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高校教育成本核算

2014-09-21王宏宇刘晨

会计之友 2014年26期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高校

王宏宇++刘晨

【摘 要】 随着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高校筹资模式由单一的财政拨款转化为多渠道筹集,由政府、学生(家庭)及社会共同承担,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承担了教育成本就希望了解学校的成本信息,高校有必要进行教育成本核算以便提供学校的成本信息。目前,准确、有效地进行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已经成为促进高校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在核算教育成本方面,作业成本法弥补了传统成本法的不足,在各高校应用广泛。鉴于此,文章主要应用作业成本法进行高校教育成本核算。

【关键词】 高校; 教育成本核算; 作业成本法

中图分类号:G40-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26-0102-03

一、现行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方法的缺陷

自2014年起,高校实行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但是新高校会计制度并没有标明有关教育成本核算的内容与方法,所以我国高校在教育成本核算方面仍采用过去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如统计调查法、会计调整法。这些成本核算方法虽然成本低,但是核算结果却不尽人意,不能准确反映高校的教育成本,甚至在成本核算方面存在缺陷,具体表现在:

(一)间接成本分配方法不合理

对于高校发生的间接成本,运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核算时,往往采用单一的标准将其分配到成本对象,造成成本核算结果不准确。

(二)成本核算内容不明确

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往往是通过调整过去的统计调查资料来获得教育成本数据,并没有明确成本核算内容,造成得到的成本数据不系统。

二、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

由于传统成本法的缺陷和作业成本法在核算教育成本方面的优越性,越来越多的学校在成本核算时采用作业成本法。目前,作业成本法在西方高校中应用较广泛,效果较好。研究发现,近年来欧洲的一些大学通过运用作业成本法核算教育成本,不仅强化了内部管理,而且优化了资源配置。我国虽然在这方面起步比较晚,但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发展,高校在运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教育成本核算方面也具备了良好的条件。

(一)高校教育成本中直接费用少,间接费用多

高校发生的行政支出、教辅支出等,一般无法直接归集到特定的成本核算对象,都属于间接成本,如果按照单一的标准对这些支出进行分配,则会造成计算结果不准确,而作业成本法在对间接成本进行分配时往往会选择合适的标准,提高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二)高校的作业类型比较固定

高校进行的教育活动周期性、重复性很强。每届学生都是从新生入学开始到学生毕业结束。同一年级、专业的学生的培养过程基本都是相同的,即高校具有的作业比较稳定。

(三)高校的软件、硬件基础比较好

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普及,学校的日常经营活动都是通过计算机完成的,这为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此外,作业成本法的计算过程复杂,工作量大,对会计人员和计算机系统要求高,而高校在这方面的软件条件也已经达到要求。

三、作业成本法下的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实例——以A大学经管学院为例

A大学是一所以本科生教育为主的普通全日制高校,共有院系15个,学生17 174人。本着简化计算的原则,运用作业成本法核算该校经管学院学生教育成本,并且在确定资源项目时主要分析数额较大的项目。该院学生共计2 200名。

分析教育成本的内容,教育成本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而作业成本法主要是用于对间接成本的分配。对于经管学院来说,直接成本主要包括经管学院教师和管理人员工资及补助、班主任津贴等,它们可以直接归属于成本核算对象。间接成本是无法归属于成本对象的支出。如学校管理人员的工资及补助、办公经费等。本年该学院的教师、管理人员的工资及补助金额13 484 234.8元,班主任津贴的总金额 6 777.16元,直接成本的总金额为13 491 011.96元。对于间接成本要用作业成本法分析。

作业成本法的思路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具体步骤如下:

(一)明确高校的教育资源项目

高校要进行教育成本核算首先要明确教育资源的项目,明确哪些资源可以计入教育成本,哪些不可以计入,将不可以计入教育成本的资源费用予以剔除。本文认为可以计入教育成本的资源项目有:工资及补助费(学校管理人员)、办公经费、水电费、维修费等。

(二)确认各类资源的资源动因及金额

资源动因是将资源分配到作业的依据,反映了作业对资源的消耗情况。在将高校的资源项目确认完毕后,要对这些资源加以分析,确定其资源动因。准确有效的资源动因是资源正确分配的前提。表1为A大学的资源动因表。

(三)确定作业中心及作业动因

在资源及资源动因确定后,应该确定A大学的作业中心,为了简便起见,将A大学的作业中心确定为5个,如表2。

(四)将资源分配至作业中心

在作业中心确定完毕后,要将资源金额分配至作业中心,一般来说资源的分配分为以下三类:

