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时期河南公费留学研究

2014-09-21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抗战时期学费教育部

(河南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抗战时期河南公费留学研究

简玉祥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南开封475000)

抗战时期,地处抗战前沿的河南对留学工作仍旧十分重视。对留学生的考选及派遣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规章制度,也及时派出了一批留学生。日军占领河南后,大部分地区沦陷,当地经济受到重创,教育工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一时期,河南的公费留学呈现出人数不稳定、经费短缺以及注重实科等特点。但毕竟在战争中坚持了下来,为河南留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抗战时期;公费留学;经费;河南

我国留学历史悠长,留学类型有公费(亦称官费)和自费两种,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公费留学。所谓公费,是指“中央或地方政府派遣的;帝国主义国家用庚子赔款资助的;国际间交换学生由留学国给予经费的;由教会学校或宗教团体推荐享受外国奖学金的等四种”[1]370就河南留学生来说,主要是河南省政府在中央政策下,经过考选而派遣出国,其他成份很少。关于留学教育的研究,人们一般侧重的是抗战前,而对抗战后期则很少关注。对于具有典型特征的河南公费留学教育,尤其忽视。本文试图以抗战时期河南公费留学教育为切入点,论述这一时期河南公费留学的基本概况及其影响。

抗战期间,日军为了泯灭中国反抗意识和根绝中国复兴的希望,大力破坏中国的教育文化机构。但日军的这一企图为中国政府所洞察,为捍卫国家的教育命脉,1937年8月国民政府即颁布《总动员时督导教育工作办法纲领》。该纲领明确规定“为安定全国教育工作起见,中央及各省市教育经费在战时仍照常发给。”[2]2此外,根据国民政府教育部战时教育方针的指示,战时的一切教育工作也要照常进行。留学教育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才得以继续发展。

一、留学政策与留学规章

抗战前夕,因河南选派公费留学生李春昱等10人学业已满,即将返国,为了“以宏造就”,河南省政府在遵循中央留学政策的前提下,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完备的留学规章、制度。

(一)《河南省公费留学各国章程》

此章程是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国外留学规程,于1933年制定的,其罗列了从选派公费留学生出国至其回国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内容共有20条。其中,对选派公费留学生的资格做了详细地说明:国内外公立或已立案之私立专科以上学校毕业,并曾任与所习学科有关之技术职务二年以上者;国内外公立或已立案之私立专科以上学校毕业后,曾继续研究所习学科二年以上,而有价值之专门著作或其他成绩者;国内外公立或已立案之私立大学或独立学院毕业专科以上学校毕业,而成绩优良者。当然,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前提下,其还必须是豫籍公民。

(二)《民国二十六年河南省考选国外留学公费简章》

该简章被委员会决议通过后,于1937年2月26日获得教育部批准。并在原有简章的基础上做了一些修改:分别是第2条的留学国别,第5条的考试专门科目。另外,还增加了“留学国国语不及格者不予录取”和“填具本省颁订之河南省国外留学公费生成绩报告表”等内容。该简章对留学国别、科别及选派名额分配做了详细的介绍,见表1。

表1 1937年河南省留学生国别、性别及名字分配表

资料来源:林清芬《抗战时期我国留学教育史料》第六册,《各省考选留学生》,第148页。

该表以后稍有变更,社会科二人后改为一人,增加一名艺术科,留学法国。

根据河南省1937年考选国外公费留学生规章,对公费留学生的人数、系别、国别做了详细的规定。详见如表2。

表2 1937年河南省公费留学生人数、系别、国别表

资料来源:林清芬《抗战时期我国留学教育史料》第六册,《各省考选留学生》,第158页。

此表稍有变动,留学英国的数学、地质两科改为物理、地理两科,水利工程系改为留学美国,并得到教育部备案。

(三)《河南省考选国外留学公费生委员会简章》

该简章内容共5条,第1条说明了该简章的来源,第2、3、4条则介绍了委员会的人员构成。第5条则规定委员会成立及结束的期限。

二、留学考选及派遣

河南省的留学派遣考试事项主要分为三项,一是体检,其中体检不合格者取消后两项的资格;二是普通科目考试,有党义、国文、本国史地、留学国国语(作文、翻译、会话)四科,但是只要留学国国语一门不及格,就不予录取;三是专门科目考试类别,主要细分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农工医应用门科的考试,此后又增加了艺术科。河南省教育厅对上述两类应试科目的分数比例做了明确的规定:“以普通科目中之党义、国文及各本国史地,共占总分数百分之二十五;留学国国语占百分之二十五;专门科目占百分之五十。”[3]152在通过本省考试的基础上,并在教育部复试合格后,才有获得公费留学出国的资格。为了防范留学生在国内滞留,河南省又对留学生出国时间做了硬性的要求。其中,留学日本者,必须在一个月内出国;留学欧美者必须在两个月内出国,逾期者,取消留学资格。

