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关于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特色资源建设研究现状综述
2014-09-22徐咏梅
【摘要】综述了我国关于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的特色资源建设的研究现状,从论文发表年代、文献出处、论文内容涉及到的国家或地区、论文、论文类型、论文内容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特色资源;资源建设;图书馆
【Keywords】special resources; Resource construction; Libraries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志码】A
随着国内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的蓬勃发展,相关理论研究活动也日趋活跃,内容涉及建设现状及相关研究综述、建设实例介绍与分析、应用系统及服务平台的构建、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等。但关于国外特色资源建设的研究论文却十分罕见。鉴于国外尤其是美国在特色资源建设研究及实践方面的领先优势,本文特对于我国关于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的特色资源建设研究现状做一综述,以期抛砖引玉,能够引起各位同仁的关注和研究兴趣,借鉴其先进经验,促进我国特色资源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1调查统计描述
1.1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为数据源,笔者采用“关键词=国外图书馆”和“关键词=特色资源or特色馆藏or特色数据库”组配检索,截止2013.12.17共检得文献3条,从中筛选出与国外及港澳台地区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相关的文献1篇。
1.2以“CNKI”为数据源,笔者采用“关键词=图书馆”和“关键词=特色资源or特色馆藏or特色数据库”组配检索,截止2013.12.17共检得文献1582条,从中筛选出符合本文要求的文献14篇。
1.3以“CNKI”为数据源,笔者采用“题名=特色数据库or 专题数据库or专题特色数据库or 特色资源or特色馆藏”为检索策略,截止2014.2.8共检得文献2544条,从中筛选出符合本文要求的文献共7篇,其中3篇与1.2的检索结果重复。
1.4运用长尾理论,从以上各文献的参考文献中进一步筛选,选中相关文献6篇。
共计获得符合本文要求的文献25篇。
2研究现状
2.1发表年代分析
对国外特色资源建设的研究时断时续,并未形成一定的气候。但总体上属于上升趋势,尤其在2013年数量激增,达到8篇,占总量的32[WTB2][WTBZ]。这充分说明,随着特色资源建设的发展,对于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剖析的不断深入,国内同行了解国外情况,借鉴其先进经验的意愿越来越强。
2.2文献出处分析
2.4论文类型分析
与本文相关的研究资料严重匮乏。笔者从约4000篇论文中,仅挑选出相关文献25种,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技术问题的研究都十分薄弱,与国内研究如火如荼的局面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专门论述特色资源建设的论文数量少,只有12篇,占不到总量的一半。而多主题论述中夹杂着特色资源建设的论文多,有13篇,其中7篇为考察报告,约占总量的28[WTB2][WTBZ]。
2.5论文内容分析
通过充分的阅读与分析,这些论文内容涉及到概念、建设原则、
收藏范围、数字化、推广利用、建设实例等几个方面。
2.5.1概念
游祎在《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特色馆藏建设与管理工作研究》
一文中,以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ARL)的报告为基础,探讨了特色馆藏的内涵和在其建设过程中涉及的一些关键问题。ARL将“特色馆藏”定义为“出现在任何媒介和相应图书馆服务中的特色资源” [1]90,但单纯模仿传统资源形式的数字资源不能看作特色馆藏,比如电子书和电子期刊[1]91。闫丽庆认为,国外大学图书馆对特色馆藏的收藏并未有统一的标准,而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根据所收藏的资源的类型及其内容来定义特色信息资源[2]26。
2.5.2建设原则
(1) 重视调研,不搞重复建设。国外及港澳台的图书馆都十分重视特色资源建设。但在建设之前,注重可行性调查,力争分工有序、优势互补。自建数据库多以本馆的藏书特色为基础,不搞重复建设。
(2)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开发顺序。主要根据“与课程或项目的关联度、对公众注意力的吸引程度、是否能吸引私人捐赠或资金投入”等标准,确定本馆特色资源的开发顺序[1]91。
