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像石中的“高禖”形象考辨
2014-09-21
(江苏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汉画像石中的“高禖”形象考辨
周蓉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高禖是中国神话宗谱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是掌管婚姻和继嗣之神。高禖形象来源于先民的卵生信仰和交感巫术,在汉画像石中主要有三种类型:卵生动物型,半人半兽组合型,人或神型,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左右两旁的伏羲女娲不交尾,且呈现出“三位一体”的图式。汉画像石中的高禖形象不仅体现了汉代人对人类起源的原始理解,也反映了汉代人当时的原始信仰、宗教生活和社会习俗,展现了对死后未知世界的美好憧憬和愿望。
汉画像石;高禖;形象;考辨
上古时期,由于生产力的低下,人们对很多自然和社会现象的产生无法作出科学的解释,常常把它们归之于神灵的创造与赐予,这些神灵在汉画像石艺术中可见一斑。而在这些神灵题材中,存在一个无法让人忽略的身影,这便是高禖。
高禖是中国神话宗谱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又称皋禖、郊媒,因供于郊外而得名,是掌管婚姻和继嗣之神。高禖的形象在汉画像石中主要有三种类型:卵生动物型,半人半兽组合型,人或神型。而在高禖形象演变过程中,汉代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时代。汉代是中国民族性形成的阶段,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汉代人上承先秦时代神话的原始思维,下开新时代的人文精神,汉画像中隐喻的象征图像与符号形象地传达了这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1]1。汉画像石中的高禖形象不仅体现了汉代人对人类起源的原始理解,也反映了汉代人当时的原始信仰、宗教生活和社会习俗,展现了对死后未知世界的美好憧憬和愿望。对汉画像石中高禖形象的分析和探究,不仅涉及到汉文化的生成问题,更深的意义在于汉代中原文化与周边地方文化的交流,关涉到对“汉民族”文化建构机制的理解。
一、“高禖”形象来源
原始人类对婚姻概念还很模糊,但男女结合能生孩子却是实有的事。孩子是从哪儿来的,无法解释清楚,便发挥想象创造出了一个生育之神——高禖。它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媒,也就是神媒。
(一)卵生信仰说
在先秦,中原各国就有在春季祭祀高禖之神的习俗。在《礼记·月令》中记载:“仲春,玄鸟至。至之日,以大(太)牢祠于高禖。天子亲往,后妃帅九嫔,御,乃礼。天子所御,带以弓韣,授以弓矢,于高禖之前。”“高者,尊也,谓尊高之禖。不由高辛氏而始有高禖。高禖是一位神,玄鸟是燕,是神的使者”[2]112。为何要在玄鸟降临之时祭祀高禖,这其中还包含着先民的卵生信仰。
卵,象征着生命的种子。以鸟卵为生命本源、宇宙本源的思想在先民众多部族中,如殷商、满族、先秦等都相继出现过[3]108。卵生母题在关于起源的神话里非常普遍。“卵生”的产生,大多与动物卵有关,有时也可不具有生命的石卵或合成的卵。如朝鲜族神话说,紫色的卵里一个男孩,因那个卵模样像瓠,国人叫瓠为朴,故姓朴,起名世王,定国号为新罗。纳西族神话说,善神变出的白母鸡恩余胃生九只白蛋,分别化作天神、地神和开天九兄弟、辟地七姐妹族神话说,远古时,由金、木、水、土之精华聚成卵,螺卵中球,肉球生出眼、鼻、耳、牙、脚、手等,变为小孩,长大娶子,代代相传[4]260。
盘古诞生的神话中也强调了卵的内容:
在很早以前,天地混沌。只有一条缝、不知啥时候,天外飞来一只火红火红的大鸟,在天和地的合缝处,下了老大老大的一个蛋。过了许多许多年,这个大蛋成了精灵,孕育成了盘古。因为他在蛋里双手抱着,双腿屈肴。象是盘住整个身架,所以叫盘古。
三国时吴人徐整的《三五历记》和清人马骕的《绎史》卷一中都有类似的描述:“天地混沌如鸡子, 盘古生其中。”鸡子是卵(鸡蛋)的意思。由此可见,盘古是万物的起源,象征着卵生信仰的盘古即是高禖形象的来源。
