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港集团:以智兴港 以港兴城
2014-09-22孟晞
文/孟晞
初春时节,万物复苏,地处辽东半岛最南端的大连港港区,天水一色,沙鸥翔集,一幅海天和谐、幽静安详的自然画卷代替了往日集装箱林立、码头工人繁忙其间的劳动场景。这是大连港集团借助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等现代科技着力打造智慧港区的显著成果。
大连港,港阔水深,是北方优良的不冻港,地理位置优越,是东北地区连接东南亚和欧美的最重要综合性外贸口岸。2013年,大连港集团以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强港为目标,一举完成货物吞吐量4亿吨,同比增长10.1%,连续十年每年增长2000万吨以上。其中,油品、矿石、钢材、汽车等大宗货种增幅明显,多项生产作业纪录被刷新;集装箱吞吐量1000万标箱,同比增长23.8%,高于全国沿海港口平均增速近17个百分点,居全国沿海港口首位,其中,外贸集装箱占据东北地区96%以上的市场份额,位居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
大连港的爆发绝非偶然。2003年,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现有港口条件和优势,把大连建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大连港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对外开放的支撑作用愈发重要。
抓住契机,用好政策,依托科技,大连港集团制定了建设智慧港口的发展战略,一根信息化、智能化的红线贯穿港区,覆盖港口服务全域。只要在集团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就可以通过宽大的DLP大屏幕查询港口生产的每个环节。随着信息的实时更新,港区每个角落的工作进展尽收眼底。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撑,大连港适时推出“三调合一”管理范式,将市场部、引航站、轮驳公司的三项调度功能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实现了船舶管理直观化、指挥作业信息化、监控管理可视化、客户服务网络化、统计分析图形化。不仅如此,在港口的集装箱中心站场内,集团统一采用无线网络搜集传输各环节数据,打造出集装箱装卸作业数据链和流水线,集约节约合理利用资源。如今,只要通过集装箱中心站大门口的智能探头,就可以立即分析出箱内货物的详细信息。通过光缆传递,信息数据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处理中心反馈,运输人员只需取出机打票据,按图索骥,即可办理相关业务,真正实现了无人化港区。
业务做大做强、羽翼渐丰的大连港集团开始探索如何以临港产业为突破,在提质增效上做文章。过去几年,集团先后引进了新加坡港务集团、马士基、日本邮船、中远、中海、中石油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企业集团,成立合资合作企业60余家,成功构筑了以内陆交通节点和铁路班列为依托的陆向物流体系,以及以船舶公司和合作港口为重点的海向物流体系,实际使用内外资约55亿元,临港经济得以飞速发展。与此同时,集团还大力拓展金融、交易、人才、冷链贸易等产业,打造出以港口物流、港口金融等高端港航服务业为主,辐射周边的多层次多元化产业链条。随着体制机制的日趋完善,改革红利逐步释放,港城互动、产城共荣的局面日趋显现。
人们常说,大连,因港而生。随着大连港的异军突起,未来的大连必将因港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