(3) 重视可持续性发展,着重考虑费用问题。ARL指出,在特色馆藏资源搜集过程中,必须着重考虑所有可能出现的费用问题,包括获取、加工、处理、保存、提供访问等,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资源搜集决策[1]91。王子舟、尹培丽在《口述资料采集与收藏的先行者》一文中介绍了美国班克罗夫特图书馆在开发社会资本方面的经验,如:成立俱乐部,设立磁带捐献中心,出版图书、出售访谈抄本等[3]018。张红扬则介绍了北大与港大合作,寻求项目资金支持,联合建设“北京历史地理数据库”项目的实例[4]。
(4)重视版权保护和信息可靠性。ARL要求在资源建设过程中要充分了解资源的出处及所有权,确保资源的来源明确可靠,并保证用户的知情权,确保特色馆藏的真实性与可靠性,防止引起所有权纠纷[1]。
(5) 借鉴著录标准,加强额外信息描述。ARL要求在特色资源的加工整理方面,不但要注意借鉴现有的著录标准,还要注重对本馆特色馆藏的额外描述,认为这是区别于他馆、体现资源独特价值的途径之一[1]。
2.5.3 收藏范围
与国内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相比较,港澳台及国外图书馆的视野更为开阔,收藏内容与范围不拘泥于一校一地,而是着眼于全世界。从而形成了一批在本地区及周边国家甚至国际上知名的数据库。如: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Frank Lee Martin 新闻图书馆是全世界最大的新闻图书馆[2]28;英国BBC信息中心及特色数据库在英国及全世界传媒领域保持领先地位[5];澳门大学图书馆国际机构文献特藏部是东南亚地区收集国际机构刊物最齐全的国际组织文献中心[6];全苏专利技术图书馆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有成效的专利文献图书馆;法国的国际当代文献图书馆,以收藏一战、二战期间详实的文献资料而闻名于世;美国的哈立德大学图书馆是全球最丰富、最完整的聋哑人资料库[7]。
2.5.4 数字化
华薇娜总结了国外人文、社科数据库的发展趋向,认为:数据库的开发商和开发规模多样化;数据库的形式由文本向多媒体发展;回溯性数据库成为开发热点;图书馆间的合作成为人文、社科数据库开发的组织和资源保障;更注重开发数据库的服务功能[8]。国外图书馆也非常注重通过各种技术方法把特色馆藏数字化后推送给社会各界[2]28。他们积极面对馆藏资源数字化的问题,努力研究和开发多种资源访问形式,为用户提供有效的访问机制[1]92。不但可以提供在线目录检索,而且部分实现了具有附加描述功能的检索帮助,即通过在网上描述资源的馆藏地、出处、背景资料、内容提要、收藏状态、索取号等,提示资源信息,为使用者提供取舍帮助[9]。杨文珠在《中美大学图书馆网站信息资源建设之比较》一文中指出,美国大学图书馆网站将大量馆藏的特色资源、图片、地图、档案等进行数字转化,建立特色数据库,极大地丰富了网站的信息资源,并且非常重视对所有馆藏数字资源、电子期刊的整合与揭示,有的图书馆网站已经实现了馆藏书目记录,电子文献资源与网络信息资源的链接,使网络信息资源与馆藏信息资源在馆藏书目信息中得到统一揭示[10]。
2.5.6 推广利用
国外大学图书馆对于本馆的特色馆藏非常重视,把它作为一个对外宣传的有效途径,因此在部门设置上往往单设一个部门来管理[2]28。他们重视用户在参与特色资源挖掘和描述过程中的作用,与主要用户合作,实现学术资源的有效利用[4]67,尤其注重读者参与的批判式利用,设立专门奖学金鼓励研究者利用其特色馆藏[3]019。他们不但重视对收藏作品的保护和文化氛围的营造,也积极向公众展示特色馆藏,这些“镇馆之宝”大都陈列在醒目的位置,供读者欣赏和浏览。澳门大学除自建了硕博论文数据库外,还与UMI公司协作,把澳门大学博士论文加入UMI硕博论文数据库中,通过协作方式提高国际知名度[11]。香港理工大学包玉刚图书馆的“香港专题期刊论文索引库”于1996年被Knight Ridder Information, Inc. 公司纳入Dialog Information Service 的联机检索服务,可供世界各地读者检索[12]。陆莉在《美国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推广现状及启示》一文中,以在特色馆藏资源推广方面具有代表性的12所美国高校图书馆为研究对象,归纳出其宣传推广的几个有效途径。包括:通过开展特色馆藏资源展览、专门的主题宣传活动、建立特色馆藏相关博客、建立虚拟档案、印制特色馆藏出版物等方式宣传推广特色资源;基于特色馆藏开展复印、扫描、拍照、在线检索、咨询等基本服务;开展特色馆藏教学服务;制定激励政策,鼓励研究者基于特色馆藏文献开展科研活动,如杜克大学图书馆设立Middles worth 奖,用于奖励杜克大学本校基于手稿和其他特色馆藏文献完成优秀论文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等,都有效促进了特色资源的利用[13]。
2.5.7 建设实例
张红扬在《特色文献数字化过程中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合作共享》一文中,以北大港大两馆联合建设“北京历史地理数据库”项目为例,详细介绍了北大馆作为主体馆,其选题与策划的过程,与港大合作寻求项目资金支持,与主要用户合作,实现学术资源的有效利用,与专业公司合作实现资源的数字化等项目建设的思路和实践操作过程,为同行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4]。