1.直接分配至成本对象

像工资补助费、办公经费等可以直接分配至成本对象,无需通过作业中心,分配结果如表3。

2.直接分配到作业中心

像维修费、折旧费等支出可以直接计入相关作业中心,对于维修费和折旧费可以通过分析固定资产明细账得到相应的金额并将其分配到相关作业中心,分配结果如表4。

3.按仪表计量数分配至相关作业中心

对于水电费可以根据仪表计量数进行分配,现在电费价格是每度0.5元,水费每方2元。分配完毕后,将资源成本归集到作业成本库,如表5。

(五)将成本库中的成本分配至成本对象

作业库中的成本还要进一步分配,应将其分配到成本对象,分配如表6。

(六)计算教育总成本

在间接成本计算出来之后,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归集在一起,便可以得出A大学经管学院这一年的教育成本,金额为14 107 452.89元。如果要得到每个学生的教育成本,还需要采用约当学生人数法将教育成本在在校生和毕业生之间分配。

【参考文献】

[1] 林万祥.成本会计研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85-91.

[2] 林钢,武雷.高等教育成本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37-245.

[3] 于莉萍,孙方方,靳鑫.论高校成本核算及其面临的问题[J].管理观察,2012(32):96.

[4] 杨世忠,许江波,张丹.作业成本法在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中的应用研究[J].会计研究,2012(4):14-19.

[5] 吴正杰.我国作业成本法应用研究综述及展望[J].会计之友,2013(30):84-86.endprint

【摘 要】 随着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高校筹资模式由单一的财政拨款转化为多渠道筹集,由政府、学生(家庭)及社会共同承担,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承担了教育成本就希望了解学校的成本信息,高校有必要进行教育成本核算以便提供学校的成本信息。目前,准确、有效地进行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已经成为促进高校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在核算教育成本方面,作业成本法弥补了传统成本法的不足,在各高校应用广泛。鉴于此,文章主要应用作业成本法进行高校教育成本核算。

【关键词】 高校; 教育成本核算; 作业成本法

中图分类号:G40-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26-0102-03

一、现行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方法的缺陷

自2014年起,高校实行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但是新高校会计制度并没有标明有关教育成本核算的内容与方法,所以我国高校在教育成本核算方面仍采用过去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如统计调查法、会计调整法。这些成本核算方法虽然成本低,但是核算结果却不尽人意,不能准确反映高校的教育成本,甚至在成本核算方面存在缺陷,具体表现在:

(一)间接成本分配方法不合理

对于高校发生的间接成本,运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核算时,往往采用单一的标准将其分配到成本对象,造成成本核算结果不准确。

(二)成本核算内容不明确

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往往是通过调整过去的统计调查资料来获得教育成本数据,并没有明确成本核算内容,造成得到的成本数据不系统。

二、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

由于传统成本法的缺陷和作业成本法在核算教育成本方面的优越性,越来越多的学校在成本核算时采用作业成本法。目前,作业成本法在西方高校中应用较广泛,效果较好。研究发现,近年来欧洲的一些大学通过运用作业成本法核算教育成本,不仅强化了内部管理,而且优化了资源配置。我国虽然在这方面起步比较晚,但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发展,高校在运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教育成本核算方面也具备了良好的条件。

(一)高校教育成本中直接费用少,间接费用多

高校发生的行政支出、教辅支出等,一般无法直接归集到特定的成本核算对象,都属于间接成本,如果按照单一的标准对这些支出进行分配,则会造成计算结果不准确,而作业成本法在对间接成本进行分配时往往会选择合适的标准,提高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二)高校的作业类型比较固定

高校进行的教育活动周期性、重复性很强。每届学生都是从新生入学开始到学生毕业结束。同一年级、专业的学生的培养过程基本都是相同的,即高校具有的作业比较稳定。

(三)高校的软件、硬件基础比较好

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普及,学校的日常经营活动都是通过计算机完成的,这为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此外,作业成本法的计算过程复杂,工作量大,对会计人员和计算机系统要求高,而高校在这方面的软件条件也已经达到要求。

三、作业成本法下的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实例——以A大学经管学院为例

A大学是一所以本科生教育为主的普通全日制高校,共有院系15个,学生17 174人。本着简化计算的原则,运用作业成本法核算该校经管学院学生教育成本,并且在确定资源项目时主要分析数额较大的项目。该院学生共计2 200名。

