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进护理流程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2014-09-21卢小燕黎文武朱艳刘艳凤

当代医学 2014年17期
关键词:肌力股骨下肢

卢小燕 黎文武 朱艳 刘艳凤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骨科常见疾病,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卧床时间长,加上患肢疼痛限制了关节和肌肉的有效活动,易导致肌肉萎缩、肢体僵硬和骨质疏松等不良预后[1]。本研究以广州市白云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改进护理流程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3年11月收治的4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13例,女10例,年龄47~80岁,平均(62.48±5.65)岁。观察组男14例,女9例,年龄45~81岁,平均(62.83±5.47)岁。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手术方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改进护理流程,具体如下。

1.2.1 穴位按压 术后6h开始,取平卧位,护理人员行蠡沟、足三里、太冲、丰隆、三阴交和阳陵泉6个穴位的按摩,由轻至重逐步加力,以患者感觉酸、麻和胀痛为宜,并用同样方法按摩对侧,3min/次,3次/d。

1.2.2 循经按摩 按摩足三阳经:护理人员以两手拇指和其余四指置于股外侧近端以对合力着力在大腿,循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的经筋,循序推拿到外踝和足背。按摩足三阴经:护理人员以两手拇指和其余四指对合着力在下肢内侧,由腹股沟循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由上至下循序推拿到足内踝。以患者感觉酸胀为宜,15min/次,2次/d。

1.2.3 微波照射 术后第1d开始使用多功能治疗仪进行,微波面板距离切口上方1cm左右,设置波长为12.25cm,,照射频率为2450MHZ,功率为30~50W,20min/次,2次/d或1次/d。

1.2.4 主动运动 待患者手术麻醉恢复后即开始主动运动,护理人员指导股四头肌在静止状态下的收缩和舒张功能练习,腿用力伸直并将足后跟往后蹬,15~20min/次,4~5组/次。术后第2d天开始进行股四头肌的舒缩运动,术后第3d进行下肢肌肉等长收缩的锻炼,并用头部、双肘和健侧足部支撑身体,使身体呈弓形进行加强腰背肌的锻炼,10组/次,2次/d。

1.2.5 被动运动 护理人员使用手掌、掌根和大小鱼际在皮肤上做圆形或者螺旋形揉动,先轻后重,15~20min/次,2次/d。术后第3d配合下肢功能锻炼器进行患肢被动功能锻炼,从30°开始,逐渐增加幅度,不超过90°,并注意上肢活动和体位变换,坚持锻炼12周。

1.3 疗效评价标准[2]下肢功能恢复评价标准:显效:被动或者主动运动,患肢关节活动良好,无疼痛;有效:被动、主动运动,膝关节可达80°~90°,诱发轻度疼痛;无效:被动屈伸膝关节45°,活动受限,疼痛明显。术后肌力恢复评价标准:使用徒手肌力评定(MMT)的6级法进行评定。

1.4 观察指标 比较2组下肢功能恢复总有效率和膝屈伸肌力恢复程度的差异。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正态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下肢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为9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2%(P<0.05,见表 1)。

表1.2 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2.2 2组患者膝屈伸肌力恢复程度比较 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膝屈伸肌力恢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从术后第2周开始,观察组膝屈伸肌力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见表 2)。

表2 2组患者膝屈伸肌力恢复程度比较(级)

3 结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需长期卧床,极易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下肢深静脉血栓、骨密度减低和肌肉废用性萎缩等变化,以股四头肌以及背伸肌尤为明显[3]。研究表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从穴位按压、循经按摩、微波照射、主动运动及被动运动相结合等方面改进护理流程,在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和骨质疏松等方面效果显著[4-5]。

护理人员行蠡沟、足三里、太冲、丰隆、三阴交和阳陵泉6个穴位的按摩,按摩足三阳经和足三阴经,术后第1d开始使用多功能治疗仪进行微波照射,待患者手术麻醉恢复后指导患者进行主动和被动运动呗证实积极有效[6-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下肢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为9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2%(P<0.05)。在膝屈伸肌力恢复情况方面,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从术后第2周开始,观察组膝屈伸肌力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中应用改进护理流程疗效确切,有利于减少肌肉萎缩,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改进护理流程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后,在减少肌肉萎缩、僵硬和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效果满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1]赵凤娥,赵淑芳,林慧芳,等.提高颈椎骨折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性的相关流程改进与应用[J].河北医学,2010,16(6):703-705.

[2]朱静娟,杨飞轮,张力人.改进护理流程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的效果观察[J].临床护理杂志,2012,11(1):24-26.

[3]郭改玲,裴峰.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12):1112-1113.

[4]周健兰.骨科一级护理质控改进的实践[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3):13.

[5]黄菊芬,彭建,区钰强,等.持续质量改进预防骨科大手术中急性压疮形成[J].全科护理,2010,8(9):2381-2383.

[6]管艳.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新策略[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2):201-202.

[7]王美萍,黄君.护理健康教育在骨科临床护理过程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9,18(22):186-187.

猜你喜欢

肌力股骨下肢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