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创新

2014-09-21邹雪娟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题目文章作文

今年笔者从事初三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在一次模拟考试中,作为作文部分的评卷者,感慨颇深。从本次作文评卷中,笔者发现不少考生的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平淡呆滞,甚至有个别考生凭空捏造、虚情假意、谎话连篇。

一、原因分析

那么,学生作文质量普遍不高的原因何在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缺乏素材 无米下锅

俗话说:“织布需要棉花,炼铁需要矿石。”没有足够的素材,写人苍白无力,写物语焉不详,写景无光无色,写物模糊不清,自然写不出好文章。学生一旦上了考场,尽管看清了题目要求,可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就感到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无法行文了。因此,常常会听见学生抱怨:没有东西可写。

(二)内容空洞 游离主题

主题是文章的生命和灵魂。主题“准”、“深”、“新”是鉴别一篇文章好坏的标准。不少学生因为平时生活圈狭窄,活动空间小,社会经历少就认为自己写不出有深度、有新意的作文。正如个别学生说的那样,这花草、微笑、眼神我每天都看得见,可是为什么就没有作家体验的深刻呢?也有些学生写作时只重视叙事部分,却忽视深入挖掘具有深刻意义的主题,从而使文章肤浅、呆板僵硬、缺乏品味和内涵。

(三)缺乏创新 千文一面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特别强调和倡导的。所谓创新就是要打破常规、推陈出新、另辟蹊径、创造特色。从近几年来中考作文形式上看,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了对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张扬自己的个性。可是,尽管给考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创造了充分展示其个性的广阔空间,然而考场上不少学生的作文仍然表现出选材平淡、文思板滞、思维狭窄、拼凑字数等现象。特别是模式化现象较为严重,出现了很多似曾相识的作文。

二、应对策略

针对考场上学生作文存在的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以考虑如下应对策略:

(一)感受生活 积累素材

作家李白兰曾说:要善于用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和手指观察和感受周围的一切,这是写好作文的基础。然而仅仅懂得感知生活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必须学会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撷取典型材料,这就需要学生有敏锐的洞察能力,能深入地思考生活,学会体验、咀嚼和感悟;从而才能在写作中精心筛选出最有典型意义、最有表现力的生活现象。当然,学生获得写作材料不仅仅只是来源于社会生活,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得。那就是从文字资料中去采集。浩如烟海的文字资料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古今中外,由此而写出佳作巨著的例子比比皆是。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拓展课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同时拓宽学生的生活视野,多关注当今社会热点和焦点话题,做生活的有心人。本次模拟考试作文题以“人生清单”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这个题目可写性强,人生、愿望、信念、目标都属于这个话题的范畴。可见它是一个以人生为背景,便于考生联想及感悟的话题。平时能关注人生并对其做过深刻思考的学生就能很快悟出题意,写出较好的作文。第二道题是一道半命题作文《……悄悄来了》,这个题目同样留给考生很大的思维空间,那些平时善于观察和思考的考生就表现出很大的优势,他们运用自己知识的积累和思想的感悟很快就能打开思路,在记忆的仓库里寻找合适的题材,确定写作的内容。

(二)流露真情 感动你我

“情感是语文教学艺术之魂,更是作文教学之魂”。新课标一再强调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的作文,提倡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只有发自内心“从肺腑中流露出”的真情实感,才能做到写山能情满于山,写海能意溢于海,甚至让作品富于永久的生命力。那么,在写作时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把自己生活体验的情感自然地渗透到写作对象中,这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俗话说:人有七情六欲,喜则歌,悲则哭,人之常情也。无论是叙事还是抒情,运乎其心,得其真传便会使作文诗意隽永、韵味深长,从而产生独特的情感魅力。情感从何而来?当然只能从生活中来。学生平日里应该多关注生活,以饱满的感情去观察和对待周围事物,写作时把这种情感融入作文中。不矫情,不造作,情到笔至,妙笔生花,自然就能感人至深。试想,连自己都不能感动的作文又怎能感动别人呢?就像作家苏雪林说的那样:要想你作品里的情感能感染人,就必须十分真实,十分挚恳,十分热情。也就是说,你要读者哭,你必须自己先哭;你要读者笑,你必须自己先笑。

(三)提倡创新 弘扬个性

近几年来,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除基础综合分外还加了特别分。对考生作文中构思巧妙、角度新颖、在某方面有独到之处的给予肯定,给学生留下自由创作的空间。面对同一道题目,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甚至可以反面思考、换位思考,考试不必拘泥于同一想法或观点。学生在作文中可以畅所欲言,不必“犹抱琵琶半遮面”。当然,在创新作文呼声不断的时候,也要提醒学生注意“度的把握,以免误入歧途。现在的中学生思想正在逐步走向成熟,接受外界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但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弱。不少学生盲目崇拜一些带有反叛性的,甚至是思想偏激的、对学生成长不利的观点。因此,作为语文老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对事物做客观分析,教会他们用最真、最善、最美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开阔胸襟,放眼世界,写出有灵性的、健康向上的优秀作文。

(四)文采飞扬 妙笔生花

任何典型的材料,深刻的主题,精巧的构思,最后都必须借助语言表现出来。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如果学生的作文中有几处形象生动、精辟深刻、耐人寻味的语言,就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给人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得到评卷老师的青睐,在发展等级中获得加分。

那么,如何使学生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呢?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引导学生多读优秀作品,从中感受、咀嚼、体味语言,积累大量的精词妙语并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反复斟酌、用心揣摩,不断增强语言的感受能力,使语言表达富有文采,令人耳目一新、荡气回肠甚至拍案叫绝。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邹雪娟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湖美中学语文组 363600)endprint

猜你喜欢

题目文章作文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追根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