杨迅凌在《以引文书目数据库方法建设特色馆藏》一文中,以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建设“澳门研究”特藏的实践经验为背景,以引文分析法为基础,参考FRBR并在此基础上使用实体关系模型方法,提出了一套全新的用于特色馆藏资源及其关系描述的数据模型。揭示各类型文献间的引证关系及其他联系,从而评价已知文献、发现未知的或被忽视的文献,为最便宜、迅速、有效地建设特色馆藏提供依据[14]。
3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关于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特色资源建设的论文介绍了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的一些先进经验。如:重视前期规划,合理安排开发顺序,不搞重复建设;重视经费支持和后期管理,保障可持续性发展;视野开阔,收藏内容及范围不拘泥于一校一地,而是着眼于全世界;重视建设过程中的用户参与,务求尽善尽美;重视版权保护;重视特藏品的保护和文化氛围的营造; 重视数字化;重视藏品著录的标准化和特异性描述;重视宣传和利用。而我国目前特色资源建设存在着一些困惑,如:对特色数据库建设意义认识不足、信息不对称、学术价值与社会效益模糊、投入和效用比例失衡等。研究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的特色资源建设,可以为我们开阔视野,拓展思路,介绍经验、提供借鉴。
但是,也应当看出,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论文数量少;25篇论文中,每篇论文的作者都不同,无核心作者,表明该项研究还处于无序状态;介绍性的文章多,就某一方面深入研究的少,对国内特色资源建设仅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甚少能够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中,要做到深入系统地研究。不但要重视理论方面的研究,也要重视实践经验的介绍,从而使国内特色资源建设真正受益并能有长足进展。
【参考文献】
[1]游袆.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特色馆藏建设与管理工作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16).
[2]闫丽庆.国内外大学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概况及比较[J].新世纪图书馆,2011(1).
[3]王子舟,尹培丽.口述资料采集与收藏的先行者——美国班克罗夫特图书馆[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39(203).
[4]张红扬.特色文献数字化过程中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合作共享—以北大港大两馆联合建设“北京历史地理数据库”项目为例[J].情报资料工作,2007(3).
[5]陈燕.英国BBC信息中心及特色数据库.情报资料工作,2001(6):71 – 72.
[6]赵琪.澳门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特色与现状[J].图书馆建设,2011(1):39 – 41.
[7]费建国.中外特色图书馆之比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2):84 – 85.
[8]华薇娜.国外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性专题数据库及其发展趋势[J].图书情报工作,2004(6):59 – 63.
[9]韦庆媛.美国著名大学图书馆“高校特藏”资源建设研究.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2):88 – 92.
[10]杨文珠.中美大学图书馆网站信息资源建设之比较.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4):37 – 38.
[11]孟小衍,孙天启,陈楠楠.港澳地区主要大学图书馆考察报告[J].图书馆论坛,2010(2):26 – 28.
[12]王静.读者至上 以人为本——香港高校图书馆特色与启示.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2):149 – 151.
[13]陆莉.美国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推广现状及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13(12):99 – 101.
[14]杨迅凌.以引文书目数据库方法建设特色馆藏[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5):41 – 50.
