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化学探究性教学的思考
2014-09-22芮玲
芮玲
摘 要:探究性教学是近年来化学教学中探讨得比较多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能很好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初中化学课中实施探究性学习,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选择恰当的探究性学习内容,并注重探究性学习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习惯。
关键词:初中化学;探究性教学;实施;策略
初中化学课程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与学生的自身体验和生活经历息息相关,因此在初中化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有十分广阔的前景。在探究性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实验环境中,参与讨论,发表看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当认知结构与外界刺激发生不平衡时才能引起学习的需要。教师要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带入一种多疑、多奇的境界,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创设情境。如在上“奇妙的二氧化碳”这一节课之前,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笔者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意大利那不勒斯附近一个叫格罗多德根的地方,有一个奇怪的山洞,当人们牵着爱犬漫步山洞时,爱犬会莫名其妙地倒地,昏迷不醒,当人们弯腰去抱爱犬时,自己也会莫名其妙地昏迷。无独有偶,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也发现了这样奇怪的山洞。同学们想想这是为什么呢?还有,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进入一些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或深洞底部时,都是先把灯火吊进井底,灯火不灭才能进去,否则不能进去。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迫切地想探知其中的奥秘,探究心理被激发出来,从而认真地学习。
二、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探究
1.教师科学安排教学任务。教师在吃透教材和深入了解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安排好教学步骤,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制订出每节课的学案,设计出一系列符合教材章节特点的实验,以达到使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目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从事化学探究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实现化学知识的获得和创造。只有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才会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
2.多给学生做演示实验的机会。对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只要是安全和无毒的,教师都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验。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作为学生的一个帮手,但绝不能代替学生做实验。例如:在进行对“我们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时,笔者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探究,然后选出代表上台演示,从学生收集气体到进行实验,再到得出实验结论,都由学生自主完成,笔者只做一些引导。对有些学生演示失败的实验,让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失败的原因。这样,学生就会在实验探究中不知不觉锻炼了思考和动手能力。
三、善于联系生活中的化学小实验
1.让学生定期做小实验。每隔一周,笔者都会布置一个在生活中很实用的实验作为周末作业,让学生回家去完成,然后下周一拿回学校与同学分享。如让学生回家调制不同味道的汽水,看谁调得好喝;让学生回家制作一个净水器,看谁做得更好;让学生回家鉴别家中的盐的真假,等等。通过这些实验,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地在于培养了学生乐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2.采取分组合作方式,有效开展课外探究实验。随着学生探究性实验学习能力的逐步提高,在进行探究性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边学习课本中的探究性实验,边分组对生活中一些化学现象进行探究。如:在“酸碱指示剂”的教学中,由于我们学校地处农村,周围有很多种花基地,笔者提出让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带上不同的花进行实验探究,得出不同植物色素在不同酸碱性溶液里的变色情况表。最后,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拿出来并进行评比,看谁做得更好。在合作探究中,学生经过探究实验的设计、现象观察和结果分析,从中发现科学概念或原理,去感受获得知识和取得成功的喜悦,提升了学习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化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究,在实践探索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自身也应注意不断加强学习与反思,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驾驭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意识及创新能力,让学生在真正享受学习过程、体验学习乐趣的同时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吕秀丽.中学化学教学中验证性和探究性实验的整合[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2]邓峰,钱扬义.如何增强高中学生化学实验兴趣的研究综述[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