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篇章视角进行指向表达的阅读教学

2014-09-21官正华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选材性格课文

官正华

在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后,语文课要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已然成为教师的共识,但多数教师都是围绕着关键词语、关键句子、关键段落展开研究,缺少从整篇文章的结构、条理、顺序等方面对作者的表达形式进行探讨。由于篇章角度阅读经验的缺失,笔者发现很多高年级学生对于段落、细节的描写掌握比较扎实,但缺乏从整篇文章的角度去思考:作者是怎么写的?写清了哪些故事?故事之间有哪些内在联系?故事如何体现要表达的主题?……真正到学生自己动笔写作文时,篇章意识的缺乏更显露无疑:条理不清,详略不当,布局混乱等现象比比皆是。如何从篇章角度进行指向表达的阅读教学,是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亟待解决的难题,笔者试图通过课堂实践,找到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 解构布局

我们可以试想,一位作家动笔写文章之前,应该对所写文章有一个大概的构想,做到成竹在胸。所以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时,可以跳出字词句段的限制,站在篇章的高度,揣摩作者是如何对文章进行布局的,再把作者的思路、文路、想法解构在学生面前,让他们清晰地明了:原来走进文学殿堂的钥匙就是这样简单,我们也能尝试这样写作。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猫》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的名篇,怎样去发现老舍先生的文章布局秘密呢?

师:课文第一句就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猫到底有哪些古怪的性格呢?自由读第l~3自然段,选你觉得最有趣的性格,写在彩纸上贴在胸前,并且读出那种性格的特点。

学生自由读、写、贴,交流语言特点。黑板上按照学生交流的顺序贴上:贪玩、尽职、勇敢、老实、高兴、不高兴、怕。分别交流学生的阅读感受。

师:刚才我们了解到这只猫的性格的确古怪,现在我们请几位同学到讲台前,把这只性格古怪的猫读出来。(指名学生上台)你们觉得应该谁先读?谁后读?

生:我觉得按课文的顺序来读好一些,先读“老实””,再读“贪玩”,接着是“尽职”,然后是“高兴”和“不高兴”,最后再读“怕”和“勇敢”。

师: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读?不能按照我们刚才喜欢的顺序读吗?比如,咱们班大多数同学都喜欢猫“尽职”“高兴”的性格,那就把这两种放在最前面读。

生:我觉得不行,因为我发现老舍爷爷是把相反的性格放在一个段落写的,比如第一段的“老实”“贪玩”“尽职”,都是相反的。大概他觉得这样写更能突出猫的性格很古怪吧。

生:是的,第二、第三自然段也是这样。

师:(根据课文顺序调整黑板上性格词的位置)按这样的顺序,请上台的同学排好队读一读,大家感觉一下是不是这样。(学生分句朗读)

生:我感觉,这样写让猫的性格显得非常矛盾,突出了猫的古怪。

生:而且读起来语气也有变化,让猫显得更加活泼了。

师:老舍爷爷这个写作的秘密让你们发现了,真厉害!如果你们也学会了这种表达,你也会成为班级的“语言大师”!

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我们在教这样的文章时,常常会被他幽默的、生活化的语言所吸引,忘记了文章布局上的巧妙。案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喜好交流课文语言的精妙,并提出问题:我们可不可以按照大家喜欢的先后顺序读课文?这是一个富有挑战的问题,学生自发地开始思考:为什么老舍先生的先后排列布局和我们喜欢的不一样?通过讨论,学生发现“这样写让猫的性格显得非常矛盾,突出了猫的古怪”,“读起来语气也很有变化,让猫显得更加活泼了”。

二、 研讨选材

材料是构成文章的基本要素之一,选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文章的选材必须紧扣主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从篇章选材的角度探讨、理解这一点,才能领略作者的写作秘密。例如《威尼斯的小艇》为什么最后一段要写一段夜色中的威尼斯?《少年闰土》为什么重点回忆了这四件事?……我们使用的教材所选课文都是经过专家、学者从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遴选出来的经典篇目,很多课文的选材取舍问题都值得教师和学生细细推敲和玩味,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研讨,学会如何选材。例如在《珍珠鸟》一文中,教者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课前谈话:

你曾经养过哪些小动物?(多数学生养过狗)

你和狗之间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板书:蹭脚、舔手、舔脸、捡飞盘、送拖鞋……)

课文理解:

课文写了作者和珍珠鸟之间的哪些事?(板书:飞来飞去、喝茶、啄笔尖、啄手指、不回家、睡肩头。结合学生回答,充分阅读理解课文。)

作者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来写?(越来越亲密)

除了这6件事,还可能发生哪些有趣的事?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板书:啄米饭、啄鼻子、留下脚印……)

把这些都写进去可不可以?为什么不行?(小结板书:不重复、有选择)

表达迁移:

现在我们要写一篇关于狗的作文,(指之前的板书)假如这些事情都发生在一只狗身上,我们怎么构思这篇文章?(舔手和舔脸重复,只要选一个来写;可以按照蹭脚——舔脸——捡飞盘——送拖鞋的顺序来写)。

课后作业:

