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经久耐泡的“小说茶”
2014-09-21林东涵
林东涵
《王的密码》是一篇很好看、很有味又很有闽南地域特色的“茶密码”小说。之所以不将小说简单地定义为谍战小说,在我看来,如果将这篇小说比作一杯散发着清香的铁观音,那么谍战仅仅是盛放这杯铁观音的茶瓯。
在麦家宣布封笔谍战剧之时,谍战小说就已经过度透支了身体,跟风病、类型病、抄袭病等等不良症状,层见叠出。林筱聆显然也十分清楚这一点。那么,她创作的底气、另辟蹊径的灵感又来自于哪里呢?我以为,用通俗点的话来解答就是——“接地气”。
林筱聆是土生土长的安溪人,安溪作为铁观音的原产地,茶元素早已随同着她呼吸的空气,渗透了她的每一寸肌肤和血液。我相信,在她内心的秘密花园里,就种植着一株铁观音树,而《王的密码》就是由这株树冲泡出来的一杯好茶,一杯经久耐泡的“小说茶”。
小说描写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侵占凤凰岛,为了保护一批珍贵的历史文物,茶王王章焰甘愿假做汉奸,利用运输茶叶的机会,将文物安全地转移出去。同时,还通过一组制茶密码的形式,来向国民党传递联合进攻的情报。小说借用了谍战故事的外壳,比如卧底、解密、传递情报等惊险刺激的谍战桥段,一方面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但故事仅仅是一层外壳,当我们剥去这层外壳,林筱聆为我们展现的是,充满着浓郁茶香的闽南茶文化风情,以及闽南茶人以茶处事、渴望和平的内心世界。这才是小说真正内藏的果实。
茶王王章焰是闽南茶人的典型代表。在王章焰的生活里,茶的味道就是他呼吸的味道,茶已经成为了他身体的一部分。他把对茶的理解,衍变到了对生活、对教育、对战争的理解。他像品茶一样欣赏自己的妻子,“她就像茶树上最顶尖的那片新芽”;像制茶一样教育自己的儿女,“决意像摇青过后的凉青一样冷却儿子暂时的狂热”;像泡茶一样来阐释战争的罪恶,“装上茶的盖瓯是根本,盛茶水的茶杯只是一种体现。装上的是战争,泡出的永远只能是苦难。友谊,可以让每个茶杯都盛满芳香”。当我们合上书页时,仿佛可以看到茶王站在人生的茶园前或安然品茶、或凝神制茶、或侃侃谈茶,而不是像画在宣传画里的英雄人物一样,握着空拳高喊正义的口号。小说的人物活了,小说就成功了。
在小说中,林筱聆对闽南人制茶的流程、品茶的讲究,颇费笔墨和心思地做了一番详细描写,其目的不是为了展现其掌握的丰富学识,也不是为了迎合情节发展的需要,而是将闽南茶文化的元素,融入进人物的内心情感以及精神世界,把闽南的茶文化当作旗帜一样,扛起了小说的真正命题。茶元素赋予了王章焰独特而丰富的茶王形象,也赋予了小说独特而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正是这种地域文化风情与人物性格的水乳交融,才让小说经得起读者长时间的冲泡,而不是像口香糖般的类型化谍战剧,嚼过劲后就被读者吐掉。
希望福建作家能够多多出这样的小说——又好看、又有味、又有福建地域特色的好小说。
责任编辑石华鹏