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波加热溶解20%甘露醇注射液结晶的实验研究

2014-09-21王英惠轧春妹刘虹李建红段美惠尤炜张先军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15期
关键词:包装袋档位火力

王英惠 轧春妹 刘虹 李建红 段美惠 尤炜 张先军

(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 天津市肝病医学研究所,天津300192)

20%甘露醇注射液是临床上常用的脱水剂,其作用快、副反应少,广泛应用于临床[1]。该注射液是一种饱和溶液,温度降低时会有细小的结晶析出,输入静脉后易形成异物栓塞而出现不良反应。其使用说明书指出:20%甘露醇应用前应仔细检查,如有结晶,可置热水中或用力震荡,待结晶完全溶解后再使用。对甘露醇结晶溶解方法的报道多为水浴加热、暖气片加热、热水器加热等[2],且多为经验性介绍。笔者采用微波加热方式溶解20%甘露醇注射液内的结晶,观察不同档位下其结晶溶解情况,以期找到溶解规律,为临床溶解甘露醇结晶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设备 格兰仕微波炉(型号P80D23NIL-A9(SO),输入功率1 300W,输出功率800W,额定微波2450MHz);电子天秤(沈阳龙腾电子有限公司产,型号JD100-3型,最大100g,最小0.1g,e=10mg,d=1mg);玻璃棒煤油温度计(河北省武强县精创仪器仪表厂产,测量范围:0~100℃,分度值:0.5℃,玻璃棒直径2.5~14mm,长度:30cm。

1.1.2 样品选择 随机抽取我院西药库内软塑袋装的20%甘露醇注射液共411袋(天津百特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规格:250ml,50g)。

1.2 方法

1.2.1 计算20%甘露醇溶液中残余结晶量的方法称量一片滤纸,记录质量为m1;经不同微波火力档位加热一定时间后,开启溶液倒出,以滤纸隔留残余结晶,放入包装袋内一起称量,则得到包装袋、滤纸和残余结晶的总质量,记录为m2;将包装内的滤纸及残余结晶取出,以热水洗涮包装袋内壁,沥净水分后称量外包装,记录质量为m3;则残余结晶量m=m2-m3-m1。该方法能够避免药液接触电子称的台面而造成腐蚀,并使包装袋内壁附着的微小甘露醇结晶体完全溶解,减少实验误差。

1.2.2 步骤

1.2.2.1 结晶准备 (1)用恒温水箱加水约20L,设置温度为50℃,每次放置袋装甘露醇注射液20袋,时长24h,以充分溶解原有结晶;(2)然后放入冰箱冷藏室内(2~8℃),使药液袋在同一层均匀排布,经过24h,使之重新产生结晶(均呈大的簇状、絮状结晶)。

1.2.2.2 溶解实验 (1)微波加热:每次将1袋结晶后的20%甘露醇溶液放入微波炉内进行加热。调节解冻、中低火、中火、中高火、高火四档火力,设时间点t=15s、30s、45s……420s,加热到每个时间点后,立即采用称量法计算20%甘露醇溶液中残余结晶量;(2)每火力档位下的每个时间点重复实验3次;(3)记录数据,录入Excel,计算平均值并绘制图表。

1.2.2.3 溶液温度实验 (1)记录各火力档位能够加热的最长时间点;(2)重新取结晶后的甘露醇注射液,放置微波炉内,调节解冻、中低火、中火、中高火、高火4档火力,设时间点t=120s、180s、240s……420s,加热到每个时间点后(不超过最长时间点,以防爆袋),立即开启包装袋,以煤油温度计置入袋内溶液中部(不接触内壁和结晶体),读取温度值;(3)每火力档位下的每个时间点重复实验3次,计算平均值并绘制图表。

2 结果

2.1 不同火力档位下微波加热溶解20%甘露醇注射液结晶时间与残余结晶量的关系(图1)

图1 时间-结晶残余量折线图

图1显示,以解冻档加热溶解甘露醇结晶,经405s后,结晶残余量为1.12g;以中低火档位加热溶解,经300s后,结晶残余量为1.06g;中火档位加热240s,结晶残余量为3.56g;中高火档位加热210s,结晶残余量为0.86g;高火档位加热180s后,结晶残余量为1.00g。各火力档位均不能再继续加热,因上述时间点甘露醇包装袋均发生鼓胀。所有档位下结晶残余量均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但是所有火力档位在即将爆袋前均未能将甘露醇结晶完全溶解掉。

