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国政党制度的效用局限与困境
2014-09-21倪正嘉
倪正嘉
摘 要:政党及政党制度是现代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现代意义上的政党最早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里产生的,是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它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进过程,伴随着议会制度和选举制度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并以政党政治和政党制度的方式逐渐成长为现代各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加深对美国政党制度的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更好的贯彻与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关键词:政党制度;美国;效用;局限;困境
中图分类号:D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6-0134-02
一、美国政党制度的产生
美国是实行两党制的典型国家,其两党体制也有一个长期演化的过程。由于深受宗主国英国的影响,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就出现了脱离党和辉格党。当时的两党还只是两个政治派别组织,它们没有纲领、党章和组织体系。从性质上讲,它们还不是现代意义的政党,更没有形成两党轮流执政的两党体制。在美国立宪期间以及第一届联邦政府执政期间,关于如何治理这个年轻的国家,美国政界逐渐形成了两个相互对立的政治派别,即以汉密尔顿为首的联邦党和以托马斯·杰斐逊为首的反联邦党。1791年,反联邦党以及资产阶级民主派在杰斐逊的旗帜下组成民主共和党,杰斐逊于1800年当选为美国总统。其后,联邦党的势力开始一蹶不振并逐步瓦解,原来的联邦党人纷纷投入民主共和党。从1816年到1824年,美国的政治派别斗争趋于缓和,这一时期史称“和谐时期”。
这种“和谐”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民主共和党又分裂成两派,一方成为青年共和党,后又改称国民共和党、辉格党。这一派继承了前联邦党的政治传统。另一方以杰克逊为首组成民主党,继承了杰斐逊的政治传统。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一直到美国的南北战争,两党交替上台轮流执政。南北战争期间,民主党和辉格党都分裂为南、北两部分。南北战争以后,开始出现了民主党、共和党轮流执政的政治格局。一直到罗斯福上台之前,共和党在政治竞争中占了上风,当选的总统大多数是共和党人。其后,美国则开始形成比较稳定的两党轮流执掌行政权力的格局。
二、美国政党制度的特点
(一)两党制比较稳定
虽然美国存在着很多有着不同利益的群体和组织,这些群体和组织都需要有代表他们利益的政党,但是长期以来,在美国的政治舞台上一直保持着共和党和民主党轮流执政的政治格局。这种两党轮流执政的局面保证了国家政局的稳定性和国家政策的连续性,同时也使得社会多元利益通过两党在体制内得以表达。
(二)以争夺总统职位为主要目标
美国是实行总统制的国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政党领袖,又是三军大元帅。总统拥有行政权、立法权、外交权、军事权和政党权等5种权力。一个政党如果取得了总统地位,就意味着它掌握了国家政权,成为了执政党。在美国,执政党地位的确定不是国会选举的结果,而是总统选举的结果。美国总统是否能当选不是取决于在国会取得议席的多少,而是取决于是否获得多数选举人票。因此政府的更迭取决于总统选举。总统和他的内阁要做的是对宪法和选民负责而不是对国会负责。因此,在美国的政党选举中,他们争夺的主要目标是总统职位。
(三)缺乏权威的政党领袖
在美国,全国性的领袖既不是通过选举的方式产生的,也不是党中的元老,而是以该党的名义去提名候选人为领袖。在总统选举中,获胜的一方的党的领袖即为总统。总统作为政党领袖,他所拥有的权利,不是宪法授予的,也不是党规明确规定的。因此,总统作为政党领袖,对本党的控制往往是产生一种间接的影响而不是直接领导。总统作为党的领袖,和该党在国会中的领袖及在国会中的该党议员不存在统属和直接领导的关系。总统没有权利对国会两院的领袖发号指令。在野党的领袖的权威性更弱,虽然他在一定时间内继续担任党的领袖,但是他没有明确正式的权利。
(四)缺乏党纪约束,没有党纪制裁,组织松散
在美国的两党中,党员入党退党自由,也可以随意变更党籍或跨党投票。在国会,政党领袖和督导不能约束而只能说服议员按本党立场投票。议员享有很大的独立性,常常打破政党界限,遵照自己的意愿或选区选民的要求投票,议会党团对议员的约束力远不及英国。全国性政党是各种政党的松散联盟,各州政党又是地方政党的松散联盟。各级党组织在日常事务上独立自治,各自为政,上级党组织无权免除下级党组织的官员。只有在选举时才能表现出两党内部各级组织之间的协调一致性。
三、美国政党制度的基本效用
两党制是美国政治生活的核心,决定着历届政府的构成和重大内外政策的制定。在美国,政党制度被称为“第二宪法”或“政党宪法”。两党政治的产生,是顺应了建国时期美国历史的发展要求,是和建国之后美国这个政治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相伴随的,对美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维护国家和民族的统一