分析教育成本的内容,教育成本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而作业成本法主要是用于对间接成本的分配。对于经管学院来说,直接成本主要包括经管学院教师和管理人员工资及补助、班主任津贴等,它们可以直接归属于成本核算对象。间接成本是无法归属于成本对象的支出。如学校管理人员的工资及补助、办公经费等。本年该学院的教师、管理人员的工资及补助金额13 484 234.8元,班主任津贴的总金额 6 777.16元,直接成本的总金额为13 491 011.96元。对于间接成本要用作业成本法分析。

作业成本法的思路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具体步骤如下:

(一)明确高校的教育资源项目

高校要进行教育成本核算首先要明确教育资源的项目,明确哪些资源可以计入教育成本,哪些不可以计入,将不可以计入教育成本的资源费用予以剔除。本文认为可以计入教育成本的资源项目有:工资及补助费(学校管理人员)、办公经费、水电费、维修费等。

(二)确认各类资源的资源动因及金额

资源动因是将资源分配到作业的依据,反映了作业对资源的消耗情况。在将高校的资源项目确认完毕后,要对这些资源加以分析,确定其资源动因。准确有效的资源动因是资源正确分配的前提。表1为A大学的资源动因表。

(三)确定作业中心及作业动因

在资源及资源动因确定后,应该确定A大学的作业中心,为了简便起见,将A大学的作业中心确定为5个,如表2。

(四)将资源分配至作业中心

在作业中心确定完毕后,要将资源金额分配至作业中心,一般来说资源的分配分为以下三类:

1.直接分配至成本对象

像工资补助费、办公经费等可以直接分配至成本对象,无需通过作业中心,分配结果如表3。

2.直接分配到作业中心

像维修费、折旧费等支出可以直接计入相关作业中心,对于维修费和折旧费可以通过分析固定资产明细账得到相应的金额并将其分配到相关作业中心,分配结果如表4。

3.按仪表计量数分配至相关作业中心

对于水电费可以根据仪表计量数进行分配,现在电费价格是每度0.5元,水费每方2元。分配完毕后,将资源成本归集到作业成本库,如表5。

(五)将成本库中的成本分配至成本对象

作业库中的成本还要进一步分配,应将其分配到成本对象,分配如表6。

(六)计算教育总成本

在间接成本计算出来之后,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归集在一起,便可以得出A大学经管学院这一年的教育成本,金额为14 107 452.89元。如果要得到每个学生的教育成本,还需要采用约当学生人数法将教育成本在在校生和毕业生之间分配。

【参考文献】

[1] 林万祥.成本会计研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85-91.

[2] 林钢,武雷.高等教育成本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37-245.

[3] 于莉萍,孙方方,靳鑫.论高校成本核算及其面临的问题[J].管理观察,2012(32):96.

[4] 杨世忠,许江波,张丹.作业成本法在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中的应用研究[J].会计研究,2012(4):14-19.

[5] 吴正杰.我国作业成本法应用研究综述及展望[J].会计之友,2013(30):84-86.endprint

【摘 要】 随着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高校筹资模式由单一的财政拨款转化为多渠道筹集,由政府、学生(家庭)及社会共同承担,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承担了教育成本就希望了解学校的成本信息,高校有必要进行教育成本核算以便提供学校的成本信息。目前,准确、有效地进行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已经成为促进高校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在核算教育成本方面,作业成本法弥补了传统成本法的不足,在各高校应用广泛。鉴于此,文章主要应用作业成本法进行高校教育成本核算。

【关键词】 高校; 教育成本核算; 作业成本法

中图分类号:G40-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26-0102-03

一、现行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方法的缺陷

自2014年起,高校实行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但是新高校会计制度并没有标明有关教育成本核算的内容与方法,所以我国高校在教育成本核算方面仍采用过去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如统计调查法、会计调整法。这些成本核算方法虽然成本低,但是核算结果却不尽人意,不能准确反映高校的教育成本,甚至在成本核算方面存在缺陷,具体表现在:

(一)间接成本分配方法不合理

对于高校发生的间接成本,运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核算时,往往采用单一的标准将其分配到成本对象,造成成本核算结果不准确。

(二)成本核算内容不明确

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往往是通过调整过去的统计调查资料来获得教育成本数据,并没有明确成本核算内容,造成得到的成本数据不系统。

二、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

由于传统成本法的缺陷和作业成本法在核算教育成本方面的优越性,越来越多的学校在成本核算时采用作业成本法。目前,作业成本法在西方高校中应用较广泛,效果较好。研究发现,近年来欧洲的一些大学通过运用作业成本法核算教育成本,不仅强化了内部管理,而且优化了资源配置。我国虽然在这方面起步比较晚,但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发展,高校在运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教育成本核算方面也具备了良好的条件。

