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雅”在文学翻译中的必要性

2014-09-21张鑫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年3期
关键词:译作通顺劳伦斯

摘 要:“信达雅”自提出以来对我国的翻译事业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不断受到批评和指责,尤其是其中的“雅”字首先受到非议。有的人提出“雅”是多余的,不应该作为评价文学翻译的标准。本文指出“雅”在文学翻译活动中是很有必要的,不应该去掉,并对此观点进行了解析。本文分别从“信”“达”“雅”三者之间关系与文学翻译的特点这两个角度分析“雅”作为翻译标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雅 文学翻译 必要性

一、引言

1989年,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从“五四”运动提倡白话文之后,它就开始遭到无数人的批判与质疑,其中首先遭到非议的就是“雅”。很多学者认为“雅”在翻译中没有作为翻译标准的必要,在文学翻译中也是如此。本文从两个方面提出“雅”的必要性。

二、结合“信”“达”“雅”三者关系看“雅”的必要性

“信”“达”“雅”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首先,“信”是翻译的基础,其基本要求是“意义不倍本文”,实现“以显其意”。但“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即使做到了“信”,没有把原文内容很好的表达出来也是不算做了成功的翻译,无达便无信而言。最后,“雅”的目的是为了“求达”,同时需要“达”来实现。由此可见,“信”是翻译的基础和出发点,“雅”是翻译要达到的最终的目标以及效果,而“达”则是连接两者之间的桥梁,是由“信”至“雅”的途径。从这一点来看,三者是相互连接的有机整体,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都是不可能达到翻译的效果的,因此,“雅”这一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

有些反对“雅”作为翻译标准的人说,原文不雅,译文也只能不雅,如果雅了,就违背了信。这种说法难免有片面化和望文生义之嫌。这里的雅并不是把不典雅的原作译的典雅了,不是单就译文谈译文,而是要传达原作的精神,使译文文字达到高水平。严复也并没有要求译文脱离原文而追求译文典雅优美,他之所以“用汉以前的字法句法”,是因为“汉以前的字法句法”可以“达意”,同时也利于“行远”,为中国的读者所喜欢。假如译文可以比作一道菜的话,“信达雅”就是做菜常讲究的色香味,色香味俱全,才能称得上佳肴,“信达雅”具备,才能算得上佳作。下面的例子摘自《红楼梦》霍译本:

(1)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2)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红楼梦》)

(1)Oft-times he sought out what would make him sad;

Sometimes an idiot seemed and sometimes mad

Though outwardly a handsome sausage skin,

He proved to have but sorry meat within.

A harum-scarum,to all duty blind,

A doltish mule,to study disinclined;

His acts outlandish and his nature queer;

Yet not a whit cared he how folk might jeer!

(2)Prosperous,he could not play his part with grace,

Nor,poor,bear hardship with a smiling face,

So shamefully the precious hours hed waste,

That both indoors and out he was disgraced,

For uselessness the worlds prize he might bear;

His gracelessness in history has no peer,

Let gilded youths who every dainty sample

Not imitate this rascals dire example! (The Story of the Stone)

这首诗表现的是贾宝玉叛逆的性格,他被看做是疯、痴、呆、傻,霍克斯用“idiot”“mad”“blind”等词充分表达了原文中贾宝玉的性格,符合原文的内容,即“信”;再看语言通顺易懂,符合原文的语言特点,即为“达”;最后我们看译文的节奏和形式特点,霍克斯译的这两首诗是抑扬格五音步(iambic pentameter),每行用五个长短格音步,十个音节组成,押韵为“双行联韵体” (Couplet),即每两行压一个音,即aabbccdd的韵式,韵律感强。该译文语言流畅,韵律整齐、押韵自然、很有诗味,产生的音乐效果足以与原诗媲美。这也是该译本的闪光点所在。

因此,我们进行翻译时,信是基点,这是不言而喻的,不然就不是翻译而是创作了。其次,译文还要“达意”,要使译文读者得到原文读者所得到的同样的意义。最后,还要充分考虑到读者的接受性,也就是“雅”。“雅”是该译本最突出的特点。所以,“雅”在译本中发挥了如此重要作用,是“信达”最终要达到的效果,其重要地位怎么能忽略呢?

