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输入输出理论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2014-09-22姚蕾
姚蕾
摘 要:本文鉴于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语言输出机会少的现象,分析了二语习得中的输入理论和输出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指出了大学英语教学应加大学生的语言输出,同时提出了一种“输出—输入—再输出”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输入理论;输出理论;大学英语教学
长期以来,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低下是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不理想。经过长达10至12年的英语学习,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但是英语表达不准确、不流畅、不地道却是普遍现象,学生语言输入与输出比例严重失衡。为解决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低下的问题,本文结合二语习得理论的语言输入输出假设,分析了学生的语言输出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并探讨了一种基于学生语言输出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以期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一、理论基础
1.克拉申的语言输入理论。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语言输入理论。语言输入理论包含五个假说:习得与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他认为,输入假说“也许是当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唯一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它把语言学理论和语言教学实践联系了起来。输入理论强调了最佳语言输入的必要条件,它强调一味讲求大量的语言输入是不够的,学习者需要“可理解输入”,即输入材料略高于学习者的语言水平的输入。同时,克拉申把阻碍可理解输入的诸多因素,如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自信心等,称之为“情感因素”,他把这种阻碍叫做“情感过滤”。克拉申认为,如果学习者学习动机强烈,学习态度端正,充满自信,那么对可理解输入的过滤就小,其最终获得的可理解输入就多。反之,对可理解输入的过滤就大,其最终获得的可理解输入就少。
2.斯温纳的语言输出理论。语言学家斯温纳于1986年提出了“输出假说”。斯温纳指出仅仅靠大量的可理解输入还不能使二语习得者准确而流利地使用语言,成功的二语习得者既需要接触大量的可理解输入,又要产出可理解输出。只有大量的可理解输入而没有准确性的输出不能保证学习者二语习得的成功。同时,输出假说还指出了输出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具有注意、假设检验和元语言三大功能,即提高学习者对语言的敏感度、验证学习者关于语言的假设、帮助学习者内化语言。
二、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1.输入输出假设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输入材料的难度要适当,确保输入的可理解性。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随时调整输入的深度和速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确保输入输出方式的多样化。为避免输入过程的单调,听、读可交叉进行,以便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同时可以灵活运用其他教学辅助手段。同时,在课堂上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口语和写作练习,鼓励学生多开口、多动笔。教师可以通过复述课文、改编故事、小组讨论、辩论、角色扮演和演讲等方式给学生创造运用语言的机会。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努力避免学生产生焦虑情绪,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减少学生的情感过滤,使学生在宽松的课堂环境中获得语言输入,并进行积极的语言输出。
2.构建“输出—输入—再输出”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输入理论中提到的“可理解性输入”是基于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的输入。要想达到输入的可理解性,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储备有具体的了解。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并非零基础,具体说学生英语知识的输入已有七八年的历史了。而判断学生知识储备的最便捷方式便是让学生通过说和写的方式进行语言输出。因此,教师在每堂课上要给学生输入知识之前,应先就这一知识点或话题让学生陈述自己的所知所感,或以之为题进行写作练习。教师据此便可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讲授,这样也有效避免了讲授知识过易或过难的情况。学生语言知识的第一次输出也可以适当安排在课前进行,尤其是写作练习。对学生来说,知识的第一次输出引起了他们对即将学习的相关语言知识的注意,增加了其对此知识点或话题的敏感度,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迅速找出自身的知识漏洞,对可理解的内容进行高效的学习。而在课堂讲授之后,让学生进行知识的再次输出,便可增强学生语言表达的流利度,促进知识的内化。经过学生两次语言输出,学生能直观地看到课堂讲授之前和之后自己语言运用水平的提高,从而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树立进一步学习的信心,而信心的增强又会进一步降低情感过滤,为下一步的语言输入创造有利条件。如此对学生进行不断的语言输出—输入—再输出的循环交替,增加了学生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运用语言的机会,从而为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又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
三、结论
通过对输入输出理论的论述,笔者提出改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并且提出了由语言输出贯穿始终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即学生输入语言知识之前和之后,分别让学生进行语言知识的输出练习,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检验它的效果,这种“输出—输入—再输出”的教学模式最终会给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活动带来多大的改善,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蒋祖康.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58-62.
[2]陈冬梅,田建国.应用语言信息输入输出理论提高英语大班教学效果[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