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孔子因材施教思想的德育价值

2014-09-22刘玉

文教资料 2014年15期
关键词:闻斯行个性特点思想道德

刘玉

(西华师范大学 文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浅析孔子因材施教思想的德育价值

刘玉

(西华师范大学 文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孔子在总结前人思想道德经验和结合自身几十年思想道德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思想,对我国古代的思想道德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从分析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出发,探讨因材施教思想对现代社会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孔子 因材施教 德育价值

孔子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在思想道德教育领域主张实施因材施教的教育家,因材施教是孔子主要的施教方法之一。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是在总结前人的思想道德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几十年思想道德教育经验形成的,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特点采取不同教学方法。该思想对我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于现代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孔子因材施教思想概述

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体现在他对学生的日常教育之中。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用现在的话解释就是,公西华问道:“子路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有父兄在。冉有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应该闻而即行。我弄不明白,想请教先生一下。”孔子说:“冉有为人懦弱,所以要激励他的勇气。子路武勇过人,所以我让他谦退。”这段对话体现了孔子实行的“因材施教”是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他认为“知人”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他非常重视了解学生,认真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有效地实行因材施教。孔子认为了解学生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听其言”;二是“观其行”。“听其言”是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是被动地听,另一方面是主动地与学生交谈,与学生谈心,以便深入了解他们。“观其行”就是教师要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全面细致地观察学生的行动,如孔子所言:“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孔子因材施教思想的实施方法。一是对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孔子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把学生分为“上智”、“中人”、“下愚”三类。对于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二是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孔子认为学生的个性特点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也应该有所不同,不能千篇一律。正如前面所讲,孔子认为子路“好勇过我”,遇事鲁莽,所以孔子就给他泼了点冷水,告诫他凡事要多听取他人意见,谨慎考虑后再行动;而对于冉有,孔子认为他胆小怕事,遇事惧怕无主见,所以孔子就鼓励他要更加大胆果断地行动。三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进行教育。孔子的学生年龄参差不齐,因此孔子认为要根据年龄进行教育。另外,学生的兴趣爱好也不尽相同,所谓:“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

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重视了解和掌握受教育的性格、才能、志趣和特长等实际情况是实施因材施教的前提。另一方面,根据受教育者的不同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内容与方法是因材施教的根本途径。

二、孔子因材施教思想对高校德育的价值

自从我国实行班级授课制以来,学生都是按照年龄入学,同龄人在同一班级上课,老师根据国家制定的同一的教学目标进行授课。因此,学生的个体差异被很多老师忽视了,老师照顾到班上大部分同学,不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大学也是如此,而是大学科任老师不参与班级管理,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更谈不上因材施教了。因材施教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对于促进个人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因此,我们今天仍然要学习和借鉴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

1.深入研究和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是实施因材施教的基础和前提。

孔子非常重视研究和了解学生,他对学生的个性及心理都进行过细微的观察,甚至能用一个字概括出学生的特点。只有对学生深入了解和分析,才能有的放矢地实施因材施教,提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对象是在校大学生,尽管他们的年龄相仿,但由于各自的家庭教育、环境影响、学校教育等不同,在思想道德水平上也呈现出不同特点。有的同学思想道德较高、有的则相对较低,需要高校教师,尤其是辅导员教师深入学生中,通过谈话、观察、访问、测量等方式,对学生深入、全面地分析。既要了解学生的优点与长处,又要了解学生的缺点与不足;既要了解学生的现在,更要了解学生的过去,既要了解学生本人,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为了对学生有全面的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建立班级学生档案,内容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电话、兴趣爱好、就业取向、特长、家庭成员等方面,便于对该班学生有一个基本了解;二是定期建立班级心理健康档案,记录每个同学的心理状况,重点突出有心理问题的同学,以便于老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三是建立班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记录有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便于老师把助学金评给真正需要的学生,也便于老师进行特殊教育;四是建立班级性格怪异学生档案,这类学生需要老师重点关注并且因材施教,否则会影响班集体的团结和学习风气。此外,还需要老师之间加强沟通与交流,更细致地掌握学生的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根据学生个性的不同,有的放矢地开展德育是实施因材施教的根本措施。

孔子实施了近乎完美的因材施教,他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常常是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回答。孔子的教学中没有一丝教条气息,而是遵循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人、因地、因势施教,所以孔子门下的弟子学有所成的颇多。孔子是在个别教学的形势下进行因材施教,那么我们又如何在班级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呢?笔者认为必须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统一要求就是按照国家制定的教育目标对学生进行统一教育,因材施教是根据学生的个性进行教育。我们应该坚持在统一要求下进行因材施教,通过因材施教实现统一要求的目标。因此,在遵循学校统一要求的前提下,注重分析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首先,自尊心强的学生,其特点是勇于进取、力争上游,喜欢发挥自己的长处,害怕被人揭短,爱听恭维的话,不喜欢被人批评,但遇到事情时情绪波动大。对于这类学生的教育,应该以正面教育和鼓励为主,不宜在公开场合批评教育,可以采取个别谈心的方式进行正面引导。其次,自信心强的学生,其特点是好胜逞强,往往是高估自己,爱出风头,爱慕虚荣,喜欢听表扬的话,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有的甚至表现为骄傲自大,忘乎所以。对于这类学生的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其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让其明白在现代社会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很多事情需要合作才能完成,以改掉其骄傲自大的个性,正确地认识自己。再次,没有自信而比较自卑的同学,其特点是沉默寡言,不愿与人交流,情绪较低落。对于这类学生的教育应该着重提高其自信心,在日常生活中倍加关注他们,对他们取得的一点点进步进行公开表扬,鼓励他们参与班级、学校活动,在活动中提升自己的自信心。

3.热爱学生、爱岗敬业是实施因材施教的精神动力。

热爱学生,爱岗敬业,是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是教师教育好学生的精神动力。老师热爱学生,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教育学生。孔子的一生是热爱学生和热爱教育事业的,在他的私学里,充满尊师爱生的氛围,他与学生结成了浓厚的情谊。高校教师更应该具有热爱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教育事业中。遗憾的是,高校中某些老师热爱学生和爱岗敬业的精神较差,不重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甚至采取粗暴的教育方式,与学生关系颇为僵化,学生偶有出现顶撞老师的现象。因此,要加强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使高校教师具备热爱学生,爱岗敬业的教师职业道德。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自觉关心和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一心一意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好引路人和指导者。

总之,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对今天的教育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深入研究和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是实施因材施教的基础和前提。其次,根据学生个性的不同,有的放矢地开展德育是实施因材施教的保障。最后,热爱学生、爱岗敬业是实施因材施教的精神动力。

[1]全国教育史研究会编务组.孔子教育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2]邓云洲.班主任工作的理念与实务[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

[3]崔华前.先秦诸子德育方法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6.

猜你喜欢

闻斯行个性特点思想道德
百家争鸣
解读《论语》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子路问强
新生代员工的个性特点及管理对策刍议
评选“三好标兵” 创新思想道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