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当前社会音乐评价体系主导权被弱化的潜在威胁及对策
2014-09-21王小刚
王小刚
摘要:当前业界对中外音乐考级的点评分析文章不少,但只是停留在现象描述,缺乏进一步深度剖析。本文从当下中国音乐社会考级评价体系现象入手,引入社会文化主导权话语权问题,探讨了考级在我国渐受追捧对当前社会经济、教育、民族文化传承、民族审美认同等诸多方面形成的潜在威胁,并提出应对方案及可行性研究。
关键词:社会音乐评价体系 主导权 话语权 社会音乐教育 文化传承 审美认同
我国社会音乐考级活动自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以来,已从最初的寥寥几十人一度发展到“百万琴童”参考的宏大规模。在普及中外优秀音乐文化,促进音乐社会教学系统化、科学化,繁荣乐器市场、出版市场、培训市场等诸多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于提升全民族艺术素养发挥了无可替代的标杆功能。随着社会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各地方音乐专业院校、音乐家协会、文化行政部门及群众艺术行业协会组建的各类音乐考级委员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兴起,各自势力范围呈现出密集的交叉与重叠。同一个城市或地区同时有多家考级机构,使音乐考级一时成为炙手可热的香饽饽,你方唱罢我登场,为了争抢生源,巩固地盘,不断降低考级标准,违背艺术学习常规,将本来非常高雅而严肃的艺术评价体系折腾得濒临奔溃。除了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少数几家老牌专业高等院校的考级委员会尚能坚持外,国内其他机构每况愈下,在家长学生心目中逐步失去公信力和吸引力。
在国内林立的各山头倾轧争斗时,国外音乐考级体系趁势而入,以英皇音乐考级为代表的“洋考级”近年来在我国逐步蓬勃发展,市场份额不断扩大。英皇考级在中国的发展源于香港,而后随着港深两地交流日益频繁而逐步辐射到珠三角地区,现在他们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三个一线中心城市设立代表处。其专业的文案宣传策划,诱人的国际化通行的认证,全面科学的考评内容设置,卓越出色的考务组织无不流露出其行走90多国家和地区畅通无阻的自信与豪气。抓住了我国音乐学习者想要公正客观评价自己的艺术水准的心态,迎合了相当一部分人急于与国际强势文化接轨的内在诉求,受广泛认可追捧大有席卷全国之势。
众所周知,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经济总量已然是世界第二的位置,全世界范围内随处都可以见到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与之相对应的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却远远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世界经典音乐艺术的普及,发展水平以及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社会音乐艺术发展普及水准对于一个国家建设和谐人文环境,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自信心,发展创新思维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机制则起到类似指挥棒的价值导向的作用,如何评价?由谁来评价?如何区分高低、好坏?评价包含那些指标?这些都关系到价值评价的主导权和话语权的问题。正因为社会音乐教育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我们不得不予以关注和审视。它的评价机制是否科学、全面,是否适应我国当代音乐文化实践的需要,是否有利于我国优秀民族传统音乐推广传承,是否符合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等等,这一切不能仅简单的用“一切放开,让市场说话,按市场规律来办事”一言以概之。音乐艺术是人类最深层次意识形态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全体民族的心理特征,精神风貌和审美取向,价值判断。
话语权和评价体系主导权的丰富的内涵中包括对议题的设置、对规则的制定、是非、美丑的价值取舍与导向。话语权以及评价体系主导权的排他性特征甚至意味着使其他的表述和看法失去合法性和存在的必要性。处于21世纪伟大的民族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在制定国际议题和国际规则的能力上十分有限,多数情况下表现为对西方话语做出被动反应,处于结构性弱势地位。话语权的弱势常常表现为对外鲜有人认可,对内主导权的退化。