[收稿日期]2014-05-07
【作者简介】徐咏梅(1973- ),女,副研究馆员,大学本科,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
2.5.4 数字化
华薇娜总结了国外人文、社科数据库的发展趋向,认为:数据库的开发商和开发规模多样化;数据库的形式由文本向多媒体发展;回溯性数据库成为开发热点;图书馆间的合作成为人文、社科数据库开发的组织和资源保障;更注重开发数据库的服务功能[8]。国外图书馆也非常注重通过各种技术方法把特色馆藏数字化后推送给社会各界[2]28。他们积极面对馆藏资源数字化的问题,努力研究和开发多种资源访问形式,为用户提供有效的访问机制[1]92。不但可以提供在线目录检索,而且部分实现了具有附加描述功能的检索帮助,即通过在网上描述资源的馆藏地、出处、背景资料、内容提要、收藏状态、索取号等,提示资源信息,为使用者提供取舍帮助[9]。杨文珠在《中美大学图书馆网站信息资源建设之比较》一文中指出,美国大学图书馆网站将大量馆藏的特色资源、图片、地图、档案等进行数字转化,建立特色数据库,极大地丰富了网站的信息资源,并且非常重视对所有馆藏数字资源、电子期刊的整合与揭示,有的图书馆网站已经实现了馆藏书目记录,电子文献资源与网络信息资源的链接,使网络信息资源与馆藏信息资源在馆藏书目信息中得到统一揭示[10]。
2.5.6 推广利用
国外大学图书馆对于本馆的特色馆藏非常重视,把它作为一个对外宣传的有效途径,因此在部门设置上往往单设一个部门来管理[2]28。他们重视用户在参与特色资源挖掘和描述过程中的作用,与主要用户合作,实现学术资源的有效利用[4]67,尤其注重读者参与的批判式利用,设立专门奖学金鼓励研究者利用其特色馆藏[3]019。他们不但重视对收藏作品的保护和文化氛围的营造,也积极向公众展示特色馆藏,这些“镇馆之宝”大都陈列在醒目的位置,供读者欣赏和浏览。澳门大学除自建了硕博论文数据库外,还与UMI公司协作,把澳门大学博士论文加入UMI硕博论文数据库中,通过协作方式提高国际知名度[11]。香港理工大学包玉刚图书馆的“香港专题期刊论文索引库”于1996年被Knight Ridder Information, Inc. 公司纳入Dialog Information Service 的联机检索服务,可供世界各地读者检索[12]。陆莉在《美国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推广现状及启示》一文中,以在特色馆藏资源推广方面具有代表性的12所美国高校图书馆为研究对象,归纳出其宣传推广的几个有效途径。包括:通过开展特色馆藏资源展览、专门的主题宣传活动、建立特色馆藏相关博客、建立虚拟档案、印制特色馆藏出版物等方式宣传推广特色资源;基于特色馆藏开展复印、扫描、拍照、在线检索、咨询等基本服务;开展特色馆藏教学服务;制定激励政策,鼓励研究者基于特色馆藏文献开展科研活动,如杜克大学图书馆设立Middles worth 奖,用于奖励杜克大学本校基于手稿和其他特色馆藏文献完成优秀论文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等,都有效促进了特色资源的利用[13]。
2.5.7 建设实例
张红扬在《特色文献数字化过程中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合作共享》一文中,以北大港大两馆联合建设“北京历史地理数据库”项目为例,详细介绍了北大馆作为主体馆,其选题与策划的过程,与港大合作寻求项目资金支持,与主要用户合作,实现学术资源的有效利用,与专业公司合作实现资源的数字化等项目建设的思路和实践操作过程,为同行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4]。
杨迅凌在《以引文书目数据库方法建设特色馆藏》一文中,以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建设“澳门研究”特藏的实践经验为背景,以引文分析法为基础,参考FRBR并在此基础上使用实体关系模型方法,提出了一套全新的用于特色馆藏资源及其关系描述的数据模型。揭示各类型文献间的引证关系及其他联系,从而评价已知文献、发现未知的或被忽视的文献,为最便宜、迅速、有效地建设特色馆藏提供依据[14]。
3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关于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特色资源建设的论文介绍了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的一些先进经验。如:重视前期规划,合理安排开发顺序,不搞重复建设;重视经费支持和后期管理,保障可持续性发展;视野开阔,收藏内容及范围不拘泥于一校一地,而是着眼于全世界;重视建设过程中的用户参与,务求尽善尽美;重视版权保护;重视特藏品的保护和文化氛围的营造; 重视数字化;重视藏品著录的标准化和特异性描述;重视宣传和利用。而我国目前特色资源建设存在着一些困惑,如:对特色数据库建设意义认识不足、信息不对称、学术价值与社会效益模糊、投入和效用比例失衡等。研究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的特色资源建设,可以为我们开阔视野,拓展思路,介绍经验、提供借鉴。
但是,也应当看出,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论文数量少;25篇论文中,每篇论文的作者都不同,无核心作者,表明该项研究还处于无序状态;介绍性的文章多,就某一方面深入研究的少,对国内特色资源建设仅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甚少能够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中,要做到深入系统地研究。不但要重视理论方面的研究,也要重视实践经验的介绍,从而使国内特色资源建设真正受益并能有长足进展。
【参考文献】
[1]游袆.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特色馆藏建设与管理工作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16).