(一)高校教育成本中直接费用少,间接费用多

高校发生的行政支出、教辅支出等,一般无法直接归集到特定的成本核算对象,都属于间接成本,如果按照单一的标准对这些支出进行分配,则会造成计算结果不准确,而作业成本法在对间接成本进行分配时往往会选择合适的标准,提高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二)高校的作业类型比较固定

高校进行的教育活动周期性、重复性很强。每届学生都是从新生入学开始到学生毕业结束。同一年级、专业的学生的培养过程基本都是相同的,即高校具有的作业比较稳定。

(三)高校的软件、硬件基础比较好

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普及,学校的日常经营活动都是通过计算机完成的,这为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此外,作业成本法的计算过程复杂,工作量大,对会计人员和计算机系统要求高,而高校在这方面的软件条件也已经达到要求。

三、作业成本法下的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实例——以A大学经管学院为例

A大学是一所以本科生教育为主的普通全日制高校,共有院系15个,学生17 174人。本着简化计算的原则,运用作业成本法核算该校经管学院学生教育成本,并且在确定资源项目时主要分析数额较大的项目。该院学生共计2 200名。

分析教育成本的内容,教育成本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而作业成本法主要是用于对间接成本的分配。对于经管学院来说,直接成本主要包括经管学院教师和管理人员工资及补助、班主任津贴等,它们可以直接归属于成本核算对象。间接成本是无法归属于成本对象的支出。如学校管理人员的工资及补助、办公经费等。本年该学院的教师、管理人员的工资及补助金额13 484 234.8元,班主任津贴的总金额 6 777.16元,直接成本的总金额为13 491 011.96元。对于间接成本要用作业成本法分析。

作业成本法的思路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具体步骤如下:

(一)明确高校的教育资源项目

高校要进行教育成本核算首先要明确教育资源的项目,明确哪些资源可以计入教育成本,哪些不可以计入,将不可以计入教育成本的资源费用予以剔除。本文认为可以计入教育成本的资源项目有:工资及补助费(学校管理人员)、办公经费、水电费、维修费等。

(二)确认各类资源的资源动因及金额

资源动因是将资源分配到作业的依据,反映了作业对资源的消耗情况。在将高校的资源项目确认完毕后,要对这些资源加以分析,确定其资源动因。准确有效的资源动因是资源正确分配的前提。表1为A大学的资源动因表。

(三)确定作业中心及作业动因

在资源及资源动因确定后,应该确定A大学的作业中心,为了简便起见,将A大学的作业中心确定为5个,如表2。

(四)将资源分配至作业中心

在作业中心确定完毕后,要将资源金额分配至作业中心,一般来说资源的分配分为以下三类:

1.直接分配至成本对象

像工资补助费、办公经费等可以直接分配至成本对象,无需通过作业中心,分配结果如表3。

2.直接分配到作业中心

像维修费、折旧费等支出可以直接计入相关作业中心,对于维修费和折旧费可以通过分析固定资产明细账得到相应的金额并将其分配到相关作业中心,分配结果如表4。

3.按仪表计量数分配至相关作业中心

对于水电费可以根据仪表计量数进行分配,现在电费价格是每度0.5元,水费每方2元。分配完毕后,将资源成本归集到作业成本库,如表5。

(五)将成本库中的成本分配至成本对象

作业库中的成本还要进一步分配,应将其分配到成本对象,分配如表6。

(六)计算教育总成本

在间接成本计算出来之后,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归集在一起,便可以得出A大学经管学院这一年的教育成本,金额为14 107 452.89元。如果要得到每个学生的教育成本,还需要采用约当学生人数法将教育成本在在校生和毕业生之间分配。

【参考文献】

[1] 林万祥.成本会计研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85-91.

[2] 林钢,武雷.高等教育成本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37-245.

[3] 于莉萍,孙方方,靳鑫.论高校成本核算及其面临的问题[J].管理观察,2012(32):96.

[4] 杨世忠,许江波,张丹.作业成本法在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中的应用研究[J].会计研究,2012(4):14-19.

[5] 吴正杰.我国作业成本法应用研究综述及展望[J].会计之友,2013(30):84-86.endprint

猜你喜欢

作业成本法高校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框架探析
新经济时代下管理会计的应用案例探索与启示
作业成本法在酒店业成本核算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产品成本动因分析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