2.2 不同火力档位加热到胀袋时甘露醇注射液溶液温度(图2)

图2 时间-溶液温度折线图

图2显示:解冻档位加热到405s时,溶液温度达93.5℃;中低火档位加热300s时,溶液温度达92.5℃;中火档位加热到240s时,溶液温度达92℃;中高火档位加热到210s时,溶液温度达95.5℃;高火档位加热到180s时,溶液温度达94℃;上述时间点所有甘露醇包装袋均发生鼓胀,即将爆袋。

3 讨论

3.1 微波加热溶解甘露醇结晶的相关研究 程婵等[6]对此方法进行了改进,为防止在加热的过程中瓶内液体压力过大而造成破裂,改良方法是在瓶口处插入一根12号一次性针头,然后根据结晶量的不同调节加热时间,如250ml塑装甘露醇结晶量2cm用中高火加热2min,结晶量3cm用中高火加热3min,结晶量4cm用中高火加热4min;加热完毕,打开炉门,拔除针头,轻轻摇动使结晶完全溶解,放置在室温下冷却后可对患者输注。周立平等[4]认为,微波加热溶解仅适用于塑料材质包装的甘露醇注射液,且不能加热过长时间,在体积大的结晶明显缩小时即需取出,再人力摇晃直至结晶溶解,否则容易引起瓶体(或软袋)膨胀,甚至爆裂,而且玻璃瓶装甘露醇瓶盖为金属制品,不能用此方法。

3.2 甘露醇结晶不宜用微波加热方法溶解 本研究通过设定严格的实验条件,首先将20%甘露醇注射液进行重结晶,保证每一次实验都采用相同的实验样品。经实验后发现,以不同的火力档位加热溶解甘露醇结晶,在即将爆袋前均未能将甘露醇结晶完全溶解掉。每档火力档位下在加热到最高时间点时(即将爆袋前),甘露醇结晶均有少量残余(图1),虽然经过摇动或震荡后能够溶解掉,但此时的溶液温度均达到了90℃以上(图2),不能用手直接取出,且袋内气体已膨胀,稍微摇动极有可能发生爆袋,会对操作人员造成危险,发生烫伤,还需人员紧盯微波炉内的液体,在胀袋前及时取出。因此,采用微波加热方法溶解甘露醇结晶不可取,既有危险又浪费人力和精力。另外,微波是一种波长极短的电磁波,微波炉波长约为0.122~0.33m,其相应频率为2 450MHz。微波加热是使被加热物本身成为发热体,是一种内部加热方式,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使原来杂乱无章的有极分子沿着外电场的方向转向,在高频微波下有极分子的转向也要随电场的变化而不断改变方向,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分子间的相互碰撞,使电能转化为分子的动能,然后再转化为热能,使物体的温度升高[5]。由此可见,微波加热条件下,甘露醇极性分子的高频震荡和碰撞会不会对分子的结构产生影响,以及是否会造成包装袋与甘露醇分子相互之间的反应,非常值得商榷,需要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总之,采用微波炉加热方法溶解甘露醇结晶,在各火力档位下,加热到包装袋鼓胀即将爆袋时,均未能将甘露醇结晶完全溶解掉。在各火力档位加热到即将爆袋时,甘露醇溶液温度均达了90℃以上。因对操作人员存在安全隐患,提示在临床使用20%甘露醇注射液前,不要采取微波加热方法溶解其结晶。

[1]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381-383.

[2]丁召兴,王梅林,高新富,等.甘露醇水浴加热溶解器的制作及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1,31(3):254-255.

[3]程婵,汪志青,徐敏.微波炉加热甘露醇结晶的改进[J].家庭护士,2008,17(7C):1944.

[4]周立平,王丽红,吴超.微波炉巧溶甘露醇结晶[J].吉林医学,2008,29(20):1825.

[5]鲁继光.微波加热在甘露醇含量测定中的应用[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6,6(1):24-37.

猜你喜欢

包装袋档位火力
包装袋
火力全开
火力全开! 广州上半年20条村改造,投入超800亿!
由包装袋变身的花盆
三绕组变压器运行分接头档位计算及电压分析
三绕组变压器运行分接头档位计算及电压分析
《火力与指挥控制》投稿须知
包装也疯狂
卖萌的包装袋
引入分接头档位的换流变差动保护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