[2]闫丽庆.国内外大学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概况及比较[J].新世纪图书馆,2011(1).
[3]王子舟,尹培丽.口述资料采集与收藏的先行者——美国班克罗夫特图书馆[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39(203).
[4]张红扬.特色文献数字化过程中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合作共享—以北大港大两馆联合建设“北京历史地理数据库”项目为例[J].情报资料工作,2007(3).
[5]陈燕.英国BBC信息中心及特色数据库.情报资料工作,2001(6):71 – 72.
[6]赵琪.澳门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特色与现状[J].图书馆建设,2011(1):39 – 41.
[7]费建国.中外特色图书馆之比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2):84 – 85.
[8]华薇娜.国外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性专题数据库及其发展趋势[J].图书情报工作,2004(6):59 – 63.
[9]韦庆媛.美国著名大学图书馆“高校特藏”资源建设研究.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2):88 – 92.
[10]杨文珠.中美大学图书馆网站信息资源建设之比较.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4):37 – 38.
[11]孟小衍,孙天启,陈楠楠.港澳地区主要大学图书馆考察报告[J].图书馆论坛,2010(2):26 – 28.
[12]王静.读者至上 以人为本——香港高校图书馆特色与启示.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2):149 – 151.
[13]陆莉.美国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推广现状及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13(12):99 – 101.
[14]杨迅凌.以引文书目数据库方法建设特色馆藏[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5):41 – 50.
[收稿日期]2014-05-07
【作者简介】徐咏梅(1973- ),女,副研究馆员,大学本科,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
2.5.4 数字化
华薇娜总结了国外人文、社科数据库的发展趋向,认为:数据库的开发商和开发规模多样化;数据库的形式由文本向多媒体发展;回溯性数据库成为开发热点;图书馆间的合作成为人文、社科数据库开发的组织和资源保障;更注重开发数据库的服务功能[8]。国外图书馆也非常注重通过各种技术方法把特色馆藏数字化后推送给社会各界[2]28。他们积极面对馆藏资源数字化的问题,努力研究和开发多种资源访问形式,为用户提供有效的访问机制[1]92。不但可以提供在线目录检索,而且部分实现了具有附加描述功能的检索帮助,即通过在网上描述资源的馆藏地、出处、背景资料、内容提要、收藏状态、索取号等,提示资源信息,为使用者提供取舍帮助[9]。杨文珠在《中美大学图书馆网站信息资源建设之比较》一文中指出,美国大学图书馆网站将大量馆藏的特色资源、图片、地图、档案等进行数字转化,建立特色数据库,极大地丰富了网站的信息资源,并且非常重视对所有馆藏数字资源、电子期刊的整合与揭示,有的图书馆网站已经实现了馆藏书目记录,电子文献资源与网络信息资源的链接,使网络信息资源与馆藏信息资源在馆藏书目信息中得到统一揭示[10]。
2.5.6 推广利用
国外大学图书馆对于本馆的特色馆藏非常重视,把它作为一个对外宣传的有效途径,因此在部门设置上往往单设一个部门来管理[2]28。他们重视用户在参与特色资源挖掘和描述过程中的作用,与主要用户合作,实现学术资源的有效利用[4]67,尤其注重读者参与的批判式利用,设立专门奖学金鼓励研究者利用其特色馆藏[3]019。他们不但重视对收藏作品的保护和文化氛围的营造,也积极向公众展示特色馆藏,这些“镇馆之宝”大都陈列在醒目的位置,供读者欣赏和浏览。澳门大学除自建了硕博论文数据库外,还与UMI公司协作,把澳门大学博士论文加入UMI硕博论文数据库中,通过协作方式提高国际知名度[11]。香港理工大学包玉刚图书馆的“香港专题期刊论文索引库”于1996年被Knight Ridder Information, Inc. 公司纳入Dialog Information Service 的联机检索服务,可供世界各地读者检索[12]。陆莉在《美国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推广现状及启示》一文中,以在特色馆藏资源推广方面具有代表性的12所美国高校图书馆为研究对象,归纳出其宣传推广的几个有效途径。包括:通过开展特色馆藏资源展览、专门的主题宣传活动、建立特色馆藏相关博客、建立虚拟档案、印制特色馆藏出版物等方式宣传推广特色资源;基于特色馆藏开展复印、扫描、拍照、在线检索、咨询等基本服务;开展特色馆藏教学服务;制定激励政策,鼓励研究者基于特色馆藏文献开展科研活动,如杜克大学图书馆设立Middles worth 奖,用于奖励杜克大学本校基于手稿和其他特色馆藏文献完成优秀论文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等,都有效促进了特色资源的利用[13]。
2.5.7 建设实例