(二)交感巫术说
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反映卵生信仰的还有“玄鸟遗卵”的故事模型。《史记·殷本纪》:“殷契,母曰简狄,有贼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而吞之,因孕,生契。”《诗经·玄鸟》又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说的是商人始祖契乃母亲简狄吞玄鸟之卵所生。秦的女祖女修在纺织时也是因为吞了一枚玄鸟陨的卵而受孕。《秦本纪》:“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
然而,这里的“玄鸟陨卵,女吞之,生子”只不过是商契诞生的外部原因,其实体现的是交感巫术思维。弗雷泽认为,巫术可以统称为交感巫术,它又可以分为顺势巫术和接触巫术。顺势巫术可以称为“相似律”,接触巫术可以称为“接触律”。巫师根据“相似律”引申出,他仅仅通过模仿,就能实现任何他想做的事,达到他想实现的目的;从“接触律”出发,原始人相信,他能通过一个物体来对另一个物体、对某个人施加影响,只要该物体曾被那个人接触过,不论该物体是否为该人身体之一部分。”[5]19在原始人的心目中,“相似律”和“接触律”不仅适用于人,也适用于自然万物。
在原始社会,“顺势巫术”或“模拟巫术”曾被用来催生或使不孕妇女怀胎生子。从盘古诞生的神话可以发现,盘古是因为天外飞来一只大鸟下了一只蛋,而在蛋中孕育而生的。同样,原始人便借用“顺势巫术”对盘古诞生这一事件进行模仿,在玄鸟陨卵之时将鸟卵吞入体内假装怀孕生子。在这里,这种假装生下了一个孩子的仪式是一种真正的巫术仪礼,用模拟或仿效的办法以图真能生下一个孩子。但为了增加这种仪礼的效力,又加上了祈祷和供献祭品,是将宗教掺入巫术,从而加强了巫术。
因此,高禖形象应该是交感巫术思维下的产物,而卵可以看成是高禖形象的雏形。只有从这个意义上去思考, 我们才可以理解为什么汉代人会在石头上刻画那么多的鸟、鱼、蛇、蟾蜍、乌龟等,这体现了汉代人的习俗和认识,是卵生信仰和交感巫术思维的遗存。
二、汉画像石中“高禖”形象的类型与特征
在画像石中表现伏羲女娲的画面很多,但高禖出现得并不多。传说中伏羲女娲都是“人首蛇身”,两人(神)的手中分别拿着规和矩,大部分呈交尾状,表示创造和设计了人类社会。但在有的汉画像石中,伏羲女娲中间又刻画了一个更大的神,这位大神有时为卵生动物缠绕在伏羲女娲中间,有时为半人半兽,或完全人形张开双臂(翅),扶着他们或者抱着他们,这个神就是高禖。在汉画像石中,高禖形象主要有三种类型:卵生动物型,半人半兽组合型,人或神型。
此外,高禖形象从来都不是单独出现的,他的左右必然伴随着伏羲、女娲,呈现出三位一体的图式。而“三”代表多与无限大之外,还象征着万事万物生成发展的基数,宇宙创化的单元[6]47。所以,对高禖的崇拜,是汉代人对无穷尽生命追求的体现。根据已有汉画像石的图片资料,可发现高禖形象具有三个主要特征。其中最重要的特征在于这位神左右的伏羲女娲是不呈交尾状的,十分明确地体现了中间大神的职能——促使男女结合。第二个特征是高禖立于伏羲女娲中间,两旁的伏羲女娲相向拜谒高禖。第三个特征是高禖初具人形时才有的——头上加冠。
(一)卵生动物型
由于汉代人对卵生信仰的崇拜,便将卵生动物视为高禖,具有代表性的高禖形象有乌龟和蟾蜍。在河南南阳麒麟岗汉画像石墓中(图1),刻有一蟾蜍左前肢缠着伏羲,右后肢缠着女娲,在云气之中挥舞。汉代人认为生是由高禖所赐,死后又回到原始状态,在石墓中刻画高禖,是希望能再次获得高禖赐予生命。而云气象征着仙界,同时反映了墓主人求仙的愿望。四川富顺出土的石棺上刻画的玄武高禖(图2),同样也是死者祈求生命轮回的体现。
图1 蟾蜍高禖图(河南南阳麒麟岗汉画像石墓出土,图像采集于《南阳麒麟岗汉画像石墓》,第207页)
图2 玄武高禖(四川富顺石棺出土,图像采集于《四川汉代石棺画像集》,第64页)
(二)半人半兽组合型
世界上最早将人和动物组合成怪异形象的是古埃及的墓室画像。汉画像石中的半人半兽组合形象其实并非中土所造,而是外来的艺术形象。在《史记》中,属于创世纪的英雄人物,几乎没有组合形象。有怪异身体特征的也只是几个民族的祖先,如商、周和秦、汉的先人。其中,秦和商民族起源的神话完全一样,其先祖都是玄鸟的产物。秦民族的活动范围在黄河上游,商民族的故乡则在黄河下游,都属于边远地区。因此,半人半兽组合型的高禖形象是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是中原文化与周边文化融合的产物。在汉代,无论是墓室画像还是祠堂、墓阙画像,汉代人受吞卵生育神话传说的影响,独立创造出了半人半兽的高禖形象,更展现了人们超凡的智慧。
