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至诚至性 尽善尽美

2014-09-21周小红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朱自清春雨春风

《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佳作。作者抓住春天的特征,从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方面,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草木花卉竞相开放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的欣慰、喜悦之情。因为是名家名篇,切入点自然较多。本着课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学习原则,笔者选定了这样的设计方案:第一个阶段,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品味、赏析,充分感受文章美;第二个阶段,让学生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写一段话,升华对文章美的感受。下面是教学过程。

师:朱自清的文章被称为美文,是结构的美,诗意的美,语言的美。请同学们打开课文,仔细阅读,品味课文,说一说你认为文章的哪儿美,为什么?

(生埋头阅读、思考。)

生:我认为这儿写得美:“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作者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桃树、杏树、梨树的人情味,争先恐后地给大地带来生机。

生:“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由花色写到花香,由实写到虚写,后又联想到果实累累,真可谓春华秋实。

生:“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写出了春风的特点是轻悄悄,春草的特点是软绵绵,而且用了对偶和叠字的方法,读来朗朗上口,还真有一股舒服劲儿。

师:怎样才能把这句话美读出来?

生:要读出风的轻悄悄的感觉和草的软绵绵的感觉。

师:谁来美读?

生: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

师:朱自清文章之美,有口皆碑。谁来再说?

生:“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逼人的眼,就是射得人眼睛睁不开。一个“逼”字,写出小草雨后旺盛的生命力。

生:“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细、密、闪亮的特点,三个喻体形象而又惹人喜爱。

生:“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静默”一词用得好,作者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写出房屋就像一个人一样,静静地感受春的气息,品味春的滋味。

师:杨振龙同学对这段话的赏析非常精彩。据我所知,前人还未曾对这段话做过如此精彩的赏析。请同学们对杨振龙精彩的赏析而鼓掌。(生鼓掌。)什么样的人爱静不爱动?

生:老人。

师:对,老人。房屋就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世事的沧桑仍不能磨去他对春的到来的欣喜,仍在仔细地感受、品味。

……

师:朱自清是一个诗人,他的散文中也贮满了一种诗意,具有诗情画意之美。老师读一段话,请同学们给这幅画面起一个名字。

(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依次起了小鸟闹春、百花争艳、烟雨图、雨耕图、短笛无腔悠悠吹等画面名称。)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在《春》里,句句是景语,句句是情语,通篇描绘,也通篇抒情。那花,那草,那风,那雨,无不渗透了作者的感情。请同学们想一想,渗透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生:渴望春天、赞美春天的感情。

生: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欣慰、愉悦之情。

师:春风春雨有时好,春风春雨有时恶,不得春风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去。古今往来,多少文人墨客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春的乐章,表达自己爱春惜春叹春伤春的复杂情感。而朱自清先生是用他的生花妙笔,写尽江南春天的风神韵致。下面请同学们写一段话,要用上朱自清《春》的写法。

(生埋头习作。)

生:最能感受风的肆虐,是我们的学校了。上了坡,进入校园,风便格外凶猛。学校地势高,北面低陷,毫无遮拦,西面的山由北向南向学校收拢来,紧靠校园南墙的山又像屏障,将学校逼成一个风的角斗场,风们便在这里抓咬,撕打,苟延残喘。

生:每年农历六七月间,家乡的小麦便开始成熟了。仿佛一夜之间,碧绿油亮的麦田就染上丝丝黄意。浅黄,绿黄,焦黄……高高低低,错综相见,显示出大自然无穷的魅力。金色的山,金色的地,置身其间,就像置身金色的海洋。空气中弥漫了成熟的麦香气息。微风吹送,沉甸甸的麦穗晃动起来,发出沙沙沙的声音;麦浪迭起,一层赶着一层,缓缓地涌向远方.

……

反思:

1.语文本是有情物。要关注和培养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对语文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并能沉醉于文本当中,积极探索美的东西,发现美,鉴赏美,追求美,进而创造美。

2.教师的点拨要发挥自己的机智。要使语文课堂富于幽默情趣,并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使每节课都展现出亮点,这就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点拨艺术水平。有时不但碰撞出学生思维智慧的火花,连教师本人也会突发灵感,妙语连珠,引领学生沉醉于妙不可言的文学境界。教师还要及时捕捉学生的智慧火花,给予评价,有时还要加以深化和升华。在本节课中,杨振龙同学的赏析就成了亮点。

3.充分调动学生,由学生动态生成课堂。在鉴赏阶段,教师没有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是由学生自悟自得,教师顺着学生的思路,归纳出写作特点,颇有信手拈来之感。在充分放的基础上,教师又注意收,让学生学习课文写法写一段话,做到有放有收。

4.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教师要不断地阅读和积累,亲身搞一些创作。只有亲身创作,才能真正得文字之妙,含英咀华,满口生芳,才能得文章极致,才能高屋建瓴地指导学生习作。

(甘肃省武威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语文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教学的方法与策略研究课题(课题立项号:【2012】WWG93)成果)

(周小红 甘肃省古浪县民权初级中学 733103)endprint

猜你喜欢

朱自清春雨春风
匆匆
清芬正气朱自清
春风沉醉的夜晚
老情书 朱自清致武钟谦
“心灵的感冒”:朱自清白璧微瑕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