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议论文结构教学四法

2014-09-21巫新秋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礼貌事例论点

巫新秋

议论文是一种重要的文体形式,它是一种实用文,学生成人后写的最多的文体也是议论文。议论文不同于描写记叙性的文章,它的语言准确、简洁、严密,构篇主要是按照事理的逻辑联系进行安排的。学生学习议论文,能够学到缜密的思维、结构的布局、语言的精准。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以诗歌、叙事性作品、说明性文章居多,议论文篇目较少,但议论文特定的结构形式却是很鲜明的:引用材料,提出论点;联系生活,论证论点;得出结论,照应论点。大家的写作、大家的书法可能是不讲章法的。然而,他最初的写作或写字一定是从章法开始的。把握议论文的结构形式,就是抓住了“本体性教学内容”,就是牵住议论文教学的牛鼻子。

一、 通过结构,找准课文的论点

论点即作者在此文中要表达的观点,也即文章的魂。当我们掌握了议论文的结构后,就不会把“引用”当成“论点”,也不会把“结论”当成“论点”。

第一,论点一般在篇首。《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的末段被很多人视为论点: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当心中有了议论文的结构后,就会准确地把篇首引用“滴水穿石”奇观后提出的论点找出来: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论点的简洁凝练是末段无法比拟的。

第二,由论据来推断论点。当你把握不准《说勤奋》一文的论点时,由文中用来证明论点的司马光、童第周两个人的事例,就可以推断出文章的论点就是篇首的: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同时你会发现,课文列举的事例不足以证明论点中的“古今中外”。

第三,论点要把握全面。《谈礼貌》引用古训后提出的论点为: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当找准这个论点句以后,在关注前面“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时,还不能把后面的“优良传统”忽略掉。课文主要用岳飞问路、小学生道歉、周总理安慰3个事例来证明论点。你看,从古至今、从伟人至普通人、从大人到小孩,都是“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优良传统”不是得到全面而有力的证明吗?文中“耐心地给他(岳飞)指路”的老者、微笑着说“没关系”的女青年、不小心划破了周总理的脸时“深感不安”的朱师傅,不也可以用来证明“优良传统”吗?牛皋,显然是用来反面论证论点:因为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所以当他不使用礼貌语言时,老人不但没给他指路,反而生气地骂他是个“冒失鬼”。

二、 通过结构,把握训练的重点

把握了议论文的结构,也就可以找到语言运用的训练重点。如何用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是议论文写作的难点,也应该成为我们教学的重点。在教学《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三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是以写促读,寻规律。我先把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三个人的事例隐去,要求学生完成:请你学习课文的写法,用别的事例代进去仍使课文完整。“课文写法”是怎样的?为了“写”,学生必须到课文中去发现规律。由此实现:只有为了写作的阅读,才是真正的阅读。

二是课堂讨论,揭规律。课堂学习中,首先讨论出,这三个人物都是靠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最终取得成功的;其次揭示出,这“三个代表”就代表了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由此可见,这3个人物的事例全面而有力地论证了论点。

三是学后改写,迁规律。学习课文后再来看看,你写的事例能不能有力地证明论点呢?发现有的同学,语言的表述不能紧扣论点,写成了“刻苦”“勤奋”;有的同学举的例子不能全面地论证论点,要么都是古人,要么都是外国人。再次修改你举的事例,代进去,改写课文。

议论文可训练的点很多。比如中心论点的提出,可以由事例引出,如《滴水穿石的启示》,也可以由古训引出,如《谈礼貌》。引导学生讨论:这里的“引”,还可以由什么引出?还可以引用俗语、别人说的话等。那请你在论点不变的情况下,改写引用的材料。

三、 通过结构,教好同类的课文

当把握了议论文的结构后,教师在解读这一类课文时就会容易得多。先找准论点,再看看作者是如何来论证论点的,最后的结论又是什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就有较规范的议论文结构形式:第一自然段引用滴水穿石的奇观;第二自然段通过议论点出奇观给予的“启示”,也就是文章的论点、作者的观点;第三自然段联系三个人物来证明论点;第四自然段分析雨水不能滴穿石块的原因,如果说第三自然段是正面论证的话,那这一段就是反面论证;第五自然段总结全文,虽然总结的内容与上文的“启示”相同,但在这里却叫论证后得出的“结论”。引用—议论—联系—分析—总结,就是《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的结构形式,也是小学语文教材中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形式。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说勤奋》一文:第一自然段直接亮出作者的观点即论点;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别联系司马光、童第周两个人物来证明文章的论点;第四自然段得出结论,总结全文。也就是说,一篇议论文可以没有“引用”和“分析”,但都有论点、论证和结论。

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的《谈礼貌》、六年级上册的《学与问》等一系列课文,都可以用这样的结构形式去解读。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了议论文的结构,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同类文章,更有益于学生学会模仿写作此类文章。在小学阶段,学生如果对议论文这种文体乃至它的结构,获得一个准确、清晰的感知和认识,那么到了中学,就不要从头再来学习议论文的结构,而是去学怎样论证严密,怎样让自己的论据充分,怎样让议论文写得不呆板而充满灵气。

四、 通过结构,规范教学的行为

第一,规范教学设计和板书。有些教师,没有文体意识,不管什么课文都一样教。当有了议论文的结构意识后,就会循着“论点、论证、结论”的逻辑关系组织教学。板书的设计就会把议论文的结构清晰地展示出来。

第二,规范教学语言。当我们有了议论文的结构意识时,课堂里教师的教学语言就要与文体一致。不能使用“说明”,而要使用“证明”“论证”;不能使用“作对比”,而要使用“正反论证”;不会把文章的“结论”说成是文章的“论点”。

第三,规范辅助手段的运用。当我们有了议论文的结构意识时,就不会在“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以及“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等“非本体性教学内容”上转圈圈,更不会使用音乐渲染等抒情色彩较浓的辅助手段。

第四,规范教学细节。当我们有了议论文的结构意识时,在课前谈话中就会安排一些同体铺垫训练。比如,课前安排正方“母语比外语重要”与反方“外语比母语重要”的辩论。

【责任编辑:陈国庆】

猜你喜欢

礼貌事例论点
论点:议论文的灵魂
运用对比解构说理文事例论证的密码
“例”后有“析”方可取
礼貌举 止大 家学
高考议论文需细分分论点
礼貌举止大家学 !
礼貌举止大家学!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专题作文写作中典型事例的选择和运用
开放状态下的书面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