图3(左)高禖(山东嘉祥花林村出土,原石藏徐州汉画像艺术馆,图像采集于《汉画像之美》,第157页)
图4(右上)伏羲女娲、高禖(山东临沂市金雀山汉画像石墓出土,图像采集于《临沂汉画像石》,第50页)
图5(右下)三足乌高禖(山东滕州市龙阳店镇出土,图像采集于《汉画故事》,第159页)
首先在这三幅图中(图3、图4、图5),高禖已具备人形,能体现其神性的还有头上戴的山形冠。巫鸿认为,“山”字结构与昆仑和海上三山有关。他分析道:“简言之,‘山’字为一山三峰的象形,而形象思维的仙山便以此为基本结构,如昆仑有阆风、悬圃、昆仑三峰(或三重),蓬莱有方丈、瀛洲、蓬莱三山。”[7]246神异人物头戴山形冠,表示人在山中,即神仙之意,这是对“仙”字的形象注释。因此,山形冠乃神仙或仙境的符号和象征。
具有代表性之一的图3,在山东嘉祥花林村出土的祠堂西侧壁画像石中,刻有一位长着一对翅膀和乳房的神怪将伏羲、女娲这两位人类始祖抱在一起,并且头戴山形冠满脸羽毛,促使他们结合的画面。
《礼记·月令》郑玄注:“玄鸟,燕也。燕以施生时来巢人堂宇而孚乳。嫁娶之象也。媒氏之官以为侯。高辛氏之出,玄鸟遗卵,简吞之而生契,后王以为媒官,嘉祥而立其祠焉,变媒为禖,神之也。”
根据上述文献记载,这位神怪很可能就是掌管婚姻和继嗣的高禖女神——简狄。非常罕见的是,在她的头顶,悬浮着一条龙,可见此高禖图应是当时王室求子专用。
在图4中,高禖与伏羲女娲处在一个半圆形的空间里,体现了汉代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在半人半兽组合型高禖形象中,多为鸟与人的组合,但明确将三足乌与人组合的高禖是极少出现的。如图5,三足乌高禖怀抱伏羲女娲,除两只生动的鸟爪外还有一只足支撑着,上半身却具备人形。张衡著《灵宪》:“日者,阳精之宗,积而成鸟,像乌而有三趾。”在我国神话中,有三足乌栖于日中,后以“三足乌”代指太阳,是仙禽神兽,常在西王母身边为她取食。三足乌也是高句丽最高权力的象征,是由中国中原地区传入。而三足乌为何有第三只足,一方面是突出了稳定性,象征着不可动摇的神力,《淮南子·精神训》:“日中有踆乌。”高诱注:“踆,犹蹲也。谓三足乌。”另一方面,第三只足象征着男性生殖器,体现了汉代人的生殖崇拜。
(三)人或神型
晋博士束皙云:“汉武帝晚得太子,始为立高禖之祠。高者,人之先也。故立石为主,祀以太牢也。”[8]488按闻一多先生的说法:“古代各民族所记(祀)的高禖全是各该民族的先妣。夏人的先妣是涂山氏,《史记·夏本纪》索隐引《世本》曰‘涂山氏名女娲’,而《路史·后纪二》以女娲为神,《余论二》又曰‘皋禖古祀女娲’。这是夏人的高禖祀其先妣之证。”[9]128
弗雷泽运用原始思维的原理解释了原始时代权力的产生和权力的特征。他认为,在人类的早期社会里,由于人类的原始思维和原始观念,国王既是祭师又是巫师。在未开化的人们看来,具有这种神性是他成为祭师和酋长等职位的原因。人们相信他们有沟通人神、用巫术来改造事物的能力,因而成为统治者,高禖乃人、神、巫合一体。
山东嘉祥县花林村出土的汉代祠堂画像(图6),在开明兽右边是头戴山形冠的高禖之神怀抱伏羲、女娲。而图7、图8则是“一山形”或“尖顶形”,到图9已为“平顶形”。其中图8、图9的高禖已经开始穿裤子,一副胡人扮相。
局部放大图6 昆仑仙境中的高禖(山东嘉祥花林村出土,原石现藏于嘉祥县武氏祠文物管理所,图像采集于《中国画像石全集,第2卷》)
图7(左)高禖(山东沂南县北寨村汉墓出土,图像采集于《汉化故事》,第158页)
三、结语
综上所述,汉画像石中高禖形象的文化内含,从创世纪神话到人类的诞生;从部族分争到民族文化的融合;从生殖繁衍到化解死亡形成了汉民族文化的深厚积淀。作为原始宗教的“高禖”信奉,在衍化过程中,其主体对象、仪节、功能等均在演变,这是一个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后世“送子娘娘”的祭祀,应为它的变型。汉画像石中高禖形象的构造反映了特定时期的人们的宇宙观,不仅加深了我们对汉民族和汉文化的理解,同时也启示着人们,只有在生产力充分发展、人们文化水平大大提高,也就是人类素质科学化以后, 才可能根绝人类社会古老的遗存——虚幻的、歪曲的世界观体系下的原始宗教意识和巫术,才可能和巫术世界彻底决裂。