三、结合文学翻译的特点看“雅”的必要性

文学属于艺术的一种,进而文学翻译是将文学艺术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是一种艺术性的活动。因此,文学翻译有艺术性的特点。艺术性充分体现在审美性上,文学翻译再现了原作的艺术美。endprint

对于文学翻译来说,仅仅语言通顺并不能体现文学翻译的上述特点,只求通顺的译文绝对不是高质量的译文,在求得语言通顺的同时,还应该力求“雅”,做到词句优美,文笔细致。一篇文学作品之所以是一种艺术,绝对不仅仅是因为它给读者讲述了有趣的故事,还在于它的文辞美观,文采飞扬,所谓“言而无文,行之不远”正是如此。但有些翻译作品,仅仅把原作的思想内容保留下来,译文也算流畅通达,并无晦涩难懂的成分在里面,但其实译作平淡无奇,乏味无比。原作的优美感荡然无存,意境也没有了,韵味也不在了,进而原作的风韵也不能很好地传达出来,读者读到这样的译作,肯定会有乏味平淡之感,一篇充满美感的佳作就这样被读者所忽视。这样的译作屡见不鲜,举个例子来说:

She sat quite still,feeling her own existence lapse.She was no more than a rose that could not quite come into blossom but remained tense.A little fly dropped on her knee,on her white dress,she watched it,as if it had fallen on a rose.She was not herself.(D.H.Lawrence:The Shadow in the Rose Garden)

该段选自劳伦斯的《玫瑰园中的影子》,劳伦斯是西方现代心理小说的开创者之一,他善于运用细腻的笔法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和心理活动。这一段写出了女主人公仿佛觉得自己是一朵清新的白玫瑰,但却不能竞相开放,就连小飞虫也过来打扰。这是出自女主人公的幻想,是女主人公对昔日旧情恋恋不舍的自然流露。但下面的译作却没有注意到这种意境,平凡而空泛:

她坐着一动不动,觉得自己仿佛已经不存在了。她充其量不过是一朵玫瑰,一朵只会紧张地待着,不能盛开的玫瑰罢了。一只小苍蝇落在她的白衣服上。她盯着苍蝇看,仿佛苍蝇落在一朵玫瑰花上似的。她不是她自己了。(《文学佳作对比赏析》)

上面的译文把原作的内容如实的表达了出来,语言也是通顺的,读者可以明白,并无晦涩之感。但该作译者没有完全体会到劳伦斯作品的意境,缺乏场景和人物心理的有机结合,美感不足。再看下面的译作:

她静静地坐着,放佛觉得自己已经不复存在了,化成了一朵玫瑰,一朵花苞紧缩不能够竞相开放的白玫瑰。一只小虫落到她的膝头上,爬上她那白色的衣裙。她盯着这只飞虫,好像它已经钻进了花蕊。而自己恰恰是这朵白玫瑰。(《文学佳作对比赏析》)

不难看出,第二篇译作更佳,不仅忠实地翻译出了原作的内容和思想,而且生动地传达出了原作具有的美感,巧妙地把景物和人物心理活动联系起来,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所以,译文单单符合原文内容是不够的,还需要将原文的意境表现出来。

由此看来,从文学翻译的特点来看,“雅”在文学翻译活动中是很重要的,不可缺少。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有人主张“雅”没有必要作为文学翻译的标准或者说“雅”是多余的,这种说法是片面的。不管从文学翻译的特点还是“信达雅”的关系来看,“雅”都是很有必要的,在指导翻译的实践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因此,我们不能断然地批判“雅”,而应正确全面地看待其在理论和实践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曹雪芹著,David Hawkes译.红楼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

[2]陈雄.翻译标准刍议—兼谈文学翻译的要求[J].中国翻译,1985,(3).

[3]崔永禄.文学翻译佳作对比赏析[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4][英]劳伦斯(D.H.Lawrence),王勋,纪飞等译.劳伦斯中短篇小说精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5]沈苏儒.论信达雅—严复翻译理论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6]王宏志.重释“信达雅”:二十世纪中国翻译研究[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9.

[7]锡泉.论文学翻译的信与美原则[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6,(3).

[8]周咏志.信达雅——对文学翻译的再认识[J].大家,2010,(6).

(张鑫 浙江省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315211)endprint

猜你喜欢

译作通顺劳伦斯
what用法大搜索
你做得到吗
校有校规
关于译介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创新问题的思考
读写大闯关
还好他用的不是镰刀
英语中“吃”的表达方法
句子雨
英语填词游戏
坐哪种船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