在文化艺术领域,文化话语权本质上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主导权,是一种权力,更是一种执行力。国际文化话语权已经成为表述、维护和构建国家文化权益、政治诉求、经济利益乃至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中国国家文化战略的核心任务是反对西方文化霸权,构建本土本民族优秀文化的自信。我们津津乐道于“诺贝尔奖、奥斯卡奖、、足球世界杯、NBA”,而对于我们自己的“茅盾奖”,“鲁迅奖”,包括音乐教育类的“欧永熙奖”却知之甚少。这种自我话语权主导权不自觉地主动弱化,让我们损失的不仅仅是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民族文化的自信,让我们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优秀民族传统核心价值观频临解体。在音乐教育领域我们当前的价值考评体系的主导权、话语权问题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音乐是艺术中最具有特殊性和代表性的门类之一,音乐社会评价机制的主导权和话语权随国际评价机制(以下简称“洋考级”)的强势介入和本土评价机制(以下简称“土考级”)的逐渐式微而带来的潜在威胁,当引起我们社会艺术管理者和专业音乐工作者足够的重视和警惕。理性分析,深入研究,认清优劣,制定对策并逐步扭转情势成为我们每一个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的文化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改革开放的顶层设计者们当初制定国策的时候的初衷绝对不是让国门洞开,听凭外来者进来蚕食,而是让外面先进合理的管理理念和运营手段完满呈示在我们面前,让我们认清形势,学习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运作技术,最终促进我们自己的进步和强大。关于洋考级与土考级的优劣高下的问题业界已经有很多文章,在这里笔者不做过多赘述,笔者想要分析的是英皇考级体系在中国蓬勃发展将带给我们社会经济、教育、民族文化传承以及民族审美认同方面的的直接或间接,隐性或显性的危害,现分述如下:
首先,本土经济利益受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钱永远是无法绕开的话题。我们不妨算一笔细账(以人民币计算),国内考级钢琴一级:教材费平摊下来约10元,考务费100元,总计110元。英皇考级演奏一级:教材费360元,考务费590元,现场翻译费80元,总计1030元(如果加乐理一级考试则另加295元)。洋考级费用几乎十倍于国内考级的费用。尤其在教材出版方面,英皇授权国内出版的一本不足30页A4纸张加一张CD碟就要120元人民币,而且经常处于缺货状态,光从纸张印刷材料来看成本最多不超过10元人民币,其中因知识产权而产生的垄断暴利可想而知。此外,英皇考级专业文凭里面有演奏、教学、指挥三个方向,这三个方向又分别有初级文凭、高级文凭、院士文凭师等三档,其考务费更是从1980元人民币起步往上走,最高高达6575元人民币(其考前培训费,教材资料费等选择性项目还未计算在内),其经济收益之高令人咂舌,简直是盆满钵满。毋庸置疑,这些收益绝大部分流入了国外机构的账户上。endprint
其次,现有音乐专业教育秩序受冲击明显。如前所述,价值评价体系导致的主导权话语权受损甚至缺失会最终意味着其他表述和体系失去其合法性。基层社会业余音乐教育普及推广是我国整个音乐教育的重要基石,与现行中小学学校课堂音乐教育有相当高的关联度,绝大部分的音乐院校毕业的学生都在从事社会基层普及音乐教育工作。如果洋考级占据话语主导权,音乐艺术的好坏美丑优劣由洋考官说了算,让他们如何面对几代人筚路蓝缕,薪火相传,辛苦构建起来的专业音乐教育及相关的价值评价体系?面对母校及辛苦培养他们的老师们情何以堪?一位英皇考级认证的音乐老师坦言她也非常想让她教的孩子们考母校的级,无奈家长们不愿意,甚至以更换老师为要挟。她现在后悔当初没有同意让父母卖房子供她去国外读音乐学院,接受系统地道的洋教育。英皇的师资力量培训每年吸引了大量已经从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去接受昂贵的再教育,个别专业音乐院校的教授甚至主动为之站台,摇旗助威。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通过英皇考级认证的优秀学子直接报考了国外音乐学院,未来我国音乐专业教育生源质量的逐年下降将对我们的专业艺术高校的竞争力形成致命的伤害。
其三,民族传统音乐传承凸显盲点。洋考级永远是舶来品,考的是西洋音乐体系,通行的是西方音乐语言和审美观念。而作为中国人文化生活中另一重要组成部分的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则无法触及,也没有能力和资格进行耕作。多年来经过刘天华、管平湖、王中山等几代民族音乐人薪火相传,用毕生精力构建起来的民族音乐演奏教学体系正初具规模,方兴未艾,中央音乐学院的民族音乐考级刚刚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华人文化圈初步站稳脚跟。如果我们不未雨绸缪,未能及时意识到洋考级对文化话语权主导权的潜在危害,积极应对并加以正面引导的话,未来我们的本已脆弱的民族传统文化生态将受到极大的挑战。对老祖宗的精妙绝伦的传统优秀艺术视而不见,言必称欧美,数典忘祖我们终将导致万劫不复。