图8(中)高禖(河南南阳出土,图像采集于《汉画像石》,第272页)
图9(右)高禖(江苏徐州出土,图像采集于《汉画像石》,第271页)
[1] 朱存明.汉画像的象征世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2] 杜而未.中国古代宗教系统[M].台湾:台湾学生书局,1977.
[3] 周 怡.中国早期鸟造型与鸟图疼的演变[J].民族艺术,1999(1).
[4] 文日焕,王宪昭.中国少数民族神话概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5] 詹·乔·弗雷泽.金枝[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
[6] 叶舒宪,田大宪.中国古代神秘数字[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7] 巫 鸿.礼仪中的美术[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8] 杜 佑.通典(上)[M].北京:中华书局,1984.
[9] 闻一多.神话与诗·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袁培尧]
The Research of Gomay’s Image in the Han Dynasty Stone Carvings
ZHOU Rong
(College of Literature,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 221116, China)
Gomay i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Chinese myth system, who is the god in charge of marriage and descent. Gomay’s image was born from our ancestors’ oviparous beliefs and sympathetic magic, whose three main types of images in the Han Dynasty Stone Carvings are as follows: oviparity type, half-human and half beast combined, human or divine type, in which its most important feature is that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Fuxi and Nvwa not mating, and showing a "trinity" of schemata. Gomay’s image in the Han Dynasty Stone Carvings not only reflects the original understanding of human origins, the Han people at the time of primitive beliefs, religious life and social customs, but also shows the vision and aspirations for a better unknown afterlife.
the Han Dynasty Stone Carvings; Gomay; image; research
2014-10-09
周 蓉(1990- ),女,江苏南京人,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2013级艺术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研究。
K879.4
:A
:1671-8127(2014)06-01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