此外,河南省政府对复试和录取情况也做了详细说明:“本省考试时则于每学系应遣派名额加倍送往教育部复试”[4]75,并规定“依照及格标准择优取录,每系正录取一人,备取一人,如该系正取外,无及格者,则备取付缺。”[3]196根据这一录取原则,河南省正录取人数为10名,留学系别、留学生姓名、留学国别详见表3:

表3 河南省正录取人数表

资料来源:林清芬《抗战时期我国留学教育史料》第六册,《各省考选留学生》,第198-207页。

抗战前期,国民政府鉴于抗战需要和经费不足,1939年对公费留学生出国做了一些限制:“抗战期内公费留学生,非经特准派遣者,一律暂缓派遣。”“特准派遣之公费生,以究军、工、理、医有关军事国防为目前急切需要者为限。”[2]865明显增加了对国防专业公费留学生派遣,其他各科留学生则受到一定限制。教育部并特别明确指出“公费生研习科目为军事部分者,呈请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核准派遣之;研习其他科目者,由教育部呈请行政院院长核准派遣之。”[2]866

随着抗战危机的到来, 国民政府为了储备人才,于1942年修改了公费出国留学的限制。河南省教育厅于1942年拟选派留英、留美公费生20名,发治装费美金2000元,每月生活费约为美金120元。选派公费留学生又成为政府的一项重大事项。

三、留学经费及留学救济

根据《河南省考选国外留学公费生简章》第13条的规定,出国留学公费生的费用主要有四种,即出国治装、出国川资、回国川资及学费等。并按留学国别作了详细规定:留学欧美者,出国治装费为每人国币200元;出国川资为每人1000元(但赴美者得酌增至1500元);留学期间的学费,每人每年国币3600元;留学期满,发给回国川资国币1000元。留学日本者,出国治装费为国币150元;出国川资国币200元;学费为国币1200元;回国川资为国币200元[3]153。河南地处中原,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省份,其教育经费主要依靠当地农业的收入。由于河南大部分地区沦陷,经济发展遭到重创,教育经费就失去了来源,这种状况必然会影响到对公费留学经费的支撑。河南省每年用于派遣留学的经费支出为53500元,仅占教育经费支出的0.25%,可谓是九牛一毛。加之抗战期间,教育经费的不断缩减,使原本就不充裕的留学经费雪上加霜。

河南经济的薄弱,教育经费的短缺,导致其相应的公费留学生索求学费的情况日益突出。1938年9月23日驻英大使馆应英国公费留学生赵松鹤的请求,代其向教育部函电催发学费。虽然十月份驻英使馆收到了豫省公费通知,但汇款迟迟没有收到。同年十月五日河南留英公费生赵松鹤、曾廷藩、李汝骅等就学费问题联名向时任教育部部长的陈立夫催要学费。并对在英困窘情形做了介绍:“生等早告囊罄,而此款仍未寄到,借贷无门,焦灼万分。”[3]232虽然教育厅已经下拨学费,但教育部并没有准许汇出外汇,这是迟迟不能接济留学生的原因。

海外公费留学生的生活状况每况愈下,中国驻海外领事馆的无力救济,使学费短缺的状况更加恶化。教育部于1939年1月20日饬电河南省教育厅“即将留学欧美公费生学费电汇。”[3]238并于24日重申了上述决定。教育部得到了河南教育厅的回复,请求教育部就近代河南省教育厅向中央银行接洽汇款给河南留学公费学生。由于这时汇发的有未到美留学的易赜严等学生的学费,驻美领事馆在征得教育部的同意下,暂为保管了这批学费。

然而,中央银行汇款数只能缓解留学海外学子的燃眉之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次汇发款只是本年度的学费,催发数月才得到确切的结果,为了避免下一年度的学费再遇到类似的情况,留学公费生们就在得到汇款得两个月内,就请求国民政府驻外国领事馆请求发放下一年度的学费。教育部陈述了自己的意愿,为了增加这次陈述的分量,而以留英公费生赵松鹤和留美公费生郭暄等为典型特征。

赵松鹤为河南省第三届选派留英公费生,但因学费没有着落而无法维持学业。驻英大使馆针对这一问题向教育部咨询进行救济的办法。但教育部刚开始也只是照例给河南省教育厅发函,要求给赵松鹤发放学费,并没有实施其他的办法。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教育部向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就赵松鹤的问题提出交涉,但遭到了中英庚款董事会的拒绝:“查本会留英公费生除历届考选录取,资送赴英学习外,对于私人在英留学或其他机关派遣赴英研习者,向无补助之例。赵君研究钢铁构造,成绩优异,兹因学费不继,请求救济,本会亦深表同情,无如格于定章,谦难遵办。”[3]253在得不到中英庚款董事会救济的情况下,教育部一方面对赵松鹤进行救济:“在英研究钢铁构造一科,成绩尚属优良,准予由部发给生活费三个月国币七百五十元。”[3]256