写写自己和小动物之间的故事。

冯骥才的《珍珠鸟》作为散文名篇,所蕴藏的写作奥秘,即使我们语文老师穷其一生,也很难达到,但是我们可以从四年级学生的水平出发,看看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哪里。案例中的教师发现学生在选材和写作顺序上有障碍,于是就从聊天入手,罗列和小动物的趣事,然后去阅读、欣赏大师作品,看看《珍珠鸟》是怎样选材、安排写作顺序的,最后回到最近发展区——我们怎么写好“我和小动物”这种类型的作文。教师没有当堂让学生动笔写,而是把写法的分析迁移做足,写作安排在课后。这一点提示我们,指向表达的阅读教学不是要把“写”挤进课堂,变成随堂练笔,而是真正从文本特点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篇章选材特点,把应该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讲具体、讲清楚、讲透彻。如果只是为了练笔而练笔,那么指向表达的阅读教学也就成了一种“时尚的摆设”,毫无意义。就像叶圣陶先生在《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中的话:“我以为阅读教学教好了,便不必有什么作文指导。”这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境界。

三、 探究写法

笔者常常看到语文研讨课、公开课、展示课中,执教者浓墨重彩地强调课文用了“环境描写”“侧面描写”“数字说明”等方法,突出表现了文章的中心,塑造了典型人物。为什么作者要在此处用此写法?换一种写法能取得同样地效果吗?这种写法达到怎样的效果?如果不进行这些问题的讨论,所有的“方法教学”仅仅是一种风过无痕的浅表教学,就像给商城里的物品贴了一个“标签”,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并无帮助。其实一线语文教师的实际难点也在于此,如何根据具体的文本进行切实有效的操作,让学生把作者的修辞、写法等写作技巧吸收、内化,从而转化成自己的表达、习作能力。

在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钱学森》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做了如下尝试:

出示课文第一句话:1955年10月1日清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

师:我觉得这句话出示的时间有点不对,请在课文中找一找表示时间的词。

学生圈画、交流,对比课文的顺序和时间的先后顺序:

师:大家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是不是很顺?比较一下开头,你觉得哪一种好?

生:原文好,原文开头写出了钱学森急切回国的心情,有总领全文的作用。

师:你的意思是课文一开头就进入了这一主题,是吧?

生:能吸引读者,设置悬念。开头直到最后一句才告诉我们这个人就是钱学森。

师:很多情况,作文的顺序就是事情发展的顺序,但也有特殊情况,作文的顺序不等于事情发展的顺序,像课文这种写法,叫倒叙(板书:倒叙)。课文用倒叙的写法把归心似箭、一心报效祖国的钱学森晒在读者面前,深深吸引着每一个中国人。

作者用了倒叙的写法来讲述钱学森回国的故事,执教者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圈画出来,课文的写作顺序不是学生常规的认知:时间先后顺序。教师制作了一张对比表,让学生研讨:“比较一下开头,你觉得哪一种好?”一石激起千层浪,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直奔主题,这样的阅读成果成为课堂上学生真正的思维火花。

以篇章的眼光去解读作者的写作方法,教师要善于把作者隐藏在文中的秘密外显出来,展示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能在教师几句简单的点拨、一张PPT的出示后,在发现、探讨的过程中恍然大悟,享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四、 还原详略

有人把文章比作是人体,健美的体形一定是该瘦的地方瘦,该胖的地方胖。这种观点表现在文章中,就是指文章的详略要得当。哪些地方需要详写,哪些地方需要略写,这是学生较为困惑的地方,他们在写作时常常抓不住要害,或是头重脚轻、虎头蛇尾;或是通篇轻描淡写、平淡呆板。教师应当在阅读教学中从篇章的视角,引导学生品味作者怎样做到详略得当、注重节奏、富于变化。

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蝙蝠和雷达》时,教师出示表格,并和学生一块儿填写完成:

紧接着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如果科学家用同样的表格完整记录试验过程,应该怎样填写?学生填写,教师指导修正后出示:

接下来教师和学生讨论:

师:如果把第二次、第三次的文字和课文原文对比一下,你发现作者高明在哪里?

生:作者把很多语言都省略了。试验准备是同样的,试验结果也一样,就不要重复写了,这样语言特别简洁。

师:真了不起,你发现了说明文语言上最大的特点就是简洁。

生:作者第一次写的比较详细,第二次、第三次试验因为差不多,就略写了。

师:这样一写,就显得文章详略得当。以后你们碰到要写两三件事的时候,也要这样有详有略地写。

很多教师在上《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的时候,也是利用上述表格进行课堂教学的,但大家都是让学生去摘录课文中的语句,其目的仅仅是梳理课文内容而已。案例中的教师利用表格,让学生完整还原科学家三次科学试验的“方式”“结果”“结论”。表格和课文相互比较一下,问题自然产生:为什么作者不按照科学试验的完整过程来叙述?这就是从篇章的角度去考虑作者的详略。师生共同努力之下,说明文的语言简洁、详略得当两个特点的小结水到渠成。

指向表达的阅读教学可以从品词析句、咬文嚼字的维度进行,还可以从篇章视角进行尝试,我们在研读教材时,可以从整篇文章的高度,结构布局、研讨选材、探究写法、还原详略,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从整体思考文本的表达特点,进而在独立作文时做到了然全局,下笔有神。

参考文献

[1] 成尚荣.指向写作的阅读课:我的理解与建议.小学语文教师,2014(1).

[2] 罗才军.情趣与知趣的交相辉映.小学语文教师,2013(6).

【责任编辑:陈国庆】

猜你喜欢

选材性格课文
我爱你,妹妹
分析找出题目限制之外的范围,开拓思维,广泛选材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选材“碰头”好热闹
性格描绘词
12星座“吃”出性格
开心作文
喜欢独处与性格孤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