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倦怠与自我效能感、专业承诺的关系
2014-09-21
(平顶山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大学生学习倦怠与自我效能感、专业承诺的关系
陈家胜
(平顶山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通过对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学习倦怠的调查,探讨出了学习倦怠与自我效能感、专业承诺的关系。结果发现:重度、中度、轻度学习倦怠的检出率分别为8.8%、15.8%、19.0%;专业承诺和自我效能感都能有效预测学习倦怠;专业承诺既直接作用于学习倦怠,又以自我效能感为中介变量作用于学习倦怠。
大学生;学习倦怠;自我效能感;专业承诺
学习倦怠最早是从工作倦怠的研究中借鉴而来的。Maslach认为,工作倦怠是指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从业人员所体验到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1]478-481。结合国内大学生实际,连榕等(2005)[2]47-51将学习倦怠定义为: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时会感到厌烦,从而产生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并消极对待学习活动。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面对环境中的挑战能否采取适应性行为的知觉和信念,对学生而言,自我效能感主要反映学生对自身学习能力及学习行为的判断与自信[3]84-86。专业承诺是指学生认同所学专业并愿意付出相应努力的积极态度和行为,是大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最重要的心理基础[4]872-876。李晓华(2011)[5]103-105、梁晓(2011)[6]852-853分别以本科生和硕士生为被试研究了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的关系,发现二者呈显著负相关。连榕(2008)研究发现,大学生的专业承诺是学习倦怠的重要预测变量[2]51。段陆生(2008)研究发现,学习倦怠与专业承诺均是学习投入的预测变量,但预测方向相反[7]407-409。本研究对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的学习倦怠进行调查,目的在于揭示现状,指出问题的严重性,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一、学习倦怠与自我效能感、专业承诺的测试方法
(一)被试群体选择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河南省两所地方本科院校共1 28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共收回有效问卷1 200份,有效率为93.7%。其中男生395人,女生802人,大一334人,大二217人,大三297人,大四352人。
(二)测量工具
对学习倦怠的测量采用连榕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8]632-636。该量表由25个项目组成,包括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3个分量表。采用likert五点制记分,得分越高说明学习倦怠程度越高。分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914、0.779、0.704。
对自我效能感的测量采用梁宇颂研制的《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问卷包括两个分量表: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学习行为自我效能。采用likert五点制记分,得分越高说明效能感越高。问卷的Cronbachα系数为0.78。
对专业承诺的测量采用连榕编制的《大学生专业承诺量表》[2]47-51。量表共27个项目,包括情感承诺、理想承诺、规范承诺、继续承诺4个分量表。采用likert五点制记分,得分越高说明专业承诺水平越高。分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873、0.891、0.774、0.781。
(三)施测与数据处理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测试,问卷填写采用无记名方式。使用SPSS17.0和Amosl7.0进行统计处理。为便于数据分析,对学习倦怠作如下操作定义:若只有一个因子得分高于3(五点量表的中值),则界定为轻度倦怠;若只有两个因子得分高于3,则界定为中度倦怠;若三个因子得分均高于3,则界定为重度倦怠;若三个因子得分均低于3,则界定为零倦怠。
二、测试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基本情况
表1 大学生学习倦怠检出人数及检出率
表1显示,重度、中度、轻度学习倦怠的检出率分别为8.8%,15.8%、19.0%,将近半数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程度上的学习倦怠现象。大三的情况最为严重,重度、中度倦怠的检出率高达28%,大四和大二在重度、中度倦怠的检出率分别为26.4%、25.8%。
从图1可以看出,大一的学习倦怠水平并不高,但从大一到大二,学习倦怠现象陡然加剧,从大二到大三,这种加剧的趋势仍在继续,并在大三达到峰值,大四的情况则略有好转。
(二)自我效能感、专业承诺影响学习倦怠的路径
图2显示了三个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SEM)。从路径系数的正负号可以看出,学习倦怠的两个原因变量自我效能感和专业承诺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路径系数的平方分别为0.314和0.137,表明自我效能感、专业承诺对学习倦怠的直接预测效果分别为31.4%和13.7%。根据“间接效果等于路径系数之乘积”可知,专业承诺通过自我效能感这个中介变量对学习倦怠的间接预测效果为28.6%。汇总直接、间接效果,专业承诺共解释学习倦怠42.3%的变异,自我效能感可解释学习倦怠31.4%的变异。
图1 学习倦怠的发展趋势
图2 专业承诺、自我效能感、学习倦怠的SEM
三、存在问题分析