最后,直接影响整个社会文化价值取向。文化主体性随艺术评价体系话语主导权弱化而受损。什么样的音乐是美的?什么样的音乐是符合时代需要的?什么样的音乐是代表当下民族精神的?什么样的音乐是契合当下民族文化发展传承潮流的?自古以来,我们的音乐审美取向和功能评价从不讳言其功利性目的,社会基层文化细胞和孩子们成长的正是我们所有工作努力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摆正西方经典音乐文化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在我们心目中的位置绝不能仅仅停留在顶层设计阶段和象牙塔里专业人士小范围流传的口头上。对于社会文化生态导向必须具有敏感性、前瞻性。洋考级的广受追捧会大大助长整个社会崇洋媚外的风气,君不见当下富裕阶层和既得利益者争相移民海外,巴黎奢侈品店配备华语导购员应对中国游客的抢购,国外大学一茬接一茬地到国内大学甚至高中办留洋推介会。我们承受的是自然环境日益恶化,百姓人文素质日益滑坡,民族文化自尊心自信心日益弱化,而外国的游戏规则制订者,话语权主导者们却抽着雪茄坐着商务舱来到中国悠然着度假,高高在上地把钱赚了。
对于当前的严峻形势,我们一方面不必盲目排外,粗暴将冲击我们的固有价值的外来评价体系拒之门外,而是理性给予应有的尊重甚至礼遇;另一方面更不必妄自菲薄,我们冷静分析认清楚我们的优势与便利,只有深入了解外来体系的运作精髓文化内涵,才能有的放矢,知己知彼,结合我们的已有优势尽快重新确立起属于自己的新的价值评价体系。关于这方面,笔者认为并非一筹莫展,相反我们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切入点。现分述如下:
一、价格成本优势。我们可以充分调动一切积极有利因素,在教材出版,考务组织,场地环境上降低成本,只要能推出科学严谨富有中国特色的新考级评价体系且质优价廉,相信市场规律,性价比会说话。
二、行政管理优势。我们经过近100年几代人的努力建立起来的音乐教育体系和与之配套的音乐行政管理体系,我们具有大把的低成本资源可以为我所用。只要负责顶层设计的管理者和负责落实实施的执行者大家坚定信念,团结一致,以前丢失的羊不足以影响整个牧场的大局。
三、民族土壤优势。民族音乐传承可以作为绝地反击的突破口,因为洋考级无法在这一块进行耕耘,而当下整个社会有相当部分知识阶层,有识之士对传统文化的价值正重新认识,重新定位的潮流正成风起云涌之势。只要我们制定出整齐划一,科学严谨的评价体系,优秀民族音乐传承这一块绝对会塞翁失马,再次迎来意想不到的大发展。
四、人力资源优势。只要新的全国统一的考级评价体系出来,我们的艺术院校培养的毕业生肯定会自发大力推广,大家按照新的富有时代气息的科学严谨的标准进行教学实践,这种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信息传递时效性、通畅性不言而喻。
整顿社会音乐考级行为,重建我们自己的社会艺术考级评价机制,架构属于我们自己的新的音乐教育主导权,话语权光有上述可行性和优势是不够的,必须有具体的步骤和措施,否则就容易陷入一种冥想与空谈。也许有人会说现今是全球一体化,经济、政治、军事等层面需要与世界接轨,文化艺术也要与世界接轨。否则,面对外来强势文化袭来时,我们只有被人牵着鼻子走,在无尽的自艾自怨中坠入西方精心设计的,通过文化占领进而达到经济侵略,政治操控为目的陷阱。
明确行政管理责任,统一步调行动。建议由国家教育部牵头,团结全国范围内专家学者,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音乐考级评定国家标准。改变过去由专业音乐院校、文化部门、社会民间团体、大家各自为政、多头管理、恶性竞争混乱不堪的局面。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来统一部署的好处在于:
首先,社会音乐考级评定工作本身就是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教育部门的渠道具有正规性、权威性,全方位覆盖面广的优势。其次,教育部艺术教育司、局、研究所等相关机构在学校音乐课的教材编写、课程设计、教学研究方面本身就积累了相当多的人力物力资源与实践经验,顺便指导负责社会音乐考评工作,可以说是轻车熟路,一石二鸟,最大限度节约资源。再次,可以顺势将社会音乐考级工作和中考、高考艺术特长生等资格认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时下因考级证书的效力不被认同,导致家长学生蒙受精力和经济上巨大损失的事例屡见不鲜。最后,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社会音乐考评工作还有利于将课堂音乐教学与课外音乐学习形成一盘棋,二者互为补充,互为呼应,形成行之有效的有机整体。具体步骤:endprint
第一,参照世界各国具有代表性的社会音乐考评模式,并充分吸收我国音乐教育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将科学性、正规性、严肃性的做法引入到我们自己的新标准中来,关于扬长避短,与时俱进这一点,前面讨论得很多,这里不再多述。
第二,将民族音乐基本常识,民歌初步识唱,民族乐曲初步听辨的考评纳入到新的音乐考级必考范围中(民乐专业和非民乐专业的难度应有所区别)。这样做有助于形成我们的中国社会音乐考评的中国特色,独一无二的优势,进而培养自我民族文化认同感,自豪感。在学校音乐课堂上推行民族音乐文化的效果非常有限的情况下,通过社会音乐考级的方式让有音乐兴趣和需求的孩子自愿接受考评无疑是有效推动优秀民族传统音乐的普及传承的最佳途径。
第三,制定统一惠民的价格标准和正规严谨的考评组织形式。包括考评费,教材参考资料费,由教育部正规出版社统一刊行全国,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减轻琴童家长的经济负担。因为是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属下各个学校最好的音乐教室都可以按照标准化布置,考试器材,场地租赁的费用也省下一大笔。现在我们本土考级是十倍低于洋考级,未来新考级标准出台后费用如果二十倍低于洋考级会是什么效果呢?
