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分层教学体制的探讨
2014-09-22谭娟
谭娟
摘 要:因材施教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了。在现代,与之相应的是分层教学思想的兴起。本文以大学分层教学的体制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前大学应用分层教学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系统地论述和归纳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分层教学;班级导师;大学
一、引言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并且将之贯彻在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孔子认为,因材施教的基础是了解学生,而了解学生的方法是“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因材施教的具体实施方法有以下三类:(1)根据学生智力差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2)针对学生个性差异来教育;(3)根据学生年龄、兴趣爱好差异进行教育。我们现在所提的分层教学,其实质也就是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指导思想是以学为中心,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实现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前提之下:如果提供足够的时间,再具备适当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那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既定的目标。当然,让所有的学生都达到一个水平,这基本上是不现实的。通过分层教学最终让所有的学生水平接近,这才是我们进行分层教学的直接目标。随着分层教学的进行,学生的发展水平必然会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但在学习曲线递减效应(随着学习时间的增长和难度的增加,学习效果会逐渐下降)作用下,学生的发展水平将渐趋一致。
二、大学应用分层教学的内在原因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深入发展,将有600多所普通本科院校转向高等职业教育。同时,传统的高等职业教育生源的构成很复杂,主要是通过全国高考的一专、二专线后进入,还有的是补录、单招,对口中职升入等。以2013年四川省为例,二本文科录取线为505分,而高职二专文科线仅225分。也因教育资源分布问题,各省间学生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学生来源的多样化决定了学生的能力差异非常大,分层教学也确实对解决这个问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应用大学分层教学的方法
目前,大学分层教学主要是在语言教学中进行应用,其应用方法分为三个层面:
1.学生层面
通过高考成绩或摸底考试,对学生进行细分等级(如A级、B级、C级等),并据此进行分班(如A班、B班、C班等)。也就是说,通过分班,使一个班的学生等级是相同的。
2.教学层面
根据等级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案。也就是说,不同等级的班,教学方案不同。
3.评价层面
根据等级制订相应的评价标准。比如说,A班学生综合能力强于B班,那么A班的试卷难度会大于B班。
四、当前大学分层教学方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分层教学在大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对此产生的负作用的批判从未停止。其中,有两个最严重的问题。一是对学生等级的划分,这是分层教学赖以实现的基础,但同时又是对学生的一种精神摧残。一个班上学生综合能力总是存在差异的,至少会有个好中差。通过分层教学,按等级组班后,差生会都在一个班里,相互间的影响必然是很糟糕的。即便是优等生,大家都在一个班里了,这种落差也不是每个学生都可以接受的,往往会带来一些情绪上的干扰。另一个问题是如何界定学生等级的划分标准。不确定一个标准无法进行等级划分,但学科不一样,个人特性不一样,这个标准的科学性基本是无法得到保证的。
五、解决之道
上述的两个问题是应用分层教学的死结,既然是死结,也就无解。那么,我们自然就会想到一个问题:应用分层教学一定要分班吗?如果不分班,上面的两个问题是不是就可以回避了呢?通过高考和学科划分,本来就已经将学生做了一定的分层,再进行进一步的细分并不是都有这个必要。建议的方案如下:
1.建立班级导师制
为每个班级设立一个专业对口的学习导师,学习导师要了解班级中每个学生的情况,从而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给出学习建议。
2.建立多段“必修+选修”的课程学分体系
将保证达到专业基本能力的课程设为必修,尽可能将必修课拆分为多段。比如:假定一门课分为四阶段,学生可根据个人能力情况,在学习导师的指导下,确定从哪个阶段开始。能力差者,可以从第一阶段开始;能力强者,可以从其他阶段开始;甚至直接参加考核。通过最终考核后,都可以得到相应学分。大量开设选修课,学生可以充分按个人兴趣选定学习课程。
通过这样的方式,既避开了分层教学的机械、不利之处,又充实了课程体系,同时也避免了教师实施分层教学所致的备课量的增加。对于综合能力差的学生,这种方法的实质是用时间来换取能力达标。当然,对于综合能力强的学生,就可以省下大量的时间进行选修课的学习。
参考文献:
杨明仪.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探讨——学习《大学英语课程要求(试行)》有感[A].独立学院新探索[C].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16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