本研究发现,地方本科院校重度、中度、轻度学习倦怠的检出率分别为8.8%、15.8%、19.0%。相比以往研究结果,学习倦怠检出率有所降低,但并不表明学习倦怠现象不严重。关于学习倦怠操作定义的界定,以往研究多是将学习倦怠各因子得分降序排列,然后取名次数为N/3的被试的得分作为临界值,这种界定对研究取样要求很高,并不合理。本研究以五点量表的中数作为临界值,更为科学一些。本研究累计检出43.6%的学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倦怠,这表明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现象的确不容乐观,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本研究揭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学习倦怠有随年级增长而加剧的发展趋势。绝大多数大一学生不存在学习倦怠问题,但大二的情况却急剧恶化。这表明对大一、大二学生,学校在课程设置、教师授课、学生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例如教师在授课内容上随意性较大,在授课方法上过于单调,对学生学习情况缺乏有效监管等。
本研究发现,有11.8%的大三学生表现出重度学习倦怠,该年级的学习倦怠问题也最为严重。地方本科院校的大三学生在学习投入上出现分化,考研的学生一般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和专业承诺水平,他们正在为获取继续深造的机会而努力奋斗;不考研的学生一般表现为自我效能感不足,认为“今后不可能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因而丧失了学习专业课的动力,造成学习倦怠。大四学生的学习倦怠情况有所好转,原因可能是一些学生由于接受过人才市场的考验,深感学识不足,利用最后一段的时间给自己充电。
本研究发现专业承诺和自我效能感均为学习倦怠的有效预测变量,这与赵隽(2013)[9]73-75的研究的结论是一致的。专业承诺和自我效能感对学习倦怠的预测力高达42.3%和31.4%,这实际上提示了一条预防和克服学习倦怠的方法或途径。地方本科院校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学生形成积极的职业动机,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应建立健全社会评价体系,创造条件以使更多的大学生获得成功体验,从而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1] 李永鑫,张 阔.工作倦怠研究的新趋势[J].心理科学,2007,30(2).
[2] 连 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状况及其关系[J].心理科学,2006,29(1).
[3] 边玉芳.学习的自我效能[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4] 吴兰花,连 榕.当代大学生专业承诺与学习风格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4).
[5] 李晓华.大学生自尊、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与学习倦怠的相关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0(10).
[6] 梁 晓,郭孝军,丁凌云,李 华.硕士研究生自我效能、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7).
[7] 段陆生,李永鑫.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与学习投入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4).
[8] 连 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J].心理学报,2005,37(5).
[9] 赵 隽.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的关系:专业承诺的中介作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26(7).
[责任编辑郜春霞]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Burnout ,Self-efficacy and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CHEN Jiasheng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Pingdingshan 467000, China)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learning burnout of undergraduates from local university and explo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rning burnout, self-efficacy feeling and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the detectable rates of severe, moderate and mild learning burnout are 8.8%, 15.8% and 19.0% respectively; (2)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and self-efficacy feeling can effectively predict learning burnout;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can influence learning burnout directly and indirectly with self-efficacy as a mediating variable.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burnout; self-efficacy;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2014-04-21
陈家胜(1971- ),男,河南罗山人,平顶山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教学心理研究。
B844.2,G642
:A
:1671-8127(2014)06-00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