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教师有效提问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4-09-21钱海燕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师生心理老师

与西方国家的学生相比,中国初中学生比较缺乏问题意识,在学习过程中不能主动产生问题,更不愿意主动提出问题。这种情况在基础教育阶段尤其明显。

提问,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切有询问形式或询问功能的句子或教学内容。教师提问则是指教学提示或“传递所学内容的刺激以及学生做什么、如何做的指示”。

一、研究现状

自1912年美国史蒂文斯(R.Stevens)对教师发问这一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后,美国的教育研究工作者对教师的提问行为进行了大量观察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建议。

以杜威、布鲁纳等为代表的教育思想家将这种观点深入到教学领域。杜威认为科学教育的任务不单是传授知识,更应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宋代学者理学创始人之一张载认为:“义理有疑则耀,去旧见,以来新意”只有怀疑,才能摒弃陈旧,创造新意。他说:“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从中可见他对学习中怀疑精神和发现问题的重视。“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二、学生提问现状及原因分析

在太仓市明德初级中学分别选取初一、初二年级各一个班的学生,共92名在校中学生为本研究被试对象。研究表明,多数学生集中于提问频次较少的一端,男女生差异十分显著,女生提问数量要高于男生。原因有:

1.从传统的教与学活动方式来看,“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从古至今沿袭已久,早已成为教育的最主要方式之一。

2.从学生个体差异的角度来看,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学习风格是影响学生出现个体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我们可以设想,一个喜爱独立学习和沉思的学生,与一个常常结伴学习,并容易冲动的学生相比,谁更能提出问题。

三、教师提问,激发学生提问意识

(一)教师改变观念促进学生提问

老师要坚信学生的提问能力是可以改变和培养的。并引导学生把能力提高看作是自己学习的一个需要,一个目标。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各种各样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依次分为七个层次。学习和求知是一种基本需要,而且还是一种高级的成长需要,所以就每一个成长的个体而言,我们的学生是完全具备提问的动机的即:期待动因、价值动因、情感动因、成就动机。

(二)教师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提问

课堂教学总是存在着某种文化,不管我们意识到与否,学生都在进行着某种“文化适应”。

1.精心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心理环境

课堂心理环境是班级社会群体对班级成员的学习产生潜在影响的气氛和环境。

黄秀兰(1986)对课堂心理气氛进行了探讨,认为课堂心理气氛好似教学过程能否顺利进行所带来的群体情绪状态,这种气氛既是教学的心理背景,也是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健康的、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能产生一种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因素,不良的、消极的甚至是对抗的课堂心理气氛会使师生一无所获或者把上课看成是一种负担。[1]

2.精心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情感环境

教师的移情是指教师将自己的情绪或情感投射到学生身上,感受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引起和学生相似的情绪性反应。教师善于心理换位,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以此呼唤起师生间的共鸣性情感反应。学生快乐,教师也快乐。[2]

(三)教师有效提问,激发学生提问

提问实际上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批判分析,为此,提问也应遵循以下原则:要提出能激起学生思考的问题,要能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提问学生不仅仅会回答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对答案提出疑问。现实教育中有许多提问如“是不是”“是什么”“对不对”“怎么样”等问法并不带任何启发性,而有些意蕴丰富的事例、典型行为的示范和言简意赅的讲述等也可能具有启发性,所以提问关键在于实质的体现。问题的价值或水平在于由启发所带来的思维空间包括其向度、宽度、深度等状态如何。

钱梦龙老师是提问高手,下面就以钱梦龙老师在《死海不死》的教学实录中提问例子的分析来供老师借鉴和学习。

最新的(指2004年修订的《教师能力标准》)教师能力标准中包含5个能力维度的l8项能力,以及98条具体的绩效指标的描述。能力10,有效的提问技能:

1.提出清晰和恰当的问题。如“死海真的要死了”这句中的后一个“死”字的含义呢?你们知道这篇文章是什么文体?等等。

2.有效跟进学习者所提问题。钱老师问哪些东西可以不教时,学生纷纷举手说这可以不教,并说明原因。老师发现一个不举手的同学,就问“还有一小部分同学似乎缺少一点自信。你是认为还要教的,是吗?”于是老师就将确数和约数的区别进行了启发。

3.使用多样的问题类型和问题层次。

《死海不死》就涉及管理类问题、识记类问题、推理类问题、创造类问题等不同类型的问题。见上表。

4.提出并重新引导到那些促进学习的问题。

你们认为要学好这些课文,哪些知识还是需要老师教的?引出本文的说明文体。

5.用问题激发和引导讨论。

“这篇文章的标题很能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你们猜是哪一篇?看谁猜得快猜得准。”“你们认为要学好这些课文,哪些知识还是需要老师教的?”这些问题都是钱梦龙老师用问题激发和引导学生讨论的。

6.以回答问题来连接学习活动。[3]

老师问:“三性中选择哪一个?为什么?”学生说:“趣味性。”老师就借学生的回答来引出下文:课文的哪些地方引起了你的兴趣?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引起你的兴趣?

总之,给学生带来的思维空间越广阔越自由,其思维的成果便会越丰硕,智力的价值便会越可观。作为一名处于一线的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想富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教师就必须从实际出发,改革教学方法,采取科学的手段促使学生具备乐于提问、善于提问的问题意识。

注释:

[1]佐斌.师生互动论——课堂师生互动的心理学研究 [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2.

[2]佐斌.师生互动论——课堂师生互动的心理学研究 [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2.

[3]顾小清.教师能力标准[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

(钱海燕 江苏省太仓市明德初级中学 215431)endprint

猜你喜欢

师生心理老师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麻辣师生
六·一放假么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