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蒙关系史研究领域的新力作
2014-09-21刚巴图
刚巴图
摘 要:满蒙关系史是我国民族关系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满族史、蒙古史以及清史研究必然涉及的重要领域。满族与蒙古族之间有着长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关系。黑龙教授撰写的《满蒙关系史论考》一书是专门研究这一领域的新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满蒙关系;清朝;喀尔喀;准噶尔;《满蒙关系史论考》
中图分类号:K2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6-0026-02
满蒙关系史是我国民族关系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满族史、蒙古史以及清史研究必然涉及的重要领域,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宗教等,内容极为广泛,备受研究者的重视。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满蒙关系史的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黑龙教授《满蒙关系史论考》既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又不圉于传统观念,大胆探索,在诸多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是这一领域里值得肯定的学术新作[1]。
该书凝结了作者二十余年的刻苦钻研和辛勤劳动:“笔者于二十年前在内蒙古师范大学攻读中国少数民族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时,便开始涉足满蒙关系史领域,虽然发表过一些文章,不过那是肤浅的练习和探索。后来,考入内蒙古大学专门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齐木德道尔吉教授,专攻满蒙关系史,完成博士论文《噶尔丹统治时期的准噶尔与清朝关系研究》,获得了博士学位。而后,进入中国人民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成崇德教授和马大正教授的指导下,完成博士后出站报告《清代准噶尔与北部疆域形成研究》,获得评审专家组的好评。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笔者陆续发表有关满蒙关系史的多篇论文,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此次汇集出版,对原文逐一进行修订,对部分内容作了较大的调整,以求向前迈进。”仅几百字的简历式表述,让我们感受了到这位矢志于学术研究的蒙古族青年学者,在学术道路上的不懈追求和成长经历。
全书由16个专题构成,主要内容包括:满蒙贵族联盟的形成与演变;蒙古律例;清朝对蒙政策的转变;喀尔喀蒙古附清;康熙皇帝救助南下喀尔喀蒙古;噶尔丹对东北疆域的影响;西套蒙古问题;准噶尔蒙古与清朝之间的通使、贸易、冲突、摩擦以及清代国家疆域版图形成等诸多问题。每个专题论述或考证了满蒙关系史上尚未解决的一两个问题,提出了具有说服力的观点。这是该著作的一个显著特点。该书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突破和进展:
第一,作者重点阐述了满蒙贵族联盟的形成、巩固以及联盟内部控制权等问题,并以此为主线生动地展示了有清一代满族与蒙古族之间多方面深层次的联系。作者指出:“在清代满蒙贵族之间长期保持了较为稳定的政治联盟,这一联盟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和谐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作者还认为清朝政府将包括满蒙关系在内的民族关系纳入国家治理体系,精心经营和维护,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延续数千年的中国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为中国大一统国家疆域版图的形成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说明,作者的研究具有相当的理论高度。众所周知,以北方大漠草原为活动舞台的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民族众多,所涉及的问题也纷繁复杂,有学者指出:“由于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巨大,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今天统一的中华民族社会主义大家庭就是经过几千年的漫长岁月才逐步由包括北方游牧民族在内的各民族共同缔造的。”[2]这一论断符合我国的实际。黑龙教授通过满蒙关系史的研究,进一步论证了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认真地总结了我国民族关系中团结、互助、合作、共进的积极因素,并充分展现了满族和蒙古族对清代国家统一和疆域版图形成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二,《满蒙关系史论考》一书,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相继入清的历程。