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病和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表皮生长因子测定及意义
2014-09-21刘俊华
慢性肝病和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表皮生长因子
测定及意义
刘俊华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在慢性肝病和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测定及临床意义。方法 48例慢性肝病患者、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以及50例门诊健康体检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患者治疗前后EGF的含量变化进行测定。 结果 各种肝病患者血清中的EGF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EGF的含量随着患者肝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降低, 各种肝病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与治疗前相比, 不同肝病患者血清中的EGF含量均明显增加。结论 血清中EGF水平的改变对肝病严重程度的衡量及预后情况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早期肝癌的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慢性肝病;表皮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EGF)能促进肝细胞的生长和再生, 以及胶原纤维的合成。本文通过应用放射性免疫法测定不同慢性肝病及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的EGF含量, 旨在探讨EGF含量变化在慢性肝病及原发性肝癌患者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具有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9月~2013年间收治的48例慢性肝病和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54例, 女14例, 年龄22~70岁, 平均年龄47.5岁。所有患者中, 26例慢性肝炎患者, 22例肝炎肝硬化患者, 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慢性肝病患者的诊断均符合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2000年9月学术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诊断标准, 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影像学检测和AFP测定确诊且并未进行抗肝癌治疗, 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静脉滴注30 ml的甘草酸二胺注射液。另选50例门诊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28例, 女22例。
1. 2 方法 患者在治疗前后空腹状态下抽取肘静脉血, 经离心后取1 ml血清标本, 并置入-28℃低温冰箱中保存, 待用。应用放射性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中EGF的含量, 且放射性免疫分析盒购自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同位素研究所。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不同肝病患者血清中EGF含量比较 各种肝病患者血清中的EGF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患者与各种慢性肝病患者的EGF水平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EGF的含量随着患者肝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降低, 各种肝病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不同肝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EGF含量比较 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 不同肝病患者血清中的EGF含量均明显增加,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 讨论
1962年Cohen首次在雄性小鼠的下颌腺内提取到了由53个氨基酸组成的低分子类多肽, 该多肽被称之为表皮生长因子(EGF), 其对细胞分裂具有强烈刺激作用, 且对多种组织具有刺激去氧核糖核酸合成及促进细胞增殖的生物活性[1]。研究报道, EGF对肝细胞的生长、再生及肝脏胶原纤维的合成均具有调节作用[2]。在体内体外EGF都可以加速肝脏细胞的细胞膜磷酸化, 促进多种离子进行跨膜转运, 以及刺激肝脏细胞的鸟嘌呤循环, 增加体内甘油二脂和三磷酸肌醇的形成, 甘油二酯则可引起细胞内钙离子从存储部位释放入胞浆内, 并使蛋白酶C活化, 从而引起肝功能出现变化[3]。其次EGF还参与着肝脏干细胞的增殖调节, 这种调节是通过与细胞表面的EGF受体结合发挥作用的。另外。EGF对成熟的非实质或肝实质细胞内的胶原合成具有促进作用, 尤其是通过调控贮存脂肪细胞的增生和增殖环节, 刺激贮脂细胞DNA的合成, 加速肝脏纤维化。有关文献报道, 血浆内EGF浓度的升高幅度同肝组织的病理检查结果中所见到的肝脏发生纤维化增生的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本文的研究结果中, 各种肝病患者血清中的EGF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患者与各种慢性肝病患者的EGF水平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EGF的含量随着患者肝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降低, 各种肝病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上述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的内容相符。此外, 本文采用甘草酸二胺注射液对不同程度的肝病患者进行治疗, 结果显示, 与治疗前相比, 不同肝病患者血清中的EGF含量均明显增加,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这表明经过有效的治疗, 不同肝病患者肝脏内的局部炎症出现一定程度的减轻, 其肝功能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而EGF的含量随着肝细胞损伤程度的减轻而增加。
综上所述, 血清中EGF水平的改变对肝病严重程度的衡量及预后情况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早期肝癌的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吴洪文, 谢宜奎, 白文坤, 等. 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探讨. 山东医药, 2010, 50(7): 52-53.
[2] 王东, 朱继业, 栗光明, 等. CD117、C-erbB-2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0,27(12):1815-1817.
[3] 王代宏, 刘志苏, 王芳元. 小分子RNA干扰同时沉默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基因对肝癌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1, 28(10): 1665-1667.
