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老子之“道”的内涵及其规律
2014-09-21胡桂红孙丽秀
胡桂红+孙丽秀
摘 要:《道德经》是先秦时期重要的哲学著作,也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作品。《道德经》的核心范畴是:道、德、自然和无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道”。本文较为详细地阐述了老子之“道”的内涵、特点及其运行规律,为以后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道德经》 “道” 内涵 规律
老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道德经》中。《道德经》又名《老子》,是先秦时期重要的哲学著作,也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作品。《道德经》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下篇《德经》,共81章,约五千余字。《道德经》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书,其主题是什么?关于这一点,历来众说纷纭。比如,先秦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认为《道德经》讲的是政治哲学,也就是怎么管理社会的哲学;而先秦的军事家孙武,他从军事角度来解读《道德经》,写出了《孙子兵法》;还有人说,《道德经》主要讲为人处世之道、生存之道等等。可见,这部书的思想非常丰富,也非常复杂。但是,《道德经》还是有几个核心范畴的,这几个核心范畴分别是:道、德、自然和无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范畴,就是“道”。
老子所说的“道”究竟是什么?老子之“道”究竟有着怎样的内涵?在众多的研究者中,一般认为,韩非子的解释是比较到位的。韩非子说:“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韩非子·主道》)又说:“道者,万物之所然,万理之所稽也。”(《韩非子·解老》)韩非子的这两段话,大概有两层意思:第一,“道”是“万物之始”,也就是说,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宇宙万物都是由道演化而生成的;第二,“道者,万物之所然,万理之所稽也。”理,是法则、规律的意思,这句话的大意是说,“道”不仅生成了宇宙万物,还规定着宇宙万物运行演化的规律,使宇宙万物都按照一定的规律运行着。
(一)“道”为“万物之始”
关于宇宙的本源,也就是宇宙是如何形成的这个问题,直到现在也没人能说得清楚。但是,生活于两千五百多年前的老子,凭着自己超人的智慧,在《道德经》中描述了宇宙的原初状态和宇宙万物形成的过程。
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老子认为,有一种物质浑然而成,它在天地产生之前就存在了。它寂静而空虚,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循环运行而永不停息,可以作为万物的本源。老子把这种物质命名为“道”。
那么,这个“先天地而生”的“道”,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老子是这样描述“道”的:“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其上不徼,其下不昧……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道德经》第十四章)这段话的大意是说:“道”是这样一种东西,它没有任何痕迹,所以我们看不到它;它没有任何声音,我们听不到它;它还没有形状,我们也摸不到它。它是不明不暗,一片混沌。我们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头,跟着它也抓不到它的尾。所以老子说,他实在是无法准确地描述它,权且把它叫做“恍惚”。“道”就是这样一种无痕、无形、无声、非常玄妙的东西。老子认为,这个“道”,就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它在天地万物产生之前就存在了,天地万物就是由“道”孕育而产生的。
(二)“道”的特点及运行规律
这个作为天地万物本源的“道”,它不是静止的,而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运行着。正如《道德经》第十四章所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即“道”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存在,并且按照一定的规律一刻不停地运行着。“道”不仅自己按照一定的规律一刻不停地运行着,天地万物也都按照“道”运动的规律,一刻不停地运动着。也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比如,宇宙中的天体,都按着一定的轨道运行,从来都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轨道;再比如,地球上,春天的时候,植物都发芽生长;夏天的时候,开花结果;秋天的时候,果实成熟。这样年复一年,从没有改变过。自然界是如此,人类社会也是如此。人的生命,也按着生老病死的规律,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那么,“道”的运行规律有哪些?或者说宇宙万物总的运行规律是什么?
1.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在“道”的运行规律中,有一个规律特别重要,老子在《道德经》中也进行了反复的强调。这个规律就是“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道德经》第十四章)
“反者道之动”,是说在一定条件下,事物往往会向自己的反面转化。比如福和祸,在一定的条件下,福会变成祸,祸也会变成福。众所周知“塞翁失马”(《淮南子·人间训》),就很生动地说明了“福祸互相转化”的道理。古时候,一位住在边塞的老人丢了一匹马,邻居知道以后都来安慰他。老人却说:“没关系,丢马不一定是坏事,也许是好事呢!”过了几个月,这匹马回来了,还带回了一匹母马。邻居知道后过来向他祝贺,老人说:“我的马是回来了,可这也不一定是好事!”不久,他的儿子因为学习骑马把腿摔坏了。邻居又来安慰他,他说:“大家别着急,这也不一定是坏事!”过了几天,边塞发生战争,村里的青年都被拉去服兵役,很多人死在战场上。老人的儿子却因为摔坏了腿,反而活了下来。
其实,不仅福与祸可以相互转化,事物的对立面之间也都可以互相转化:在一定条件下,美可以变成丑,智可以变成愚,进步可以转化为退步,成功也可以转化为失败……反之亦然。明白了这个道理,那当我们处在顺境的时候,就不能太忘乎所以,要时刻警惕顺境中潜藏的危机;而当我们处在逆境时,也不要太过悲观,要努力创造条件,让自己尽快摆脱逆境,走向成功。
“弱者道之用”是“道”的另一个规律,或另一个特点。“弱者道之用”的大意是,“道”的作用是微妙的、柔弱的。《道德经》第十章写道:“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由此而看,“道”产生孕育了天地万物,但是既不占有它们,又不高高地凌驾于万物之上,而是悄无声息地隐藏于万物的背后,我们甚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所以,老子认为,真正得道之人,就应该像“道”一样,要低调、谦虚,不要太过张扬,做事也不要走极端,否则,就会引发一些不好的后果。老子还用了一系列的比喻,来说明这个道理。他说,“大智若愚”(《道德经》第四十五章),就是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往往不露锋芒,好像什么都不懂一样。老子又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德经》第四十五章),“大音希声”,是说最大的声音我们是听不到的。这点已经被现代科学所证实。因为人耳只能听到一定波段的声音,特别大的声音,比如地球转动的声音,我们是听不到的。当然,要是能听到,人类也就毁灭了;“大象无形”,是说最大的事物是没有形状的,因为它太大了,我们根本看不到它的形状。像宇宙的形状,我们能看到吗?当然看不到了。
2.道法自然
老子认为,“道”虽然孕育了宇宙万物,但是它“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道德经》第十章),即不把万物据为己有,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也不主宰和支配万物,而是听任万物按照自己的规律自然而然地发展着。这就是老子所谓的“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带给我们许多的启示。既然宇宙万物都有一定的运行规律,那么我们人类最聪明的做法,就是去发现这些规律,掌握这些规律,然后顺应这些规律,促成万物生长发展到它的最佳状态。而不是违逆这些规律,对万物的生长发展横加干涉。
其实,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早已被古人所深刻领会,并用来指导生活实践。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写道:“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司马迁认为,天地自然有它自身的运行规律,我们必须顺应这些规律,否则就会给人类带来灾祸。自然界是如此,人类社会包括我们人自身的身心发展,也是有一定规律的。如何去发现这些规律,并顺应这些规律,促使人类社会和人的身心得以充分的发展,这可能是老子“道法自然”思想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参考文献:
[1]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M].北京:中华书局,2009.
[2]陈奇猷校注.韩非子集释[M].中华上海编辑所,1958.
[3][西汉]刘安.淮南子[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西汉]司马迁著.史记(全本)[M].河北出版传媒集团,2009.
[5]李景林,郑万耕.中国哲学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6]李石岑.中国哲学十讲[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胡桂红,孙丽秀 河北省张家口学院初等教育系 07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