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课堂阅读实效性策略摭谈

2014-09-21徐晓红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文本语文

课堂阅读是文本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想让学生爱上语文,并从语文学习中汲取营养,阅读是关键,阅读是否落到实处,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成败。因为只有通过阅读才能感受到文本的魅力,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新大纲对语文教学有明确要求:“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而遗憾的是,目前文本教学中的阅读环节,多是流于喧嚣空乏,缺乏目的性和实效性,缺乏涵泳体悟,看似书声琅琅、热热闹闹,但学生的灵魂并不在场。

那么,如何提高课堂阅读的实效性呢?下面从四个方面分述之。

一、明确目的,任务驱动

《语文课程标准》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各个学段阅读能力要求的一个明确规定。课堂阅读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不是要学生漫无目的的死读,文本的差异决定了阅读目的的差异。有的重在感知语言美,有的重在感知意境的幽邃,而有的则要领悟深刻的主题和复杂的情感。比如《促织》,要让学生在曲折离奇的情节中读出昏君无道,官贪吏虐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感受作者对苦难民众的悲悯和对腐败吏治的痛恨;《卖白菜》要让学生读出母亲的诚信宽容、人格的坚挺伟大,懂得无论在何等艰难的困境中,都要坚守做人的尊严和道德的底线;再如《我愿意是急流》,对裴多菲及其爱情诗的了解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目的,让他们通过反复的阅读体会这一课所刻画的坚韧豪迈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一个具有娇媚温婉气质的女性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为爱情敢于排除任何艰难险阻、甘心付出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的决心和意志。

阅读,唯有明确的目的指向,方能有的放矢。

二、设疑悬难,问题驱动

引导学生设疑,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阅读内容。朱熹有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有疑问,方能有思考、有探究。说明学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可以帮助学生各方面能力地提高。现在很多学生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他们习惯于接受而不敢质疑。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就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敢于提问的课堂氛围。师生间要和谐交流,教师要让学生有亲切感,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主动思考,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并耐心地倾听他们的问题,懂得欣赏他们的问题,让他们养成思考的习惯,从而让他们在品味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如《项链》,作者究竟想通过这篇小说告诉我们什么,教师要设疑:难道小说仅仅像人们通常所理解的那样,是讽刺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吗?难道人向往过高贵的生活,向往接受别人的赞美就应该遭到讽刺吗?只有当学生深入阅读,关注到小说中“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这样一句话的时候,才有可能对小说做出正确的理解。

朱熹对读书要质疑的意义更说得浅白直接:“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的能力毕竟有限,他们不可能面面俱到,他们可能认为自己提出的问题解决了,这篇阅读就算结束了。老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把问题引向深处,从而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如史铁生先生的《合欢树》,学生可能把注意力集中在作者对母亲的回忆和思念上,没有发现文章除了作者和母亲之外还出现了一个“孩子”。这时候,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转移一下注意力,关注一下这个“孩子”,他在文中出现了几次?用意是什么?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要表现什么?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探讨,进而深入理解作者和母亲感情的与众不同。再由文章,进一步让学生回忆自己的母亲,感受母爱的伟大,展开一场母爱大讨论。这样既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又可以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三、激发兴趣,延伸阅读

课堂阅读也绝不能局限于教材文本,教师一定要精选与文本相关的素材,比如背景资料、同题材文本等,以丰富课堂阅读。再高一点要求,那就是逐步引导学生向课外阅读延伸。单靠课堂上的几十分钟,想达成语文教学的目标显然是不现实的。“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吕叔湘语)阅读需要延伸,但通过课堂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品位,是非常关键的,对于那些对课外阅读尚无多少兴趣的同学而言,尤其需要利用课堂阅读,引领他们发现阅读的趣味,课堂阅读是基石,课外阅读是补充。大量的课外阅读对学生视野的拓展、阅读习惯的历练又会反过来促进课堂阅读能力的提高。

四、交给方法,高效阅读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张志公指出:“语文课有一项特定的、不可推托的责任,就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进行种种计划的阅读训练,以培养学生具有比较高的阅读能力。”

我们要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我们要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选择有益于自己身心健康发展的课外读物,因为现在的各类读物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读了不好的书犹如交上不好的朋友,反而不利于孩子成长。

我们要让学生恰当运用略读和精读的方法。略读,了解大意;精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倘若对不同的文本,都一股脑的埋头下去,直至最后一个字,难免会事倍功半。

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古训有云:“读书不做笔记,犹如雨点落入大海,无踪无迹。”看过之后抛于脑后,时间一长,只剩下一无所有。荀子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名言需要学生认真领悟并实践之。勤做笔记可以帮助学生把最好的留下来,变成永远的记忆。边记边想,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徐晓红 安徽省天长市职教中心 239300)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文本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