[收稿日期:2014-05-07]endprint
慢性肝病和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表皮生长因子
测定及意义
刘俊华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在慢性肝病和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测定及临床意义。方法 48例慢性肝病患者、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以及50例门诊健康体检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患者治疗前后EGF的含量变化进行测定。 结果 各种肝病患者血清中的EGF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EGF的含量随着患者肝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降低, 各种肝病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与治疗前相比, 不同肝病患者血清中的EGF含量均明显增加。结论 血清中EGF水平的改变对肝病严重程度的衡量及预后情况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早期肝癌的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慢性肝病;表皮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EGF)能促进肝细胞的生长和再生, 以及胶原纤维的合成。本文通过应用放射性免疫法测定不同慢性肝病及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的EGF含量, 旨在探讨EGF含量变化在慢性肝病及原发性肝癌患者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具有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9月~2013年间收治的48例慢性肝病和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54例, 女14例, 年龄22~70岁, 平均年龄47.5岁。所有患者中, 26例慢性肝炎患者, 22例肝炎肝硬化患者, 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慢性肝病患者的诊断均符合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2000年9月学术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诊断标准, 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影像学检测和AFP测定确诊且并未进行抗肝癌治疗, 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静脉滴注30 ml的甘草酸二胺注射液。另选50例门诊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28例, 女22例。
1. 2 方法 患者在治疗前后空腹状态下抽取肘静脉血, 经离心后取1 ml血清标本, 并置入-28℃低温冰箱中保存, 待用。应用放射性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中EGF的含量, 且放射性免疫分析盒购自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同位素研究所。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不同肝病患者血清中EGF含量比较 各种肝病患者血清中的EGF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患者与各种慢性肝病患者的EGF水平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EGF的含量随着患者肝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降低, 各种肝病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不同肝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EGF含量比较 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 不同肝病患者血清中的EGF含量均明显增加,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 讨论
1962年Cohen首次在雄性小鼠的下颌腺内提取到了由53个氨基酸组成的低分子类多肽, 该多肽被称之为表皮生长因子(EGF), 其对细胞分裂具有强烈刺激作用, 且对多种组织具有刺激去氧核糖核酸合成及促进细胞增殖的生物活性[1]。研究报道, EGF对肝细胞的生长、再生及肝脏胶原纤维的合成均具有调节作用[2]。在体内体外EGF都可以加速肝脏细胞的细胞膜磷酸化, 促进多种离子进行跨膜转运, 以及刺激肝脏细胞的鸟嘌呤循环, 增加体内甘油二脂和三磷酸肌醇的形成, 甘油二酯则可引起细胞内钙离子从存储部位释放入胞浆内, 并使蛋白酶C活化, 从而引起肝功能出现变化[3]。其次EGF还参与着肝脏干细胞的增殖调节, 这种调节是通过与细胞表面的EGF受体结合发挥作用的。另外。EGF对成熟的非实质或肝实质细胞内的胶原合成具有促进作用, 尤其是通过调控贮存脂肪细胞的增生和增殖环节, 刺激贮脂细胞DNA的合成, 加速肝脏纤维化。有关文献报道, 血浆内EGF浓度的升高幅度同肝组织的病理检查结果中所见到的肝脏发生纤维化增生的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本文的研究结果中, 各种肝病患者血清中的EGF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患者与各种慢性肝病患者的EGF水平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EGF的含量随着患者肝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降低, 各种肝病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上述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的内容相符。此外, 本文采用甘草酸二胺注射液对不同程度的肝病患者进行治疗, 结果显示, 与治疗前相比, 不同肝病患者血清中的EGF含量均明显增加,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这表明经过有效的治疗, 不同肝病患者肝脏内的局部炎症出现一定程度的减轻, 其肝功能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而EGF的含量随着肝细胞损伤程度的减轻而增加。
综上所述, 血清中EGF水平的改变对肝病严重程度的衡量及预后情况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早期肝癌的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吴洪文, 谢宜奎, 白文坤, 等. 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探讨. 山东医药, 2010, 50(7): 52-53.
[2] 王东, 朱继业, 栗光明, 等. CD117、C-erbB-2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0,27(12):1815-1817.
[3] 王代宏, 刘志苏, 王芳元. 小分子RNA干扰同时沉默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基因对肝癌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1, 28(10): 1665-1667.