由于美国实行联邦制,地方享有很大的自主权,因而地方主义不同程度的存在。一旦地方主义和分立主义相结合,就会危及联邦的统一,甚至导致国家的分裂。此外,利益集团由于其自身的性质,一味追求本集团的利益,也容易造成离心倾向。两党制的存在基本上抵消了地方主义和利益集团的分离主义影响,为维护联邦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自两党成立以来,两党组织遍布全国,通过自身的组织机构,将全国从上至下紧密的组织在一起。两党的各级组织在每次选举时都能联系到每位选民。经过多年的经营,整个国家被政党组织牢固的维系在一起,从而维护了联邦统一。
(二)反映和聚合民意
政党反映聚合民意、整合政治体系的功能是由其内在的组织特性所决定的。个人和利益集团都需要借助政党能够反映和聚合更大共同利益的优势去谋取各自的利益。首先,作为政治利益的代表者,政党需要反映和表达其所代表的比较广泛的政治阶级或阶层和团体的需要。政党必须做到加强和民众的联系,倾听广大基层选民的声音,了解他们的政治愿望和需求,并通过各种方式将其表达出来,来获取更多选民的支持。西方国家的政党一般通过其全国性的政党组织和地方基层党组织和选民进行沟通和接触。执政党充分利用其掌管国家机器的优势,利用各种公共资源和工具,通过政策宣传和新闻发布等诸多手段和方式,尽可能的宣传和解释自己的政治主张。反对党和在野党也利用议会监督和大众传媒等方式反映和表达其选民的政治愿望和要求。
(三)执掌国家政权,影响国家立法、行政和司法过程
政党通过选举获得议席,通过立法程序,将本党的政治纲领和意志上升为国家法律。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控制和影响国会立法程序,是通过各自在国会两院中的政党领袖和政党机构实现的。多数党通常把持众议院议长职位,通过议长控制全院大会的立法活动。多数党领袖和少数党领袖是两党在两院中的主要发言人,负责制订本党的立法计划,促进本党议员在重要议案上支持本党的立场。两党在两院拥有各自的督导和副督导,协助政党领袖工作,充当政党领袖和本党议员之间的联络纽带,遇到重大议案交付表决时,督促本党议员按本党立场投票[1]。执政党间接影响国家司法权力,维护政党的统治利益。通过行使行政权和立法权,政党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间接地影响司法权。
四、美国政党制度的局限
(一)政党的阶级性日益模糊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形势下,社会结构相应发生变化,使得政党过分强调“全民性”和整体性,导致执政党的阶级性日益模糊,同时,政党又突出采用实用主义,过分采用媒体宣传下的“形象”战略。最终出现“广告政治”,导致政党发展越来越空洞化[2]。
(二)为竞选成功提出不合适的选举承诺
为了在选举中获胜,尽可能多的获取选民的支持,民主党和共和党双方往往会竞相提出力争超过对方的选举承诺,这样难免会造成政府的财政负担,导致公共开支的急剧增加并刺激通货膨胀,进而引发一系列问题。这种在自己无力兑现其竞选纲领基础上掌权的政党政府,其实是不负责任的政党政府。
(三)两党的对立经常将政党利益置于民意之上
两党的对立经常演变为总统与国会两大政府机构的对立,两党对立与争执经常将政党利益置于民意之上。议员不是根据大多数国会的意愿行事,而是按党派画线决定投票立场。两党本质上一致,都希望维护现存政党制度和统治集团的利益,都一致抵制第三党,维护两党对权利的垄断。“在党徒结盟和阶级团结的时代,从仅有的两个执政纲领中进行选择或许已经足够,但个人主义高涨和社会多样性的时代,这已经变得相当不够了”[3]。两党制显然限制了选举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范围,使得两党制下产生的政府民主代表性大打折扣。
五、美国政党制度的困境
(一)投票中的党派一致性逐渐降低
投票中的党派一致性,是指自称为某一政党的成员在投票过程中始终支持本党候选人。在选举政治中,投票中的党派一致性既是该党派候选人当选的重要来源,也是衡量该政党组织凝聚力强弱的重要标志,是本党成员对该政党新人的重要体现,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选举中党派投票一致性逐渐降低。
(二)政党的腐败行为严重
在美国政党的政治活动中产生政治资金的不同环节是执政党腐败的主要形式。其腐败行为主要表现为收取不法政治资金、不法佣金或回扣、接受不法政治捐款、收买政治选票、选票舞弊等等。在美国重大的竞选活动中,政党和政治家因为有巨大的财政压力,从而产生了受贿的强烈动机,一些希望得到利益的大集团都希望通过行贿使执政党通过对自己有利的立法或政策,竞选中昂贵的竞选费更是纵容了权钱交易,使金钱在美国的选举中必不可少;另外,腐败现象的另一个方面,是政治家们对选民们进行金钱诱惑。政党和政治家们一边用违法手段收受大量的政治资金,一边用收来的违法资金收买选民,从而影响选举的公正性和投票结果的真实性。政党会从支持者那里获取高额的违法政治资金,然后以披着合法外衣的腐败手段制定政策使支持者加倍获益。这一系列腐败现象导致了执政党执政地位的动摇、能力的下降和执政基础被削弱。
(三)人们对政党的支持率不断下降
选票的多少是支持率高低的重要标志。从美国大选得票率来看,公众对两党的支持率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1983年和1987年大选,1/4以上的合格选民没有参加投票,参加投票的人又有1/4以上的人把票投给了第三党。1994年中期选举时,28%的选民投了不同政党的参、众议员的票。明显呈现出“从一而终”的选民日益减少[4]的现象。
——————————
参考文献:
〔1〕李颖.关于发达国家政党执政模式的分析与思考[J].复旦大学,2007.
〔2〕金冬梅.当代西方政党执政理论景观研究[J].吉林大学,2012.
〔3〕安德鲁·海德伍.政治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金宝辰.分析西方政党制度面临的危及谈加强我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性[J].中国科技信息,2005,(4).
(责任编辑 姜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