暗带[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6(12):2385-2388.
[5]张晨,王志萍.阴阳轮回:对缺血半暗带转归内在机制的思考[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3,34(10):953-958.
[6]Huang S,Shen Q,Duong TQ.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prediction of ischemic tissue fate in acute stroke imaging[J].J Cereb Blood Flow Metab,2010,30(9):1661-1670.
[7]刘振华,杜怡峰,吕京光,等.脑缺血半暗带病理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综合临床,2011,27(7):673-675.
[8]Christiansen CF.Risk of vascular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sclerosis:A review[J].Neurol Res,2012,34(8):746-753.
[9]高素玲,刘国荣,陈瑞英,等.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铁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2):171-172.
[10]修丽莉.脑铁代谢与脑缺血时铁失衡[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2,20(1):48-51,60.
[11]陈勇坚.血清铁蛋白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9):88-89.
[12]段亚敏,李继.颈动脉硬化斑块及C反应蛋白水平与进展性脑卒中的关系[J].亚太传统医药,2010,6(2):54-55.
[13]崔超巍,刘敏,张培丽,等.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24):32-34.
[14]戚观树,秋超,金鑫,等.血脂异常与急性脑梗死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7):52-54.
[15]卢涛声,尤寿江,曹勇军,等.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344例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1,19(12):881-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