相对于留英公费生而言,留美公费生的学费状况相对优越,虽然也面临着教育部与河南省教育厅联系不上的困窘,但对留美公费生的救济工作实现了中美之间的双向救济制度。一方面动用了前述预备留学的易赜严、牛汉东等两人的学费。同时国民政府也拨出30万美元,在美国组织了“留美中国学生战时学术计划委员会,以奖励留美学生的战时学术研究,并对经济困难的留美学生予以适当救济。”[5]30另一方面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美国拉拢中国抗日,使其也对留美公费生的救济作出了积极的回应。同时同意延长中国学生的居留时间,而且取消了新移民律中不准留学生做有酬工作的禁令。

四、结语

抗战时期的河南地处抗日战争的前沿,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政治环境严重影响了公费留学生的考选,使这一时期的留学派遣工作呈现以下三方面的特征:

(一)留学人数不稳定

但随着战争的进展,河南省大部沦陷,这一时期的河南省政局极其不稳定,以至于在1940年前河南基本上没有派遣留学生。国民政府为了适应抗战,进而统制外汇,更加限制了留学生的人数,根据教育部统计数字:“二十一年度五七六人,二十二年度六二一人,二十三年度为八五九人,二十四年度一三三人,二十五年度一一二人,二十六年度二六六人,二十七年度九十二人,二十八年度六十五人,二十九年度八十六人,三十年度仅五十七人。”[6]2统计数字充分说明,抗战期间的留学教育较抗战前经历了一个大跌落时期,留学教育受到严重影响。自民国以来,河南省公费留学生的派遣就表现为极其不稳定的状态,一度暂停选派。

(二)经费短缺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前夕,以往的派遣公费留学生由中央统一筹划。但这一体制既“不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各省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可能派遣留学人员。”为了克服这一弊端,南京国民政府在三十年代重新确定了公费留学以省为单位,各省公费留学生以各省需要酌量派遣,留学费用自然就落到了各省。但由于河南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省,教育经费自然主要来源于农业,而农业的收入较之工业极其不稳定。抗日战争爆发后,河南大部沦陷,以土地为主要寄托的农业受到严重打击,使原来就处于边缘化的教育经费更加紧张。教育经费的总体减少,必然会影响到留学经费的支出,当发生留学海外的公费生索要学费时而无力救济,从而不得不依靠中央政府救济河南公费留学生。

(三)注重实科

抗战时期的河南公费留学教育在中央的统一筹划下,则侧重于军、工、理、医等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抗战状况的变化,国民政府为了培养军事人才,分别于1933年和1939年颁发了《国外留学规程》和《修订限制留学暂行办法》,除研习军事外,其他性质的学科留学生暂缓出国。另一方面是由于实科较其他各科更具有速效性,能更好地为战争服务。

总之,抗战时期河南公费留学教育虽然受到战争的影响而难以维持,但毕竟在战争中坚持了下来,为河南留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 毛礼锐,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第五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

[2]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教育)[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

[3] 林清芬.抗战时期我国留学教育史料——各省考选留学生(第六册)[M].台湾:国史馆印行,1999.

[4] 豫教厅考选留学公费生.全国学术工作咨询处月刊[J]. 1937,3(4).

[5] 王奇生.中国留学生的历史轨迹[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

[6] 林子勋.中国留学教育史(1847~1975年)[M].台北:华冈出版有限公司,1976.

[责任编辑袁培尧]

Study on State-funded Students Studying Abroad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JIAN Yuxiang

(History and Culture College,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0, China)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the government of Henan Province still paid attention to the work of studying abroad. It formulated a series of polici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about the examination and assignation of studying abroad, and in fact it sent students abroad promptly. During the war, Henan was occupied by Japanese troops, most areas of which fell and the local economy was affected seriously.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educational work was also influenced. During this period, the studying-abroad work took on some characteristics, that are the unstable number, the shortage of funds and the extra emphasis of engineering course. However, it still survived during the war making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studying abroad.

anti-Japanese war; state-funded students studying abroad; funds; Henan

2014-10-05

简玉祥(1987- ),男,河南民权人,河南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K265,G648.9

:A

:1671-8127(2014)06-0105-03

猜你喜欢

抗战时期学费教育部
抗战时期的“跑警报”
我的兴趣班学费
“孔子曰”之孔子的学费
教育部召开座谈会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抗战时期的周恩来与统一战线工作
抗战时期间谍剧综论
教育部:高考地方性加分项目2018年减至35个
我校两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开题
大学学费“涨声”背后
The Value of a University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