张红扬在《特色文献数字化过程中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合作共享》一文中,以北大港大两馆联合建设“北京历史地理数据库”项目为例,详细介绍了北大馆作为主体馆,其选题与策划的过程,与港大合作寻求项目资金支持,与主要用户合作,实现学术资源的有效利用,与专业公司合作实现资源的数字化等项目建设的思路和实践操作过程,为同行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4]。
杨迅凌在《以引文书目数据库方法建设特色馆藏》一文中,以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建设“澳门研究”特藏的实践经验为背景,以引文分析法为基础,参考FRBR并在此基础上使用实体关系模型方法,提出了一套全新的用于特色馆藏资源及其关系描述的数据模型。揭示各类型文献间的引证关系及其他联系,从而评价已知文献、发现未知的或被忽视的文献,为最便宜、迅速、有效地建设特色馆藏提供依据[14]。
3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关于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特色资源建设的论文介绍了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的一些先进经验。如:重视前期规划,合理安排开发顺序,不搞重复建设;重视经费支持和后期管理,保障可持续性发展;视野开阔,收藏内容及范围不拘泥于一校一地,而是着眼于全世界;重视建设过程中的用户参与,务求尽善尽美;重视版权保护;重视特藏品的保护和文化氛围的营造; 重视数字化;重视藏品著录的标准化和特异性描述;重视宣传和利用。而我国目前特色资源建设存在着一些困惑,如:对特色数据库建设意义认识不足、信息不对称、学术价值与社会效益模糊、投入和效用比例失衡等。研究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的特色资源建设,可以为我们开阔视野,拓展思路,介绍经验、提供借鉴。
但是,也应当看出,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论文数量少;25篇论文中,每篇论文的作者都不同,无核心作者,表明该项研究还处于无序状态;介绍性的文章多,就某一方面深入研究的少,对国内特色资源建设仅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甚少能够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中,要做到深入系统地研究。不但要重视理论方面的研究,也要重视实践经验的介绍,从而使国内特色资源建设真正受益并能有长足进展。
【参考文献】
[1]游袆.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特色馆藏建设与管理工作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16).
[2]闫丽庆.国内外大学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概况及比较[J].新世纪图书馆,2011(1).
[3]王子舟,尹培丽.口述资料采集与收藏的先行者——美国班克罗夫特图书馆[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39(203).
[4]张红扬.特色文献数字化过程中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合作共享—以北大港大两馆联合建设“北京历史地理数据库”项目为例[J].情报资料工作,2007(3).
[5]陈燕.英国BBC信息中心及特色数据库.情报资料工作,2001(6):71 – 72.
[6]赵琪.澳门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特色与现状[J].图书馆建设,2011(1):39 – 41.
[7]费建国.中外特色图书馆之比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2):84 – 85.
[8]华薇娜.国外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性专题数据库及其发展趋势[J].图书情报工作,2004(6):59 – 63.
[9]韦庆媛.美国著名大学图书馆“高校特藏”资源建设研究.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2):88 – 92.
[10]杨文珠.中美大学图书馆网站信息资源建设之比较.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4):37 – 38.
[11]孟小衍,孙天启,陈楠楠.港澳地区主要大学图书馆考察报告[J].图书馆论坛,2010(2):26 – 28.
[12]王静.读者至上 以人为本——香港高校图书馆特色与启示.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2):149 – 151.
[13]陆莉.美国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推广现状及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13(12):99 – 101.
[14]杨迅凌.以引文书目数据库方法建设特色馆藏[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5):41 – 50.
[收稿日期]2014-05-07
【作者简介】徐咏梅(1973- ),女,副研究馆员,大学本科,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