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机契合
2014-09-21李容容
李容容
摘 要: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方面。但是由于全球化的影响,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一些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弘扬红色文化,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红色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契合
中图分类号:D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6-0103-03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在五位一体中,文化作为最核心的部分,贯穿着整个现代化建设,在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
(一)文化的内涵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说,文化是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3个方面。从狭义上来说,文化是指作为观念形态的,与经济、政治并列的,有关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精神方面的内容。本文用的是广义上的文化内涵,不只是精神方面的内容,还包括人类在这个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物质方面的内容。我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各民族人民在这段漫长的历史中共同创造出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红色文化的内涵
从广义上说,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的新文化,它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者的有机结合体,包括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所产生的先进文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世界优秀文化等等。中国人之所以把它们称为“红色文化”,是因为中国人与生俱来就对红色有着强烈的情结,他们认为红色代表着权威、勇气、吉祥、喜庆、美丽和革命,是象征着美好意思的,红色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要素,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文化发展中的精华与精髓,是最能体现这一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意识、价值观念、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它们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直接源头。
二、红色文化内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内容的有机契合
(一)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解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任务,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在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之后,胡锦涛同志更是把文化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之所以如此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是因为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增强,我国在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受到了西方多方势力的排挤,西方思潮的涌入,西方文化在我国的传播导致了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复杂局面。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强调要不断加强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定国人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而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新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还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比如来自全球化的挑战、来自传统文化的挑战、来自大众文化的挑战,所以本文将从红色文化入手,探讨红色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
(二)红色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容的有机结合
1.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一体的价值体系。首先,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革命先辈们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创造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之一,这从一个方面说明了红色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密切关系;其次,红色文化产生于革命年代,它是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一切敌对分子革命斗争所取得的成果,能获得今天幸福的生活,与他们的牺牲是分不开的,而他们也是因为有了这一共同理想,才能不畏艰辛,战胜一切困难,从这一层面来说,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不谋而合;再次,受从小接受的爱国主义的影响,革命先辈们骨子里都流淌着一份对中国的热忱,他们秉承着对国家的忠心,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不断与时俱进,从而留给后代们一份宝贵的财富,直至今天,红色文化中还依然渗透着当时的爱国热情和与时俱进;最后,红色文化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道德情操,革命党人不怕流血牺牲,绝不向敌人低头下跪的荣辱观为今天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了楷模。
2.红色文化和公民道德素质的契合。“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说明道德素质对一个公民、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公民道德素质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包含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而红色文化倡导的主要是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革命道德情操,在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公而忘私、国而忘家、自强不息、为实现国家崛起富强而奉献的精神就是革命时期的公民道德素质。革命党人践行的道德要求为今天的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提供了依据。
3.红色文化与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契合。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增强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需要推动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快速发展文化产业。红色文化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包括物质和非物质两个方面,其中,物质资源表现为遗物、遗址等革命历史遗存与纪念场所;非物质资源表现为包括井冈山精神、百色起义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红色革命精神。这些物质和非物质文化资源都是一个国家宝贵的遗产,宝贵的文化软实力,它们与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有着莫大的联系。
三、大力弘扬红色文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公民道德素质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各种思想的交流交锋交融更加激烈和频繁,国际敌对势力正在加紧对我国的文化进行渗透,企图把中国文化西化;我国人民对于物质文化的需求因为落后的生产力得不到满足容易受到西方不良文化的影响,更有甚者,某些社会工作人员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而变得扭曲不堪等等,因此,用正确的红色文化思想引领社会思潮就显得更为迫切,通过弘扬红色文化,可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
(一)善于运用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红色文化遍及全国各地,大力挖掘、利用和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可以彰显当地的文化特色,因为红色文化是历史的、具体的,所以能使当地、使我国的文化更有独特性,更别具一格,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进而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力,提高我国在世界中的影响力。但是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化的不断加强,西方国家的一些不良思想通过各种渠道对我国的思想领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人们对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受到了动摇,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目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因此,开发利用红色文化旅游,通过纪念馆的参观、红色专题的讲座、革命遗址的观光等一些近距离的体验,提高人们抵抗国外不良思想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红色旅游资源要开发出来不是易事,况且当初我们党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大多数的红色文化资源都分布在偏远的地区,我们从地图上可以看出,那些地方地势险要,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设备不完善,通行困难,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这些都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造成了极大的障碍,但是又恰恰是这些地方对人们的思想鼓舞是最深刻的。所以我们要加大投资,尽可能地把这些红色资源开发出来,通过各种形式把这些地区的红色文化渗透到人们的思想里面,如此,人民就更能自如地应对外来腐朽思想的冲击,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二)善于运用社会各种传播载体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深入挖掘和发挥红色文化的作用,必须创造性地开展红色文化的传播工作,激活红色文化的生动性和感染性。因为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好的形式才能更好地表现内容,红色文化产生在战争年代,我们不出生在那个年代,无法对当时的过程和其中的革命精神感同身受,那它的价值就不容易被人们发现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所以,要想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弘扬红色文化,需要科学而多样化的传播手段展现在人民大众的面前,慢慢的形成大众的文化。首先,要充分发挥传统传播载体在红色文化传播中的主流作用。我们是新时代的主人,电视、广播、报纸、书籍杂志等都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换言之,这些传播工具就成了红色文化为众人知晓并深入人心的主要载体,利用它们我们可以让红色文化走进这些传播媒介,使人民群众首先知晓红色文化是什么,对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了解了这些基本的,进而使他们对红色文化产生进一步的兴趣,一传十十传百,红色文化便成为家喻户晓的东西,这让后代人对红色文化的传承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且由于红色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传播红色文化的同时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其次,要紧跟网络技术大发展的脚步,大力建设专业性的红色网站,逐渐建立红色文化的网络传播阵地。从电脑被发明出来,网络就成为了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体,人们的视线就不仅是局限在书籍、电视这种更新速度较慢的载体上,而更多地放在了具有覆盖面广、更新速度快、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储存方便等优点的网络上,创建专门的红色文化网站,以其生动形象、丰富内涵来增强对人们的吸引力,提升红色文化的传播效率,使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逐步深入到人们的头脑。
(三)善于运用高素质人才队伍的作用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人才队伍居于支配地位,“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生产者、传播者,是党的宣传文化事业的主力军”。我们要传播红色文化,不仅仅需要红色旅游资源、各种传播载体,还需要通过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培养他们对红色文化的深度认知。尽管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还在接受着校园教育,但是我们也还是可以通过培养一支专门的具备完整的红色文化知识人才队伍,由他们来告诉大众,红色文化到底是什么,我们学习红色文化有什么作用等等,这些知识都是需要专业的人员来讲述的,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很重要,没有这支队伍的支撑,红色旅游资源包含的深层内涵依然无法为人们知晓,只能孤零零的呆在那不为人知的山区,后代人也不能传承红色文化的精神,久而久之,属于中国特色的红色文化就会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思想中;而媒体缺少专业人士的支撑,对红色文化的解说也只能是泛泛之谈,无法深入人心,内化为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如此一来,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会受到阻碍,红色文化也会渐渐退出文化建设的舞台,这不是我们乐见的一个结果。因此,我们除了要建立一支专门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之外,还需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价值,运用他们的红色文化知识为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人民出版社,2012-11-08.
〔2〕杨兴猛.从党的十八大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发展[J].行政论坛,2013,(2).
〔3〕魏本权.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关系要论[J].求实,2012,(11).
〔4〕李婉清.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J].山西师大学报,2012,(11).
(责任编辑 姜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