第四,对于现行已经有的各种考级可以不必立马全部强行禁止,可以通过新的统一考评标准的权威性、正规性,与学校主流音乐课程的关联度、对接性,费用的惠民性来自然引导,完成平稳过渡。
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体制虽然也有诸多尚待改革的地方,但毕竟是形成系统,具有无可比拟的行政执行力和公信力的。因此,建议运用教育行政权力来推行社会音乐考评工作在当下令出多门,小团体利益诉求盛行的混乱情况下也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首先,警惕行政权力的垄断化。形成一家之言,全程包办,将社会艺术教育导向新的“八股”,为科举制度在当代添加新的注释。可以由教育部门牵头成立由各大艺术院校有资历,有责任感的老专家,学者组成评定委员会具体实施,教育行政部门只是负责经费管理,人员遴选,现场组织及教材出版等工作。形成管办分离,充分尊重评委的评定工作的独立自主性。
其次,警惕社会音乐教育与学校课堂音乐教育混为一谈。二者针对的对象和要达到的目标是有本质区别的,二者的关系是互补的。因此,在教育行政部门内部负责社会音乐考评任务的部门必须是相对独立的,绝对不能与学校音乐课教学实施部分简单等同或者交叉重叠起来。
再者,警惕过度人性化与以鼓励为主的原则滥用。对于明显违背音乐学习正常规律为了考级而考级的不合格学生一定要有否绝机制。关于这一点上海音乐学院考级委员会做法值得借鉴,他们每一年都会有考级不合格学生,对他们采取只公布考号不公布具体姓名的方式,既维护了自身的权威性,又照顾到了学生的自尊心不受伤害。
最后,警惕自说自话,自我封闭,自我僵化。要主动加强与国际同行交流来往,实时更新考评内容和国内外先进音乐教育传播理念。洋考级的正规性、权威性、科学性我们都可以通过学习做到,但是其对国内民众最大的诱惑也是我们难以一时做到的无非是国际认可度的问题。对于这一点,笔者认为我们是有突破空间的,因为随着我们的综合国力、经济实力、政治影响力的逐步上升,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影响力必定会随之呈上升趋势,只要我们认清形势加快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科学严谨务实的文化话语主导体系,并形成灵活开放的长效机制,含金量高了,自然会获得的国际同行的尊重,逐步获得普遍认可。
综上所述,成立以教育行政主管机关为主导,以各大正规专业音乐院校为技术核心,制定并推行新的全国统一的社会音乐评价体系,将正规化性、严肃性、科学性、民族性、普惠性以及其与现行学校音乐教育深度对接,互补等原则贯穿其中,是刻不容缓,功德无量的大事。我们的文化话语权,音乐价值评价体系一定要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体现我们自己音乐审美价值的意志与导向,与时俱进,为我所有,为我所用。
参考文献:
[1]杨智.社会音乐考级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支架式构建[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2]唐建军.中国大陆音乐考级的历史回顾与思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01).
[3]苏娟.提升国际文化话语权维护国家文化安全[J].当代世界,2013,(09).
[4]骆郁廷.提升国家文化话语权[N].人民日报,2012-02-23(07).
[5]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