[收稿日期:2014-05-07]endprint
慢性肝病和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表皮生长因子
测定及意义
刘俊华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在慢性肝病和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测定及临床意义。方法 48例慢性肝病患者、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以及50例门诊健康体检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患者治疗前后EGF的含量变化进行测定。 结果 各种肝病患者血清中的EGF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EGF的含量随着患者肝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降低, 各种肝病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与治疗前相比, 不同肝病患者血清中的EGF含量均明显增加。结论 血清中EGF水平的改变对肝病严重程度的衡量及预后情况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早期肝癌的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慢性肝病;表皮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EGF)能促进肝细胞的生长和再生, 以及胶原纤维的合成。本文通过应用放射性免疫法测定不同慢性肝病及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的EGF含量, 旨在探讨EGF含量变化在慢性肝病及原发性肝癌患者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具有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9月~2013年间收治的48例慢性肝病和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54例, 女14例, 年龄22~70岁, 平均年龄47.5岁。所有患者中, 26例慢性肝炎患者, 22例肝炎肝硬化患者, 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慢性肝病患者的诊断均符合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2000年9月学术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诊断标准, 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影像学检测和AFP测定确诊且并未进行抗肝癌治疗, 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静脉滴注30 ml的甘草酸二胺注射液。另选50例门诊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28例, 女22例。
1. 2 方法 患者在治疗前后空腹状态下抽取肘静脉血, 经离心后取1 ml血清标本, 并置入-28℃低温冰箱中保存, 待用。应用放射性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中EGF的含量, 且放射性免疫分析盒购自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同位素研究所。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不同肝病患者血清中EGF含量比较 各种肝病患者血清中的EGF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患者与各种慢性肝病患者的EGF水平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EGF的含量随着患者肝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降低, 各种肝病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不同肝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EGF含量比较 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 不同肝病患者血清中的EGF含量均明显增加,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 讨论
1962年Cohen首次在雄性小鼠的下颌腺内提取到了由53个氨基酸组成的低分子类多肽, 该多肽被称之为表皮生长因子(EGF), 其对细胞分裂具有强烈刺激作用, 且对多种组织具有刺激去氧核糖核酸合成及促进细胞增殖的生物活性[1]。研究报道, EGF对肝细胞的生长、再生及肝脏胶原纤维的合成均具有调节作用[2]。在体内体外EGF都可以加速肝脏细胞的细胞膜磷酸化, 促进多种离子进行跨膜转运, 以及刺激肝脏细胞的鸟嘌呤循环, 增加体内甘油二脂和三磷酸肌醇的形成, 甘油二酯则可引起细胞内钙离子从存储部位释放入胞浆内, 并使蛋白酶C活化, 从而引起肝功能出现变化[3]。其次EGF还参与着肝脏干细胞的增殖调节, 这种调节是通过与细胞表面的EGF受体结合发挥作用的。另外。EGF对成熟的非实质或肝实质细胞内的胶原合成具有促进作用, 尤其是通过调控贮存脂肪细胞的增生和增殖环节, 刺激贮脂细胞DNA的合成, 加速肝脏纤维化。有关文献报道, 血浆内EGF浓度的升高幅度同肝组织的病理检查结果中所见到的肝脏发生纤维化增生的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本文的研究结果中, 各种肝病患者血清中的EGF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患者与各种慢性肝病患者的EGF水平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EGF的含量随着患者肝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降低, 各种肝病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上述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的内容相符。此外, 本文采用甘草酸二胺注射液对不同程度的肝病患者进行治疗, 结果显示, 与治疗前相比, 不同肝病患者血清中的EGF含量均明显增加,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这表明经过有效的治疗, 不同肝病患者肝脏内的局部炎症出现一定程度的减轻, 其肝功能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而EGF的含量随着肝细胞损伤程度的减轻而增加。
综上所述, 血清中EGF水平的改变对肝病严重程度的衡量及预后情况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早期肝癌的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吴洪文, 谢宜奎, 白文坤, 等. 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探讨. 山东医药, 2010, 50(7): 52-53.
[2] 王东, 朱继业, 栗光明, 等. CD117、C-erbB-2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0,27(12):1815-1817.
[3] 王代宏, 刘志苏, 王芳元. 小分子RNA干扰同时沉默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基因对肝癌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1, 28(10): 1665-1667.
[收稿日期:2014-05-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