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语用论视角下新闻语篇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2014-09-21王新龙

关键词:新闻报道

王新龙

摘 要:批评性话语分析主要探讨语言、权利和意识形态的关系。新闻报道的本质在于客观、公正地呈现事实,然而看似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实际上在报道时增加了很多报道者的主观思想,从而误导读者的判断能力。所以读者在阅读新闻报道时要弄清事实真相,增强批评性阅读的能力,从而形成对新闻报道的正确性评价和认识。

关键词:批评性话语分析;新闻报道;元语用论;元语用意识;模糊语

中图分类号:H030;G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6-0182-02

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DA)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语篇分析领域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1979 年R. Fowler、B. Hodge、G. Kress和T. Trew 出版了《语言与控制》(Language and Control)一书,提出批评语言学的分析方法,旨在通过对大众语篇的分析,来揭示意识形态对语篇的影响和语篇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1]。批评语言学中的“批评”是“评价”、“评判”的意思,而不是贬义词。新闻媒体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教人如何看问题,因而新闻报道要客观、公正的报道事实,但是在实际报道的过程中,报道者不可能做到反映所有人的观点或代表所有人的利益,他们往往根据自己的思想倾向来进行报道,所以任何新闻报道都很难做到真正的客观公正。批评性话语分析是从一种评价性的角度来解读与具体社会实践相关的语篇中权利操控者如何通过语言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让读者接受其隐藏在语篇中的意识形态,它旨在揭示语言、权利和意识形态的关系。所以,对英语语篇的新闻报道进行深入的解读,让读者了解报道的真正意图是十分必要的。

一、元语用论和元语用意义

“元语言”(metalanguage)这个术语最早是由Tarski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来的,指用来对目标语(object language)进行描述、评论和观察的语言。元语用论是研究语用学的一种角度,它要借助社会学、认知科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来说明语用问题。元语言是语言研究的重要课题,因为它反映了一种元语用意识(meta-pragmatic awareness),即一种潜伏在使用中的语言的意义生成能力背后的决定性力量[2]。元语用意识在语用中占有中心地位。根据Vesrehueren的语用综观论,任何一种语言的使用都是一个不断进行选择的动态适应过程,选择是为了顺应,这是人类生存的决定力量。选择又不仅仅局限在语言结构和形式上,同时还是语言策略和语境的选择。说话者所说出的语言和听话者所理解的语言都是对语言形式和修辞策略进行选择的过程。因此,交际者在选择语言作出顺应表现出来的自我意识反应就是元语用意识。交际双方怎样对语言形式和修辞策略进行选择往往会受到交际目的的支配。所有的言语选择都会包含一定程度的语用意识,而某些言语选择所反射出来的意识更加明显[3]。新闻报道的语言选择就是一个意义的选择过程,新闻报道者在语言选择的过程中利用元语用意识来决定新闻报道的语言形式和修辞策略,这样的选择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操纵意图,然而这样的语言选择往往会帮助报道者隐藏他们真正的思想意图。具体的说,元语用意识的体现是通过一些语言标记的使用来完成的。这些语言标记就是Vesrehueren所说的元语用意识指示语(metapragmatic indicators),如动词、模糊语、引用及转述句等等[4]。本文从元语用论的模糊语对BBC和VOA上的几篇新闻报道进行简要的分析,从而让读者更清晰的了解新闻语篇中所隐藏的意识形态和操纵意图,进而让读者对新闻报道形成正确的评价意识。

二、模糊语

模糊语最早是由语言学家Lakoff提出的,他将模糊语定义为一些有意把事物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Crystal认为模糊语是表示不确定概念或限定条件的词语[5]。由于模糊语给人一种模模糊糊的感觉并且说话人的态度介于肯定和不肯定之间,正是因为模糊语的这种不确定性,模糊语才越来越受到新闻报道者的喜爱,新闻报道者恰当的利用这种不确定性来隐藏他们的思想意图,从而达到他们的目的。新闻语篇中故意使用模糊语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准确取向的模糊语

准确取向的模糊语主要利用确切的语言或数字使新闻语言更加严谨,更加符合客观事实。然而很多报道者正是利用这种看似准确的模糊语来蒙蔽读者的思想,从而达到他们的目的。

在2013年2月28日BBC上报道了一则关于印度加尔各答市火灾的事件。新闻中有这样一句话“A fire has ripped through an illegal plastics market in Kolkata, India, killing at least 18 people.”这句话使用了“至少18人”,“18”这个数字是很准确的,但是在它前面有“至少”这个字眼,我们可以从这句话中体会出这次火灾引起了很严重的后果,从表面上看,报道者是在向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准确的信息,然而读者又不是很清楚到底有多少人死亡,是18人,19人,20人还是30人,而且读者会认为这次火灾所造成的死亡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所以这样的报道引起了读者心理上的恐慌。接下来的内容是“Fire officials say the blaze began in the early-morning hours and trapped people who were sleeping inside. The building had only one entrance, making rescue difficult. Efforts were also hampered by thick smoke blanketing the area.”这里提到安全出口用了“只有一个”,从这个“一”我们可以体会到报道者想向读者传达的是这座建筑在建筑的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住户们的安全问题才会导致这么多人死亡,从而表现出正是因为印度政府防火意识淡薄和对建筑行业疏于管理才会造成这么大的问题。