其中,漠北喀尔喀蒙古、漠西准噶尔蒙古与清朝之间的通使、贸易以及战争的研究尤为突出。作者依据新近公布的大量满文、蒙古文档案史料,并结合其他文献资料,缜密地考述了过去人们尚未研究或研究尚待深入的重大历史事件,得出新的结论,从而深化了我国边疆民族史的研究。择其要者有:其一,作者十分系统地阐述了漠南蒙古入清以及清朝在蒙古地区建立统治的过程,其细致程度在国内相关研究中亦属罕见。作者对清朝治蒙政策也做了清晰的解释。例如,清朝在统治体制上将蒙古分为八旗蒙古、盟旗制度下的蒙古和总管旗蒙古三大部分,并对三者的区别和联系作了详细的说明。我们通过该书,还可以了解清代外藩蒙古、外扎萨克蒙古、内扎萨克蒙古等概念的含义。其二,清朝《蒙古律例》的研究,一直是清代法律制度和满蒙关系史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作者探讨清朝对蒙古颁布的律例及其实施经过,并指出《蒙古律例》与《大清律例》有着同等的法律地位,前者在蒙古地区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这无疑促进我们对清代国家法律制度的认识。其三,对清朝与噶尔丹政权关于喀尔喀蒙古归属问题的交涉作了重点考述,从而解开了喀尔喀蒙古附清之艰难历程,这是一个很有开拓性的研究,以往学界尚不清楚的诸多历史问题在此得到了充分的解析,使人耳目一新。其四,整理公布1688—1690年康熙皇帝救助南下喀尔喀蒙古之新史料3份档案,并对其史料价值进行评述,引起史学界的广泛关注。作者根据上述档案史料考证了清朝政府对喀尔喀难民的救助活动、当时南下喀尔喀蒙古人数以及盟旗制度在喀尔喀蒙古地区推行过程等重大事实,明显地推动了上述领域的学术研究。其五,对准噶尔部及其首领噶尔丹的系列研究也新意迭出。破解了准噶尔蒙古及噶尔丹的相关问题共有11个,即破解了满蒙关系史上尚未破解的11个问题。例如,噶尔丹对东北疆域的影响、噶尔丹与西套蒙古问题、噶尔丹执政初期准噶尔与清朝关系的新发展、阿喇尼出使准噶尔部、奇塔特出使准噶尔部、乌尔会河之战、乌兰布通之战、康熙皇帝三次亲征噶尔丹与噶尔丹政权的败亡、噶尔丹历史活动的评价等等,作者进行了精当的考证和辨析,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第三,《满蒙关系史论考》一书,充分利用汉、蒙、满、藏、俄、日等多种语言文字文献史料,最大限度地借鉴了相关的研究成果,把观点和结论建立在详实的史料基础上,这是该书的又一亮点。史料是史学研究立论的重要基础,所谓“论从史出”就是说明史料的重要性。作者所利用的参考文献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其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内阁蒙古堂档》(满、蒙文)、《宫中档康熙朝奏折》八、九辑(满文)、《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汉文)等8种蒙、满、汉文种的清代历史档案;其二,《亲征平定朔漠方略》《清实录》《钦定理藩院则例》等12部清代官方文献;其三,祁韵士《皇朝藩部要略》、梁份《秦边纪略》、魏源《圣武记》、张穆《蒙古游牧记》等22部清代人著述;其四,巴德利《俄国·蒙古·中国》、帕拉斯《内陆亚洲厄鲁特历史资料》、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编《十七世纪俄中关系》等6部外国史料;其五,《准噶尔史略》、那木斯来《准噶尔汗国史》、乌云毕力格《和硕特蒙古史略》、乌云毕力格等《蒙古民族通史》、张永江《清代藩部研究》、杜家骥《清朝满蒙联姻研究》、戴逸《简明清史》、朱诚如《清朝通史》等28部今人著作;其六,兹拉特金《准噶尔汗国史》、沙斯季娜《十七世纪俄蒙通使关系》、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等11部国外学者的著作;其七,金峰《四万卫拉特》、马大正《论噶尔丹的政治和军事活动》、成崇德《论准噶尔政权》、曹永年《关于卫喇特融化于蒙古问题》、齐木德道尔吉《1640年以后清朝与喀尔喀的关系》、宝音德力根《17世纪中后期喀尔喀内乱》、宫胁淳子《17世纪卫拉特与喀尔喀的角逐》等46篇中外学者撰写的学术论文,合计133种参考文献,足以显示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扎实的史料基础。
此外,该书在研究方法上,除了使用传统历史学实证研究方法进行严密的考证外,还适当运用了民族学、政治学、军事学、宗教学、心理学和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从细微处入手,逐一解决难点问题,从而揭示了满族统治者如何接触、征服、治理和驯化强大的蒙古民族,使其成为中国北疆钢铁长城的历史之谜。
当然,任何一部学术著作,都有它的局限和不足。该书虽然创见迭出,但未尽之处,亦所难免。有些方面可以继续讨论或者需要进一步展开研究,其一,对准噶尔汗国历史地位、准噶尔与清朝矛盾的性质以及成败原因等问题缺乏充分的探讨,因而该书准噶尔蒙古部分的理论性略显薄弱。其二,在满蒙关系领域中还有一些问题如清朝与喀尔喀、准噶尔经济关系史等尚需进一步探讨,期待不久的将来,作者在新作中能够解决,以推进满蒙关系的研究向纵深发展。
总之,黑龙教授的《满蒙关系史论考》一书,是我国民族关系史研究中尚不多见的优秀学术专著。
——————————
参考文献:
〔1〕黑龙.满蒙关系史论考.民族出版社,2013.
〔2〕肖爱民.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两翼制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1—2.
(责任编辑 姜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