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诺贝尔文学奖
2014-09-21李敬泽
李敬泽
关于诺贝尔文学奖的议论,很容易被归结为葡萄是甜是酸的问题。说它甜,那就是馋涎欲滴;说它酸,当然是因为吃不到,终究还是馋,还是不体面。所以,我不想在这儿搅和是非:它该给谁、不该给谁,哪位中国作家最近又得了评委、某院士的垂青等。我感兴趣的问题是:如果没有诺贝尔文学奖,世界将会怎样?
当然,该问题纯属假设,诺贝尔文学奖已经存在一百多年了,现在也没有迹象表明它会在某天消失。能把一件事耐心地做上一百多年,瑞典人这份磐石般的坚持就令人惊叹。反观我们自己,手头上忙活着一世界的事,有哪件在做的时候存了百年之心?
这件事有什么意义?我认为它的意义只有在假设它忽然停止或消失的时候才能看得清晰。
如果没有诺贝尔文学奖,当然媒体也就不会张罗一批人来讨论它;如果没有它,我们一年365天关心的可能仅仅是哪本书正畅销、哪个作家正走红;我们可能认为韩寒是大作家、村上春树是伟大的作家;我们可能真的认为文学就是用来“消费”的、认为写作就是一场争夺市场占有率的斗争;认为一本小说或一首诗注定转瞬即逝,它写于现在,被遗忘在今年、明年或后年。
但现在,有诺贝尔文学奖,每年有那么几天,我们忽然意识到,原来还有另一种文学,或者说文学可能是另外一种样子:它不是用来消费的,它探索和守护恒久的价值;它的标准不是“可读”“畅销”“时尚”,而是人类精神的宽阔、复杂和自由;它在“轻”之外向我们彰显“重”,在“快乐”之外向我们提示“严肃”。
就这么几天。过了这几天,我们会依然“消费”,依然轻松、快乐。那么,如果没有这几天呢?我们就彻底轻松、彻底快乐了?一个人如果彻底轻松、彻底快乐了,通常还有另一种说法,就是“傻”。
在这个意义上,我并不关心诺贝尔文学奖到底给了谁,我只是觉得一年之中幸亏还有这么几天……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