在2014年3月2日VOA上一篇关于亚努科维奇否认被推翻、为乌克兰而战的报道中有这样一句话“More than 75 people were reported killed in the week before the president was ousted.”在报道中我们可以知道民众是对亚努科维奇总统退出了与欧盟的贸易协议事件发起抗议,抗议活动起初是和平的,最后演变为暴力事件。这句话中用了准确的数字“75”,然而在75前用了“超过”这个词来修饰,从而可以看出亚努科维奇政府为了镇压人民的抗议活动实行残酷的暴力行为,从而引起很多人死亡,超过75人是一个叫人震惊的数字,从这个准确的数字中我们可以看出报道者对乌克兰前总统亚努科维奇的不满和对已故的乌克兰民众的哀悼,而且还表现出了报道者对乌克兰议会投票推翻总统亚努科维奇的支持。

(二)作者取向的模糊语

在新闻语篇中,作者取向的模糊语往往是以作者为中心的,这样的模糊语会起到保护报道者、消息来源和必要机密的作用。这种模糊语在新闻语篇中很常见。

endprint

在2013年2月20日BBC上一则关于欧洲一些公司用马肉代替牛肉的事件上有这样一句话:“Earlier a company in France accused of selling more than 700 tonnes of horsemeat as beef had its licence suspended by the French authorities. Heres Hugh Schofield.”这句话并没有报到出公司的名字,而是用了一个很模糊的“某一公司”。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报道者有意隐藏了这家公司的名字,其目的是对这家公司进行保护。

在2013年2月18日BBC上报道了一则关于联合国安理会强烈谴责朝鲜核试验的消息,这里有这样一句话:“The US ambassador to the UN Susan Rice said the test was a serious provocation.”这句话里说“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苏珊·赖斯说这次测试是严重的挑衅”。在本新闻语篇中“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苏珊·赖斯说”就属于偏向报道者的模糊语。类似的表达法在新闻语篇中极其常见。模糊语“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苏珊·赖斯说”是一个第三人称结构,它将报道者本人排除在外,造成一种“作者缺席”的效果,这样报道者就不必为此论断承担责任,从而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而记者本人通过引用他人的看法和观点,从而间接地表达了他本人对该事件的态度。

(三)读者取向的模糊语

读者取向的模糊语是报道者把读者放在了中心位置考虑,重视读者阅读后产生的反应而使用的语言,使用这样的模糊语是为了取消新闻语篇的负面效果。

在2013年2月21日BBC上一则关于俄罗斯天降陨石雨造成多人受伤的新闻,下面列举的句子来自这篇报道:“About 1,000 people have been injured in Russia after a large meteor burned up in the skies above the southern Urals region causing a shockwave that damaged buildings across a wide area.”在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报道者用了“大约1000人受伤”,这个“大约1000人”看似是很模糊的数字,然而我们可以从这个看似模糊而又准确的数字中体会出报道者的意图,报道者是想向读者传达出此次陨石坠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很大的伤害,从而引起广大读者对此次事件中受伤民众的同情。“Most of those hurt suffered minor cuts and bruises from flying glass, but several dozen had to be kept in hospital.”在这句话中提到了人们受伤原因时用“大多数受伤者因轻度割伤和飞溅的玻璃而划伤”,从这句话中的“大多数”我们可以看出报道者是很重视读者的感受的,因为读者从这句话中知道了大多数民众受的是轻伤而没有引起很大后果,这样选择语言是为了避免引起读者心理上的恐慌。

本文简要介绍了元语用论和元语用意识,并从元语用论的模糊语对BBC和VOA上的几篇新闻报道进行了分析,通过深入的分析和解读我们可以看出,看似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实际上在报道时增加了很多报道者的主观思想,从而误导读者的判断能力。所以读者在阅读新闻报道时要弄清事实真相,增强批评性阅读的能力,从而形成对新闻报道的正确性评价和认识。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对新闻语篇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是一个新的视角,希望更多学者可以从语用学的角度对新闻语篇进行更加深入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

参考文献:

〔1〕戴炜华,高军.批评语篇分析:理论评述和实例分析[J].外国语,2002,(6).

〔2〕侯国金.元语用意识与策划[J].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4):76-79.

〔4〕姜晖,刘风光.《语言使用中的意识形态:实证研究的语用准则》述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13,(3).

〔5〕刘森林.元语用概述[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4):6-10

〔6〕魏晓芳.新闻语篇中的模糊限制语[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1).

(责任编辑 姜黎梅)

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论广播新闻报道角度的选择
如何做好时政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